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山野推荐 | 二十四番花植物新篇

山野推荐 | 二十四番花植物新篇

喜子老师的推荐语:

我与斌哥是在6年前认识的,那是中国植物园联盟举办的第一期“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斌哥在学员中是佼佼者,不过为人低调。

斌哥在武汉植物园工作,负责植物园的引种和植物养护管理等工作,在植物园里属于再平凡不过的员工。工作中尽心尽职,不喜奉承,不论名利,努力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因为业务能力好,所以还参编了《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负责樟科植物部分的撰写,属于专家级别了。

这次的疫情对湖北人,尤其是武汉人来说,是特别难捱的,许多人一直处于恐惧、焦虑之中。斌哥也只能长期宅在家里,一时兴起,自己考证起“二十四番花信风”来,并记录成文字,博古通今,与时俱进,知晓二十四番花的前世,也考证它们的今生。那天碰巧被我翻到,觉得还挺有趣的,就决定邀来山野公众号转发。此文代表他的个人观点,供大家学习讨论。

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记载,大抵始于南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荆楚岁时记》是宗懔的笔记,记述荆楚之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自正月初一至除夕一年中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凡二十余条,保存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后世著作多所引用。它既是作者对荆楚地区岁时活动的记录,也是作者对自身及其家族亲历社会生活的记录。

宗懔根据农历节气,将从小寒到谷雨之间的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的时节,按每节气十五天,一气三候,五天一候,分为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共计二十四花。每花对应的风称之为花信风。这是他对荆楚之地自然规律的深入总结,倾注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自宗懔始,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世人多有传唱。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九:“ 江南自初春至首夏有二十四番风信,梅花风最先,楝花风居后。”

对于花信风,还有这样的传说,武则天酒后失德,下旨要求百花在一夜开放,但花儿们却不惧权威,分时间分阶段给苍生安排了一场烂漫“花之舞”。从小寒到谷雨,每五天呈现一个华美节目,每个节目有三个主角。首先登场的是“花中君子”梅花、被苏东坡赞为“鹤头丹”的山茶、“凌波仙子”水仙,第二幕的主角是“风流树”瑞香、“天下第一香”兰花、黄庭坚命名的“山矾”。立春到来时“春之使者”迎春花率先开放,“红珊瑚”樱桃、望春紧随其后。紧接着菜杏李(菜花、杏花、李花)。桃花的出场最为隆重,伴随着惊蛰的雷声,为它伴舞的是棣棠和蔷薇。古人有诗盛赞 “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这其后海棠、梨花、木兰、桐花、麦花、柳花、牡丹花、荼蘼花依次亮相,最后的压轴戏是楝花。楝花开放,夏已悄然而至。等二十四番花信风吹过,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季。

随着时光流逝,二十四番花信风,已经演变成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既是对季风按时守信品格的歌颂,也是对群芳不惧权威、坚持秉性依次将美丽带给世人行为的赞叹。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荆楚岁时记》二十四番花

这次我们不谈论风,主要谈谈这二十四番花,南朝至今,二十四番花已经跨越了一千多年,它们都是哪些花?与我们现在观赏的花卉还能一一对应吗?我曾经用了很多时间关注目前大家对二十四番花的评述,发现里面存在很多问题,作为跟宗懔同处荆楚大地的我,发表一下我的拙见与大家分享。

个人认为,考证二十四番花,必须遵守以下几条原则,否则考证结果不可信:

古代花卉的考证,必须要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切不可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生搬硬套,这些花卉,必须是古代(尤其是荆楚地区)广泛有野生分布、甚至是劳动人民广泛栽培的。比如樱桃,可以确认就是我们食用的樱桃,而不是现在广泛栽培的樱花,原因很简单,很容易考证古时候没有现代观赏的众多樱花品种。 不可将二十四番花的名称,简单与现有花卉中文名称直接对应,需在南朝前后历代的典籍中进行考证,看它们在文献中的描述,形态特征是否吻合现代花卉,否则极容易张冠李戴。我认为《花镜》、《植物名实图考》两本典籍很有参考价值,两书是描写植物、花卉的专著,专业性强,同时对古今植物也有较好的衔接作用。 要注意考证的花卉,物候期是否与已经确认的花卉物候期时间吻合,根据我几年的物候观察经历,同一种植物的物候期每年可能差距很大(花期差别一个多月也常见),但不同植物之间的物候顺序(如花期顺序)是不大可能混乱的,不吻合则很可能考证错误。

下一步,进行难度划分,二十四种花卉,按照考证难易程度,划分为三类

古今栽培广泛、名称几乎相同、花期无误,同时符合原则1、2、3,无需考证,共计14种: 梅花、山茶、水仙、山矾、迎春、樱桃、杏花、李花、桃花、棣棠、麦花、柳花、牡丹、楝花。 古今名称近似,但古代名字可能对应现代不止一种植物,需进一步考证,共9种: 瑞香、兰花、望春、菜花、蔷薇、海棠、梨花、木兰、桐花。 古名已无法对应现有花卉,需要深入考证,1种: 荼蘼。

下面主要对第二、第三类植物进行考证:

瑞香:现代植物也有瑞香 Daphne odora ,但栽培实在算不上广泛,平时难得一见,所以我曾一度怀疑二十四番花的瑞香是现在广泛栽培的结香(黄瑞香) Edgeworthia chrysantha, 经过一通查阅文献,发现《花镜》里植物名瑞香后紧接着结香,说明清代时人们已经明确的区分这两种植物了,又《中国植物志》瑞香后注明,风流树(群芳谱)、蓬莱花(花镜)就是瑞香在这两种文献里的名称,这下,算得上是明、清、现代三本专著三相印证了,大寒一候花,就是现代的瑞香无疑了,只是现在的瑞香没有第一类的花卉那么常见,容易引发误会。

兰花:兰花是我国自古以来的著名观赏花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栽培普遍,主要包含建兰 Cymbidium ensifolium 、春兰 Cymbidium goeringii 、墨兰 Cymbidium sinense 、寒兰 Cymbidium kanran 等种类,至今仍然如此,它们都分布广泛、形态相似、习性相近,难以区分,所以大寒二候花,我认识是兰属多种花卉的集合,姑且就称之为 Cymbidium spp .

望春:关于望春现植物的界定我认为谬误极多,可谓是五花八门,但大多不得其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望春这个古名后来使用得少,现代植物没有名称与其相符的,因为望春玉兰 Yulania biondii 与望春名字最接近,很多人觉得它是望春,但我觉得不对,根据考证原则1,望春应该是一种古代很常见的花卉,但是望春玉兰分布范围小、海拔高,根本不可能广为人知,后期文献极少提到望春,很有可能是这种常见植物名称发生了变化,《花镜》中提到的木兰科植物就仅有玉兰跟辛夷,说明清代时这两种木兰科花卉是最常见的,玉兰 Yulania denudata有望春花的俗名,那么它可能是望春吗?根据花期,它在迎春、樱桃后开花,杏花李花前开花,完全符合武汉本地的物候规律!我们再看二十四番花记载中,它与春分三候“木兰”的花期,相差时间约为45天(9候),现实情况是,武汉的紫玉兰 Yulania liliiflora 跟玉兰花期刚好晚一个多月,两相印证,我发现如果立春三侯是玉兰,春分三侯是紫玉兰的话,刚好解释了所有的疑问,很可能反转千年,望春、木兰、玉兰、辛夷这么多名称对应的就一直只有两种植物!百家号宜花得木,有一篇《玉兰花、木兰花、辛夷花、望春花的区别辨识》帖, 专门论证了这个问题,与我不谋而合,大家有兴趣可以参看一下。

菜花:菜花没有现代名称与之对应,但根据考证原则1和3,它极可能指现今的芸薹(油菜)Brassica rapa var. oleifera,相信绝大部分人不会对此有异议。

蔷薇:根据考证原则1,首先要排除月季、玫瑰,众所周知,这二者在中国都是近代才推广开来的,不可能在南北朝时期被记载。《花镜》卷五中有蔷薇条,记述比较详细,说它是藤本、青茎、多刺、叶尖小而繁,一枝开五六朵花,花色有深红、浅红、黄、白等,单瓣、重瓣均有。《群芳谱》中,在墙薇一条中介绍了五色墙薇、黄墙薇、朱千蔷薇、荷花蔷薇、刺梅堆、淡黄蔷薇、鹅黄蔷薇、白蔷薇和紫色、黑色、内红(白花红心)、粉红等多种,如今常见的七姊妹(十姊妹)该书也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古代的蔷薇花色众多,不可能一种蔷薇属植物能够涵盖,所以它也是蔷薇属植物的合集,但最主要的可能是野蔷薇(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我喜欢的七姊妹就是野蔷薇下的品种。跟兰花一样我们姑且称蔷薇为 Rosa spp.

海棠:海棠考证的难点在于,我国从古至今称之为海棠的花卉众多,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花镜》则记录了贴梗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可以说,海棠这个词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就是这些花卉的合集,它们习性、花期、观赏特点都相近,难以分割,因此我认为,海棠应该是现代植物学苹果属和木瓜属几种植物的合集,主要包括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西府海棠 Malus × micromalus 、皱皮木瓜(贴梗海棠) Chaenomeles speciosa 、毛叶木瓜(木瓜海棠) Chaenomeles cathayensis ,为求简我们用 Malus spp. 和 Chaenomeles spp.表示。

梨花:梨的历史真可谓一(qing)言(zhu)难(nan)尽(shu),这里简单谈结论,根据《诗经》《齐民要术》等古籍记载,中国梨树栽培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诗经》里的甘棠,指的是山野梨,很可能就是现在的豆梨。《齐民要术》引《西京杂记》日:“瀚海梨,出瀚海,耐寒不枯。”瀚海梨可能就是新疆梨Pyrus sinkiangensis。《齐民要术》时期,嫁接技术有了很大提高。《齐民要术》卷四第三十七“种梨”中记述嫁接方法时这样写道:“鸭梨插者弥疾。插法:用棠、杜(棠梨大而细理;杜次之;桑梨大恶;枣石榴上插得者,为上梨,虽治十,收得一二也)。”说明那个时候常见的梨就至少有棠梨、杜梨、桑梨、鸭梨,《齐民要术》与《荆楚岁时记》同为南北朝时期著作,对印证后者参考价值非常大,所以我认为那个时候的梨花,大概是包含了野生的豆梨(棠梨)Pyrus calleryana、杜梨(与现名完全一致) Pyrus betulaefolia ,桑梨(不知为何梨)、以及以鸭梨(明显是当时的栽培梨,到与现在的品种关系难以考证)为代表的众多梨属植物的花,用 Pyrus spp. 表示。

木兰:在望春里已经讨论过了,很大可能就是紫玉兰 Yulania liliflora ,在此不再赘述。

桐花:古代的桐,常见有指泡桐、油桐 Vernicia fordii 、梧桐(青桐) Firmiana platanifolia ,其中梧桐花实在很难让人注意到,花期也晚,可以排除。那泡桐和油桐到底哪种花可以代表二十四番花的桐花呢,桐花是处在清明第一候,一直是以清明之花而著称,我专门翻看了以前拍的两种花,惊讶的发现,无意识拍下的油桐花正是在清明节当天!再看泡桐,我拍的两种泡桐,兰考泡桐 Paulownia elongata 与白花泡桐 Paulownia fortunei 花期比油桐早了半个月以上,与前后花顺序不符,看来还是油桐能够完好的代表桐花的古韵,桐花就是 Vernicia fordii 了。

荼蘼花之所以这么出名,文人雅客功不可没,两宋时期对荼蘼花的咏叹达到了高峰,南宋陈景沂撰《全芳备祖》中,收录关于荼蘼花的宋朝诗词约103篇(而当时被称为花中之王的牡丹也只有150篇)。清代的《广群芳谱》收录历朝历代的荼蘼花诗词共113篇,其中106篇来自宋朝。

诡异的是,荼蘼之花在明朝以后,又犹如流星一般,从大众观赏花卉中淡出,甚至关于它的记载也变得寥若星辰,荼蘼之花究竟是什么,它的身份几乎变成了一个谜团。

春末夏初开花;

藤本或灌木;有刺

形似蔷薇或木香

——众多诗词关于的荼蘼之花的印象

根据《花镜》及《广群芳谱》,荼蘼的形象大致如下:花青跗红萼,及开时变白带浅碧。大朵千瓣,香微而清,盘做高架,(农历)二三月间烂漫可观。在现有植物进行对照,大致有几下几种与荼蘼相似:

重瓣空心泡 Rubus rosifolius var. coronarius :重瓣、白花,花期,但分布窄,栽培极少,似不像风靡一时的荼蘼。 悬钩子蔷薇 Rosa rubus :花色,花期符合,但不是单瓣。 香水月季 Rosa odorata :花期符合,也是重瓣,花瓣大,但瓣数少,似乎没有千瓣之感。 白木香 Rosa banksiae ,黄木香 Rosa banksiae :有的古籍记载荼蘼有黄白二色,与木香近似,但木香在古籍多有记载似乎古人不至于把木香错认为荼蘼。

总而言之,荼蘼更像是这样一种花,我们似乎永远不能真切地触碰到它,历朝历代、不同地域的人对它都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在浩瀚如烟的历史进程中,它曾经一度风光无限,受到世人的追捧与赞叹,又一度归于平静,无迹可寻,它可能代表了一大类花卉,也可能仅仅是不同时代人们精神的寄托,它给世人留下了千年的疑团,也给人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现在,我们可以完善现代荆楚版的二十四番花了:

二十四番花古今对照表

时令 花卉 对应现时植物 学名

小寒一 候: 梅花 梅 Daphne odora 小寒二候: 山茶 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小寒三候: 水仙 水仙 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 大寒一 候: 瑞香 瑞香 Daphne odora 大寒二候: 兰花 兰属多种 Cymbidium spp . 大寒三候: 山矾 山矾 Symplocos sumuntia 立春一 候: 迎春 迎春 Jasminum nudiflorum 立春二候: 樱桃 樱桃 Cerasus pseudocerasus 立春三候: 望春 白玉兰 Yulania denudata 雨水一候: 菜花 芸薹 Brassica rapa var. oleifera 雨水二候: 杏花 杏 Armeniaca vulgaris 雨水三候: 李花 李 Prunus salicina 惊蛰一 候: 桃花 桃 Amygdalus persica 惊蛰二候: 棣棠 棣棠 Kerria japonica 惊蛰三候: 蔷薇 蔷薇属多种 Rosa spp. 春分一 候: 海棠 海棠属及木瓜属 Malus spp. 和Chaenomeles spp. 春分二候: 梨花 梨属多种 Pyrus spp. 春分三候: 木兰 紫玉兰 Yulania liliflora 清明一候: 桐花 油桐 Vernicia fordii 清明二候: 麦花 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清明三候: 柳花 垂柳 Salix babylonica 谷雨一候: 牡丹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谷雨二候: 荼蘼 —— —— 谷雨三候: 楝花 楝 Melia azedarach

对照表的作用:

依据不同节气时令,指导我们科学、有序的安排时间、地点观花赏花,避免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损失。 提高我们的赏花品味,我们如果能在赏花时,举一反三,谈论一通二十四番花,介绍一下各个花卉的前世今生,一定能极大的提升我们在花友圈的“逼格”。

当然,我们的考证可能存在着很多问题,但至少现在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欢迎大家一起来验证这个版本,看看各个花期和时令是否一致,开花顺序是否正确,让我们一起来完善它。

文图/起个名真难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二十四番花信风之④雨水花信风
【二十四节气】今日小寒,二十四番花信风,你都知道吗?(附济南花卉市场地址)
东瀛花草图谱三种
新书推荐 | 《花信风》小原流花道技艺进阶
【花卉文化】时令如花,二十四番花信风——雨水
当花艺回归山野
静香的花道生活. 花信风——小原流花道技艺进阶
福建福鼎:一花一产业 转型谋新篇
唐代花朝节盛行全国 起因:武则天嗜花成癖
东方插花 | 隆冬之灵,花国岁寒三友!

网址: 山野推荐 | 二十四番花植物新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134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云南梨属植物及栽培梨的起源与演化
下一篇: 扎心的一句话:女人太节省,省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