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国菠萝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菠萝行业概述
菠萝,亦称黄梨,王梨、凤梨、属于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全球第三大热带水果,菠萝在凤梨科具有重要地位。中国菠萝品种较为单一,且地域性差异显著,各地区种植习惯各异。我国菠萝主产地包括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而广东省更是全国菠萝产量最大的省份。
当前,全球菠萝栽培品种约70余种,依据其形态、叶刺与果质特点可归为卡因型、皇后型、西班牙型以及杂交型四大类别,而仅部分主栽品系实现了商业化交易。其中,"台农16号"及"台农17号"双双属于杂交类型的代表作。
菠萝行业发展现状
据生产数据显示,我国菠萝种植面积稳定在每年约100万亩的水平,而产量自2022年起首次超过200万吨。目前我国菠萝的栽培品种繁多,包括皇后类、卡因类、西班牙类及杂交种等。其中,皇后类中的"巴厘"种植面积占据全国总种植面积的76%,为我国传统种植品种。然而,国内菠萝市场呈现出供需矛盾并存的局面,价格波动频繁。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国内重点菠萝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及福建等地。其中,广东省以其稳定的菠萝种植面积与产量,长期占据全国首位;同时,该地区也是全国菠萝种植业及加工业最为集中的地方,主要产地包括徐闻县、雷州市。海南省则以其第二大的菠萝种植面积和产量,成为全国重要的菠萝供应地之一,主要产区涵盖琼山区、乐东县、昌江县。云南省则以其第三大的菠萝种植面积和产量,成为全国菠萝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产区包括景洪市、河口县、屏边县。
从我国菠萝产业的市场参与主体看,种植者以个体农户为主导,以鲜果供应为主要产品类型;同时,加工企业涉足的种植领域相对狭窄且规模较小。据统计,至2024年5月6日,我国菠萝种植相关企业/合作社已达近2200家,其中广东省、云南省、海南省是主要产区。而加工环节则主要集中于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销售范围覆盖了长三角、华北、西南、西北等广大地域。
我国菠萝外贸业务以进口为主导,进口和出口产品皆以“新鲜或干燥的菠萝”及“菠萝罐头”为主。其中,“新鲜或干燥的菠萝”主要来自菲律宾,上海市是其主要进口地区,而俄罗斯则是其主要出口市场,内蒙古自治区是其主要出口地区;至于“菠萝罐头”,主要来源于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广东省是其主要进口地区,美国和澳大利亚是其主要出口市场,山东省是其主要出口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进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至7月,这恰好与我国春季和夏季菠萝的上市时间相吻合;而出口则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这也正好与我国冬季菠萝的上市时间相契合。
菠萝行业市场规模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菠萝行业市场规模488.76亿元,2023年中国菠萝行业市场规模643.08亿元。2019-2024年中国菠萝行业市场规模如下:
菠萝行业产业链
菠萝产业链相对简明,其上游环节主要涉及人工投入、土地租金、苗种及肥料供应链以及菠萝种植户等要素;中游环节主要包括菠萝种植户群体,按业务规模划分为个体经营者与合作社,现阶段我国菠萝产业仍以个体经营为主导,规模化程度尚待提高;在下游环节,菠萝的应用主要分为生鲜消费与深度加工两大领域,其中深度加工的需求量相对于生鲜消费较低。鉴于我国菠萝经济效益与品种质量相对较低,产量增长速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我国对菠萝进口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并呈现出小幅上升趋势。
菠萝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预测,受中国菠萝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2024-2030年中国菠萝行业市场规模平稳上升。2030年中国菠萝行业市场规模980.25亿元。中国菠萝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如下:
菠萝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一)主要问题
1. 品种结构过于单一且已显老态。我国菠萝产业长期受制于单一主导品种的老龄化问题。例如,在总种植面积中的占有率达76%的'巴厘'菠萝,其种植历史长达90年之久,导致市场供应集中且品质不佳,与此同时,其地头收购价格也比'台农'等其他菠萝低2至3倍。
2. 品牌营誉短板明显。我国菠萝产业主要由个体农户经营,产品同质性严重,难以塑造独特品牌形象和实现品牌价值。部分菠萝贴上"台湾凤梨"标签后,反倒更受消费者喜爱。
3. 机械化、标准化种植难度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如'MD-2'和'台农'等品种对技术要求较高,大部分农户尚未完全掌握;而'巴厘'菠萝因农药过量使用,果实过大且质量下滑,不利于储存运输。种植规范的差异阻碍了种植与收获的机械化进程。
4. 菠萝加工受限因素众多。我国菠萝加工业发展相对滞缓。首先,消费者偏爱新鲜水果,对加工品需求有限。其次,'巴厘'菠萝不宜加工,利用率低下。再次,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对人力依赖度高。最后,加工行业利润率较低,随着人工成本及其他费用的不断攀升,企业盈利状况堪忧。
(二)风险分析
1. 成本增长威胁。近年,菠萝种植所需的租金、肥料、农药及人力成本皆大幅增加,导致种植成本逐年攀升。然而,“巴厘”菠萝市场售价却起伏不定,农民种植积极性受挫。
2. 劳动力短缺隐忧。与其他农业领域类似,菠萝种植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大,而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城市就业。同时,菠萝专用农业机械发展滞后,种植密度大使得施肥、催花和采摘等环节仍需依赖人工操作,农忙时节甚至出现招工困难。
(三)政策措施建议
(一)改良品种并规范种植技术,满足市场需求。1. 倡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主体,推广优质菠萝种子与先进种植经验;2. 特别培育适合深加工且耐储存运输的新型菠萝品种;3. 严格规范种植技术,提高果实品质,推动有机菠萝等高端产品的生产。
(二)提升菠萝质量,树立区域共同品牌形象。1. 实施区域菠萝品牌美誉度塑造计划,根据现行标准,规范菠萝生产各环节,建立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体系;2. 通过网络和传统媒体加强品牌宣传,深化品牌内涵。
(三)大力推进菠萝产业朝着信息化与机械化方向发展。构建菠萝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增强产业链关联主体的沟通,提供技术与市场资讯支持种植户,引领电子商务等多样化销售渠道。构建菠萝价格、物流、品质等全方位监测预警体系,设立农户与农业技术专家在线互动平台。并着力于菠萝种植及精深加工设备研发,力促我国菠萝产业持续繁荣。
(四)有效运用“双资双市”策略。东南亚地区具备种植菠萝的气候与土地优势,且生产成本偏低。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我们建议大力推动我国菠萝种植业向外拓展,深耕东南亚菠萝种植领域。同时,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惠政策,扩大菠萝产品的全球销售网络。在此基础之上,建议国内加工企业充分挖掘东南亚丰富的菠萝资源潜力,实施产业升级,有效解决原料短缺问题,进而提高菠萝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菠萝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菠萝产业发展迅速,已转变为纯进口国。广东与海南两省是我国菠萝的主产地,菠萝罐头及果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相对于新鲜或干燥菠萝更为突出。这三种菠萝制品中,菠萝罐头及果汁在出口方面有较大竞争优势。
决定我国菠萝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及货币资本的投入。其中,自然资源禀赋将长期影响我国菠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人力资本的影响力将逐渐减弱;而货币资本的投入亦将对我国菠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货币资本投入越多,产业支撑力越强,菠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提升。
(一)产量稳定,种类优化。我国菠萝种植面积预估稳固在百万亩,主要分布于海南与广东两个地域。主栽品种为'巴厘',然而'台农'等优质品类种植规模将逐年递增,由企业和合作社主导。
(二)菠萝加工业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市场倾向于鲜食,预计菠萝消费仍以鲜果为主。菠萝加工业受限于资源与成本,进展迟缓。菠萝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深度加工产业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有望在未来市场得到推广。
(三) 国内市场依然呈两极分化格局。鉴于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如"台农"、“MD-2”类型的菠萝需求量有望显著提升,与之相比,"巴厘"菠萝的市场价格可能保持较低且频繁波动。
(四) 我国进口贸易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由于国内消费者对于菠萝的需求持续增加,以及优质菠萝供应短缺,预计我国菠萝鲜干果进口贸易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来源地仍为菲律宾等东盟国家;而鲜果出口贸易则以俄罗斯为主导,罐头出口贸易则主要面向美国市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鲜切花行业前景分析 中国鲜切花行业发展调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4
2021-2027年中国羊肚菌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杜鹃花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中国杜鹃花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人造花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2023年中国鲜切花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报告
花卉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花卉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4
中国兰花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
中国园艺用金属工具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4
芦荟行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市场规模、投资风险
2024年草皮行业发展概述与前景展望报告
网址: 中国菠萝行业报告:概述、发展现状分析、产业链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60011.html
上一篇: 2024年中国菠萝行业市场调查及 |
下一篇: 2024年中国菠萝市场调研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