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存保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花茶采摘后的储存保鲜装置。
背景技术:
2.金花茶被发现广西一带以来,经过现代医学的权威部门及相关的科研机构的测定:金花茶属无毒级,富含多种对人体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和有益成分,同时,金花茶不仅仅能做养生茶饮用,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被喻为花卉中的超级明星,但是,目前对于金花茶采摘后的保鲜处理过于粗糙,金花茶的新鲜程度主要取决于金花茶采摘后到下一步生产处理工艺前所经过的时问长度和金花茶所处环境的温度及湿度,在不能确保金花茶采摘后到下一步生产处理工艺之前的时间长度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采摘后金花茶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及湿度对于金花茶的保持新鲜程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检索,申请号:201520278667.8,公开了一种金化茶采摘后的储存保鲜装置,包括箱体以及箱体上部的箱盖,该箱体通过隔板将其内部空间间隔成储存室和温控室,所述储存室与温控室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气孔,所述储存室内可堆叠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托盘,所述每一个托盘的四个边角上均开设有凸块,所述托盘表面上面上排列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通孔,该金花茶采摘后的储存保鲜装置,对采摘后的金花茶进行保鲜,有利于在后续的工艺处理,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花朵的完整美观。
3.上述专利通过温控室和储存室的配合虽然可以实现对金花茶的保鲜储存,但是其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不便于对堆叠的托盘进行固定,在移动运输的过程中,经常存在因托盘在箱体内上下晃动造成金花茶被挤压损坏的现象,且不便于同时将多个托盘同时移出箱体或放置在箱体内,逐个对托盘叠加放置的方式,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金花茶采摘后的储存保鲜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金花茶采摘后的储存保鲜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金花茶采摘后的储存保鲜装置,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活动接触有盖板,箱体的顶部开设有u形冷却槽,箱体的后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箱体内设有多个托盘,托盘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放置孔,所述盖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箱体内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第一卡槽,位于同一个固定板上的多个第一卡槽与多个托盘一一对应设置,托盘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卡块,第一卡块与对应的第一卡槽相卡装,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两个竖板,两个竖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第一通孔,托盘位于对应的两个第一通孔内,第一通孔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块,托盘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
卡块与对应的第二卡槽相卡装,两个竖板的顶部均延伸至盖板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横杆,盖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转动安装有螺纹套管,螺纹套管的顶部延伸至横杆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第一旋钮,横杆螺纹套设在螺纹套管上,螺纹套管内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顶端延伸至第一旋钮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第二旋钮,第二通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矩形孔,第一矩形孔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板,矩形板套设在对应的竖板上,两个矩形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l形卡杆,两个l形卡杆对称设置,两个l形卡杆的底部均延伸至u形冷却槽内,u形冷却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三卡槽,两个l形卡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三卡槽内,l形卡杆与对应的第三卡槽相卡装,第一矩形孔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两个矩形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柔性钢绳,柔性钢绳远离对应的矩形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通孔内并与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两个矩形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相互远离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固定块套设在对应的柔性钢绳上。
7.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对应的第一矩形孔相连通的第二矩形孔,第二矩形孔的内壁与对应的竖板的外侧滑动连接,矩形板的顶部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第一穿孔,竖板位于对应的第一穿孔内并与第一穿孔的内壁不接触。
8.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孔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穿孔,第二穿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分别与对应的l形卡杆的前侧和后侧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横杆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套管的外侧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螺纹套管的外侧固定连接,螺纹套管内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托盘的前侧固定安装有u形把手。
12.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柔性钢绳位于对应的圆形孔内,圆形孔的内壁与对应的柔性钢绳的外侧不接触。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通过箱体、u形冷却槽、盖板、托盘、放置孔、通气孔、固定板、第一卡块、第一卡槽、竖板、第一通孔、第二卡块、横杆、第二卡槽、第一矩形孔、矩形板、l形卡杆、第三卡槽、固定块、弹簧、柔性钢绳、第二通孔、螺纹套管与转轴相配合,当需要将多个托盘同时移出箱体时,转动第二旋钮带动转轴转动并对两个柔性钢绳进行缠绕,柔性钢绳拉动对应的矩形板在第一矩形孔内滑动并对弹簧进行压缩,矩形板带动对应的l形卡杆从第三卡槽内移出,紧接着向上拉动第二旋钮通过转轴和第二轴承带动螺纹套管向上移动,螺纹套管通过第一轴承带动盖板向上移动,盖板通过两个固定板和多个第一卡块带动多个托盘从箱体内移出,当需要将多个托盘同时放置在箱体内并固定时,向下按压盖板通过两个固定板和多个第一卡块同时带动多个托盘移动至箱体内,盖板的底部与箱体的顶部接触时,l形卡杆移动至u形冷却槽内,放松对第二旋钮的转动力,此时弹簧的弹力通过对应的矩形板带动l形卡杆移动至第三卡槽内,使得盖板被固定,进而使得多个托盘被固定在箱体内;
15.当需要将多个托盘分开进行放置金花茶时,将多个托盘从箱体内移出,紧接着正向转动第一旋钮带动螺纹套管转动,螺纹套管带动横杆向上移动并通过两个竖板带动多个
第二卡块向上分别从对应的第二卡槽内移出,紧接着向前拉动u形把手带动对应的托盘从两个固定板之间移出,即可在托盘上放置金花茶,方便人员操作。
16.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同时将多个托盘移出或放置在箱体内并固定,避免在移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托盘上下晃动造成金花茶被挤压损坏的风险,方便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够单独将托盘从两个固定板之间取下,方便人员放置金花茶,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花茶采摘后的储存保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花茶采摘后的储存保鲜装置的托盘和第一卡块的连接件主视图。
21.图中:100箱体、101 u形冷却槽、102盖板、103托盘、104放置孔、105通气孔、1固定板、2第一卡块、3第一卡槽、4竖板、5第一通孔、6第二卡块、7横杆、8第二卡槽、9第一矩形孔、10矩形板、11 l形卡杆、12第三卡槽、13固定块、14弹簧、15柔性钢绳、16第二通孔、17螺纹套管、1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
‑
4,一种金花茶采摘后的储存保鲜装置,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箱体100,箱体100的顶部活动接触有盖板102,箱体100的顶部开设有u形冷却槽101,箱体100的后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05,箱体100内设有多个托盘103,托盘103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放置孔104,盖板10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箱体100内的固定板1,两个固定板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第一卡槽3,位于同一个固定板1上的多个第一卡槽3与多个托盘103一一对应设置,托盘103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卡块2,第一卡块2与对应的第一卡槽3相卡装,两个固定板1之间设有两个竖板4,两个竖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第一通孔5,托盘103位于对应的两个第一通孔5内,第一通孔5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卡块6,托盘103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8,第二卡块6与对应的第二卡槽8相卡装,两个竖板4的顶部均延伸至盖板102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横杆7,盖板10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6,第二通孔16内转动安装有螺纹套管17,螺纹套管17的顶部延伸至横杆7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第一旋钮,横杆7螺纹套设在螺纹套管17上,螺纹套管17内转动安装有转轴18,转轴18的顶端延伸至第一旋钮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第二旋钮,第二通孔1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矩形孔9,第一矩形孔9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板10,矩形板10套设在对应的竖板4上,两个矩形板1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l形卡杆11,两个l形卡杆11对称设置,两个l形卡杆11的底部均延伸至u形冷却槽101内,u形冷却槽101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三卡槽12,两个l形卡杆1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
三卡槽12内,l形卡杆11与对应的第三卡槽12相卡装,第一矩形孔9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3,两个矩形板1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柔性钢绳15,柔性钢绳15远离对应的矩形板10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通孔16内并与转轴18的外侧固定连接,两个矩形板10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13相互远离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14,固定块13套设在对应的柔性钢绳15上,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同时将多个托盘103移出或放置在箱体100内并固定,避免在移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托盘103上下晃动造成金花茶被挤压损坏的风险,方便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够单独将托盘103从两个固定板1之间取下,方便人员放置金花茶,满足使用需求。
24.本实用新型中,盖板102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对应的第一矩形孔9相连通的第二矩形孔,第二矩形孔的内壁与对应的竖板4的外侧滑动连接,矩形板10的顶部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第一穿孔,竖板4位于对应的第一穿孔内并与第一穿孔的内壁不接触,第一矩形孔9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穿孔,第二穿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分别与对应的l形卡杆11的前侧和后侧滑动连接,横杆7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套管17的外侧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通孔16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螺纹套管17的外侧固定连接,螺纹套管17内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转轴18的外侧固定连接,托盘103的前侧固定安装有u形把手,固定块13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柔性钢绳15位于对应的圆形孔内,圆形孔的内壁与对应的柔性钢绳15的外侧不接触,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同时将多个托盘103移出或放置在箱体100内并固定,避免在移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托盘103上下晃动造成金花茶被挤压损坏的风险,方便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够单独将托盘103从两个固定板1之间取下,方便人员放置金花茶,满足使用需求。
25.工作原理:使用时,在u形冷却槽101内放置冰块来降低箱体100内的温度,保证采摘后金花茶的新鲜,当需要将多个托盘103同时移出箱体100时,转动第二旋钮,第二旋钮带动转轴18转动,转轴18转动的同时对两个柔性钢绳15进行缠绕,柔性钢绳15对对应的矩形板10进行拉动,矩形板10在对应的第一矩形孔9内滑动并对弹簧14进行压缩,矩形板10带动对应的l形卡杆11从第三卡槽12内移出,进而解除了对盖板102的固定,紧接着向上拉动第二旋钮,第二旋钮通过转轴18和第二轴承带动螺纹套管17向上移动,螺纹套管17通过第一轴承带动盖板102向上移动,盖板102通过两个矩形板10带动两个l形卡杆11从u形冷却槽101内移出,盖板102带动两个固定板1从箱体100内移出,两个固定板1通过多个第一卡块2带动多个托盘103从箱体100内移出;当需要将多个托盘103同时放置在箱体100内并固定时,再次转动第二旋钮,使得弹簧14处于压缩状态,紧接着向下按压盖板102,盖板102带动两个固定板1向下移动至箱体100内,两个固定板1通过多个第一卡块2同时带动多个托盘103移动至箱体100内,盖板102的底部与箱体100的顶部接触时,l形卡杆11移动至u形冷却槽101内,放松对第二旋钮的转动力,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4复位,弹簧14的弹力带动对应的矩形板10向远离转轴18的方向移动,矩形板10带动对应的l形卡杆11移动至第三卡槽12内,l形卡杆11与对应的第三卡槽12相卡装,使得盖板102被固定,进而使得多个托盘103被固定在箱体1内,使得便于同时将多个托盘103移出或放置在箱体100内并固定,避免在移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托盘103上下晃动造成金花茶被挤压损坏的风险,且不需要逐个拿取;
26.当需要将多个托盘103分开进行放置金花茶时,将多个托盘103从箱体100内移出,紧接着正向转动第一旋钮,第一旋钮转动的同时带动螺纹套管17转动,在开设在横杆7上的螺纹孔的作用下,使得螺纹套管17转动的同时带动横杆7向上移动,横杆7带动两个竖板4向上移动,竖板4带动多个第二卡块6向上分别从对应的第二卡槽8内移出,进而同时解除了对多个托盘103的固定,紧接着向前拉动托盘103上的u形把手,u形把手带动对应的托盘103从两个固定板1之间移出,托盘103带动对应的两个第一卡块2从两个第一卡槽3内向前移出,即可在托盘103上放置金花茶,方便人员操作。
27.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知识
一种玫瑰花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一种油茶籽采摘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金花茶鲜花保鲜运输方法与流程
一种花卉保鲜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茉莉花采摘的机器人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实现四季开花的金花茶盆景制作方法
一种荷花种子用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花卉保鲜专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玫瑰花花蕾的采摘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金花茶盆景的制作方法
网址: 一种金花茶采摘后的储存保鲜装置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71767.html
上一篇: 鲜花的切取、运输与保鲜 |
下一篇: 鲜花养护:万寿菊的采摘保鲜方法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