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基于RNAi技术开发的RNA生物农药,因其在农业病虫害治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品安全战略上的极大潜力,被誉为“农药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农药行业未来10年最有可能取得爆发式发展的生物技术之一。
作为国内RNA生物农药领域的先驱,上海植生优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植生优谷”)依托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苗雪霞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目前已构建RNA生物农药全链条研发及生产体系。
这家初创近四年的新兴企业
是如何布局RNAi 技术产业化
一步步突破行业技术壁垒的?
受采访人:苗雪霞
植生优谷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Q:您和您的研究团队在创立植生优谷之前已经在RNAi技术基础研究领域积累了多年的科研经验,是什么让您选择了创业?
A:RNAi 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和我的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目前在害虫防治方面,化学农药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而很多生物农药的效果又不尽如人意。考虑到RNAi技术在生物农药领域的各种优势以及在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前景,我们希望尽快将这个技术产业化,于是选择了创业。
Q:植生优谷作为刚创立不久的初创企业,在RNA生物农药这条竞争激烈的新赛道上是否有经历过困难和阻碍?
A:困难肯定是有的,我在做科研多年之后来创业就发现科研和创业截然不同。
做科研是对未知的探索,要求创新,要努力做从“0”到“1”的研究。而要真正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投入实际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难题。
在经济方面,我们有幸获得投资人启动资金和创业天使基金的支持,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重点部署计划等20余项资助;但在管理方面,对于我和我的团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比如人员招聘、员工管理、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等问题都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解决的。
Q:您是如何平衡科研工作与创业的?
A:我个人认为科研和创业虽有不同之处,但也不是绝对矛盾的。
创业是实现科研初衷的途径,因为科研的初衷是通过有价值的研究对这个世界做出贡献,而创业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初衷。
同时,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通过科研来解决,比如我们的RNAi技术如何找到能够有效进行害虫防治的靶标?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升产量和质量?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发现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在我看来科研和创业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联系,并不存在太大的矛盾。
Q:为什么说RNA生物农药被称为“农药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A:在农药领域,第一次技术革命是化学农药,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它改变了人类与作物病、虫、草害抗争中的不利局面,提高了作物产量,保障了粮食的供应,但由于后来发现了很多问题和缺陷,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转基因技术,为解决病虫草害和机械化种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RNA生物农药结合了这两种技术的优势,也就是说,RNA生物农药既可以像化学农药一样进行喷洒使用,也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特定抗病虫基因来进行害虫防治。并且由于双链RNA具有高度特异性,RNA生物农药不仅能够实现害虫精准防控,也能通过天然途径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完全符合公众对于绿色农药的需求。
综合来说,利用RNAi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具有防治目标的专一性、靶标开发的便捷性、应用方便易于操作、绿色无污染、无残留及环境兼容性强等众多优势,因此被称为“农药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RNA原药(dsRNA干粉)
Q:能否介绍一下植生优谷的主要产品和核心优势,以及如何布局RNA生物农药的产业化?
A:我们对于产品研发非常重视实际效果,希望能够解决化学农药或者生物农药较难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第一个产品是针对蔬菜害虫黄曲条跳甲的RNA生物农药。黄曲条跳甲是一种能飞善跳的昆虫,目前几乎对所有的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这种害虫对国际上推出的新农药,能很快产生抗药性。现在蔬菜害虫防治的市场很大,尤其南方蔬菜区基本上都会受到害虫问题的困扰。我们的另外几个产品有针对桃蚜、大豆蚜以及小麦害虫等,都是化学农药难以解决的重要农业害虫。
RNA农药领域有三大技术壁垒:靶标、生产成本和产品稳定性,我们公司在这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首先,靶标对于RNA农药技术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准确高效的靶点才能够实现害虫的精准防控,将来一定会成为竞争的焦点。而我们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十几种重要病虫害200多个靶点。
dsRNA溶液
其次,RNA生物农药早在2011年时就被发现可以通过喷洒使用进行病虫防治,但那时大家都认为不可行,因为生产原药价格非常昂贵,一克就高达几万美元,让农民望而却步。而现在国内外已经攻克了生产技术,成本降低至几十元每克,相信在规模化生产线建成之后,生产成本会更低。
最后是在产品稳定性方面,由于双链RNA在环境中不太稳定,在田里很快就会降解,因此如何提高稳定性、增加防治效果成为一大难题,也是目前全球科学家都在努力钻研的方向。我们公司在这方面拥有专利技术,我们找到了一些特殊的制剂不仅能够提高其稳定性,还能增加防治效果。
关于RNA生物农药的产业化布局,我们是先攻克市场上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从量大、种类多的蚜虫、红蜘蛛等主要农业害虫入手,再尝试解决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比如青枯病以及其他难解决的疫病。
Q:目前国内RNA生物农药在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及关键问题有哪些?您认为有哪些潜在的解决方案?
A:国际上利用转基因技术的RNA农药产品在2017年已经获准上市,国内近些年也制定了对转基因产品的政策条例。2023年12月22日,美国环境署批准了国际上第一例基于喷洒的RNA生物农药,这对我们国家来讲是个利好,同时也是一项巨大挑战。
在技术方面,我认为问题不是太大,因为目前关键技术问题已经攻克。而最大的挑战在于政策和管理层面。作为全新的农药产品,从产品命名到登记备案到田间实验再到药证审批,如何评价这种农药的效果?有没有残留?对环境有何影响?这些都需要新的政策法规来进行管理和评估,我认为这方面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美国今年推出了第一款产品,相关政策从务虚到务实已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当然,我们国家可以借鉴到国外的一些成熟经验,可能会快一些,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国家也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正组织专家加速制定相关政策。
Q:据了解,植生优谷建立了基于AI智能算法的大规模靶标基因筛选体系。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时代AI技术与RNA生物农药研发的结合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A:AI技术在RNA生物农药领域是非常有用的。目前常见的病害有1500多种,虫害几千种,还有多种杂草,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生物及非生物的危害,我们的研究不可能“雨露均沾”,所以必须借助智能算法技术。我们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也只做了十几种重要病虫害的序列信息,找到了200多个有用的靶标,而国际上的其他企业也各有重点关注的靶标。利用AI智能技术,我们能够收集全球范围内的测试结果,根据不同靶标的结构特点和防治效果预测新病虫种类的靶标,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Q:您对于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A:我觉得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尤其对于我们研究国际领先技术的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渠道,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展示和学习的机会。在大赛过程中,由上海市创新大赛组委会对我们进行一对一辅导,让我们知道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产品,如何将自己的创新理念介绍给投资人,对我们企业的后续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我非常感谢本次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建议。
Q:您有什么想要和创业青年分享的建议或经验吗?
A:在我的创业经历中其实收获了很多经验教训。
对于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来说,赛道非常关键,选择正确的赛道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要对所在领域的痛点有充分了解,才能“对症下药”。
其次就是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搭建团队,创业的艰辛仅凭一己之力难以负荷,我就有几个很好的助手给予我很多支持和帮助。
第三个我认为很重要的是在创业前必须提前进行专业的组织架构设计,避免“踩坑”。如果用科学研究的思路来创业,对后续融资肯定不利。因此我认为请专业人士帮助提前设计企业架构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知识
我国RNA生物农药现状
全球首个RNA农药标准制定,推动该类产品在我国登记
全球首个RNA农药标准—烟草花叶病毒核酸干扰素母药标准制定
生物颗粒递送平台与产品研发结合,实现RNA农药技术商业化
基于RNAi的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全球首个RNA农药标准—烟草花叶病毒核酸干扰素母药标准制定研讨会顺利召开
宋宝安院士:新农药创制研究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我国RNA生物农药研究进入快车道
刘晓艳代表:强化顶层设计,解决生物农药源头创新难题
RNAi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网址: 【创业者说】苗雪霞:布局RNAi农药产业化,先攻克痛点再啃“硬骨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6521.html
上一篇: 两堂两坛 |
下一篇: 四川龙田丰生化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