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绿地结构设计对社区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以临海六角井未来社区为例

绿地结构设计对社区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以临海六角井未来社区为例

《包装与设计》 2021年04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绿地结构设计对社区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以临海六角井未来社区为例

赵世星   李烨   高宁   开通知网号

【摘要】:居住小区内部的绿化作为改善社区微气候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一般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等方面都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在绿化对微气候的影响方面缺少定量的研究。针对当前对绿地配置对微气候的效益的研究过少,本文通过对新建的临海六角井社区内部绿地形态为例,以微气候CFD模拟软件ENVI-met为平台建立模型,从热环境、风环境两方面对不同的绿地配置下的微气候进行了评价和比较,以期获取最优绿化方案。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永刚;未来建筑场景的实际应用——以丽水莲都灵山未来社区为例[J];安徽建筑;2020年08期 2 王婷;陈小芮;章家恩;叶昌东;不同绿化改造方案对小区微气候环境影响的ENVI-met模拟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04期 3 彭翀;邹祖钰;洪亮平;潘起胜;旧城区风热环境模拟及其局部性更新策略研究——以武汉大智门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6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晏海;城市公园绿地小气候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2 陈卓伦;绿化体系对湿热地区建筑组团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波荣;绿化对室外热环境影响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伟;居住小区绿地布局对微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星;李烨;高宁;绿地结构设计对社区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以临海六角井未来社区为例[J];包装与设计;2021年04期 2 张瀚文;基于ENVI-met的街道空间形态对微气候的影响——以郑州市德化街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3年06期 3 方宇婷;何强;基于ENVI-met的夏季校园室外空间微气候模拟研究[J];山西建筑;2023年23期 4 杨晓彬;陈志龙;上官林宏;肖秋凤;王兴斌;城市居住区地下停车对微气候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5 苏永玲;黄伟豪;基于ENVI-met的夏季校园绿地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研究[J];现代园艺;2024年09期 6 蒙月兰;刘青;罗清云;余梦舒;吕聪明;居住区微气候与绿化响应极端气候的耦合关系[J];天津农业科学;2020年10期 7 马舰;陈丹;城市微气候仿真软件ENVI-met的应用[J];绿色建筑;2013年05期 8 张琪振;徐欢;李红;基于ENVI-met的景观绿化对城市商业广场微气候的影响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01期 9 秦文翠;胡聃;李元征;郭振;基于ENVI-met的北京典型住宅区微气候数值模拟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5年03期 10 郑子豪;陈颖彪;千庆兰;李勇;谢锦鹏;基于三维模型的城市局地微气候模拟[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禹;董慰;王非;基于被动设计理念的城市微气候设计策略[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杜敬三;朱颖心;水景设施对室内微气候的影响[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劳钊明;李颖敏;林晓剑;湿热城市街区微气候的数值模拟[A];广东省气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2年 4 顾力溧;胡纹;席睿;闫利;谭璐薇;气候影响下的居住区布局研究——以八个西安市已建居住小区为例[A];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2017年 5 于音;王雪;哈尔滨市居住区老年人无障碍交往空间调查研究[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住房建设规划)[C];2015年 6 郑朋秦;毛颖;阚军;阚天奇;杨佳静;向阳;成都市城市微气候观测与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郭志强;居住小区植物造景风水初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鲁建莉;浅谈居住区的健康发展策略[A];2012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睿智;居住小区使用环境与景观改善分析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C];2018年 10 林波荣;李晓锋;朱颖心;太阳辐射下建筑外微气候的实验研究:建筑外表面温度分布及气流特征[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山;室外微气候对建筑空调能耗影响的模拟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许华华;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微气候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 3 杨晓燕;环境行为视域下微气候对景区游客量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20年 4 陈睿智;湿热地区旅游景区微气候舒适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李丞;基于规划要素的居住区热环境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6 李家宇;湘南居住区空间热敏感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全年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22年 7 费彦;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汪平西;城市旧居住区更新的综合评价与规划路径研究[D];东南大学;2019年 9 耿晓婧;海岸带微气候的动力学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10 张智;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管理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昌巍;基于ENVI-met的绿地对微气候影响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1年 2 张一帆;基于ENVI-met的校园微气候模拟与优化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 3 张伟;居住小区绿地布局对微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陈亭;南京城市近地表气温微气候模式模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5 赵娜;武汉当代居住小区微气候营造的比较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苏艳;基于ENVI-met模拟估算安徽农业大学校园绿地微气候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 7 张健龙;湿热地区典型建筑布局对居住小区微气候的影响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20年 8 张芯蕊;基于ENVI-met的城市公园绿地热舒适度改善策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20年 9 杨依婷;城市滨水空间夏季微气候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22年 10 路来成;绿化景观对农村居住区微气候的调节效应及布局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骆会欣;上海专家为绿地结构优化支招[N];中国花卉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黄莹;仅仅0.4mm,保温透气 营造室内健康微气候[N];中国建材报;2017年 3 张华 刘涛;李沧构筑立体“绿地结构”[N];青岛日报;2011年 4 本报通讯员 叶建刚;多重技术解析立体微气候[N];中国气象报;2024年 5 通讯员 王伟 张运修;大数据警务助力精准扶贫[N];黔西南日报;2018年 6 记者 蔡岩;新修订《北京市绿化条例》出台[N];中国花卉报;2009年 7 记者 曲晴;今年创建不少于16个安静居住小区[N];天津日报;2023年 8 记者  刘伟 宋浩学 通讯员  秦泗健;西林子村建起老人居住区[N];连云港日报;2007年 9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新建居住小区要配建社区健身设施[N];兰州日报;2021年 10 记者 宋平;确保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居住小区同步交付使用[N];河北日报;2019年

相关知识

多因素影响下的大学校园绿地访问行为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以北京市三所大学为例
高密度城市社区水景设计与生态修复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文化花园旧社区改造为例
基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社区花园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
以园艺疗法项目为导向的可持续规划研究——以香港西贡盐田梓复修项目设计方案为例
绿色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参与式阶梯赋能策略研究——以“绿益计划” 深圳市可持续园艺师培育项目为例
关于昌岗社区绿化覆盖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的调研
植物群落在绿色保障房社区中的优化配置初探
疫情后绿色健康人居与未来社区景观的探究
城市居民对周边旅游地的旅游需求特征研究——以广西桂林市居民对花坪生态旅游区的需求调查为例
寒地城乡滨水带状绿地的生态规划研究——以明水县滨水新城景观规划为例

网址: 绿地结构设计对社区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以临海六角井未来社区为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470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建筑规划设计中,环境绿化对改善居
下一篇: 山东的花境设计服务行业对城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