一、案例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网络普及化,人们购物渠道和频次越来越多,同时这也导致家中闲置物品越来越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不仅是国家的目标,更需要在我们生活中付诸实际行动。社工帮助居民群众逐渐树立起节约意识、清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人人参与,参加环保宣传活动可以了解许多环保小知识,只要每一位居民愿意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就可以为辖区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需求分析
环境保护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培养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学习环保知识、获得环保技能,并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对社区环境美化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人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综合体,良好环境保护意识是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使居民不仅关心身边的生活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使其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三、理论基础
(一)“人在情境中”理论
“人在情境中”是社会工作常用的理论和实务分析框架,心理暨社会学派强调情境为个人的“situation”,认为“人在情境中”指个人受到其生存环境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人的内心事实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经常处于交互作用状态,因此必须注重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而“person-in-environment”则是强调“人在环境中”指用以描述案主的人际、环境、心理与身体健康状况的知识系统,该系统兼顾了案主的问题和能力,强调问题不止来源于个体特质同时也存在于个人与环境的复杂性,不论哪种表达方式都包含了人的层面、环境的层面、人与环境关系层面。
(二)“生态系统理论”
人类被看作是通过与环境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发展和适应。社会工作试图通过对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间的功能失调的处理,来强化能力、整合治疗和改变问题。生态系统视角既考察内部因素,也考察外部因素。在这个视角下,人并不是被动地对他们的环境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与这些环境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因此主张,要理解个人在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的社会生活功能发挥,则需由个人和其所在环境中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联系统切入。
四、服务计划
(一)小组名称:“守护家园,绿色同行”大桥社区护卫队小组
(二)服务对象:鹊华九里居社区居民
(三)服务目标:
1.通过宣传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家里闲置资源、美化社区环境的知识和理念从而增强社区各个家庭环境保护、美化社区环境的意识,更潜移默化地促进社区各家庭形成不轻易浪费,爱护家园的生活习惯,在社区人居环境提升的同时也增强社区各个家庭的幸福感。
2.通过开展各类社区环保倡导、变废为宝手工活动等系列活动,动员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到社区卫生管理、垃圾治理、社区容貌提升等社区建设当中,增强社区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一起为建设美丽文明社区出一份力。增强辖区内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营造人人皆知、广泛参与的环保氛围,增加社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
五、服务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通过机构公众号发布招募信息;通过电话邀约、微信群邀请的方式,邀请参与;与报名人员进行初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最终确认服务对象。
(二)开始阶段
小组活动的伊始,通过游戏提升组员参与度。用“幽默的相识”游戏,进行破冰游戏,帮助组员初步熟识和了解,营造轻松的小组氛围;通过引导组员轮流分享,促进组员相互认识;通过探讨“环保低碳,保护环境”的话题,让组员了解小组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此产生初步联结。组员分享自己对成长的看法和期望,社工提炼组员比较集中的看法,并引出小组的目的和意义,告知组员会在小组活动中获得知识,实现期望;通过引导组员制定契约,协助组员形成规则意识。让组员自己探讨应该遵守的小组规则,社工进行总结补充,并和组员达成共识。
(三)中期转折阶段
小组活动的中期转折阶段,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组工作技巧的使用,使小组动力得以发挥作用,促进组员发展。社工通过使用与组员沟通的技巧,如热情、友善的语言和亲切的表情,向组员传递温暖、真诚的信息,营造放松、安全的小组氛围。在轮流分享的环节,当组员交头接耳的时候,社工会提醒他们注意相互倾听。在讨论环节,出现沉默不语的组员时,社工会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是依托生态系统理论进行小组活动内容设计,从而提升组员的能力。在这个视角下,人并不是被动地对他们的环境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与这些环境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因此主张,要理解个人在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的社会生活功能发挥,则需由个人和其所在环境中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联系统切入。
(四)成熟阶段
小组活动进行到第三小节,社工首先介绍了“微景观”的定义并一一介绍制作微景观所需要的材料,玻璃容器、新鲜的苔藓、小植物、营养土、砂石、可爱的装饰品等。接着,居民们跟着驻站社工步骤认真地制作自己的绿植微景观:在玻璃容器里依次铺入砂石、干苔藓、厚实的营养土,然后将四种不同的植物种植到容器中,使根部完全埋入土壤,再撒上彩色砂石加以装饰。指尖上的微世界,领略出的大自然,本次活动在温馨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用充满趣味的方式让组员体会到了自然的美好,让组员对环境保护有了深刻印象,不仅让组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小花园,更是让他们收获了美好回忆,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人人动手,给家园增添一点绿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和谐、温馨。
整个活动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活动现场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此次微景观制作活动,不仅点缀了居民的家居环境,使生活增添一份美感和温馨,还使居民们对植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深化了环保理念。
(五)结束阶段
活动的最后小节,社工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大讲堂、垃圾督桶经验分享、实地讲解、实践分类投放等形式使组员志愿者逐渐成长为垃圾分类小能手,并带动身边人积极参与。最终成立一支由社区志愿者为主的垃圾分类督桶队伍,每日分两个时间,在旁进行督导劝阻,从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开展。
本小节小组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意义的认识,强化垃圾分类理念,促进居民养成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最后,社工带领组员来回顾小组经历,感受在这一段时间组员各自的成长和收获。
六、小组评估
通过评估总结,服务对象满意度≥95%,组员对“环境保护”主题认识加深,主动分享沟通自己对低碳生活的看法和理解;小组氛围融洽轻松,组员之间建立良性关系;通过小组活动,大桥街道社工站在开展小组活动中获得了新的经验和收获,提升了起航社工品牌知名度。
七、专业反思
大桥街道社工站根据小组的实际开展情况,社会工作者进行了以下反思:
1.计划的反思
社区环保教育是一项需要持续开展的工作,目前更多的是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本次小组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道理,关注周围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为维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执行的反思
本次小组如计划顺利完成,在小组的第二、三节中可以选择较大的场地进行,这两节的内容主要是普及环保知识,选择较大场地可以让更多居民参与其中,了解环保知识。在较大场地开展小组,不仅能够向更多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同时也能提高组员的积极性。
3.工作员自身的反思
工作员在小组的各个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定位:
在小组的初期,工作员既是教育者,也是引导员;在这一阶段,工作员需要向组员讲解、介绍社区环保的相关知识;同时需要引导组员遵守小组规则及开展小组计划。
在小组的中期,组员已经在前两节小组的互动中出现小组领导者,所以在这一阶段工作员需要承担协调者的角色,协调组员间的关系;并鼓励组员继续参加小组。
在小组的后期,组员逐渐能独立根据工作员的指令开展小组工作,在这一阶段,工作员的主要职能是增能,增强组员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关知识
守护家园,绿色同行 ——大桥社区护卫队环保教育小组案例
文明实践在雨花丨植物园社区:坚持绿色环保 共建美好家园
绿色环保活动方案15篇
守护绿色家园:园林绿化草籽花籽,点亮护坡绿化新篇章
校园环保号召倡议书(26篇)
花地街:开展绿色环保巡河护河清洁志愿活动,守护美丽花地河
芜湖加强宣传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 用绿色为城市代言
【绿色家庭故事】胡邦红家庭:绿色环保,从我做起
花地街:开展绿色环保巡河护河清洁志愿活动,守护美丽花地河(图)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绿色低碳研讨会总结(精选22篇)
网址: 守护家园,绿色同行 ——大桥社区护卫队环保教育小组案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578.html
上一篇: E0、E1级什么意思?板材环保级 |
下一篇: 南宁青秀区:环保理念融入居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