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请关注 建德发布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不登钦堂狮子岩,怎知春色已如许?在眼下的钦堂狮子岩,在海拔880米的高山之巅,杜鹃正春深似海、烂漫如歌。如火似霞的千亩杜鹃花海,给狮子岩披上了一袭红装,煞是好看。这属于钦堂的专属浪漫,也成了诗意江南的具象代表。
杨荣良 摄
一
狮子岩杜鹃不会辜负每一个春天。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下降0.6℃,因了相对高的海拔,人间四月芳菲尽,此处杜鹃始盛开。这场甜蜜而又盛大的花事始于4月中旬,从最初的星星点点点缀于山林之间,到层层叠叠如胭脂一般晕染山谷,深一簇浅一丛的杜鹃花如春姑娘淡妆浓抹。立于山脚远眺,红色的山头,成了青山翠谷里“不一样的烟火”。
狮子岩每一朵怒放的杜鹃花,都保留着生命的“原汁原味”,由一株先发到成千上万株的浩瀚澎湃,尽显生命的张力和从容,直到漫山红遍春似海,才完成对狮子岩的主权宣誓。遍布视野内的杜鹃花树,少数上了岁数的竟然有一层楼高,见证着狮子岩的古老;亦有三五枝干从根部分杈而出;或有新树匍匐贴地而生。穿梭于杜鹃的“花野仙踪”,颇有“到此忘机”之感。
藏在“大山深闺”中的千亩杜鹃并不乏粉丝,总有人为一睹芳容,翻山越岭奔赴而来。4月下旬,狮子岩上便游人如织,集结着摄影爱好者的“长枪短炮”。然而“红颜易老”,至多半个月的花期成为不少探花者心中的“意难平”,也让人倍感珍惜与杜鹃花的缘分。自古以来,杜鹃何以久负盛名,圈粉无数?
雷叶琴 摄
一曰花海广。狮子岩的杜鹃花海有千亩之广,绵延一山又一山,层层叠叠、拥拥簇簇的杜鹃花成亩连片,聚流成海,在建德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无人机镜头下的杜鹃花如燎原一般涌向天边,极目远眺,在天与云与山相接之处,这一抹嫣红分外耀眼。
二曰景致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以及狮子岩坐东朝西的地理走势,赋予了狮子岩山巅长风沛雨、烟雾缥缈的气候特征,也让狮子岩杜鹃独具一份灵气、仙气和秀气。凌晨5点,雾气昭昭的杜鹃花海犹如一位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面纱,从晨曦微光中穿云踏雾而来。待到朝阳初升,霞光万丈,云海共花海一色,不知是朝霞印染了杜鹃,还是杜鹃渲染了朝霞?光影的交叠,云雾的变幻,随意的组合都拉满了惊喜,满足你各种诗意想象。
三曰风骨奇。常年独守高寒,在朝雾夕岚的加持下,俯仰天地之间的狮子岩杜鹃花,有了不一样的风骨,不同于园林庭院中的春色缱绻,兀自绽放于狮子岩之巅的杜鹃花,被当地人称为“长在石头上的花”,愈至悬崖峭壁、沟壑纵横处,其花色愈艳、花势愈盛。杜鹃花以奇岩怪石作骨,以飞云流雾为筋,以苍山为幕、春风作笔,勾勒“平芜尽头的春色”,挥毫“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画卷,自天涯处彰显本色、艳压群芳。
杨荣良 摄
二
漫漫历史长河,见证了杜鹃花从荒山僻野到园林庭院的“进化史”,厚其文化底蕴,蕴其人文风骨,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隧道,遇见杜鹃花的“前世今生”。
追溯过往,杜鹃起初并不是凭借其颜值出圈,而是作为药用植物走进人们的生活,杜鹃花最早见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对杜鹃花有如此的描述:漏斗状的花,花瓣味酸,可当水果吃,但不可过多食用,可以活血、调经、祛痰止咳、祛风湿止痒。
东晋时期,灌木出身的杜鹃在“百花江湖”中开始占据一席之地,作为观赏性植物的杜鹃花以明艳可爱等特征开始圈粉。“色似石榴而小淡,红敷紫萼,炜晔可爱。”(东晋周景式《庐山记》)。直至唐朝时期,本是“山头物”的杜鹃花开始走出大山深闺,被众多学者栽培在庭院中的“砌下芳”(唐朝诗人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韵》)。明代时期,杜鹃作为盆栽开始栽培于寻常百姓家。17世纪,杜鹃花漂洋过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今杜鹃花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全世界有八九百个品种,其中中国就有六七百个,可以说中国是世界杜鹃花的基因宝库。
杜鹃盆栽 飞鸟集 摄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山石榴寄元九》)。千年来,有人爱它蒂如石榴,模样喜人,称其为山石榴;也有人喜它“杜鹃啼鸣之时便是杜鹃花开之日”,故而又名杜鹃花;有人赞她“杜鹃花开满山红艳”,又冠其“满山红”“映山红”等美名。杜鹃花的诸多名字里道尽了它的历史渊源,字里行间娓娓道来她的本色、习性,厚载着人们对它的喜爱和赞颂。又因为“杜鹃鸟日夜哀鸣咯血化成杜鹃花”之传说,“神其事,广其传”。
被誉为“木本花卉之王”的杜鹃花,灼灼若华似落霞,是不少诗人心目中的“花中西施”“花中木兰”。
杜鹃花的“真爱粉”白居易,将杜鹃花“原地封神”,在《山石榴寄元九》赞杜鹃花为“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与杜鹃花相比,“芙蓉”“芍药”都黯然失色。后来,白居易又题写了《山石榴花十二韵》:“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称赞杜鹃花为“国色天香”。
王鹏 杜鹃花
诗仙李白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杜鹃枝上杜鹃啼”的美景让他触景生情,将丝丝乡愁寄予杜鹃,化作缕缕诗情。
宋代杨万里将他对杜鹃花的喜爱倾注笔端:“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杜鹃花》)对于诗人来说,大山里的杜鹃花,承包了他一整个春天的美好。
千百年来,深居高山里的杜鹃花与白云共心事,与山风共心声,与山泉共鸣,与日月同辉,留下了商旅掮客占满山水的屐履,遗落着一众诗人的珠玑诗句,遥寄着游子们的羁旅和愁思。
在千年的岁月长河里,杜鹃花又与钦堂狮子岩有着怎样的深厚情缘?
洪樟潮 摄
三
狮子岩杜鹃花,成了钦堂的一方地理标志,也在人们的口耳相传、朝夕生活中成为一方文化符号、情感归属。
“长在石头上的花,喇叭状,五个花瓣儿,向天撑开……”这首口口相传的当地民谣,透露着当地百姓对山花的喜爱及信仰。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狮子岩是钦堂海拔最高的山峰,因其形似一只雄狮而得名,也是建德、桐庐两地界山。巍巍狮子岩为屏,与周围山脉相连自成一番气候,有着“春雾雨,夏雾晴,秋雾凉风冬雾雪”之说,更是杜鹃花海生长的“宜居”之地。“朝有流雾暮有霞”等气候特征,也刻进了杜鹃花海的基因里。古柏名木、怪石巨潭、烟云朝霞,与杜鹃花朝朝暮暮、相爱相生。
杜鹃云海
旧时狮子岩是当地百姓赖以为生、早出晚归的栖居之所,更是人们祈福礼佛、诵经朝拜的“风水宝地”。曾经多少“楼台烟雨中”,如今庙宇亭阁遗址仍在、古道驿站斑驳依旧,山巅的杜鹃花氤氲着祥瑞福禄之气,和着那吹拂了千年的山风,细数昔日物流东西、人流如织的繁华。
不知杜鹃由谁栽,年年花开将春报。千百年来,狮子岩暮鼓晨钟、古庙梵音、古道斑驳,平添其仙风道骨、儒韵悠悠。
对于狮子岩杜鹃,人们有着别样的情愫,这片摇曳的锦绣不仅盛开在山头,也绽放在当地人的心头。杜鹃花守护着一代又一代钦堂人的童心,映照着一代又一代外出游子的初心,折射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创在云水间,逐梦钦堂乡”的归心。
多彩钦堂 赵雄军 摄
钦堂乡乡村梦想家工作室
杜鹃花守望着家乡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守护着山脚下暧暧远人村里飘出的一方人间烟火,蕴藏着千亩稻田之乡稻花香的丰收密码,在朝耕暮耘的归园田居生活中寻觅诗和远方,听清渚溪流水潺潺绕山穿村而过,叮咚不绝。一声声“不如归去”,道不尽家乡的吴侬软语。那山那水那乡愁,杜鹃花海全都有。
春有信,花有约。当那声裹挟着浓浓乡音的杜鹃啼鸣穿越岁月长河,穿云拨雾而来,你是否会与这片杜鹃花海在狮子岩山巅相逢?并读懂她的“一注相思”“一念牵挂”:春光容颜俱易老,漫山嫣红待君赏!
作者/宣青军
部分数据来自/罗桂环所著的《杜鹃的前世今生》
原标题:《狮子岩上杜鹃红》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石岩杜鹃多少钱一棵
有一种红,叫簕杜鹃;有一种美,叫星岩烟雨!
“花中西施”!福建永安天宝岩各色野生杜鹃盛开
植物界国宝:四季杜鹃红山茶
【石岩杜鹃花】
红杜鹃分布范围
破解狮子吃人之谜
【少女和狮子】少女和狮子故事
迎红杜鹃
闽东哪里可以观赏杜鹃 杜鹃赏花胜地推荐
网址: 狮子岩上杜鹃红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00664.html
上一篇: 今日赏心乐事,一抹杜鹃嫣红。 |
下一篇: 水仙花提早上市恐“误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