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当非遗遇见云花之美——“鲜花盛开的美丽云南”视频展播

当非遗遇见云花之美——“鲜花盛开的美丽云南”视频展播

在叮叮咚咚的敲击声中,一件件带有雪域气息的金银器在民族匠人手中成形;凿、刻、雕、镂,剑川匠人以刀为笔、以木为缣,将山水花草建构于原木之上;手托绣框,线走乾坤,一群绣娘守着白沙壁画,用精美绝伦的抽纱刺绣唐卡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云南,除了山水之美,更有人文之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创造出熠熠生辉的“非遗”硕果:据统计,云南省共有各级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631项,其中,国家级名录105项,省级名录450项,州(市)级名录2103项,县(区)级名录4873项。并有“傣族剪纸”“藏族史诗《格萨尔》”两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经过评审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055人,其中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5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60人。云南的非遗画卷有着“浓郁的民族风采,浓厚的人文气息,浓烈的艺术魅力,浓重的地域特色”,让彩云之南绽放出别样的美丽。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流水

Flowid

d236adce21a0d4bb0f03fdd6c3735113

播放内核

Kernel

mp4/origin (1.33.5)

mystery

mystery

br:0.000-42.850 t:0.00 pg:1 s:lt->cy

视频:《云花与非遗》

“行云流水间,银针跳跃穿梭”,刺绣大师彭萍指尖游弋如鱼,用五彩的绣线让朵朵繁花在绣布上静静绽放。

彭萍是“滇绣唐卡”“木氏刺绣”品牌创始人,也是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她自幼受家庭影响学习蜀绣,对刺绣情有独钟。2009年,她和丈夫从四川来到云南丽江白沙古镇,被美轮美奂白沙壁画吸引,从此便扎根在这里。

多年来,彭萍夫妻在白沙古镇从事刺绣创作和教学工作,其作品在技法上吸取了苏绣、蜀绣、湘绣、粤绣4大名绣的技术特点,结合彝族、苗族、白族、纳西族等云南本土的一些刺绣针法,将壁画里的唐卡和东巴文化作为创作元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独创的“木氏刺绣”品牌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和游客的广泛青睐。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流水

Flowid

3f8d203fc916e0c74bffaff8ae6f40ad

播放内核

Kernel

mp4/origin (1.33.5)

mystery

mystery

br:0.000-24.380 t:0.07 pg:1 s:lt->cy->pg->pe

视频:《祖氏滇绣》

在云南众多的刺绣能手中,融多家针法和绣艺精华于一身,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创作根基去传承创新云南民族刺绣文化的,还有滇绣创始人祖玉兰。

祖玉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祖氏滇绣画”创始人、传承人。1998年,弃商学艺的她拜苏绣名家钱菊凤为师,后又广东、湖南、四川等地学习粤绣、湘绣、蜀绣知识,学成归来后,在日复一日的领会、琢磨实践中,最终创出了融合“四大名绣”与云南民族绣法为一体的“祖式滇绣”技法。

近年来,云南民族刺绣走向全国,有的甚至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而这累累硕果的背后,离不开一位位承古萌新的绣娘,正是他们让民族文化披上时尚的外衣,显得光彩大气。

选料、构图、雕琢,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剑川木雕匠人段国梁以刀为笔,木为纸,稳稳端坐台前,细细地凿,慢慢地刻,让娇柔的花草在雕琢下形成了另一种不朽。

段国梁14岁起便与剑川木雕结缘。40多年来,他承接过昆明西山华亭寺大雄宝殿、藏经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筇竹寺五百罗汉佛龛,华严阁华阳三圣佛龛等多项大型木雕建筑工程,其作品《博古四条屏》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大型木雕《张胜温画卷》作为当代民族文化遗产,被云南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在他的手下,原木所蕴含的温和、美丽、天然的“木性”被保存下来,赋予了全新的艺术生命

始于公元10世纪的南诏国、大理国时期的剑川木雕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始终在中国木雕古建筑中扮演着“挑大梁”的角色。遍观中国的古建筑,无论是北京故宫、西安古城,还是上海世博园、昆明金马碧鸡坊,无不蕴藏着云南剑川木雕大师的匠心独运。正应了云南的一句民谣:“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

拉胚、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紫陶匠人肖春魁手起刀落间,将花的倩影落在陶器之上,用其品一壶茗茶,似乎还能嗅到花的余香。

肖春魁是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工艺美术师、建水“浪鬼”陶艺工作室主创,他的陶艺作品设计巧妙、造型奇特,常以自然景物为参照,给人们自然清新、别具一格的艺术美感,尤其是手捏仿生陶和柴烧陶在建水独树一帜,被誉为“建水紫陶的独行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建水独特的水文地质环境,孕育出“坚如铁,明如镜,润如玉,声如罄”的建水紫陶。如今,在全省文化产业大放异彩的背景下,建水紫陶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火与泥交融而成的艺术,正向世人展现出云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片

小锤、风箱、宝木碗、白银小象财神、书籍……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城中心地段的藏族金属技艺生产性保护传习中心,陈列着洛桑扎西家祖传至今14代的多样物品,带着雪域的气息和传承的印记。

洛桑扎西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工匠铺里度过的。多年后,他凭着一手绝活,将世代相传的藏族金属铸造工艺从偏远的羊拉乡带到了德钦、带到了海外。如今,作为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第14代传承人的洛桑扎西已是云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他的技艺不断精进,但传承藏族金属铸造工艺的初心不改,“让藏族传统工艺产品走出家乡,让更多的藏族手艺人致富,是我一直要做下去的事。”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视频:《铜心匠韵》

烧斑、锻打、打磨,抛光……在叮叮当当的锻打敲击声,斑铜匠人张伟忙碌着,经他之手,一件件斑铜作品呈现世间。

“妙在有斑,贵在浑厚”的斑铜作为会泽独有的一种民间手工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采用会泽特有的天然铜,用冷锻使之成型,因铜中夹杂有的金银等金属,既而形成赤红、金黄或红楬色的辉斑,在经表面抛光后,构成斑彩熠熠的独特效果。“会泽是斑铜工艺的根。” 会泽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张伟如是说。

与其他传承人不同,张伟直到大学毕业几年后才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斑铜工艺的传承上。经过四五年的钻研,如今张伟的手工技艺水平已日臻成熟,赢得大家的认可。有时,路过会泽老街,还能听到叮叮咚咚的铁器敲打声,那是张伟在张氏斑铜制作技艺传习馆门口展示铸造斑铜的技艺,“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能有更多人认识、喜欢上斑铜,让这门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像他们一样,带着对文化的爱与敬意,坚守着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的匠人还有许多。从刺绣、木刻、紫陶、金银锻造,到竹编、斑铜、皮影,每一样都是云南这座城市的历史缩影,展现着彩云之南最独特的风情。

视频作品征集进行中

图片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充分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云南形象,展示云南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取得的最新成果,增强“美丽云南”的影响力,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鲜花盛开的美丽云南》创意视频(公益广告)征集大赛于2019年9月启动。大赛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并向省内高校邀请参赛,同时邀请到云南省电视台创作主题宣传视频10条,活动现已收到参赛视频上百条。

作品展播专题网页

图片

同时,为持续扩大“美丽云南”的影响力,“鲜花盛开的美丽云南”视频展播将长期开展,现向全社会发出邀请,如果您有符合主题相关的公益视频,请投稿给我们,让我们共同期待疫情散尽,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我们一起走到美丽云南的花海之中,感受生活的自由,同时为传播“鲜花盛开的美丽云南”贡献一份力量。

联系人:李老师、顾老师

云南网记者:王静姝

编辑:郭晨泽

相关知识

【美丽云南】巧手扎锦绣 靛蓝染春秋—— 云南非遗:白族扎染
行走西工 遇见非遗
【美丽云南】云南,世界的大花园——美物:云南花卉
当簪花成“网红”,别错过非遗的文化内核
当簪花成“网红”,别错过非遗的文化内核|文化中国行
非遗过大年 视频直播家乡年系列活动——展播展示【二郎山花儿】
非遗云课堂
花开云南 艳惊世界:云南八大名花之百合花
国潮崛起!9个品牌借势「非遗」营销案例回顾
24幅水彩寄托家乡情! 崂山珍稀花卉主题水彩创作云展开幕

网址: 当非遗遇见云花之美——“鲜花盛开的美丽云南”视频展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749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罗密欧多肉怎么养?多肉植物罗密欧
下一篇: 加盟代理诚招仿真花手工加工诚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