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纪录片《漓江》创新阐释中国文化符号

纪录片《漓江》创新阐释中国文化符号

张雅欣 吕 茵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位于广西桂林的漓江不仅闻名于其独特的山水景观,更是两岸居民生活和文化的滋养之源。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六集纪录片《漓江》热播,该片通过对漓江生态系统、物产资源、民俗风情,及其沿岸居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的呈现,促使观众看见山水之秀、生态之优、人文之美。

山水之秀

漓江的美从哪里来?带着这一疑问,《漓江》开篇便以滑翔机俯瞰漓江美景的个人化视角,呈现了漓江自然景色的秀丽。“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玉带蜿蜒画卷雄,漓江秀丽复深红”等绝美诗句中所描绘的醉人美景跃然荧屏。该片通过颇具匠心的多角度拍摄与制作手法,以契合观众审美的方式将漓江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来。特别是广角、俯瞰等大场景拍摄手法的运用,不仅突出呈现了漓江及其周边恢宏壮丽的喀斯特地貌,更营造了大自然的广袤与神秘感。该片还通过特写镜头展示了漓江流域的独特生态细节,强化了观众对“微观之秀”的认同。猫儿山雄性小鲵“恪尽职守”地守护着产房等待孵化、池鹭毫不留情地捕猎掠食、猫儿山山坡上的大树树干爬满青苔、江边春天盛开的桃花粉妆玉琢……这些细微景象通过特写镜头被放大,为观众带来真实且直观的感受,使其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漓江自然生命的脉动。色彩运用也是《漓江》呈现山水之秀的手段之一。漓江流域的不同季节色彩斑斓,影片通过高饱和度的色彩表现,呈现了漓江的丰富面貌:春天,漓江两岸桃花盛开,桃花的粉红与江水的碧绿形成了强烈对比,象征着自然生命的复苏;夏天,漓江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绿意盎然、繁茂热烈;秋天,稻田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丰收的金黄;冬天,漓江笼罩于冰雪之中,给人一种寒冷而宁静的视觉效果。这些色彩的变化绘就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增加了视觉吸引力,也让观众在“色彩之丰”的包围中,进一步强化了对这片山水在美学层面上的情感认同。

生态之优

漓江的水到底从哪里来的?漓江的岩溶地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在呈现了漓江的美景之后,该片回应了观众更深层次的知识需求。观众跟随片中对漓江沿岸绿色农业种植、生态技术开发的呈现,进入到漓江生态知识的科考层面。纪录片不再只是浮光掠影的导览式的美景介绍,而是有知识趣味的深层内容供给。这些内容是观众即使到了漓江也难得一见的。这也是在强调注意力经济的今天,观众为什么要花时间再通过纪录片《漓江》来欣赏漓江的重要原因。

《漓江》主创团队选择将漓江作为一个生动、复杂且充满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在这里,人类、动植物、山川江河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在展现漓江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该片进一步通过直观、清晰的镜头语言,揭示了漓江过往面临的生态问题与解决方案:螟虫大面积侵害稻田,导致产量减少,危及农民生计。针对这一问题,农民通过与科研人员合作,引入赤眼蜂等自然捕食者控制水稻螟虫的扩散。这种“以生态治生态”的方法,避免了因化学农药过度使用而带来的水污染等问题。面对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科研人员通过引入生物防治手段,比如白僵菌等,有效遏制了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保护了漓江周边的森林生态系统……《漓江》正是通过上述方面,帮助观众认识到科学治理之于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本片还呈现了这些治理行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片中以全屏字幕形式着重突出“漓江指数”。该指数旨在全面评估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保护工作成效,使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漓江”等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互动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人文之美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该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深入挖掘漓江的人文之美。片中,颜延之、张九龄、柳宗元、韩愈、李商隐、米芾、石涛等文人墨客都与这片山水产生关联。其中,南宋诗人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堪称最具影响力的漓江推介词。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将这种美与个人的踔厉奋发以及宏大的国家气象相联系,赋予了其更广泛的文化内涵。

该片展现了发生在漓江沿岸的人文故事,揭示了蕴含其中的精神与情感力量。片中,南非设计师伊恩逐步融入当地村庄的生活,转变为“依村而生”的村民。他在桂林的生活不仅仅是其个人选择,而是在与村民兄弟般的互助关系中逐步达成的。村里人帮他一起盖房、装修、搬材料,他也为村里人酿酒、做设计,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

当我们在寻找适合对外传播的文化符号时,往往忽视了对于现有文化符号的再阐释。纪录片《漓江》对于漓江的阐释具有当下感、年轻态。它不再只是以游船、竹筏等传统形式游览漓江,而是让观众看到年轻人潜水、攀岩、跳伞等多样化、个性化的亲近漓江的方式,相信这样的方式,能够吸引更多游客走入漓江、爱上漓江。

(作者张雅欣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吕茵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硕士生)

来源:文艺报

相关知识

纪录片拍摄技巧分析
纪录片牡丹
用画面讲述故事 用细节展现人生——纪录片《腊梅花儿开》的艺术特色
8K VR赋能智慧文旅,4K花园助力中国文化创新出圈
王者荣耀7周年:从网游到中国文化符号的嬗变
纪录片《美丽中国》对文化中国形象的塑造
从西藏到西湖:刘郎电视艺术片的文化阐释
纪录片《牡丹》—— 讲述您与牡丹的故事
大众文化语境下纪录片叙事风格的转型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探索中国文化中菊花的象征意义及历史渊源)

网址: 纪录片《漓江》创新阐释中国文化符号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9936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双节合并花价节节升高 青岛节前花
下一篇: 在运城感知“古中国”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