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基于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技术与养护管理措施探讨

基于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技术与养护管理措施探讨

         摘要:园林花卉的栽培与管理对于园林景观的构成与造景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种植、科学的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并加强对栽植花卉的日常管理,从而确保花卉生长良好,以保证花卉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园林绿化;花卉栽培;养护管理

         1园林花卉栽培管理内容
         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整地做畦、种子处理、播种、育苗、栽植移植和后期管理等。其中,对于花卉品种的选择应根据播种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保证花卉的成活率,同时应重视后期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灌溉、除草、中耕、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在园林设计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园林植物养护工作,确保花卉健康生长,维持园林设计的和谐与美感。
         2花卉植物设计的要点
         2.1选用合适的花卉品种
         合理的园林花卉品种能给观赏者留下直接的感官印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所栽植的花卉品种能否进行合理的搭配,将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观赏性。通常来说,园林草本花卉品种株型主要分为直立型、圆球形和扁平型3种类型。例如,金鱼草、柳叶马鞭草等植物在栽种时,需以直立型为主,这样能够体现植物纵向的线条美;瓜叶菊、绣球花等宿根花卉在栽种时,需以圆球形为主,这样可以体现花卉的丰满之美;三色堇、新几内亚凤仙等花卉需以成扁平型为主,在花卉景观边缘或前排位置适当增加装饰物,如岩石、假山等。
         2.2花卉植物设计需使用不同的色彩
         合理的园林花卉品种能给观赏者留下直接的感官印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所栽植的花卉品种能否进行合理的搭配,将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草本花卉色彩的设计能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合理地搭配花卉色彩能够使园林景观产生一种独具特色的效果。冷暖色的合理应用,能够在花卉配置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园林绿化方面花卉栽培方法
         3.1种子的采摘和贮藏
         为确保种子质量,一般在种子成熟期及时采摘,并立即去劣择优除杂晒干保存。首先,要尽量选用抗病能力强的花卉种子,并且保证种子清洁、杂质偏少。其次,一般花卉种子内含有少量的草籽与其他杂物,要做相应的处理,种子量大,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选种,并在播种前对种子彻底消毒。就金盏菊来说,在春末夏初降雨季节,其瘦果成熟,瘦果逐渐发黄是采摘种子的最好时机,否则种子极易掉落。瘦果需分批在晴天采摘,以最早开花结子为宜,种子能维持长达4年的发育率。因为金盏菊极易变质,所以采种时需注意清除劣株,采收高质量的种子。
         3.2花卉栽种
         园林绿化建设中,花卉移栽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主要指将事先培植好的花卉种子按照园林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移植,进而达到布景的目的。移植时一般包括起苗与栽种2个步骤。栽种环节也被称作定植环节。有的花卉因为在移植时极易死亡,所以只能采取有性繁殖方法,事先在容器或是苗床中做好育苗工作,为之后的定植提供方便,常见的栽种方式包括有土栽培和无土培植2种。栽种方法包含穴植法与沟植法2类。栽种的深度要和移植前一致或是略浅一点,出叶的花卉避免栽种太深,防止产生烂根现象,移植之后不得过量浇水,要待新根发出之后再及时浇水。还要保证花卉的通风性能,在遮荫条件或是天气比较干燥时,采取植株喷雾或是喷水的方式加快生根。新移栽的花卉栽种后会有短期的萎蔫、暂停生产的缓苗现象,等新根发出来之后,就会重新生长。一般保障花卉的长势和园林风景及早形成,缓苗期愈短愈好。挖苗时可采取多带土球的方法避免伤根,减少对花卉根系的干扰,有效减少缓苗期。
         4养护管理途径
         4.1栽种与调换
         作为重点开展布置的花卉,全年都要展开种植和调换,如此方可保证花卉的颜色和新鲜感,因此,必须通过相应的设计准则开展花卉的育苗栽种,待花卉绽放时将之移植到花坛里,花谢以后再将之彻底移除掉。而花坛的分布最好是在4~10月维持其观赏性,一般在该阶段进行4~5次的花卉调换,以保证花卉的鲜度。

有些蔓性、植株分散的花卉在长大以后再移植较为困难,这类花卉要先移植在花盆里种植,待观赏季节将之移植到花坛里。当前,纸盆、半硬塑料盆在外国应用十分普遍,使得以后花卉的移栽更为方便。但是园林绿化中1、2年生花卉是主要美化绿化的植被,在育苗、调换方面依旧非常复杂,并不适宜大规模使用。所以,对于处在初期的小植株和枝叶稀少的植株,在培植1、2年生花卉时,尽量采取覆盖土面的途径达到相应的衬托目的。选择自然式布置时,应选用一些适应性强的花卉,以降低每年的工作量。开展规则式布置时,就要每年换新。其中,宿根植株应当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种植,根据生长习性,分为2~3年、5~6年进行分栽培植。
         4.2及时灌溉
         灌溉工作是在园林花卉养护中重要的一步,因为植物花卉的生长离不开水资源。灌溉工作则是对于植物花卉的成长人工给予外界水源补充的方式,常见的灌溉方式有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滴管的方式,另外如果由于植物花卉生长条件的限制灌溉过程中不能吸收硬水中的营养物质,通常选择软水进行灌溉。选择和水、池塘水、湖水灌溉,禁止使用工业废水或者井水进行灌溉,以免对于花卉植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灌溉方式和灌溉的水源、时间、温度湿度等方面的控制都是在灌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工作要点。
         4.3施肥
         在花卉种植过程中,施肥主要在每年新芽长出之前、发育期间进行,可以促进植株生长、保护土壤墒情,对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氮磷钾肥的配比。对于花卉的灌溉,应根据花卉的生长情况及当地的雨水情况进行。对于降水量较多的情况,还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免导致花卉死亡。
         4.4中耕除草
         中耕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土壤板结的现象,减少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水分蒸发的现象,从而提高土壤温度、增强空气流通性,提高植物生长的适宜度。另外在中耕过程中,还有利于植物对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得植物生长的环境更加的优化。中耕过程中的除草工作的进行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人工、机械作业除草的方式比较常见,大面积除草工作也可以利用除草剂来进行,但是在使用除草剂的过程中要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控制好使用剂量。
         4.5整形修剪
         园林花卉养护管理环节,要及时对花卉进行整形修剪,以确保花卉形状和周围的工程、山、石、水景等匹配。整形修剪的目的在于提高花卉的观赏性,并调节花期。一般整形方式涉及单干式、多干式以及丛生式和悬崖式等。修剪的要点是摘心、去芽、剥蕾、截枝与疏枝、剪去残花和枯叶等。
         4.6预防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花卉观赏性和生长情况的关键因素。处理方法有农业预防、生物预防、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等。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强化花卉的田间管控,控制农药的应用,防止药物残留。移栽后花卉极易受到低温影响,入秋后应降低氮肥的使用量,多施磷钾肥;按照花卉的生长情况慢慢撤掉遮阳网,增加光照强度,促进光合作用,提升木质化水平以及花卉的抗寒性能。冬季要采用覆土、撒草屑、铺设遮荫网等途径实现防寒保护,并对花卉枝干做石灰涂白处理,避免树木受到病虫的危害;在人流活动频繁地段实施草绳和条形木板护干的手段,避免产生意外损害。
         5结语
         花卉是园林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现如今正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园林绿化的建设过程当中。在园林建设当中的合理应用,不仅可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而且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园林的绿化景观加以提升,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更加优化的环境,而对于花卉的栽培和养护管理也是园林绿化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水平,必须要提升花卉栽培和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连操.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与养护[J].北京农业,2015(26):85-86.
         [2]孙静,孟家松,赵大球,等《.园林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98-99.
         [3]丁建领.浅谈花卉在园林绿化中栽培与养护要点[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07):113-114.

相关知识

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技术与养护管理措施
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技术与养护管理措施(一)
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与养护管理措施
园林绿化施工现场管理植物养护措施
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管理技术探讨
园林绿化的施工及养护管理
花卉在园林绿化中栽培与养护探讨
园林绿化养护要点及养护管理措施
花卉栽培管理技术(花卉的栽培技术与养护管理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花卉养护管理

网址: 基于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技术与养护管理措施探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652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PVC排水管渗水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下一篇: 浅谈南大荒湿地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