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PG 分类法?
《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很特别的一点在于,它是少有的用APG分类法制订目录的“花图鉴”。
APG分类法,又叫“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最早是在1988年由29位植物学家组成的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组提出的,主要依据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
经过不断修订(现在仍在根据新的发现修订),已经成为了一种学术界比较主流的植物分类法。
为什么《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要采取APG分类法呢?
实际上,我们给植物分类是为了做记录、整理,然后进一步研究。无论哪种分类法,只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来,让我们用着方便就行。
传统的植物分类法,有的是根据植物的外部特征来分类的。比如浪花的《野花小指南》按花的颜色分类,方便我们迅速地辨认植物,直观便捷。
也有的是根据我们的生活需求来分类的,比如《花图鉴:421种人气花艺素材图解》和《花艺素材大全》,都是按照花的修剪方式和结构进行分类,方便插花的人参考。
不过,这样的分类也都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按照植物的外部特征分类,方便是方便,去野外看植物,不能随身带各种科学仪器和设备,看脸认很有优势,还特别方便初学者上手。
但它同时也是技术发展局限性下,人们做出的一种选择,和从生活需求来分类一样,都是站在观察者观角度对客观存在的植物所下的判断,或多或少会带入我们主观的想法。
图注:《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古人就没法看清花表面上这些形形色色的鳞片和毛
再加上很多植物长得很像,自然生长的姿态又远不是课本里标准照那般板正,即便在专业的植物学论坛里,也经常可以看到学者们就特定图片中的植物到底是什么而争论。
也就是说,不同的人,看同一种植物,观测的结果也可能大不相同,因为缺少客观信息的支撑,很容易产生分歧。
《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一眼看去都是“小黄菊花”,实际有蒲公英、波斯菊、苦苣菜、毛连菜……
而APG分类法则不然,它是遵循植物内在发展逻辑的分类方法。
它站在植物自身发展史的角度,而不是观察者自己的角度,从植物的亲缘关系出发,根据分子系统学的数据研究,给植物分类。相对来说,更加客观。
目前,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中国比较专业的植物志资料库CFH中国自然标本馆和植物志,都已经默认采用APG系统进行分类。
APG分类法,会给我们怎样的阅读乐趣呢?
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在于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花的演化史”和“花的家族”。
在书靠后一些的部分,有一张大大的“花的演化表”,越靠近下方的植物,越是古老,携带的原始的特征就越多。
浪花朵朵出过一本花的生命传记《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看到拥有多种神奇能力的莲居然在那么靠下的位置,对它的敬仰又多了几分。
你喜欢的花在什么位置呢?
仔细看这个表,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想知道答案。
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像黄杨目、山龙眼目、毛莨目这样的真双子叶植物,花瓣和花萼的数量通常为4或5的倍数。
至于看到“花的家族”,则是在花的百科页,一目了然某种花和它的近亲。
只要仔细看,就能随时发现的花之八卦——原本以为八竿子打不着的家伙,原来沾亲带故。比如,这页的右下角框框里就声明,番薯和牵牛是近亲。
再比如,玫瑰和月季是近亲,我们在情人节收到的有着美丽名字的,其实不是玫瑰而是月季。
但正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写的那样:“玫瑰如果不叫玫瑰,还是一样的芬芳。”
《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里,有1250多种花,其中的很多花都有多角度的高清照。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我们会愈发全面地了解它们。
它们的名字、样貌、生活的方式、生存的技能、家族的成员、演化的历史……
《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为了方便昆虫传播花粉,白及演化出了方便昆虫站立的花瓣,然而,它的数量仍然锐减。
里尔克曾在一首诗里写道,“我如此地害怕人言,他们把一切全和盘托出: 这个叫作狗,那个叫房屋,这儿是开端,那儿是结束……”,好像对事物了解得越多,想象便越少,浪漫的感觉越淡。
但我觉得,不是这样。
当你凝视一朵花,你由此展开的幻想、你从文学艺术中了解到的它的传说,与你知道的七七八八的科普知识叠加在一起,会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最后,附上花环的制作方式。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柳无码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
相关知识
一个科普:精油到底是个啥?
【植物界全系列】天门冬目—天门冬科
女生们爱用的精油到底是啥?
推荐 | 最合适假期读的10本花艺书
“花打顶”到底是啥原因?如何防治“花打顶”?解决措施有哪些?
养花经常提到“要修剪”,修剪到底有啥用?这是个要懂的知识点
实用家庭养花入门
超级实用的花卉大全
老俞书单 | 旅行的意义,就是让人生变得更有趣
移花接木——说说我尝试过的植物嫁接(一)
网址: 说说这本书里提到的APG分类法,到底是个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1323.html
上一篇: 大理上关花考 |
下一篇: 植物的进化历程.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