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资料介绍,玉米丝黑穗病于1919年传入东北地区。近年来,由于连作严重、品种抗性差等原因,锦州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局部地块发病较重。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资料介绍,玉米丝黑穗病于1919年传入东北地区。近年来,由于连作严重、品种抗性差等原因,锦州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局部地块发病较重。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影响玉米的正常产量,也造成玉米籽粒品质降低。
一、病原菌及生活史
玉米丝黑穗病为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孢堆黑粉,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病属真菌。该病菌以冬孢子形态越冬造成第二年的传播危害。冬孢子主要在耕层土壤中越冬,有些冬孢子则会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及玉米秸秆中越冬。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冬孢子可存活2-3 年。夏季,春玉米雌穗吐丝,冬孢子开始陆续成熟,发病的雌雄穗黑粉包成熟破裂散出的黑粉,就是冬孢子。冬孢子呈黄褐或暗紫颜色,为球形或近球形状,单个体积非常小,直径为10μm左右,冬孢子表面有细刺。冬孢子在成熟以前经常汇聚成孢子球,被菌丝所组成的薄膜包裹,成熟后孢子球破裂冬孢子分散。冬孢子萌发所需温度17-℃,适宜温度25℃,氧气缺少时冬孢子不易萌发。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36℃,最适温度为28℃。冬孢子萌发最适的酸碱度为弱酸性,中性及偏酸性的条件也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但碱性环境会抑制冬孢子的萌发。丝黑穗病病原菌有明显的对侵染作物的选择性,侵染玉米的丝黑穗病病原菌不能侵染高粱,但侵染高粱的丝黑穗病病原菌能够侵染玉米,只是侵染力非常弱。冬孢子在春季萌发后产生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玉米播种后,种子在发芽期或出苗期病菌开始侵染,在玉米2-8 叶期均可侵染植株。侵染时侵染丝从胚芽或胚根开始侵入玉米,快速扩展到茎部并且沿生长点侵染扩散。玉米花芽分化时,病菌进入花器原始体侵染雌雄穗,破坏玉米植株的雄花、雌花。有时菌丝扩展较速度低于玉米植株生长速度,菌丝没能侵入植株生长点,会出现病株只在雌穗发病而雄穗没有发病的情况。
二、发病症状及危害
玉米丝黑穗病菌在玉米苗期侵染植株后,玉米在苗期可表现多种症状,如幼苗丫子增多,呈丛生状;苗期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明显;叶片成螺旋状扭曲,有時心叶卷在-起扭曲呈鞭杆子状。成株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个别植株由于雄穗花器变形造成不能长出雄蕊,雄穗颖片遭受病菌危害表现为多叶现象。雌穗颖片会因病菌危害造成过度生长,整个果穗呈畸形状。
三、发病影响因素
1、玉米重茬连作
由于玉米较耐重茬,加之种植玉米管理简单,稳产高产,当地玉米重茬连作现象严重,大部分地块重茬20年以上,造成了耕层土壤中丝黑穗病病菌源大量残留。
2、 品种抗性差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玉米丝黑穗病在锦州地区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在个别地块仍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农民选择了非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要妥善处理玉米丝黑穗病病株——病株里也有厚垣孢子
玉米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玉米主要病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防治用药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学术科研 Molecular Plant|徐明良教授团队揭示ZmWAK蛋白激酶调控玉米丝黑穗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玉米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玉米抗病育种
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玉米叶螨的发生与防治

网址: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2046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玉米栽培时怎么防治丝黑穗病
下一篇: 柑桔木质陷孔病——一种柑桔生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