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西瓜栽培技术(精选8篇)
1 选用良种
利用日光温室栽培西瓜的目的, 是充分利用其增温保温性能, 使西瓜提早上市, 淡季供应以多增效。因此, 在生产上应尽量选用较耐低温弱光、坐果性好、抗病性强、长势中庸早熟品种。如, 改良京欣1号、大都、庆农3号等, 也可选用小型礼品瓜, 如小兰、红小玉、小天使等。
2 整地施肥
日光温室一般在1月上旬整净地, 深耕凉垄。闷棚消毒, 棚内喷洒800倍多菌灵消毒。结合深翻每0.067 hm2施优质农家肥2 000~3 000 kg、硫酸钾50kg、磷酸二铵40~50 kg, 以上肥料混合并拌和杀虫农药, 均匀撒施, 深翻30 cm, 然后按南北做畦。日光温室西瓜多采用立架栽培, 做畦时, 中早熟大果型品种大行距1.2 m, 小行距1 m, 瓜沟深宽各40cm, 也可将肥料集中施入沟内, 肥土混匀, 整成高20 cm, 畦沟深20 cm, 宽40 cm的瓜畦。然后将畦面耙平耙细, 用地膜将畦高与畦沟全面覆盖, 以提高地温, 并降低棚内温度。
3 适时播种与定植
3.1 播种与定植时间
日光温室采用小拱棚、地膜加草苫即“三膜二苫”覆盖, 可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 按西瓜幼苗3~4片真叶, 日历苗30~40 d计算, 应在年前的12月中旬播种育苗。
3.2 定植方法
在畦面中间地膜上开穴, 小型礼品瓜株距35 cm, 大型果品种为45 cm、深10 cm, 瓜苗带土坨轻放穴内, 浇足水, 栽后可暂不封穴, 定植完毕将膜破口处用土压好, 并盖好小拱棚。夜间小拱棚和日光温室上均应加盖草苫。
4 定植后的管理
4.1 温度控制
缓苗期, 白天室内温度27℃~32℃, 夜间16℃~20℃;四五天后, 室温白天25℃~30℃, 夜间15℃~18℃, 如遇阴雨或降雪天气, 温室上的草苫可在早上9~10时揭开, 小拱棚上的草苫要晚揭0.5~1.0 h, 使幼苗尽量见光, 并设法提高温度, 下午3时左右, 将草苫盖好, 以防降温过多, 夜间应保持较高的温度。
3月上旬以后, 随着温度升高, 小拱棚上的草苫夜间可以不盖, 小拱棚白天全部揭开, 夜间盖好, 室温白天保持25℃~28℃, 夜间不低于15℃;3月中旬可去掉小拱棚, 以便进行支架或吊蔓。坐瓜后, 室内温度白天28℃~35℃, 夜间16℃~20℃, 若温度过高, 可将棚顶通风口打开放风。4月中旬以后视天气情况, 日光温室夜间一般不再盖草苫, 白天打开通风口, 加大通风量。
4.2 立架引蔓
主蔓长至40 cm时, 在植株上南北向拉8号铁丝, 从铁丝上系好引绳, 每株有2条引绳, 其中1条缠绕主蔓, 另1条待幼瓜长至1 kg左右时用于吊瓜。
4.3 肥水管理
西瓜需水量虽高, 但不耐高温, 棚内温度过高, 则容易诱发各种病害。因此, 提倡膜下浇水, 并及时通风排湿。西瓜定植至果实采收, 一般追肥二三次, 浇水四五次。第1次浇水在6~8片叶时, 第2次于坐瓜后4~5 d, 幼瓜鸡蛋大小时, 然后间隔6~7 d浇1次水, 采收前4~5 d停止浇水。头茬瓜采后根据植株长势情况, 及时浇水追肥, 每0.067 hm2追尿素20 kg、硫酸钾30~40 kg, 以实现多次结果。
在西瓜结果期, 为促进养分吸收, 加速膨瓜, 并提高果实品质, 可以进行叶面施肥, 一般在坐瓜后用质量分数为0.3%的磷酸二氢钾喷洒叶片, 也可用福乐定、叶面宝等叶面肥, 每隔5~7 d喷1次, 连喷二三次。
4.4 施二氧化碳气肥
立架栽培西瓜密度较大, 光合作用强, 棚内二氧化碳的供应相对不足, 因此要进行二氧化碳气肥追肥。施放时间在雌花开放后至果实“定个”前、晴天的上午9~10时, 可用硫酸与碳酸氢胺反应法或二氧化碳棒燃烧法进行, 连续使用, 可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和含糖量。
4.5 整枝, 授粉
日光温室西瓜多采用一主一侧双蔓整枝, 主蔓长40 cm左右时, 将其系在引绳上, 从基部选一条侧蔓作为营养枝, 让其在宽行畦上匍匐生长, 其余侧蔓全部除掉。3月下旬后, 主、侧蔓上的雌花陆续开放, 选苗主蔓第2雌花苗瓜, 于开花时的上午8~10时进行人工授粉, 并做好标记。
4.6 选苗茬瓜
可选择“红小玉”。该品种长势旺盛,耐病丰产,单瓜重1.5公斤,味甜多汁,糖度在13以上,较耐储运。
二、第一茬
1.育苗:11月下旬播种,苗龄30天定植。
①浸种催芽。先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然后在常温下浸4~5小时,在保温28~32℃的环境下催芽24小时,芽露白时即可播种。
②播种。播种前1天用0.1%的甲基托布津液淋透营养钵,然后播种,盖土厚1.5厘米。播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8~32℃、夜温保持在15~18℃;出苗后适当通风降低温度,白天25℃、夜间15℃,以利幼苗健壮生长。
2.整地与定植:
①整地。在全田耕翻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1亩)撒施5立方米发酵鸡粪与土的混合物(混合比例为1∶1),撒匀后做高13~15厘米、宽1.2米的龟背垄,两垄间沟宽40厘米。
②定植。垄面栽双行,行距34厘米、株距40厘米,667平方米栽苗2230株。定植选在晴天上午进行,开沟浇水,趁水稳苗,下午2时后再封埯,封埯后覆盖地膜,地膜幅宽90厘米。一般情况下下午不定植。
③定植后管理。定植后注意保温增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15~18℃,待缓苗后适当通风。浇足定植水,不浇缓苗水,以防降低地温,待伸蔓后可浇一次水。
小型西瓜长势弱,适宜留多蔓结瓜,故整枝要轻,在长出5~6片真叶时留5叶摘心,一般采用双蔓整枝,当子蔓长到40~50厘米时留两条健壮子蔓,其余的全部去除。开花期切忌浇水,待幼瓜长到拳头大小时,结合施肥浇1次水,可适当多浇些,追肥可每667平方米施35公斤复合肥、5公斤尿素、1公斤磷酸二氢钾。
3.整枝吊蔓:温室应采用吊蔓方法,不压蔓,每株两子蔓,待子蔓长到15~20片叶时留瓜,每蔓留1个瓜,开花时上午8时至9时人工授粉,不可晚于11时授粉,在瓜上部留18~20片叶打顶,促瓜生长。
4.采收:3月上旬定植,5月上旬采收,花后40天成熟,667平方米产1500公斤。
三、第二茬
1.剪蔓:第一茬收获后,选其中一个健壮的蔓,留30厘米长,在约4片叶处剪断,去掉所有老的侧蔓和叶片,一般在5月中旬进行。
2.栽培管理:剪蔓后浇一次水并结合施肥,水适当浇大些,每667平方米施35公斤复合肥、5公斤尿素、1公斤磷酸二氢钾。温度保持白天25~30℃、夜间18~20℃,适当放风排湿。
在剪蔓后再次萌发的新侧蔓中选留两个健壮蔓促进生长,并及时吊蔓,及时防治病虫害。
3.采收:这茬瓜成熟快,5月中旬剪蔓,7月上旬瓜已成熟就可进行收获,二茬瓜667平方米产量仍可达1500公斤。
四、第三茬
1.剪蔓:第二茬瓜收获后,于7月中旬开始选其中一个健壮蔓,上留30厘米,其他枝蔓用剪刀剪掉,并清除其他蔓叶。
2.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浇水施肥同上茬,但此时正值雨季,通风排湿、降温、防涝成为首要工作,并需加强病虫防治工作。
3.采收:8月下旬收获,667平方米可产750公斤左右。
五、第四茬
1.剪蔓:9月上旬剪蔓,方法同上。
2.栽培管理:剪后浇水施肥,施肥量可以适当减少,每667平方米施20公斤复合肥、5公斤尿素、1公斤磷酸二氢钾。重点是保温增温,尤其是夜温,否则雌花会授粉不良。瓜长至鸡蛋大小时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施3公斤尿素、2公斤磷酸二氢钾,以促叶保叶长瓜。
3.采收:11月中下旬采收,产量550公斤。第四茬瓜产量虽低,但进入冬季价格高、效益好。
六、病虫害防治
1.虫害:主要是蚜虫,可喷一遍净防治。
一、品种选择
日光温室西瓜栽培应选择耐低温、耐湿、抗病、质优的早熟和中早熟品种, 主要有新金兰、宝冠、黑美人、京欣一号等。
二、茬口安排
㈠秋冬茬8月中旬~9月上旬播种育苗, 9月中旬~10月上旬定植, 12月上旬~元旦上市。
㈡早春茬12月中旬~12月下旬播种育苗, 1月下旬~2月中旬定植, 4月中旬~5月下旬上市。
三、营养土的配制
营养土一般由肥沃的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大田土和充分腐熟的厩肥以及细河砂按照7∶2∶1的比例混合配制。
四、育苗
㈠种子处理
为提高发芽率, 增强发芽势, 防止种子带菌, 所以在播种前必须进行晒种、消毒、浸种、催芽等处理。
1. 晒种。
晒种能改善种皮的透气性和吸水性。具体做法是将种子平摊在薄木板上, 放在阳光下, 曝晒4h~6h。
2. 温汤浸种。
温汤浸种可杀死种子所带的部分病原菌。具体做法是用水量为种子体积的3倍~4倍的55℃~60℃的温水浸泡种子, 一边浸种, 一边搅拌, 并使其自然冷却, 待水温达到40℃以下时停止搅拌, 在室温下浸种8h左右, 再进行催芽。
3. 催芽。
西瓜种子催芽的适宜温度为30℃~32℃, 种子经24h~48h即可露芽, 70%种子露芽后即可播种。在催芽过程中早晚各用清水淘洗一次种子, 以利于种皮换气。⑴恒温箱催芽。用湿布包好种子, 放入容器中, 再放入恒温箱。将温度控制在30℃~32℃, 经24h~36h即可露芽。⑵电热毯催芽。将湿布包裹好的种子放在电热毯上, 上面盖上棉被, 将温度控制在28℃~35℃之间, 经24h~48h后即可露芽。
㈡播种
1.苗床准备。
为便于管理, 苗床宽度一般为1.2m~1.5m, 深度为15cm左右。苗床整平后均匀摆放营养钵, 钵与钵之间应紧密靠实。播种前2d~3d浇透苗床底水, 并用喷壶浇透营养钵准备播种。冬季播种时应事先在苗床低部5cm左右埋设地热线, 以便播种后提升苗床温度。
2.播种。
种子露芽后开始播种, 在营养钵中部开1cm左右播种穴, 播入种子, 每钵一粒, 播种后用细土或河砂封穴, 播完后用喷壶洒水一遍, 再用地膜将苗床覆盖。冬季育苗时日光温室内气温较低, 除苗床底部铺设地热线外, 还应在苗床上架设小拱棚以提高温度。
3.温度管理。
播种后出苗所需温度白天28℃~32℃、夜间20℃~25℃, 当80%种子破土出苗后可除去覆盖在营养钵上的地膜。冬季育苗时, 为便于保温, 除去地膜后可暂不拆除小拱棚, 白天适当开小拱棚通风, 晚上封闭小拱棚保温。子叶出土到展第一片真叶时应适当降温, 蹲苗以防幼苗徒长, 形成高脚苗。温度管理白天22℃~25℃、夜间15℃~20℃。第一片真叶出现到定植前一周, 适当提高温度, 温度管理白天28℃~30℃、夜间18℃~22℃。定植前一周降温炼苗, 温度管理白天20℃~25℃、夜间15℃~18℃。
4. 湿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后子叶展平前, 以保湿增温为主。子叶展平后, 夏秋季节育苗, 苗床见干可在苗床浇底水, 并用喷壶洒水;冬季育苗, 应以提高地温为主, 缺水时应喷15℃~20℃温水, 以浇透钵体为宜, 一般不浇苗床水。定植前3d~4d停止浇水, 进行炼苗, 当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即可定植。
五、定植
㈠定植时间
红古地区日光温室西瓜栽培秋冬茬定植适期为9月中旬~10月上旬;早春茬定植适期为1月下旬~2月中旬。
㈡定植密度
日光温室西瓜栽培中采用宽窄行立架高密度栽培。垄距1.2m左右, 垄高30cm左右。秋冬茬西瓜栽培因生长结瓜期光照时间短、温度低, 采用较低密度。每垄栽双行, 株距60cm左右, 定植22500株/hm2~24000株/hm2。早春茬栽培生长结瓜期日照时间长、温度高, 采用较高密度。每垄双行, 株距50cm左右, 定植25500株/hm2~27000株/hm2。
㈢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施足基肥, 一般施肥量应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70%~80%, 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定植前7d~10d灌水造墒, 墒情适宜时整地起垄, 垄距1.2m、垄高30cm左右。
㈣定植
定植前一天按株行距开定植穴, 浇灌穴水。定植后及时浇灌“窝窝水”并封穴, 封穴后垄沟内灌底水。1周左右瓜苗不再萎蔫时铺膜。
六、定植后的管理
㈠温度管理
定植后西瓜适宜温度白天25℃~30℃、夜间15℃~18℃。低于8℃, 西瓜生长发育受阻, 应采取补温措施。高于30℃应及时通风降温。
㈡水分管理
西瓜对水分的要求因温度而异。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的西瓜因生长期和果实发育期日照时间短, 土壤温度和气温较低, 灌水宜少;早春茬栽培的西瓜在生长期和发育后期日照时间长, 土壤温度和气温较高, 灌水量应多一些。日光温室西瓜栽培主要有定植水、缓苗水、催秧水和膨瓜水。
㈢施肥管理
日光温室西瓜栽培施肥应遵循以基肥为主、以追肥为辅;以农家肥为主、以化肥为铺;以土壤施肥为主、以叶面施肥为辅的原则;着重施好基肥、催秧肥、膨瓜肥, 并及时进行叶面追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 施牛粪120m3/hm2~150m3/hm2或厩肥150m3/hm2~180m3/hm2。配合施用过磷酸钙1500kg/hm2、三元复合肥或磷酸二铵750kg/hm2。在西瓜伸蔓初期施催秧肥一次, 施三元复合肥300kg/hm2~450kg/hm2;或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各150kg/hm2。膨瓜期是西瓜对肥水需求量最大的时期, 结合膨瓜水, 一般追施三元复合肥750kg/hm2~900kg/hm2, 或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各225kg/hm2~300kg/hm2。叶面追肥对植株生长和果实含糖量增加很有好处。在团棵期和伸蔓期为促进植株生长, 可叶面喷施0.3%的尿素溶液各一次;在果实膨大期, 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次~3次。
㈣植株调整、授粉和留瓜
日光温室西瓜栽培采用高密度种植, 定植后应及时搭架、绑蔓、整枝、传粉、留瓜、吊瓜等措施。
1. 绑蔓。
西瓜伸蔓后, 每株用塑料绳两条 (一条绑主蔓, 一条绑辅蔓) , 及时将瓜蔓绑束到铁丝架上。西瓜伸蔓期生长速度很快, 绑蔓吊秧工作必须每天进行。当瓜蔓长至1.8m左右时掐头。
2. 植株调整和授粉留瓜。
日光温室西瓜栽培每株一般留两条蔓, 一条蔓为主蔓, 主蔓上授粉留瓜, 辅蔓为营养蔓。主蔓留瓜节位在12片~15片叶为宜, 一般为第二雌花, 开花当日9∶00~12∶00之间授粉。授粉可采用雄花授粉, 即用新开放的雄花, 轻触雌花柱头, 每朵雄花可授3朵~5朵雌花, 一般每株预先授粉座瓜两个。果实核桃大小时选留瓜, 摘除歪瓜、畸形瓜, 每株留一个瓜即可。西瓜拳头大小时应及时用尼纶网将西瓜装入网内, 吊在铁丝架上, 吊瓜时尼纶网位置应略高于西瓜位置, 防治揭盖草帘时震动, 导致坠秧落瓜。
㈤病虫害防治日光温室西瓜栽培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疫病、白粉病、病毒病, 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防治枯萎病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疫病可用80%大生600倍液防治, 白粉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 病毒病用15%植病灵1000倍液防治, 防治虫害用10%吡虫啉1500倍液。
七、适时采收
1 棚膜选择
选用具有无毒、无害、防雾、流滴性能好、抗老化、保温、高透明度等特点的温室棚膜。
2 茬口安排
2.1 早春茬
12月中旬育苗, 1月下旬定植, 4月下旬上市, 二茬瓜采收后于6月上中旬拉秧。
2.2 秋冬茬
8月中旬育苗, 9月中旬定植, 12月上旬上市, 元月上旬拉秧。
3 品种选择
3.1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16715.1二级以上要求。
3.2 西瓜品种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小型 (礼品型) 品种。秋冬栽培选择耐低温弱光、对病虫多抗的品种。如:黑美人、华铃、小玲、新金兰等。
4 穴盘育苗
为了培育出高质量的无病虫健壮幼苗, 采用穴盘无土育苗。
4.1 穴盘的选择
选用72孔穴盘。
4.2 育苗基质
基质配制方法是:按草炭与蛭石2 ∶1, 或草炭蛭石与发酵好的废菇料1∶1∶1的比例混合, 配制时加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5-15-15) 2~2.5 kg·m-3, 或加入1 kg·m-3尿素和1 kg·m-3磷酸二氢钾或1.5 kg·m-3磷酸二铵, 肥料需粉碎与基质混拌均匀后备用。或选用壮苗2号育苗基质。每1 000盘备用基质4.65 m3。
4.3 基质消毒
用 50%多菌灵500倍液均匀喷洒基质, 拌匀, 盖膜堆闷24 h, 待用。
4.4 种子处理 (两种方法可选其一)
4.4.1 温汤浸种
在清洁的容器中装入种子体积4~5倍的55℃温水, 把种子投入, 不断搅拌, 并保持50~55℃的温度15 min, 然后加冷水至30℃停止搅拌, 继续浸泡6~8 h。包衣种子不需温汤浸种。
4.4.2 干热处理
把干种子放入70℃的恒温箱中, 干热处理12 h, 然后放入30℃的温水中, 浸种6~8 h。
4.4.3 催芽
浸种后将种子搓洗干净, 捞出并淋去水分用干净湿布包好, 在28~30℃条件下, 催芽12~24 h。有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不进行催芽, 干籽直播。
4.5 装盘与播种
4.5.1 装盘
将准备好的基质装入72孔穴盘中, 刮掉盘面上多余基质, 使穴盘上每个孔口清晰可见。
4.5.2 压穴
把装有基质的穴盘, 摞在一起 (4~5个为一组) , 上放一个空穴盘, 两手均匀下压穴盘, 压至穴深1.0~1.5 cm为止。
4.5.3 播种
每穴放入1粒饱满种子, 播种后, 用基质覆盖穴盘, 且刮掉穴盘上面多余的基质, 露出格室为宜, 整齐排放。在播有种子的穴盘面上喷水, 一定要浇透, 从穴盘底部渗水口看到水滴为宜。
4.6 苗期管理
4.6.1 温度管理
苗期各阶段温度管理指标见表1。
4.6.2 水分管理
子叶展开至2叶l心, 基质水分含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5%~80%, 3叶1心至商品苗销售, 水分含量为75%左右。浇水要勤浇少浇, 始终保持表层基质见干见湿。
4.6.3 光照调节
通过适时揭盖草苫, 调节光照时间, 每天光照时间宜8 h以上。
4.6.4 养分调节
苗期一般不追肥, 结合喷水进行1~2次叶面喷肥, 可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800倍的叶绿精进行叶面喷施, 促进幼苗茁壮生长。
4.7 壮苗标准
子叶完好、茎秆粗壮, 叶片深绿, 节间短, 3叶1心, 根系发达, 无病斑。
5 嫁接育苗
选用与西瓜嫁接亲和力强, 抗病及抗逆性强的葫芦或野生西瓜籽勇士作砧木。接穗、砧木的育苗方法同穴盘育苗, 错开接穗、砧木播种时间, 砧木真叶展开时为最佳嫁接时期。
5.1 嫁接方法
5.1.1 靠接
接穗比砧木早播5~7 d。砧木苗的子叶展开、第一片真叶初露, 接穗苗子叶完全展开, 第一片真叶微露时, 为嫁接的最佳时机。此时, 将苗子取出后, 用双面刀片先将砧木苗的生长点切除, 从子叶下方1 cm处, 自上而下呈45°角下刀, 切深至茎粗的1/2;再取接穗苗, 从子叶下部1.5 cm处, 自下而上呈45°角下刀, 向上斜切至茎粗的2/3, 把两个切口互相嵌合, 使一端韧皮部对齐, 接穗子叶压在砧木子叶上面, 用圆形嫁接夹固定。嫁接后立即栽到装有基质的穴盘或营养钵中, 放入嫁接苗床, 然后及时浇水, 并扣小拱棚, 用草苫或遮阳网遮荫。
5.1.2 插接
接穗比砧木晚播种3~4 d, 播种于穴盘中。取出接穗, 用一根和接穗胚轴粗细一致的竹签削成鸭嘴形, 去掉砧木的生长点, 沿一侧子叶基部斜插到另一子叶下的皮层处, 戳0.5 cm左右深度的孔。在接穗子叶下1 cm处向下双向斜切除根, 切口最后呈锲型长度0.4 cm, 将切口向下顺竹签插入砧木的位置, 斜插入砧木接孔。接穗子叶和砧木子叶应呈十字形。及时浇水, 并扣小拱棚, 用草苫或遮阳网遮荫。
5.1.3 贴接
接穗比砧木早播4~6 d。砧木苗的子叶展开、第一片真叶初露, 接穗苗子叶完全展开, 为嫁接的最佳时机。嫁接时用刀片斜向下削去砧木的生长点及一片子叶, 切面长度0.5~0.8 cm。在穴盘中取出接穗, 在平行子叶伸展方向的胚轴上, 距子叶1 cm处斜向下削成长0.5~0.8 cm的平面。然后将砧木和接穗的两个平面贴在一起, 用平面嫁接架固定。嫁接后放入嫁接苗床, 并扣小拱棚, 用草苫或遮阳网遮荫。
5.1.4 嫁接后的管理
在接口愈合的过程中, 要注意苗床遮荫, 防止秧苗萎蔫。嫁接后前2 d, 小拱棚要盖严, 不能通风, 苗床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上, 温度控制在白天28~30℃、夜间18~22℃。第3~5天, 白天20~25℃、夜间15~18℃, 湿度70%~80%, 并开始通风见光。第6天可以撤去遮荫物, 不出现萎蔫不遮荫。7 d后揭开小拱棚。白天25~28℃、夜间14~18℃。定植前进行5~7 d的低温炼苗, 白天20~23℃、夜间10~12℃, 提高瓜苗抗寒能力。
靠接苗10~12 d断掉接穗的根, 在断根前一天用手指把接穗苗的下胚轴在接口下部捏一下, 破坏部分维管束, 减少水分输导, 以使断根后生长不受影响。同时应去掉砧木萌发的侧芽。
6 定植
6.1 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清除上茬残留物, 深翻晒土, 晾晒一周。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75 000 kg·hm-2, 同时施入过磷酸钙750, 磷酸二铵450, 硫酸钾300 kg·hm-2, 结合施肥深翻30 cm, 充分混匀。
6.2 棚室消毒
棚室在定植前要进行消毒, 采用高温消毒法, 在6~7月间, 密闭温室, 温度每天上升到70℃以上, 进行15~20 d高温灭菌消毒。
在病害严重的地区也可采用药剂消毒, 温室用80%敌敌畏乳油3 750 g·hm-2拌上60~75 kg锯末, 与4~5 kg硫磺粉混合, 分10处点燃, 密闭一昼夜, 放风后无味时定植。
温室通风口用尼龙网纱密封, 阻止蚜虫、白粉虱迁入。
6.3 灌溉与作畦
采用滴灌浇水方式, 按80 cm大行距, 60 cm小行距, 起25 cm高畦。畦要平、直、实, 定植前铺设好滴灌管。
6.4 定植方法
根据品种每栽植30 000~33 000株·hm-2为宜, 株距0.45 m。按株距破膜挖穴, 在穴内浇足底水, 待水渗完后向每穴内摆放一株苗并覆土, 栽植深度以营养土坨距地面1 cm为宜。嫁接苗接口一定不能埋入土中。
7 温室环境管理
7.1 温度、光照环境管理
定植缓苗前温室内白天温度28~30℃, 高于35℃时通风排湿降温, 夜间12~18℃;缓苗后白天温度降至23~26℃, 夜间温度10~15℃, 防止幼苗徒长。经常擦洗棚膜, 坚持早揭晚盖草帘, 保证8 h以上光照。
7.2 水肥管理
7.2.1 追肥
伸蔓期结合浇水追伸蔓肥尿素150 kg·hm-2;膨瓜期结合浇水追膨瓜肥硫酸钾300 kg·hm-2。
7.2.2 浇水
西瓜在定植时浇定植水, 然后进入蹲苗阶段, 促使根系向纵深发展。伸蔓期2~3 d浇水一次, 一次滴灌1 h;定瓜期3~5 d浇水一次, 一次滴灌1~2 h;膨瓜期3~4 d浇水一次, 一次滴灌2~3 h。
8 植株调整
西瓜主蔓长至25 cm左右开始吊蔓。西瓜采用双蔓整枝, 将主蔓绑缚吊起, 从基部选留一条健壮侧枝作为辅助枝爬地生长。选主蔓13~15节的雌花进行人工授粉座瓜。每株只留一个瓜, 已坐住的两个瓜长到鸡蛋大小时, 选果形端正的一个留下。座瓜后及时去除其它的雌花及幼瓜, 并视植株长势, 不准备留二茬瓜时在主蔓25节左右摘心。当西瓜长到一定大小时及时吊瓜以防坠落。
9 授粉
西瓜雄花较多, 一般用当天开放的雄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晴天早晨9∶00~10∶00采摘雄花授粉较为适宜。
10 留二茬瓜
当第一茬瓜膨大速度减缓转入转瓤期时, 选留上部雌花人工授粉留作二茬瓜。
11 病虫害防治
生产A级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农药应严格执行。
11.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坚持优先物理防治, 提倡生物防治, 巧用化学防治的原则。
11.2 主要病虫害
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等。
11.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种类, 选用优质、高抗、多抗品种。创造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施足有机肥, 控制氮素化肥, 平衡施肥。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 a以上轮作。
11.4 物理防治
应用黄板, 诱杀害虫。田间悬挂25~40 cm大的黄色板条, 用塑料薄膜包裹黄板, 涂一层机油于膜面, 按悬挂450~600块·hm-2诱杀蚜虫、白粉虱等。
11.5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并利用天敌, 采用病毒、植物源农药和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11.6 化学药剂防治
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 在干燥晴朗天气也可喷雾防治, 注意轮换用药, 合理混用。
11.6.1 白粉病
2%抗霉菌素 (农抗120) 水剂900~1 200 mL·hm-2 进行喷雾, 全生育期使用一次。
11.6.2 炭疽病
用20%百菌清烟剂3 000 g·hm-2进行烟雾熏蒸, 全生育期使用一次。
11.6.3 蚜虫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 g·hm-2进行喷雾, 全生育期使用一次。
12 采收, 包装, 储运
12.1 采摘
应根据西瓜成熟度、市场销售情况和运输距离长短情况, 适时采收, 采收最好在早晚进行, 带一段瓜蔓和叶片。分级包装上市, 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12.2 包装, 储运
产品的等级质量, 检验方法与规则, 包装与标志, 运输与贮存按照NY5109执行。
13 清洁田园
一、品种选择
宜选择优质、早熟、抗逆性强、外形美观、肉质细嫩、生育期短的西瓜品种, 如台湾农友公司的新金兰、宝冠及甘肃酒泉绿洲种子公司的绿欣1号等品种。
二、茬口安排
第一茬在8月中下旬开始育苗, 9月下旬定植, 12月中旬上市;第二茬在翌年元月上旬育苗, 2月上旬定植, 5月上旬上市。前茬作物应为茄果类和叶菜类及豆科作物等。
三、育苗
㈠苗床设置苗床宽1.5m、厚12 cm~15cm, 东西延长, 一般80m长的标准温室需苗床面积为16m2。床土采用未种过瓜类作物的田园土5份~6份、有机肥3份~4份、洁净的河砂1份~2份配成, 并在床土中加草木灰5kg∕hm2~10kg∕hm2。苗床上加小拱棚保温保湿。
㈡浸种催芽将55℃的温水倒入盛有种子的容器中, 边倒边搅, 待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动, 再继续浸泡8h~10h;然后将种子用透气性好的沙布片包裹, 放在温度为30℃的环境中催芽, 同时保持沙布片的湿润。在催芽过程中, 每天用温水淘洗种子1次~2次, 并使种子上下翻动。经过24h, 80%左右种子露白时播种。
㈢播种播种前将苗床浇透水, 最好浇30℃左右的温水。为保证及时出苗, 土温要保持在25℃~28℃, 播种密度5cm×5cm。播前要用多菌灵等杀菌剂消毒, 播后用地膜覆盖。
㈣播种后的管理播种后出苗前苗床温度保持在28℃~30℃。出苗后应及时降温, 温室保持白天最高30℃左右, 前半夜20℃~18℃, 后半夜到临晨最低15℃。播种苗期后因冬春茬日照时数短, 外界气温低, 耗水量少, 一般可不浇水, 如遇缺水, 要用撒壶浇25℃的温水, 以便控制水量。冬春茬育苗床上扣的小拱棚在白天尽可能揭去, 使秧苗尽可能多见阳光。育苗期40d左右、幼苗带2片~3片叶时即可定植。秋冬茬因温度偏高, 育苗期25d~30d则可达到成苗标准。
四、施肥与定植
㈠整地施基肥定植前一个月应采用高温闷棚的方法对土壤及温室空间彻底消毒。温室地基施鸡粪75000kg∕hm2、油渣2250kg∕hm2、钾肥1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 肥料铺施好后, 深翻30cm, 使土肥混合均匀, 然后整平地面。
㈡定植采用高畦栽培, 畦高20cm, 畦面宽约80 cm, 畦间宽度为40cm。第一茬后期温度偏低, 光照较弱, 需定植在21000株/hm2左右;第二茬后期光照充足, 温度较高, 可定植24000株/hm2左右。定植前一天苗床内灌足水, 在晴天和温度较高的前提下宜尽可能提早定植, 以争取早熟。定植时先覆膜的, 可先在畦面上按株行距开口, 定植后引出苗子, 再用土将定植孔封好;未覆膜的, 按株距定植后, 再覆膜引出苗子, 浇上稳苗水, 培土后将定植孔封好。
五、定植后的管理
㈠温度调控气温白天控制在25℃~30℃, 前半夜18℃~22℃, 后半夜最低不能低于13℃。秋冬茬前期以控温防热为主, 后期以保温防寒为主。冬春茬栽培进入2月份后, 白天中午进行少量通风换气, 进入3月份气温明显升高, 在满足温度要求前提下, 日光温室的温度管理要从以保温为主转为以控温为主, 温度过高时要及时放风降温。
㈡浇水在甩蔓期结束前, 只要瓜秧不出现萎蔫情况, 一般不浇水, 以防止徒长。开花坐果以后, 果实鸡蛋大小时, 充分浇水, 促进果实膨大。以后视情况在果实膨大盛期表现缺水时可进行少量浇水, 以防影响糖分积累。秋冬茬的生长后期, 因外界气温低、日照短, 耗水量少, 一般不需要浇水。
㈢整枝日光温室西瓜一般采用吊蔓栽培。瓜蔓长达20cm时进行吊蔓。瓜蔓长40cm左右时进行整枝, 长势较强的品种采取主、副蔓双蔓整枝法, 主、副蔓的侧芽长出约5cm后及时摘除。由于温室栽培密度偏大, 主蔓作为结瓜蔓, 副蔓作为营养蔓, 对于长势强的品种留一个营养蔓, 长势弱的品种留两个营养蔓, 目的是在前期有较大的营养面积, 为果实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㈣人工授粉与留瓜、翻瓜日光温室内靠昆虫活动传粉有一定的限度, 需要人工授粉。授粉时间一般在晴天上午10时开始;阴雨天花粉散开时间较晚, 可推迟授粉。授粉后需做标记, 以便判断成熟期。头瓜要及早摘除, 从第10片叶上下选授粉留瓜。为了提高花粉活性, 温度白天保持25℃以上, 夜间最低15℃~16℃;授粉后在花粉管伸长的2d~3d内温度以白天保持30℃最好。
在果实鸡蛋大小时, 选留皮色好、形状完美的果实, 每株留1果, 而留多则果实长不大、品质劣。果实发育20d~25d时, 用绳子缚住瓜柄的“T”字节上吊起, 防止果实坠地。瓜坐住20d左右时进行翻瓜。
六、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西瓜的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蚜虫和潜叶蝇等。其中枯萎病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菌枯净600倍液或30%DT杀菌剂350倍液灌根, 每株灌药液300ml~500ml, 每隔7d~10d灌1次。炭疽病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锰锌500倍液~600倍液或等量波尔多液200倍液喷雾, 连续3次~4次。霜霉病病菌主要通过气流、雨水、昆虫等途径传播。适温高湿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 温度在16℃~20℃并遇多雨或雾大露重时容易发病。生产上浇水过量、地势低洼、种植过密、排水不畅、通风透光差的发病重。发病初期要及时用药防治, 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1000倍液或40%甲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00倍液喷雾防治, 每隔7d~10d喷1次, 连防2次~3次;用45%百菌清烟剂3750g/hm2进行烟熏防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300倍液每隔7d喷雾一次, 用45%百菌清烟剂3750g/hm2进行烟熏也有较好的防效。蚜虫主要有桃蚜和瓜蚜两种, 年发生20代~30代不等。可在植株上方悬挂黄板诱杀蚜虫;选用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800倍液每隔7d喷雾一次, 连喷2次~3次。潜叶蝇防治要及时清除温室内外寄生植物老叶, 培育无虫苗, 温室使用防虫网, 或在成虫盛发期设置多个诱杀点, 每个点放置一张诱蝇纸诱杀成虫。喷药防治应在幼虫潜入叶肉前进行, 宜在初见幼虫危害叶片出现虫道时或幼虫孵化高峰期进行防治, 交替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阿维虫清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喷雾。
七、采收
关键词:小型西瓜,日光温室,品种,比较
随着社会的进步, 休闲观光农业不断发展壮大, 品质优良、携带方便、外观靓丽的小型西瓜应运而生, 且需求量呈现日益增加的态势[1,2,3]。全国每年种植小型西瓜的面积逾2万hm2, 多集中在上海、北京、山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周围[4,5,6,7,8,9,10]。红小帅为北京地区日光温室小型西瓜主栽品种, 具有果型大、糖度高、外观好、口感好等优点[1,2,3,4]。但在早春设施种植红小帅的过程中, 存在易裂果、坐果率低、采摘期短、不耐贮放等问题[1,2,3]。为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和小型西瓜品种的推广, 笔者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中对6个小型西瓜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北京市庞各庄镇李家巷村标准日光温室内。单栋大棚东西长、南北宽分别为58、10 m。棚膜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无滴PO薄膜, 棚膜顶部和两侧均能通风[1,2,3]。
1.2 供试材料
供试西瓜品种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京颖6-2、京颖6-1、锦绣, 以及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梦想10号、传祺2号、超越梦想。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超越梦想为对照品种 (CK)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0 m2。定植90株, 定植24 300株/hm2。除品种外, 各处理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滴灌浇水[1,2,3]。
1.4 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用贴接嫁接技术, 用营养钵、营养盘、基质营养土育苗, 所用砧木为京欣砧4号[1,2,3,4]。试验地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施腐熟鸡牛粪共90 m3/hm2、西瓜专用复合肥750 kg/hm2。定植前1周起垄做畦, 采用南北向做6垄小高畦, 畦宽、高分别为50、15~20 cm, 间距为142 cm, 距小高畦两侧铺2根膜下滴灌管, 再铺黑色地膜 (宽90 cm) 。3叶1心时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定植, 在小高畦两侧双行定植, 株距为50 cm。定植前, 穴内放入西瓜专用缓释农药1片/株, 定植时从营养钵取出苗, 移入当天打好的定植穴中[1,2,3,4]。采用“一主一侧”整枝方式, 即头茬瓜只主蔓结瓜, 侧蔓供养, 1棵秧留1个瓜。全生育期浇水4次, 坐果前期随水冲施含氮量高的西瓜专用三元复合肥450 kg/hm2, 坐果后期随水冲施含钾量高的西瓜专用三元复合肥450 kg/hm[1,2,3,4,5,6]。伸蔓期和坐果期为防治红蜘蛛和白粉病, 可选用三唑酮、百菌清、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白粉虱和蚜虫, 可选用啶虫脒和吡虫啉等药剂。
试验田为3月13日定植, 4月12日授粉, 5月23日采收[1,2,3]。
1.5 调查和测定指标
每个处理雌花授粉当天挂牌标记, 记录授粉的日期及果实的成熟期, 取平均值[1,2,3,4,5]。成熟期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个成熟果实, 计算平均单果重量;果实成熟期每个小区选取5个具代表性果实测量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取平均值[1,2,3];记录口感。各小区单采单收, 记录实际产量。在苗期、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分3次目测各品种抗病性 (分为强、中强、中、中弱和弱5级) [1,2,3,4,5,6]。试验数据分析采用随机区组、单因素、新复极差测验法, 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西瓜品种的田间主要性状比较
由表1可知, 在田间管理措施一致的情况下, 各西瓜品种果实发育期为38~42 d。其中锦绣的果实发育期最短, 为38 d;传祺2号的果实发育期次之, 为39 d;梦想10号的果实发育期最长, 为42 d;京颖6-1和超越梦想 (CK) 的果实发育期居第3位, 均为40 d。在全生育期方面, 梦想10号的全生育期最长, 达105 d, 京颖6-2的全生育期居第2位, 达103 d, 京颖6-1的全生育期居第3位, 达102 d, 锦绣和超越梦想 (CK) 的全生育期居第4位, 均达101 d, 传祺2号的全生育期最短, 达100 d。在坐果节位方面, 各西瓜品种的坐果节位为13.21~16.52节;超越梦想 (CK) 的坐果节位最低, 为13.21节;梦想10号次之, 为13.83节;京颖6-1的坐果节位为14.01节;传祺2号的坐果节位最高, 为16.52节, 品种间差异显著。超越梦想 (CK) 和梦想10号的坐果性最好, 坐果节位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各西瓜品种间雌花间隔为5.13~7.21节, 其中京颖6-2的雌花间隔最多, 为7.21节;京颖6-1的雌花间隔节位最少, 为5.13节;其他4个品种的雌花间隔节位为5.52~6.13节, 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2.2 各西瓜品种的产量性状比较
2.2.1 产量。
由表2可知, 京颖6-2的小区产量最高, 为161.63 kg, 超越梦想 (CK) 的小区产量最低, 为144.94 kg, 与京颖6-1、锦绣、传祺2号和梦想10号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京颖6-1、锦绣、传祺2号和梦想10号的小区产量差异不显著, 依次为156.03、157.16、154.19、150.62 kg。在折合产量方面, 京颖6-2的折合产量最高, 为53 876.67 kg/hm2, 其次是锦绣, 为52 386.67 kg/hm2, 然后是京颖6-1、传祺2号、梦想10号和超越梦想 (CK) , 分别为52 010.00、51 396.67、50 206.67、48 313.33 kg/hm2。
2.2.2 单果重。
由表2可知, 各西瓜品种的平均单果质量由高到低排序为京颖6-2 (1.84 kg) >京颖6-1=锦绣 (1.78 kg) >传祺2号 (1.75 kg) >梦想10号 (1.72 kg) >超越梦想 (CK) (1.64 kg) 。其中, 京颖6-2、京颖6-1和锦绣的单果重与传祺2号、梦想10号和超越梦想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丰产性较好, 其中京颖6-2的单果重最高。
2.3 各西瓜品种的果实商品性状比较
由表3可知, 供试的6个品种外观均为椭圆形, 底色绿覆深绿色细齿条带。果型指数在1.20~1.41之间, 差异不显著。京颖6-1、京颖6-2和传祺2号属于中早熟品种, 超越梦想 (CK) 和梦想10号为中晚熟品种, 锦绣为早熟品种。综合比较果实性状, 中早熟品种中京颖6-2果皮鲜绿色, 条纹清晰整齐、瓤色粉红、耐裂, 商品性好, 果皮硬度为19.7 kg/cm2;早熟品种中锦绣较耐裂, 早熟性号、口感细腻、商品性好, 果皮硬度为19.0 kg/cm2。
2.4 各西瓜品种的果实品质比较
由表4可知, 梦想10号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达到13.7%。京颖6-2和超越梦想 (CK) 次之, 其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可达到13.0%。这3个品种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他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然后是京颖6-1和锦绣, 其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为12.7%;而传祺2号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 为12.0%, 与其他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中、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差异最小的是传祺2号, 为2.0个百分点;最大的是梦想10号, 为4.0个百分点。肉质和口感较好的为京颖6-1和超越梦想 (CK) 。6个品种果皮厚度在0.6~0.9 cm之间, 其中传祺2号的果皮最薄, 为0.6 cm, 京颖6-2的果皮最厚, 为0.9 cm, 但6个品种之间果皮厚度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调查北京地区日光温室小型西瓜的生产和市场销售情况发现, 在选择小型西瓜品种时, 应该优先考虑品质性状, 再考虑商品性状, 最后考虑产量性状。综上所述, 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钢架塑料大棚内采用吊蔓双行栽培、“一主一侧”整枝方式[4,5]。对6个小型西瓜品种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均表现良好。京颖6-2和锦绣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适宜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设施类型种植推广。其中, 京颖6-2属于中早熟脆肉类型品种, 单果重、产量均居第1位, 分别为1.84 kg、53 876.67 kg/hm2,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居第2位 (13.0%) ;锦绣属于早熟脆肉类型品种, 其中心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居第3位 (12.7%) , 单果重和产量均居第2位, 分别达到了1.78 kg、52 386.67kg/hm2。其次是梦想10号, 该品种属晚熟脆肉类型品种, 品质性状突出,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达到了13.7%, 居各品种首位, 汁液含量最多, 味甜爽口。其余参加试验的品种虽然各具特色, 但因果实生育期偏长、耐裂性差、中心可溶性固形物低等原因, 不太适宜北京地区日光温室种植。
参考文献
[1]马超, 曾剑波, 曾雄, 等.北京地区小果型西瓜春季大棚栽培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瓜菜, 2014 (4) :47-49.
[2]马超, 曾剑波, 穆生奇, 等.北京地区春大棚小型西瓜“两蔓一绳”高密度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研究[J].北方园艺, 2014 (21) :56-58.
[3]马超, 曾剑波, 穆生奇, 等.春大棚小型西瓜“2蔓1绳”不同栽培密度比较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 2014 (7) :19-20.
[4]许勇, 宫国义, 张海英, 等.高品质小型西瓜京秀的选育[J].中国蔬菜, 2003 (4) :23-25.
[5]马太英, 朱忠厚, 曲建法, 等.西北地区小西瓜日光温室栽培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J].中国瓜菜, 2006 (3) :35-37.
[6]王庆喜.高北方小型西瓜大棚采种技术[J].中国瓜菜, 2009 (2) :35.
[7]马超, 曾剑波, 曾雄, 等.北京地区春大棚小型西瓜吊蔓密植抢早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 2014 (1) :83-85.
[8]刘雪兰, 宗静, 张雪梅.北京地区厚皮甜瓜春季大棚栽培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瓜菜, 2010 (3) :34-36.
[9]陈艳利, 马超, 曾剑波, 等.北京地区秋大棚‘早春红玉’类型小型西瓜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 2014 (6) :24-26.
1 抓好苗期施肥
温室西瓜多采用营养土进行塑料袋、纸袋和营养钵等容器育苗, 以利于西瓜早熟丰产。西瓜营养土的配制方法是:没种过瓜类作物的肥沃土壤6份、腐熟猪牛粪3份、腐熟鸡粪1份, 另每立方米营养土再加入尿素0.5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0.5kg, 混拌均匀后过筛, 后每立方米均匀拌入40%福尔马林200~300m L加水25~30kg的溶液等杀菌 (虫) 剂消毒, 接着用塑料薄膜密封盖严营养土闷2~3天, 揭膜散去药味后即可使用。如果用营养土育苗, 苗期一般不用再施追肥。
2 重视定植前基肥的施用
温室西瓜定植前要施用充分腐熟的猪牛粪、马粪、人粪尿、鸡粪、鸭粪、饼肥、堆肥和少量氮、磷、钾作基肥。基肥应按照西瓜不同品种和产量等施足, 以免后期脱肥影响产量和品质。基肥可在定植前10~15天随深翻整地时施入。土壤肥力差的, 每666.7m2要施腐熟猪牛粪等厩肥4 000~5 000kg、饼肥100kg、过磷酸钙40~50kg、硫酸钾20~25kg。肥力中等及以上的, 每666.7m2施腐熟猪牛粪等厩肥3 000~4 000kg、饼肥10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40kg。缺硼的土壤, 每666.7m2要施用硼砂1.5kg作基肥。
3 抓实定植后的追肥
3.1 苗肥
最好在苗定植成活后施用, 在植株根部附近开一圆或半圆形浅沟, 将肥施入其中并覆土;每株施尿素8~10g, 或兑水腐熟人粪尿1~1.5kg。
3.2 蔓肥
蔓肥主要是促进枝蔓生长, 为开花结果积累更多养分。蔓肥要适度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以防瓜蔓徒长而影响开花、座瓜。蔓肥最好追施腐熟农家肥, 每666.7m2开浅沟施入腐熟油菜籽饼等饼肥100~150kg, 或腐熟猪牛粪500~600kg, 或兑水腐熟人粪尿1 000~1 500kg。蔓肥如追用化肥, 每666.7m2应开浅沟施用尿素10~15kg、硫酸钾6~7kg, 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4~18kg。
3.3 结瓜肥
此期要加大追肥量, 重视氮、磷、钾的平衡施用, 认真施用好钾肥。结瓜肥也要在距蔸部30~40cm的地方开沟施用, 以利提高肥效。第一次追肥在西瓜直径长到3~5cm时进行, 每666.7m2施尿素4~5kg、硫酸钾10~15kg、磷酸二铵17~20kg, 或施腐熟兑水人粪尿600~700kg。第二次追肥在西瓜座稳后13~17天、瓜的直径长到10~14cm时施用, 每666.7m2施尿素6~7kg、硫酸钾5~6kg、过磷酸钙4~5kg, 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3~15kg, 或兑水腐熟人 (畜) 粪水1 000~1 500kg。
4 不可忽视根外追肥
西瓜膨大期, 每隔10天左右要叶面喷施1次0.2%~0.3%磷酸二氢钾或0.2%尿素溶液。缺锌的, 西瓜膨大期叶面喷施1~2次0.01%~0.04%硫酸锌溶液。缺硼的, 西瓜膨大期叶面喷施1~2次0.01%~0.05%硼砂溶液。缺铜的, 西瓜膨大期叶面喷施1~2次0.1%硫酸铜溶液。西瓜伸蔓和开花座瓜期如能叶面喷施1~2次硝酸稀土, 可提高产量和品质, 方法是每666.7m2喷洒0.3%~0.4%溶液40~50kg。
5 巧施二氧化碳气肥
关键词:干湿交替灌溉,耗水量,产量,作物需水系数
0 引言
近年来,迫于水资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研究者们在传统节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方法,如限水灌溉[1]、非充分灌溉[2]、局部灌溉[3]、调亏灌溉[4]与交替灌溉[5]等。其中关于交替灌溉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和垂直方向的交替灌溉,交替控制部分区域干燥、部分根系区域湿润,通过交替使不同区域的根系经受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锻炼,刺激根系吸收补偿功能。以上研究均是对作物根系进行空间上的交替灌溉,利用作物根系功能和改变根区剖面土壤湿润方式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但是,目前国内外在时间上进行干湿交替灌溉还甚少,主要集中在小麦[6]、水稻[7]、玉米[8]等大田作物的研究,关于温室作物的研究更少。因此,可以通过温室条件下干湿交替灌溉试验研究土壤水分环境反复变化对温室作物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建立耗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推广节水农业的理论依据。确定作物的经济灌溉定额和适宜的灌水时间,开展有限水量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及不同生育时期之间的优化配置等工作都需要使用这些函数关系[9]。因此,研究缺水地区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耗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缓解该地区水资源匮乏,对于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本试验地点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发展村沙产业暨循环农业示范园区8号温室,灌溉方式为膜下沟灌(地膜平铺于沟中,灌溉水从膜下输送到田间的灌溉方法),供试作物为西瓜(四季秀丽)。西瓜于2010年11月10日播种,2010年11月15日播种砧木(南瓜),11月25日采用顶插法进行嫁接处理,2011年1月12日定植,苗龄四叶一心,定植前灌溉底墒水355.2m3/hm2,2月20日开始人工授粉,2月28日西瓜开始上架双蔓整枝,4月12日完全收获,全生育期自定植之日至完全收获共90d。
在西瓜定植前,用旋耕机对温室进行犁耕,之后人工起垄,沟施磷酸二铵300kg/hm2底肥。西瓜种植采用适合于当地的宽窄行模式,其中垄南北长7.40m,宽0.75m,高0.25m,垄中心间距1.15m。灌水沟南北长7.40m,宽0.4m,深0.15m。每个处理包括5垄5沟(面积为42.6m2),中间3个为试验小区,两边作为保护,行株距为35cm×55cm,整个温室共74个垄沟组合。
1.2 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在具有多年温室西瓜种植经验的农户温室内开展介入式试验,一切管理诸如施肥、授粉、吊蔓等管理均依照当地常规由农民操作,试验只进行不同的灌水量调控。结合西瓜在整个生育期对水分需求的特性并根据农民经验,分别在2月21日,3月9日,3月25日,4月4日共进行4次灌水处理,即播种-开花(40d),开花-坐果(17d),坐果-膨大(16d),膨大-收获(10d)进行灌水处理。本试验设定在沟内进行亏缺-补偿交替处理,根据农民经验设定温室西瓜对照灌水定额为355.2m3/hm2,设定对照(CK)为奇数次灌水定额与偶数次灌水定额相同,其余处理均为奇数次灌水定额小于偶数次灌水定额,奇数次灌水定额设4个水平,偶数次灌水定额设3个水平,共7个处理,3次重复,21个小区,具体见表1。试验处理之间设保护以消除水分互渗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55.2m3/hm2
注:表中灌水定额均为该数值乘以对照的灌水定额,如1/2所代表的灌水定额即为1/2×355.2=177.6m3/hm2。
1.3 温室内基本环境监测
西瓜全生育期内,在温室中央安装便携式自动气象站(Weather hawk,Campbell Scientific,USA)连续监测内部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每小时记录一组数据。各气象因子的变化过程见图1和图2。
1.4 观测项目与方法
试验将蓄水池中的水利用水泵提水至灌水沟中,水表控制灌水量。分别于西瓜定植之日、每次灌水前及收获之日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分别在小区的垄上、灌水沟及垄下测定10,20,30,40,60,80cm土壤含水率,取3处的平均值作为该深度的土壤含水率。西瓜在采收之日一次性收获完毕并由收购商直接收购,产量统计各个小区由收购商剪下的重量>1.5kg无偏心瓜的单瓜重,并计算各小区产量,各处理取3个小区的产量的平均值作为小区产量。总市场产量采用小区产量按面积进行折算,折算系数为1 174.3。利用水量平衡法计算西瓜全生育期耗水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WUE)为总市场产量与灌溉定额的比值。作物需水系数(k)为全生育期耗水量与总市场产量的比值。西瓜单株耗水量采用小区单垄西瓜耗水量与单垄西瓜株数的比值的平均值。
1.5 数据分析
采用SAS8.2软件和Office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作图。方差分析使用GLM回归及最小显著差数法(LSD)进行,差异显著性概率为0.05。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单株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由图3可见,干湿交替条件下,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单株产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单株耗水量呈递减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呈递增趋势。这说明,对于温室西瓜来说,较高的水分供应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实现西瓜单株水平上的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如处理1和处理2),而通过对其进行干湿交替灌溉,可以在刺激西瓜的根系下扎增强吸水能力的同时,却又不至于使西瓜植株受到严重的干旱胁迫,一定程度上保证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统一。试验中T3,T4和T6的产量均超过2kg,水分利用效率也均超过了0.45mm,处理结果较好。
2.2 西瓜全生育期水分生产函数模型
大量研究表明作物耗水量与产量符合二次抛物线关系,二次曲线方程可以描述为:
式中:Y为作物产量,kg/hm2;ETc为作物耗水量,mm;A,B,C分别为回归系数。
2.2.1 西瓜全生育期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特性分析
作物需水量的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存在一个极大值,即抛物线的顶点处,该处西瓜产量(Y)达到最大值时的耗水量即为作物需水量。
当d y/d ETc=0时,即:
西瓜产量Y有最大值。
通过本次试验处理的温室西瓜实测产量与耗水量数据分析计算的温室西瓜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上述结果表明,R2=0.717 8达到显著水平,利用式(3)得ETc(Ymax)=104.48 mm,此时可获得最大产量Ymax=55 549.78kg/hm2。
2.2.2 作物需水系数与耗水量关系分析
作物需水系数k表示每公顷土地上每生产1kg粮食(西瓜)所需要消耗的水量,单位为mm/kg。作物需水系数k与耗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通过本次试验处理的温室西瓜实测耗水量与产量数据分析计算的温室西瓜作物系数与耗水量的关系也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可以描述为:
上述结果表明,R2=0.965 5,达极显著水平,此二次函数存在一个极小值,该处西瓜的作物需水系数(k)达到最小值,表示该耗水量下生产单位kg西瓜所消耗的水量最少,该处
当d k/d ETc=0时,利用式(1)同样有2A ETc+B=0时,温室西瓜需水系数k取得最小值,此时ETc=-B/2A。
利用式(3)得ETc(kmin)=90mm,此时可获得最小的作物需水系数kmin=0.001 15。
2.2.3 作物产量、需水系数与耗水量关系综合分析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耗水量的不断增加,西瓜产量与需水系数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ETc∈(0,ETc(kmin)]。这一阶段,产量随耗水量呈单调递增趋势,而西瓜需水系数呈现单点递减趋势,并在阶段结束处k降至最小值。这说明灌溉水的投入与产出比在这一阶段随着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灌溉效益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在这一阶段在供水许可范围内灌溉水量越多越好。
第二阶段,ETc∈(ETc(kmin),ETc(Ymax)]。这一阶段,产量随耗水量依然呈单调递增趋势,在阶段结束处Y达到最大值,但是增长速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而西瓜需水系数也呈现单调递增趋势。说明在这一阶段灌溉水的投入与产出比开始出现负增长,也就是说增加单位产量所消耗的水量开始增加。
第三阶段,ETc∈(ETc(Ymax),+∞)。这一阶段,随着耗水量的继续增加,产量开始减少,西瓜需水系数增加,表明投入与产出比将急剧减小,因此这一时段内增加灌溉水量不利于西瓜产量的形成。在实际生产中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根据以上分析,ETc(Ymax)=104.48点可以认为是温室西瓜的作物需水量,也是温室西瓜充分灌溉时的耗水量,是温室西瓜过量灌溉与非充分灌溉的分界线。即当耗水量大于ETc(Ymax)时为过量灌溉,试验中处理CK、T1、T2均为过量灌溉;当耗水量小于ETc(Ymax)时为非充分灌溉,试验中处理T3、T4、T5、T6均为非充分灌溉。ETc(kmin)=0.111 15为温室西瓜最适亏缺水量点,当耗水量小于该水量时限制了产量的增长,因而增加单位kg西瓜所消耗的水量较大;而当耗水量大于该水量时,产量增加但每增加单位kg西瓜所消耗的水量也增加。因此,当ETc小于ETc(kmin)=0.001 15时,灌溉效益表现为递增特性,应当尽可能多的提供灌溉用水,充分发挥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的适宜区间应为[ETc(kmin),ETc(Ymax)],结合本试验处理即为[90mm,104.48mm],需结合水分利用效率与水价等实际投入量在此区间内确定温室西瓜的经济灌溉定额。
3 结语
温室西瓜全生育期耗水量-产量关系模型是根据田间试验所获得的试验数据经回归分析建立的,与所有统计模型一样,它本身具有较强的统计特征。一方面,由于其数据来源的取材准确性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型;另一方面,由于试验地区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影响,以及试验处理的不同都会使该模型表现出一定的不完善性和局限性。因此,该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上述建立的温室西瓜全生育期耗水量-产量关系模型是通过一次完整的试验过程获得相应的试验结果,并经过数据回归分析得到的。试验虽是针对耗水量与产量关系设计的,但是干湿交替灌溉与传统的调亏灌溉在土壤的湿润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所建立的模型和精度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在今后的灌溉试验中,同步进行调亏灌溉与干湿交替灌溉试验,并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试验研究,积累资料,以确定较为精确的、实用的作物耗水量-产量关系模型。
本试验的开展地位于甘肃武威市凉州区,通过该试验结果所建立的温室西瓜耗水量-产量模型所获得温室西瓜代表西北干旱内陆地区的适宜耗水量,但是由于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灌溉方式、农作措施等的差异,需要在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开展相同干湿交替灌溉试验,进而积累资料,从而确定较为精确的,具有代表性的作物耗水量-产量统一模型,或者适合各地区的耗水量-产量代表模型。
参考文献
[1]陈亚新,康绍忠.非充分灌溉原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
[2]Meyer W S,G C.Water use by wheat and plant indicators of available soil water[J].Agron/k/,1980,72:253-256.
[3]史文娟,胡笑涛,康绍忠.干旱缺水条件下作物调亏灌溉技术研究状况与展望[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2):84-88
[4]郭相平,康绍忠.调亏灌溉——节水灌溉的新思路[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8,9(4):22-26.
[5]康绍忠,蔡焕杰.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和调亏灌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6]Chen X Y,Luo Y P.Study on compensatory effect of wheat under drying-wetting cycle[J].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1,22:62-68.
[7]徐芬芬,曾晓春,石庆华.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水稻节水增产机理研究[J].杂交水稻(HYBRID RICE),2009,24(3):72-75.
[8]Guan Y X,Xu S C.Influence of drying-rewetting during flowering period on compensatory growth and yield of maize[J].Acta Botanica Sinica,1997,23(6):740-745.
注: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相关知识
切花秋菊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日光温室丰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丝瓜高密度超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高寒地区节能日光温室切花月季栽培技术
山丹县红地球葡萄日光温室延后栽培技术
温室大棚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无土栽培技术
寿光日光温室黄瓜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技术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冬春茬丝瓜丰产栽培技术
黄瓜无土栽培技术
网址: 日光温室西瓜栽培技术8篇(全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65171.html
上一篇: 早佳(8424)西瓜大棚栽培技术 |
下一篇: 大棚西瓜怎么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