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融水苗绣: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
来源:“中国手艺网”微信公众号创建时间:2023-03-21 15:40:00
摘要:2018年,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依托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族刺绣设立非遗工坊,通过开展传统技艺研究、苗族刺绣技能培训、产品设计、线上线下展示展销等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工坊以“创新促进传承”作为经营理念,通过“工坊 + 绣娘 + 项目”的灵活就业模式,实行“计件为主 + 效益 + 产品提成”的薪酬模式,保护传承苗绣、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截至2021年底,工坊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12期,培训600余人,共吸纳98名当地留守妇女成为工坊绣娘,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带动当地绣娘居家灵活就业,为绣娘们创造了近百万元的收入。同时也为绣娘们搭建一个交流学习平台,让绣娘们互帮互助,汇聚合力,真正实现“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
苗绣形式多样,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非遗工坊设置作品展示和产品销售区、绣娘技能培训区、营销策划和产品设计区、生产加工区,通过将传统苗绣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开展了技能培训、产品设计提升、展示展销等工作,展现苗绣的深厚文化,弘扬苗绣的当代价值。
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非遗工坊产品展示
一、开展刺绣能力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
工坊定期开展公益性苗族刺绣技能培训,吸纳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参与,以文化素养培育和技能实践培育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邀请自治区级、市级、县级苗绣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外省同行业中优秀人才对学员进行线上线下培训,拓展学员思维创新、设计创造能力,大力提升从业人员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在技能实践提升上,通过组织学员现场制作、生产实践、独立设计定制产品、团队合作创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工坊每年开展多次学员作品评比活动,推出优秀作品,并帮助一批从业者取得职称资格证,提升脱贫人口从业者技能和内生动力。两年来,工坊累计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12期,培训600余人,其中350人取得合格证书,他们或在外地刺绣行业工作,或回乡自主创业,创立自己的刺绣品牌,为苗绣行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非遗工坊工作场景
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非遗工坊举办校园培训班
二、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设计
近年来,工坊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与广西民族大学、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相结合,设计、生产出造型新颖、时尚大方的服饰、日用产品等。工坊强调赏用结合的设计理念,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推出了一批传承传统技艺、立足当代审美的产品,有苗族服饰、苗绣公文包、苗绣配饰等几大系列几百个品种。工坊利用公司生产车间和销售平台,打造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产品推出市场后,受到消费人群的喜爱,为工坊带来每年100至200余万元的销售额。
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非遗工坊产品参加展销活动
三、参加展示展销,深化品牌传播
工坊在融水镇苗家小镇、梦呜苗寨、风情苗乡等基地设立线下展销门店,对工坊产品开展销售。近年来,工坊紧随时代步伐,打破传统营销方式,建立微信销售群、抖音电商店铺等,拓展多渠道销售模式。同时,工坊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化形式,讲述工坊和产品背后的故事,及时有效地把企业最新促销、新品活动告知客户,让客户群体能及时参与品牌互动活动,深化品牌传播。
相关知识
互助土族盘绣 针尖上的非遗
“穿针引线”非遗活 织就古今“双面绣”
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融合发展综述
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融合发展综述
从七夕刺绣限定再谈非遗传承的“花西子模式” 一枚绣花针、数缕蚕丝线,在中国千年历史长河中穿针引线的刺绣工艺,究竟能在现代化妆品中绣出怎样的柳暗花明?作为东方美学的代...
全国人大代表夏华:让“指尖技艺”变成可持续发展的“指尖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推出36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传承文化促增收,指尖飞花 “绣”出美好新生活
妙手生花 巧手匠心——2022年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精彩呈现
文化传承中的我们|绣艺生花
网址: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融水苗绣: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7699.html
上一篇: 桂林花坪云溪谷康养基地预订价格, |
下一篇: 产品匠人再攻一城,花西子构建了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