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发表于2022年9月5日的《甬派》APP文艺频道,原文链接见文末。
宋朝人,很爱玩,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宋朝人,很会玩,啥事都能玩出高级感。
然而,你听说过玩个插花,竟然也要插出一些“花德”来吗?宋代佚名《宋代文人自画像》,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同时绘有宋代的插花、挂画、焚香、点茶四般雅事,主人端坐在山水屏风前,侍从正将一件博古花瓶递给他把玩。一幅宋朝文人真实的生活写照图。
而《知否》剧中的孔嬷嬷在教大户人家的小姐们插花时说的那句:“插花,是门极雅致高深的学问,花艺讲究外师造化,内发心源,不但要美,还要有趣,若还能说出几番哲理来,那便是化境了”,在我看来便是对“花德”一词比较贴切地解释了。
花,是大自然植物生命的最高光时刻,蕴含天地慧黠之气,自古就被视作是与人一样的生灵,将它们赋予花德,以花寓意,中华民族古已有之。“华”即从“花”延伸而来,意为中华民族如花般灿烂、蓬勃,生生不息。至于松延万年,柏呈长青,梅之傲雪凌霜、竹之虚心有度、兰之幽怀若谷、菊之玉洁冰清等等,不一枚举。更生动的是,雅士们还把花拟人化,把花当作友人、客人对待,“花十友”“花十客”等专有词相继出现,还给它们次第分等级,赋予它们符合花材秉性的称谓,如梅花是“清友”,兰花“芳友”,莲花是“净友”,牡丹是“贵客”,菊花是“寿客”等等,且常以花格影射自己的人格。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等具有高尚“花品花德”的花材自然成了他们插花作品中的主角,借花表意。
材料和技法是铺垫,主旨和意境才是升华。这一点,宋朝的文人们做得极其出色。他们遵循“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用一枝一叶一花表达天的博大、地的厚重、人的灵性。在插花中静观万物,体会时光的变迁。同时他们也把自己对时代对社会对政局的所思所想,也融入于作品中向外界传输,向后人传达。真正达到一种“花虽无言,但胜有声”的境界。
这是宋代姚月华的《胆瓶花卉图》。胆瓶修长,菊花绰约。“秋风融日满东篱,万叠轻红簇翠枝。若使芳姿同众色,无人知是小春时。”木制的花架对胆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文人们对插花作品的悉心呵护可见一斑。
真是特别的人,有特别的方式。采用有“花德”的材,搭建有“花德”的型,表达有“花德”的意,这就是宋朝文人们对于插花这件事的态度。他们不像唐朝人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更注重花品与花德;不仅追求怡情,更注重理念,且倾注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体现自我超凡脱俗、高风亮节、为而无争的独特气质和境界,他们貌似清高与傲娇,其实骨子里更多的是一种孤独与清寂。
还是在我们大浙江,一位名叫何铸的进士,他生性喜爱梅花,冬季常以乌木瓶插梅花放于几案,其他季节则会在真梅枝条上粘接自造的梅花花朵,以示自己的忠贞本性。正因为有如此的本性,所以当秦桧诬陷岳飞时,他才会多次冒险为岳飞辩白。这难道不是一种对“花德”体现“人德”最好的诠释吗?
徽宗《听琴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颇具仙风道骨的徽宗松下抚琴,前置假山上放一铜鼎插有茉莉,枝叶舒展优美,白色小花点缀,显得非常的古朴、雅致、恬淡。这也是中国插花史上作品典范。
中国插花,之所以能够自成一种艺术体系,历经千年,延续至今,我想,一定不单单只是一种美的传承那么简单,它所传达的是尊重自然,是和谐统一,是高风亮节,是坚韧不屈,是虚怀若谷,是出淤泥而不染等高贵的品格和德行,是体现人们精神内含的一种完美载体。由此它也必定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
相关知识
为何宋人爱戴花?——从宋人戴花看宋朝阶级等级和社会风气
宋人把花玩的如此高逼格,21世纪的你呢?
寻“趣”宋朝| 看宋人如何玩转花花世界!
自带高级感的花翁,你爱了吗?
身边的瓶瓶罐罐可以这么玩,玩出高级感。
花的高级感文案(精选285句)
把鲜花卖成轻奢品,野兽派是如何做到的?
“我爱蕙兰”——“大一品”
宋人与花与香与瓷器
花式送戒指方式,给你的婚礼增加仪式感
网址: 【我用我的方式爱插花】人有“品”,花有“德”;看宋人是如何把花玩出高级感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13663.html
上一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 |
下一篇: 南宋华夷观念的转变与梅花象喻的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