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第九届中国(深圳光明)文化科技周启幕,激荡“文化+科技”创新火花

第九届中国(深圳光明)文化科技周启幕,激荡“文化+科技”创新火花

6月13日,第九届中国(深圳光明)文化科技周在深圳市光明区华强科技生态园华强盒子文化中心正式启幕。本届文化科技周以“科学之城·人文之光”为主题,举办开幕式、主题论坛,设置“科技+文化”潮流体验区,开展非遗集市展演,探讨现代科技在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光明区科技创新文化盛典。

签约仪式

本届文化科技周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原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发起,深圳市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主办。

搭建科技文化交流平台

开幕式上,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戴波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央企,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积极投身文化科技融合实践,连续多年举办中国(深圳)文化科技周,促进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流共享。近年来,光明区以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为契机,紧跟世界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打造了良好的科技产业发展生态,为光明区积极推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与创新土壤。本届文化科技周将为光明区搭建科技文化交流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科技周由文博会“1+N”办展模式衍生而来,其办展理念与光明区“让艺术之光照进科学之城”的发展理念深度契合。本届文化科技周为首次在光明区举办,是深圳文博会光明区配套文化活动之一。

开幕式当天,现场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与优质项目路演。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深圳市点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深圳赛美思高科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分别进行了战略签约。各方将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在数字艺术、文化创意、文旅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企业路演环节,中国文化传媒艺术品鉴证备案平台与观在文展(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分别就各自项目的运营模式、功能、亮点作了精彩的讲演。

结合光明区科技产业发展优势及文化特色,本届中国(深圳光明)文化科技周在往届的基础上,增设“科技+文化”潮流体验区与非遗集市展演,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在充分展示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让市民能够感受领略中华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光明区科技创新活力澎湃,科学技术产业基础扎实,特色文化产业加速集聚,“文化+科技”产业发展动能强劲,打造了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光鸣艺术节等十个重大品牌文化项目,推动科学与文化艺术深度交融。位于光明中心区科学公园的深圳科技馆(新馆)今年年底即将完工,将成为全市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文化交流以及科普教育的新地标。据统计,光明区文化及相关产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22.87亿元,创造增加值55.97亿元。光明区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创意产业持续深入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文化相关领域为主体,文化核心领域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共话数字文化产业未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数字文化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诸多新型业态,呈现出多元化、互动化、创新性等特征。主题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科技创新 文化传承”“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等议题展开研讨。

论坛论坛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陈能军以《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和光明路径》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认为,数字文化产业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和广泛渗透性,呈现出发展战略化、深度融合化、产业互联化的发展趋势。用户下沉成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向,随着数字媒体向高龄和低龄两端群体的持续渗透,三线以下城镇市场有望成为数字媒体行业的蓝海。他提出了光明区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一是擘画好光明数字文化产业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二是使用好资金扶持与政策引导两大工具扶持数字文化产业,三是构建好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促进文化科技融合数字化升级,四是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标杆项目”为牵引,打造光明区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认为,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坚持价值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要营造、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此外,还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完善产业链,借助数字媒体等打造文化IP,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协会秘书长、博士唐英总结了数字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园区面临的四个机遇与四个挑战。她认为,数字化手段能够让产业园区向更广的人群全方位展示产业园区的空间,塑造了新的产业园区盈利模式,提升园区管理、运营效率与入园企业的品牌打造能力。但文化产业园区对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的适应能力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可能存在不足。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打破行业壁垒,使得文化产业园区可能面临来自其他行业中的主体的激烈竞争。文化数字化领域政策法规的滞后性,也会影响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

前海产业智库秘书长、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深圳分院创新创业研究所所长罗润华围绕元宇宙发展对打造光明数字文化产业先行区提出建议。他认为,光明区科学基础设施良好,将为推动前沿技术创新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他建议,光明区要构建文化产业集群,加大对现有文化产业的培育,引进优秀文化产业落地,从而打造一个文化产业引擎,让产业集群辐射全区,带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友谊书城集团副总经理、覔文化产业创意园负责人何玲认为,数字化对行业的渗透十分迅速,已经嵌入文化行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她提出,在数字时代,建立连接比拥有资源更重要,共生比竞争更重要,文化企业要保持开放协同的状态,在数字化方面坚持长期主义,不断探索突破,打造具备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经过深入交流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文化产业将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要超前布局,关注科技发展动向,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借力数字赋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密切关注信息安全、数字鸿沟、主体困境等发展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据了解,自2015年来,中国(深圳)文化科技周已成功连续举办八届,在为深圳聚集文化科技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激发文化与科学产业融合发展新动力,提供发展新思维、新角度、新方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文字】南方+记者  柳艳  

【通讯员】向欣

【供图】第九届中国(深圳光明)文化科技周主办方

相关知识

第九届中国(深圳光明)文化科技周启幕,激荡“文化+科技”创新火花
一场文化的盛会、精品的盛宴、共赢的盛典——第九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侧记
我省精品文化产业项目、文化科技产品亮相深圳文博会
当“石库门”遇上创新文化,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
走近2021文化科技融交会 看江苏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之花绽放
文化企业千岩竞秀
花建:推动湾区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和文化资本转化
「fomowa怎么样」武汉风媒花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花园+科技 城市更美丽”2024年北京园林绿化科技活动周启动
国演艺博览会宜宾站启幕 展演交流助力文化创新

网址: 第九届中国(深圳光明)文化科技周启幕,激荡“文化+科技”创新火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01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fomowa怎么样」武汉风媒花
下一篇: 去科技馆看历代青花瓷,“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