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从城乡“花”空间塑造看广州花都的区域产业发展

从城乡“花”空间塑造看广州花都的区域产业发展

编者按:

位于广州西北部的花都区,曾被坊间戏言“花都无‘花’”。

花都是否真的无“花”?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花都区花卉产量位于广州市第一,花卉种植面积位居第二,花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而2020年5月,花都区拟出台的《花都“花”特色空间塑造策划》文件,更是提出要“以花为媒,带动城乡发展”。

从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到城乡“花”空间塑造,花都区正朝着建设名副其实的花卉之都迈进。南方+花木宝典、南方农村报拟推出系列报道,从“花”的角度解析正在崛起中的“花卉之都”。

近日,记者获悉,备受关注的《花都“花”特色空间塑造策划》专家咨询会已于上月召开。该方案的编制主体—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咨询会后,文件内容已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进行深化,如兼顾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加强全面性与系统性等。文件计划下一步提交花都区政府常务会审议。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陆琦认为,要把山水引入城区,挖掘和凸显山体的特色,对乡野景观的观赏性进行提升,使乡野不荒、不野。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教授张文英提议,近远期规划结合,全面、系统构建“花”特色空间。

“城中有宜人空间可品味,乡野有生态野趣可体验,标志性节点还有故事可讲,这是《花都“花”特色空间塑造策划》里的未来花都,留给与会专家—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蔡如的印象”。她认为,方案一旦施行,花都区的普通老百姓将能明显感知到城乡空间的变化。

“塑造‘花’空间,不是简单地种花、变绿,而是见花忘花,让花融入城乡、融入生活。要在工程设计方面下功夫,协调好原生态和人工营建之间的关系,把规划设计与乡村振兴产业结合起来,同时兼顾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充分考虑维护成本。”花都区区长邢翔表示。

塑造“花”空间

城乡景观大提升

“花都区原称花都市,花都市之前是花县,花县之名源于花山。”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花山”就是今日的花都梯面镇,从古时候开始,这一区域即被冠以“花山”的称号。

“‘花都’是前人赐予我们的一个绝佳品牌形象,策划也是围绕‘花漾城市,美丽花都’这样一个目标愿景展开。”该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花都区近几年通过开展园林绿化景观提升、生态美丽花都等行动,已完成迎宾大道、紫薇路等城市道路的“一路一景”建设,花都湖、儿童公园、花都湿地等赏花景点建设,营造并串联起各式主题鲜明的城市花景,改善区域整体形象。

本次“花”特色空间塑造,则是在以往城市绿化的基础上进行大提升。《花都“花”特色空间塑造策划》首先从宏观层面对花都区的特色资源空间进行识别,“近人尺度的中小城镇形态、空铁门户枢纽、魅力人文乡村、独特的山水资源”是花都独有的四大特色。聚焦于此,方案拟通过“花城、花港、花乡、花山”的塑造,形成山野环抱、港城一体的整体风貌,并针对性提出凸显“花”特色的空间管控策略。

《花都“花”特色空间塑造策划》从中观层面,将重点对建筑高度、街区尺度、建筑组合、公共空间建筑贴线率、建筑风格及色彩等六类要素进行管控,此外划定第五立面效果区,在屋顶上“造文章”,让屋顶也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凸显花都特色。

微观层面,《花都“花”特色空间塑造策划》制定了包括“一轴、一环、一径、一村、一事”的“五个一”工程,计划在三年内重点推进。

“一轴”,升级中轴范围内南北贯通的8.3公里田美河花溪和人民公园、秀全公园2个花园,与花都湖联动形成“众心捧月”的中轴花园群,成为花都的“颜值担当”。

“一环”,围绕新街河、机场绿地等现有河流、绿地,建设长达42公里的高品质花环碧道,服务周边市民。

“一径”,塑造1条迎宾花径,实现产业、城市、高铁站、航空与港口的品质互联。

“一村”,选址3条古村、4条花产村,聚焦花环境、花文化、花产业打造美丽示范花村。

“一事”,以“花漾花都,花样四季”为主题推出贯穿全年的花事活动,激励全城参与。

“以‘花’彰显花都区作为‘国际空铁枢纽、高端产业基地、休闲旅游绿港、幸福美丽花都’的魅力,打造产城相融的新格局,为花都区的未来发展开辟独特的生态路径。”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局长陈振华表示。

立足于人-花、城-花互动

带动区域发展

据了解,花都的花卉产业资源较齐全,包括花卉种植、花卉盆景、花卉主题旅游、花卉交易等,这一优势为花都区的“花”空间塑造提供了大量“花”元素,立足于人-花、城-花互动的规划设计也为区域的花卉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策划重点打造了红山村等7大花主题种植村,带动提升了花卉之都交易市场和17大花卉主题旅游景点。”相关编制人员表示,《花都“花”特色空间塑造策划》的施行,将有利于推动花种植转型、花景点提升以及花经济升级。 

如瑞岭盆景村、花东苗圃种植区等生产基地,将从单纯依靠低附加值的种植功能,转变为集培育、加工、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花卉、盆景产业基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串联香草世界、花卉之都、洪秀全水库的花环,建成后也会成为花都最具规模和特色的开敞性休闲花空间;同时,通过绿道串联花山小镇、芙蓉度假村等18大花主题旅游景点,形成花都“全域花开”的旅游格局。

以“花漾花都,花样四季”为题的7大迎花、探花、寻花、赏花路径,以及油菜花节、荷花节花卉艺术展、花溪竞走赛等15项全城花事,以“看花事、听花开、闻花香、品花味”推动花都现代服务业和花经济升级。

此外,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将在“花”空间塑造中受益。

“8.3公里的田美河提升后,为CBD市民提供缓跑、赏花、亲水的连续空间,实现人-水-园互动;42公里花环提升后,可直接服务周边绿色产业价值园、国际先进制造产业园等7大产业园区的工作人群。” 相关编制人员表示,城乡花空间建设打造与景观提升,既可以为市民提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环境,也可以增强花都区吸引高端人才的能力,为花都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更深层次的影响,则体现在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所带来的增值空间。“通过系列‘花’空间的提升,丰富花都‘花’文化内涵与形象,能极大地提升与‘花’相关的花都珠宝、花都皮革等本土产业的品牌价值。” 相关编制人员介绍。

《花都“花”特色空间塑造策划》也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花都乡村地区的建设提出要求。宏观方面,分区集中打造地貌丰富的农田景观,特别是稻田、花田、基塘、特色植被等四类大地景观区;分主题营造文化导向的乡土村居建筑,如历史文化乡村、山林乡村、农耕乡村,提升乡村的景观价值和乡土建筑的宜居性。

微观层面,则通过“一村”工程,联动花卉产业发展,策划3条古村——塱头荷花古村、藏书院芋香古村、港头婚纱花田古村,4条花产村——竹洞风铃木村、红山油菜花村、瑞岭盆景村和花东镇花东花世界的美丽花村振兴。7个示范村庄将打造“一村一花,一村一花产”,围绕花环境、花文化和花产业打造特色明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花村,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花卉不仅仅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产业,更是花都区实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有力媒介,花都区将迎来‘四时有花、处处花开’的新面貌!” 花都区委书记黄伟林表示。

【记者】喻淑琴(18898606366)

【实习生】郭瑞婵

【监制】胡念飞

【来源】南方+花木宝典 南方农村报 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相关知识

从城乡“花”空间塑造看广州花都的区域产业发展
媒体看花都
从“花田”到“花都” 看云花产业发展之路
【关注】花都 ,有块“试验田”
花都
花都挖掘区域优势 创新打造绿美生态示范区
【重磅】花都将塑造“花”特色,打造湾区北部新格局!
花卉产业成美丽事业,广州花都打造“花卉之都”
花都生态游将迎来二次飞跃
【花博看商河】树多、地净、水清、天蓝……“温泉花都”的生态发展之路

网址: 从城乡“花”空间塑造看广州花都的区域产业发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622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闽侯现代花卉产业发展规划(61页
下一篇: 单位院内绿化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