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艺菊】古诗中的菊花

【艺菊】古诗中的菊花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品种多达三千余种,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庙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栽培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传世名作。

 

  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汉朝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

 

  菊花也被称之为花中隐士,其来源来自于晋代的陶渊明,其在《饮酒(其五)》中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饮酒 》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读者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乃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其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菊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以坚贞不屈的傲骨名闻于世,也是历代文人托物言志,抒发自身感情的一种意象。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便一直隐居在苏州的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抒发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最后三句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其意实同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达时屏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各大才女集成了诗社,比拼才艺,抒发自身情怀。菊花作为古代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必在诗社的题材范围内: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 ’,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 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 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史湘云做的是第四首《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十二首咏菊诗中,对菊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

  黛玉为第六首《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林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诗中最后提到了陶渊明,也暗示了作者自身高洁的情操。

  (照片来自网络)

相关知识

2022国考行测常识速记之古诗中的季节与花
2023年福建省考行测备考技巧干货:常识速记之古诗中的季节与花
2024年国考常识判断备考技巧:古诗中的季节与花
菊花的栽培历史及产地分布
描写菊花的古诗句(通用160句)
涨知识了,菊花竟然有这么多种类,养好菊花就这么简单
今年菊花节可赏精品菊 全国菊花精品展首次在杭州举办
菊花(贡菊)
识别菊花园中的草类菊花
菊花(金丝皇菊)

网址: 【艺菊】古诗中的菊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909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形容花的古风句子 描写花的古风句
下一篇: 古代一些花古代一些花.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