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弄草是一种闲情雅致,目前在部分医院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近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医院开展“园艺疗法”,通过在病区内开办园艺角,定期让患者参观、摆弄花草,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接纳自我,客观上促进病情康复,受到了大部分患者和家属的欢迎。
园艺角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晗 通讯员陈菁 贝兰
病区开设“园艺角”让患者养花
吊兰、芦荟、绿萝、仙人掌、海棠、红梅、长寿花......60余盆大小各异的绿色植物沐浴在早春的阳光下,这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胸部肿瘤二病区的“园艺角”。昨日下午,十余名该病区的住院患者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观赏把玩、浇水施肥。
83岁的萧永镖是武汉人,1996年查出乳腺癌,当年在该院做了左乳根治手术和7个月的放化疗,一直带瘤生存22年。上个月因病情加重,癌细胞出现广泛转移,住进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昨日是她第二次参与医院的“园艺疗法”。
“住院前,我在家就喜欢养花,芦荟、茉莉、仙人掌等养过一百多盆,住院后被子女全送给朋友了。” 萧永镖表示,没想到在医院里还能看到这么多熟悉的“老朋友”,非常惊喜也很满足,自己还领养了两盆海棠花,每天放在病床前。
萧永镖的女儿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母亲住院时身体多处疼痛,精神萎靡不振,要靠吃止痛药才能入睡,自从参加了两次“园艺疗法”,每天都能见到笑容,身体的疼痛感也明显减轻。
该病区护士长桂玲莉表示,包括萧婆婆在内的十余名住院患者,都是“园艺疗法”的常客,他们大部分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大部分植物也都是医护人员自掏腰包购买。病区从去年起开设“园艺角”尝试园艺治疗,大部分参与患者都出现了精神状态方面好转的情况,受到患者及家属们好评。
养花弄草能帮助心理减压
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江城多家三甲医院发现,目前“园艺疗法”运用在临床治疗并不广泛,多数医院对这种疗法比较陌生。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胸部肿瘤病二区主任张俊红表示,园艺疗法起源于美国,主要利用植物栽植与园艺操作活动,对患者身心方面进行改善。沁人心脾的芳香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令人产生轻松平和的感觉;一定程度的园艺劳作,能够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提高身体抵抗力,作为辅助治疗措施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广泛采用。
给花花草草浇水施肥,真可以治病吗?张俊红认为,绿色植物可以舒缓心情,让人放松平静。给花草浇水的过程可以让患者体会照顾一棵植物的责任,激发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如果是改善身体的现有症状,那意义不大。但是从患者精神、心态的调整来说,则具有一定帮助作用。国外有调查显示,维持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园艺疗法,比单纯依靠药物的方法,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表现更好。
记者从湖北省第三人医院了解到,该院肿瘤科去年开设了肿瘤安宁病房,也开始尝试采用园艺疗法等手段,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护士在与萧婆婆进行园艺疗法
专业治疗人才缺乏是瓶颈
“园艺疗法并不是看上去给花浇水或亲近自然那么简单,而应该是在专门的园艺治疗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性地进行治疗活动。”张俊红坦言,虽然目前病区专门开辟了50平方米左右的园艺角,但缺乏专业的人才。园艺治疗由护士带着病人完成,都是边学边做。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孙建海表示,国外有专门机构颁发园艺治疗师资格证,园艺治疗师必须持证上岗。根据不同的病人和病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园艺方式进行操作,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目前国内相关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湖北省肿瘤医院放化疗科主任医师、欣然心理工作室主任周晓艺表示,癌症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精神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园艺治疗令患者情绪积极乐观,可以增强全身的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方向发展。她认为,目前音乐治疗、园艺治疗等新兴心理治疗方式在江城逐渐兴起,但在发展中都面对共同的瓶颈: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