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LY∕T 3093

LY∕T 3093

文档简介

ICS 65.020.20 B 38 L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 LY/T 30932019 林下种植白及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chb. f. under forests canopy (发布稿) 2019 - 10 - 23 发布 2020 - 04 - 01 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 布 LY/T 3093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皖西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皖西学院、金寨永惠康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金寨森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海南新星烁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中草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安徽斛生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ft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厚军、陈乃富、戴军、叶少川、韩邦兴、陈存武、陈乃东、方旭东、李雷、高海贵、王炳星、张莉、张质彬、高永红、苏亚平、陈晋銮、翟红莲、赵红霞、周武。LY/T 30932019 1 林下种植白及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chb. f.)种源选择、种苗培育、林下种植、 采收与采后处理、有害生物防控、档案管理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白及种子, 采用无菌播种技术繁育白及种苗, 林下白及种植及采收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JB/T 10594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原球茎 protocorm 种子经过胚的膨大,种皮破裂后形成肉眼可见浅黄色呈球状或圆锥状的原胚。 3.2 白及驯化苗 bletilla striata acclimated seedlings 白及组培苗出瓶后移栽,经过 6-12 个月种植培养成的大苗。 3.3 避雨栽培模式 shelter-from-rain cultivation mode 在钢架大棚或温室等设施条件下,雨水不会直接淋入种植地的种植模式。 3.4 LY/T 30932019 2 非避雨栽培模式 not-shelter-from-rain cultivation mode 雨水直接淋入种植地的种植模式。 4 种源选择 4.1 原植物 原植物应符合中国植物志收载的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friata (Thunb.) Reiehb.f.)的植物特征,经过鉴定确认。 4.2 留种要求 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留种,留种区域直径 1 km 内无白及或近缘种种植。 4.3 蒴果选择及处理 4.3.1 蒴果选择 选择成熟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未开裂的蒴果。 4.3.2 蒴果处理 用清水充分清洗表面,晾干,用洁净纸包裹,在 4 条件下低温处理 15 d 后的蒴果,用75%酒精浸泡15 min20 min 后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1 s2 s,备用。清洗水符合 GB/5749要求。 5 种苗培育 5.1 无菌播种 在无菌条件下,剖开经 4.3.2 处理的蒴果,将内含的种子均匀撒播一层于 MS 培养基表面,立即封住瓶口。 5.2 种子萌发 播种的培养瓶置于温度为(25 2)的洁净环境中暗培养一周后,在光照强度为 1500 molm2 s12000 molm2 s1,光照时长为 10 h/d12 h/d 的条件下,继续培养 30 d 45 d 形成芽体。 5.3 Th根壮苗 选择芽体健康,无污染,芽高 2.5 cm3.5 cm 的芽体,植齐瓶内 1/2MS 培养基平面上,生根壮苗。光照强度为 1500 molm2 s13000 mol m2 s1,光照时长为 10 h/d12 h/d,培养 65 d75 d。 5.4 炼苗 LY/T 30932019 3 种苗在温度 15 35 、 光 照 2000 molm2 s120000 molm2 s1 范围条件下锻炼 15 d20 d 后,以种苗叶片变深绿即可出瓶。 5.5 出苗及种苗质量 5.5.1 出苗 5.5.1.1 出瓶 打开瓶口,取出种苗,用流动水进行清洗,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清洗水符合 GB/T 5749 要求。 5.5.1.2 消毒 将清洗好的种苗用广谱性杀菌剂稀释 1000 倍喷雾或浸泡 5 s10 s。处理后置于阴凉地方平摊存放,堆放高度 2cm 以下。 5.5.2 种苗基本要求 用于栽培的种苗应无污染、无烂茎、无烂根、无黄叶、叶色深绿且正常展开。 5.5.3 种苗分级 种苗分级标准见表 1。 表 1 白及种苗分级表 指 标(单位) 等 级 一级 二级 根数/条 3 12 叶片数/片 4 23 苗高/cm 3.50 2.503.50 苗径/cm 0.15 0.100.15 球茎 有 有 5.5.4 判定规则 5.5.4.1 种子抽样 抽样方法按照 GB/T 3543.2 扦样要求执行。 5.5.4.2 根数 目测根数。 5.5.4.3 叶片数 目测叶片数。 LY/T 30932019 4 5.5.4.4 苗高 从植株基部至最高叶片尖端的距离。 5.5.4.5 苗茎 用游标卡尺测量茎的最粗部位值。 5.5.4.6 球茎 目测球茎有无。 5.5.4.7 等级判定 根数、叶片数、苗高、苗茎、球茎五项指标必须同时达到本标准 6.5.3 指标要求的方可判定为一级苗或二级苗。 五项指标中即使有四项指标达到一级苗标准, 而另一项只达到二级苗标准, 则为二级苗; 五项指标中即使有四项指标达到二级苗标准, 而另一项未达到二级苗标准,判定为不合格苗。 5.6 存放 消毒后的种苗存放应注意通风、 透气, 并附上标签。 存放期间应保持叶片不萎蔫, 不脱水,可喷水增加叶片湿度,水质符合 GB/5749 要求。出瓶后 3 d 后外运进行驯化。 5.7 种苗驯化 5.7.1 环境选择 环境空气符合 GB 3095 要求;有机防控种植地块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隔离措施,灌溉水质符合 GB 5084 要求;土壤符合 GB 15618 要求。 5.7.2 避雨栽培模式白及驯化苗的种植 5.7.2.1 整地施基肥 畦内土壤深翻 30 cm,同时亩施 1000 kg2000 kg 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耙平。横向开 3 cm-5 cm 深的定植沟,备用。 5.7.2.2 栽培设施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符合 JB/T 10594 的要求。 5.7.2.3 组培苗处理 选用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和氨基酸寡糖的生物农药配成 800 倍1000 倍液,将组培苗放置在溶液中浸泡 30 s60 s,然后取出放置阴凉处,凉干表面水分后即可用于定植。 5.7.2.4 定植 5.7.2.4.1 定植时间 2 月11 月均可。最佳定植时间为 3 月5 月。 5.7.2.4.2 定植密度 LY/T 30932019 5 株行距 5 cm (58)cm 进行,每平方米定植量 250 株400 株。 5.7.2.4.3 定植方法 栽植于定植沟内,覆土以盖住球茎为标准,苗要栽正。 5.7.2.4.4 浇透定根水 定植 24h 后方可浇“定根水”,浇水时不能冲掉覆土而露出球茎。 5.7.2.5 管理 5.7.2.5.1 温度、水分、湿度、光照控制 白及的生长温度为 15 35 ,适宜生长温度为 25 27 ,冬季温度不低于 -5 为宜。适宜生长空气相对湿度为 75%90%。基质含水量 20%30%。光照强度控制在 10000 molm2 s1200000 molm2 s1。 5.7.2.5.2 追肥 叶色变淡或见黄,可叶面喷施腐殖酸肥及其它生物叶面肥,施用量按说明书执行。 5.7.3 非避雨栽培模式白及驯化苗的种植 5.7.3.1 整地施基肥 土地深翻后旋耕 2 次3 次,旋耕时施入基肥,混匀土与肥。施肥种类、施肥量同“9.2.1整地施基肥”。 5.7.3.2 组培苗处理、定植密度、定植方法、浇透定根水、追肥 同“5.7.2” 。 5.7.3.3 定植 5.7.3.3.1 定植时间 3 月10 月均可,最佳定植时间为 3 月5 月。 5.7.3.4 管理 5.7.3.4.1 温度、光照、水分、湿度管理 搭建简易遮阳网控温、控光照,遮阳网选取 75%遮光率。遮阳网搭建高度 2 m2.5 m 为宜。控制土壤湿润即可。湿度可通过喷雾(淋)设施进行调控。 6 林下种植 LY/T 30932019 6 6.1 场地条件 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二级标准要求, 土壤质量符合 GB 15618 二级标准要求, 灌溉水水质符合 GB 5084 要求。林分郁闭度 0.40.6,林种、坡向无要求,海拨 300m 以下,坡度 15 以下,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有水源,排灌方便的林地、林缘。具有防止野生动物危害的设施。 6.2 林地整理 栽植前,清除灌木、草、杂质,根据林地坡度及劳动力情况采取梯田或畦式整地,畦宽 1.4m1.6m。 6.3 整地要求 开垦深度 30 cm40 cm,清除土中大石块、树根等。 6.4 整地施入基肥 结合整地,亩施 1000 kg2000 kg 有机肥作为基肥。 6.5 定植前处理 将白及驯化苗挖起,球茎及根浸入 1500 倍的 6%寡糖.链蛋白溶液中约 60 s,沥干球茎及根的表面附着液。 6.6 定植 6.6.1 定植时间 3 月底初至 9 月底均可。最佳定植时间为 3 月5 月。 6.6.2 定植密度 林下栽培定植密度 20 cm 20 cm 株行距进行栽植。 6.6.3 定植方法 视根系占地面积起穴,按每穴 15 g20 g 量施入腐熟饼肥(豆粕、菜籽粕等)。饼肥与穴内土壤充分混匀, 然后将白及驯化苗苗栽植在穴中, 覆土, 覆土厚度以盖住根系、 茎基部在土中深度不超过 2 cm3 cm 为宜。不宜栽植过深、不宜覆土过厚,栽苗要正。栽后 24 h及时浇透“定根水”。 6.7 管理技术 6.7.1 水分管理 严重干旱天气要人工浇水或人工喷淋叶片;多雨季节清沟排水,防止水渍。 6.7.2 追肥方法 LY/T 30932019 7 同“5.7.2.5.2”追肥。 7 采收与采后处理 7.1 采收 白及栽培 3 年后采收,采收季节为秋末冬初,采挖时用平铲或小锄将鳞茎连土一起挖出,摘去须根,除掉地上茎叶,抖掉泥土,运回处理。 7.2 采后处理 将块茎分成单个, 用水洗去泥土, 剥去粗皮, 置开水锅内煮或烫至居中切开, 目测内无白心时,取出自然冷却,去掉须根,晒或烘至全干。放撞笼里,撞去未尽粗皮与须根,使之成为光滑、洁白的半透明体,筛去杂质即可。收购切片的地方,可趁鲜切片,干燥即可。 8 有害Th物防控 白及主要病、虫害防治见附录A、附录B。结合整地、中耕,人工除草。 9 档案管理 基础资料、 生产管理资料等均须建立档案并由专人保管, 长期保存, 具备条件的应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 9.1 基础资料 蒴果的来源、采收批次、时间、处理方法、条件和时间等;施肥种类、施用量、次数;留种植株病虫防治的用药种类、 施药方法、 时间、 次数; 以及留种植株其它各种农事管理措施均应作详细的生产记录 9.2 Th产管理 9.2.1 育苗管理 蒴果用量、培养时间、培养管理、炼苗情况、育苗条件、栽植时间、栽植后成活率等。 9.2.2 林下种植管理 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种植种苗成活率;种植后施肥种类与次数、施肥时间、施肥量;农药的使用种类、浓度、次数、防治对象及施药方法;除草方法、时间等农事操作措施。 LY/T 30932019 8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白及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A.1 主要病害 A.1.1 软腐病 于发病初期,用 72% 农用硫酸链霉素 3000 倍4000 倍液,或 90% 新植霉素 4000 倍 液,每隔 7天 10 天喷 1 次,连喷 2 次3 次,喷洒。 A.1.2 黑斑病 于发病初期,用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10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 1000 倍液,每隔 7 天 10 天喷 1 次,连喷 2 次3 次,喷洒 A.1.3 叶斑灰霉病 清除病株残体,发病早期摘除下部病叶;及时采取药剂防治。可以轮换使用以下药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 400-500倍液喷施。 A.1.4 根腐病 对于此病, 以预防为主, 发病后无根治效果的方法。 预防方法: 雨水过多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等条件有利于发病。苗床要注意通风排水, 增加土壤通透性, 丰富生态多样性, 避免根腐病发生。 LY/T 30932019 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白及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 B.1 软体动物防治方

相关知识

LY/T 2322
LY/T 2854
LY/T 3269
LY/T 2365
LY∕T 3095
LY/T 2443
LY/T 2307
LY/T 1328
LY∕T 2762
LY/T 2951

网址: LY∕T 3093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2352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白芨怎么种植,需要什么条件?
下一篇: 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