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越秀区园艺心理矫治项目启动——越秀阳光“花叙新生”园艺舍

越秀区园艺心理矫治项目启动——越秀阳光“花叙新生”园艺舍

2019年3月19日上午,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联合越秀区司法局正式启动园艺心理矫治项目,旨在响应我省规范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相关规定,发挥心理矫治在社区矫正中的预防和疏导作用。越秀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周蓉、副科长黄莉,亚洲园艺疗法联盟HTAA常务理事赵娟,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理事长阎安、总干事邓立宁、副总干事谢婉婷出席了启动仪式,并一同为越秀阳光“花叙新生”园艺舍揭牌,宣告越秀区园艺心理矫正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结合越秀区的实际情况,建立越秀阳光“花叙新生”园艺舍,对存在社会融入困难、心理状态失衡、矫正适应不良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园艺辅导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兼顾社区公益捐赠的社工活动,从而起到放松压力、缓解情绪、转移冲突、促进社会适应和融入的效果。既满足社区矫正中心的场地功能定位,又体现司法社工的职能特色,展示了我区对心理矫治建设的趋势性和前沿性。

启动仪式一开始,首先是由越秀区园艺心理矫治项目主管李智洪带领大家参观园艺舍,介绍园艺舍的场地布局及功能设计。随后,机构理事长阎安发表了致辞,感谢越秀区司法局和园艺专家赵娟老师对项目的大力支持,讲解了项目的初衷及方案构想,对项目团队提出了殷切希望。接着,主持人邀请与会领导及嘉宾一起为园艺舍揭幕,正式启动项目。为了强化项目的专业性,深化心理矫治的效果,机构特别聘请了亚洲园艺疗法联盟HTAA常务理事赵娟老师担任该项目的专家顾问,定期为项目开展提供专业支持。机构理事长阎安在启动仪式上为赵娟老师颁发聘书,并邀请赵娟老师发言致辞。从项目的提出、方案设计到园艺舍的筹建,越秀区司法局从思想指导、资源投入和技术上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最后,主持人邀请了越秀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周蓉致辞。周蓉科长在发言中真切表达了越秀区司法局对项目的定位及期望,提出了项目努力的方向,送上了美好祝福。

与会领导及嘉宾为园艺舍揭幕

阎安理事长致辞

阎安理事长为赵娟老师颁发颁发聘书

越秀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周蓉致辞

启动仪式结束后,领导及嘉宾随即观摩了“焕发新生”水培体验活动。参与活动的均是社区服刑人员。社工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负担主要来自于犯罪身份所带来的影响,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污点”的存在,致其内心无法释怀,无法适应社区服刑身份。”为此,社工特意设计了水培种植体验活动,利用水培活动增进他们的感官刺激,审视内心、认清自我,进而重新开始。在活动的尾声,参与其中的社区服刑人员都迫不及待地表示想参加后续活动,希望从中能有更多的体验。

社工开展“焕发新生”水培体验活动

自古以来,对自然的依恋与喜爱就一直隐藏在人类的天性之中。自然不仅是审美的对象,同样也具有治疗的价值。园艺疗法就是基于此而提出的。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它可简单地解释为利用园艺进行治疗。台湾称其为园艺福祉,日本称为园艺疗法,韩国、美国称为园艺治疗。国际上对园艺治疗的定义较多,较被公认的是美国园艺治疗协会(The American Horticultural Therapy Association,简称 AHTA)对其的定义: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园艺治疗的应用范围极为宽广。在早年的发展中,园艺治疗的群体主要集中在特殊人群中,诸如精神病人、残障人士、住院病人和失智老人等。随着园艺治疗概念的拓展,现时园艺治疗已经不仅仅限于“有病的人”,其服务对象也不断的扩大和多元化,包含不同年龄、不同背景及不同能力的对象,不仅限于老年人,也适用于青壮年、青少年、和儿童;不仅限于精神病患者、认知和身体障碍者等传统意义上“有病的人”,也适用于亚健康状态和健康的人;不仅可以应用在医院、疗养院、护理中心、敬老院、特教学校,还可以应用在普通学校、看护中心、农场、社区花园、甚至是监狱。

园艺治疗同样适用于犯罪人员,这一领域的应用最早始于监狱等教养机构。第一所监狱在 1821 年于美国宾州创设,像早期大多数的监牢一样,此监狱坐落在开放且可以种植农作物的田野之中,抱着“让受刑人在监狱内栽种植物作为监狱内部食物以及教化之用”的概念,农事工作由受刑人员负责。后来园艺被纳入了教化机构的职业复健计划内,以培训即将出狱的受刑人有再就业的技能。园艺计划以正式课程与实际操作活动来训练受刑人,机构的景观获得改善,也有食物供应厨房,特别是当产品被销售到监所以外的地方时,受刑人会因所制造出来的产品有价值而感到骄傲。通过园艺计划,受刑人员在情绪上与职业技能上均获得改善。

在国内,近来年通过开展园艺疗法,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例子也越来越多。2016年,广顺监狱二监区组织服刑人员开辟了监区现有的绿化带,把只有杂草朽木的绿化带变成了苗圃,并栽种大量花卉、苗木,丰富了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打造了园艺文化品牌。同年,广东省女子监狱出监监区设立了“幸福里”园艺实训基地,开设园艺实训出监教育课程,既丰富了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罪犯临出监的焦躁不安心理,受到罪犯的喜爱。 2018年,福清监狱二分监区积极探索通过实践菜园耕耘,将园艺疗法教育融入罪犯的内心。服刑人员在精心耕耘中,观察种子从播撒、到破土、成长,最后开花结果的过程,潜移默化受到生动的生命教育、自食其力教育和心理自我调适教育等,有力促进了监管安全稳定。

卑微的自我概念是大多数服刑人员的人格特色。这些人看自己是失败者,并且也因不看重自己,所以不会看重他人的权利或财产。有研究者指出,如果没有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变他们这种忧郁负面的看法,这些人日后在社会中注定会失败。若要看到成效,相关的活动就要能提升受刑人的自尊且相关的技能应该是在没有威胁的气氛下容易学得,让受刑人可以将成功的经验转换成为正向的自我重视。园艺就是这类型的活动之一。

经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和日常信息收集,目前国内通过园艺来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应用场景均是在监狱等教养机构内,在区别于机构的非监禁化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域,尚未有涉足。所谓“社区矫正”是指与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社区矫正和监狱矫正既有相似之处,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已有的实践研究已经证明园艺疗法在监狱机构内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能够起到良好的效用,而在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中目前尚缺乏实践探索。

由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联合越秀区司法局一同推行的园艺心理矫治项目——越秀阳光“花叙新生”园艺舍正是这方面的一次实践探索。该项目依托园艺治疗的理论及方法,带动社区服刑人员共同搭建天台花园,打造一个适用于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园艺活动的共享空间。通过参与植物栽培过程,消除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通过输送园艺产出作物到社区义卖或给予社区有需要的弱势群体等方式回馈社会,增加社区与服刑人员的互动,促进社会层面的接纳与共融。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越秀鲜花速递,越秀越秀鲜花配送,广东省越秀区鲜花快递服务
广州越秀
广州越秀、龙岩连城“双花绘双城”书画创作活动启动
花样年华,幸福生活——越秀区康园工疗示范站园艺体验活动
越秀花果山迎来华丽蜕变 国家级超高清视频产业示范基地呼之欲出
广州市越秀区缤纷城市园艺绿化花卉专卖店
赴一场君子之约!“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将于4月13日启动
广州越秀区订花哪个花店服务好?
来兰圃体验国风雅韵,“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开启
2017广州国际花卉艺术展越秀公园分会场启动

网址: 越秀区园艺心理矫治项目启动——越秀阳光“花叙新生”园艺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825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艺心理治疗范例6篇
下一篇: 什么是龙船花(仙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