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福建农林大学张亮生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的研究成果《睡莲基因组和早期开花植物进化》(The water lily genome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flowering plants)于2019年12月19日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自然》(Nature)上以长文在线(online)发表。
1
开花植物又叫被子植物,主要由真双子叶、单子叶以及木兰类和早期开花植物类群。早期开花植物类群有无油樟目、睡莲目以及木兰藤目。睡莲作为早期被子植物类群,其基因组和生物学特点是理解被子植物起源和快速辐射的关键一环,具有重要的进化地位和基础研究价值。睡莲又是最重要的观赏花卉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睡莲从东北至云南,西至新疆皆有分布;在植物园、公园、小区的水体里都有种植。睡莲和荷花是全世界非常重要的水生观赏花卉。近20年通过杂交技术培育了大量的睡莲品种,围绕睡莲花开发出了睡莲茶和香水等产品。在文化上,莫奈的睡莲油画非常有名,是印象派画作的代表作;睡莲图案在众多国家国徽、国旗、钱币、邮票上也有出现。
1
该研究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成果:一是由于睡莲独特的进化位置,其基因组与转录组结果展示了早期被子植物的进化特点和特征,对揭示被子植物起源和进化具有重大意义。二是睡莲具有花香和蓝色花瓣,该研究解析了花香合成途径以及蓝色花瓣合成关键基因,为园艺植物分子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基因。
1
基因组专家表示,睡莲是被子植物(开花植物)起源和进化过程中重要节点。张亮生教授团队基于睡莲基因组数据分析确定了无油樟和睡莲的进化位置,确定了睡莲祖先发生过多倍化,并且通过睡莲基因组研究其花器官发育ABCE模型以及花色花香的合成途径揭示了早期被子植物的一些进化特征。特别是发现睡莲基因组多倍化对睡莲的起源和广泛分布有贡献,加深了我们对多倍化的认识。该研究是被子植物演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作。
1
园艺植物专家表示,该研究在睡莲基因组及花色、花香等重要观赏性状分子机制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对我国观赏园艺领域物种起源演化及重要性状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其他园艺作物复杂基因组解析提供了借鉴。
1
《Nature》中文名《自然》,有150年历史,当前影响因子是43.1。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汤姆森路透期刊引文报告(Thomson Reuters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的最新统计,全球三大知名期刊最新的影响因子《Nature》为43.07,《Cell》为36.22,《Science》为41.04。福建农林大学张亮生教授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福建农林大学是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共同第一作者有南京农业大学陈飞,福建农林大学张兴坦,比利时根特大学Zhen Li,复旦大学赵义勇等。张亮生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陈飞博士和陈峰教授,根特大学Yves Van de Peer教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马红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唐海宝教授是共同指导作者。
FAFU1936
欢迎转载推文,转载请在文章注明: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官方微信号】
微信号:fjnldx2000
来源:海峡联合研究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农林大张亮生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前沿】我校合作发表Nature长文 揭示开花植物起源细节
潘长田研究员在Nature Protocols发表植物育种双功能CRISPR新系统研究成果
Nature Genetics
BioONE Nature Communications
【学术报告】刘星月教授莅临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综述 | 福建农林大学兰思仁/刘仲健研究团队综述兰花研究及其产业化进展与展望
IF=29.6!中科院植物所特别研究助理以第一作者在《Nature》旗下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王亮生
农林大学博士后发表Science
网址: 农林大张亮生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1678.html
上一篇: 专家点评Nature | 睡莲基 |
下一篇: 八年级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同步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