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今日象山数字报

今日象山数字报

张苍水纪念馆 吴伟峰/摄   张利民 

  今象山之南田岛,是民族英雄张煌言(号苍水)当年抗清斗争的主要根据地。南明之南田,犹如南宋之厓山,皆为悲壮之地。沈光宁《张苍水公遗著序》云:

  ……然吾乡同时起义先辈,指不胜屈。其间抱孤贞而至死不变者,惟独苍水公哉!

  公自鲁王监国,永历继统,局足脊行在,无日不以戮力中原为念。以故三入长江,不幸同仇兵衄,卒不能申中兴之志。及天下事已全去,无可挽回,一腔热血,犹崎岖起蹶于死死一生之间。卒至途穷南田,从容齿剑,以还天地之正气,嗟乎!岂非所遭非其时乎?吾因有思:夫海之为海,诚忠义之薮耶!宋之季,则陆秀夫、张世杰诸君子,奉小朝廷于海峤,卒至厓山飓起,遂亡宋祀。明之季,惟公一人,纵横海岛,留汉腊者二十年。向使宋无厓山诸君子,则宋季乾坤亦太落莫;明无公,则明季生气遂至消沉。公不幸而生明季,明季犹幸而生公,为之震动于魄也。迹公之行事,惟宋之文山啻足相似。

  明末清初文化泰斗,抗清斗士、张苍水战友黄宗羲于张公墓志铭中说:“间尝以公与文山并提而论:皆吹冷焰于灰烬之中,无尺天一民可据,此凭此一线未死之人心,以为鼓荡。然而,形势昭然者也;人心,莫测者也。其昭然者不足以制其测,则亦从而转矣。惟公之心匪石不可转!故百死之余,愈见光彩。文山之《指南录》,公之《北征录》,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文山镇江遁后,驰驱不过三载;公丙戌航海,甲辰就执,三度闽关,四入长江,两遭覆没,首尾十有九年。文山经营者,不过闽广一隅;公提孤军,虚喝中原而下之,是公之所处为益难矣!”

  张苍水是足可以与文天祥、史可法、陆秀夫、张世杰并驾齐驱的末代忠贞。作为南田岛虽不幸为张苍水被执之地,而有幸为英雄弛驱之地,战斗之地。张苍水为南田岛留下了大量的人文资源,是南田岛值得开发的宝贵财富。

  一、南田的苍水文化资源

  南田的苍水文化资源,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遗迹遗址,驻屯村落,抗清人物,苍水诗文,故事传说,纪念性建筑以及后人纪念文章等。

  遗迹遗址

  张苍水,张名振当年在南田抗清斗争留下的遗迹遗址众多。

  林门(港)又作临亹、临门,今作蜊门  位于南田岛与大乌岩山岛之间,为石浦港之出海口之一。明末清初林门港为张名振,张苍水水军驻泊之地。古之林门与今之林门地形不一。时高塘岛并未形成,今高塘岛主要有三岛组成:即乌岩山岛,朱门山岛,箬鱼山岛,故林门港出海口小,其内腹较大,可停泊许多船只。苍水诗文及历史资料多次提及林门。赵之谦年谱:“顺治十二年,乙未,三十六岁。公屯临亹。《神道碑铭》:乙未,成功贻书于公,谋大举。《鲁春秋》:乙未秋九月,成功还厦门,改为思明州,议设四屯。公驻临亹。陈文达驻玉环山,阮春雷驻楚山,牛头门亦置劲旅,遥为犄角,相相应。东南遗黎,走集甚众。”临门毅然成为当时抗清重要根据地。

  姑娘寨  位于林门港南田一侧,传说较多,有明代抗倭的,明末清初抗清的,也有说太平天国时期的,但是经资料考证,应该与张苍水抗清有关。顺治十五年即1658年,郑成功与张苍水就部署长江之役,是年五月,郑成功派中提督甘辉会同张苍水,马信在温州一带征粮。清方惊呼“联艅数千,甲兵数万”,其实这是进攻长江前期准备阶段。是年八月,郑成功大军北上“舟泊羊山,风涛碎舟”,出师受挫,乙亥(1659),二月二十日,郑成功在浙江盘石卫召开军事会议,又一次部署长江战役,同时命令提督,统领传谕官兵搬眷随征,谕云:

  官兵远征,不无内顾;携眷偕行,自然乐从。本藩统领大师,北伐丑虏,肃靖中原,以建大业。虑各勋镇将领官兵,永镇之时有为家之念,已经着兵、户官拨赶缯船配载各眷,各令有眷官兵照依派船载来,暂住林门,候邻随行。

  郑成功后又着水师一镇忠靖伯陈辉,宣毅前镇陈铎保护女眷船只,随军行动。根据口谕内容,则可以证实“姑娘寨”应是郑成功北伐长江时将领女眷住地,且有军队保护。女眷中不乏能征惯战女兵,故以“姑娘寨”名之。林门作为将领女眷集中之地,亦足见林门在郑成功、张苍水北伐中重要地位。

  雉鸡山兵营遗址  位于花岙岛雉鸡山西南山腰。营址略呈正方形,长宽各约60米,营内有房间50余间,残墙皆由乱石砌成,高1~2米不等,墙上有瞭望孔,四面各有一门,营外南、西、北三面均有独立小屋遗址,可能原是哨所。营址前从东向西分布着三块平整场地,当为练兵校场。地下布有地道、洞穴、附近有一小口水井遗址,兵营城墙长310米,包围面积约4800平方米。

  高涂岙兵营遗址  坐落在雉鸡山与北面山之间,三面环山,西面临海,与雉鸡山兵营相距700米,有小道相通,互成犄角,上下呼应。兵营城墙长600米,包围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呈不规则狭长形。兵营分割成十个规模不等之小区,以中心部分营房最为密集,地下亦有许多地道、洞穴。营屋前墙开门,后墙砌有壁龛,山墙开有窗口,营前有一口水井。

  清水岙兵营遗址  位于花岙岛上清水岙,规模不大,有若干兵营。

  悬岙兵营遗址  位于雉鸡山背,悬岙岭(由西向东)东岭右首间道进入隐蔽的山坡上。居高临下,上能观察下方山脚及洋面动静,下不能看到上有营房。营屋数间,墙垣比一般兵营砌的规整,当为张苍水隐居时所居住兵营,《张煌言列传》云:“知踪迹,夜半引兵攀岭入,执煌言及纶,与部曲叶金、王发、侍者杨冠玉。”光绪《鄞县志·张煌言传》:“以夜半至悬岙,出山之半,攀藤上。煌言坐处,置一剑……不及避,遂就缚。”清《象山县志》:“后降卒以夜出山背,不令猿知,遂就之。”《定海厅志·张煌言列传》:“夜半出山半,缘藤蔓而入,执煌言及子木、冠玉。”此营屋前面无路,屋后有间道,须攀藤蔓下可入。由此大致可断定是张苍水隐居被执处。

  悬岙岭  当地又作阮岙岭、软岙岭、元岙岭、原岙岭,写法各异,实为同一岭。张苍水《入山(甲辰)》诗:“大隐从兹始,悠然见古心。地非关胜览,天不得幽寻。石发溪头长,云衣谷口深。此中有佳趣,好作采薇吟。”写的就是悬岙两岭山谷深旷,树林茂密,云雾弥漫,谷内有悬岙溪流潺潺不绝,溪中石头长发(清苔)的情景,此处为张苍水隐居处,岭道旧有许多障碍物,可能是军事设置。

  悬岙(村)  在悬岙岭(东)处山麓,应是古村落遗址,张苍水隐于“悬岙”即从此村得名。清末民国初,此处村名写为“阮岙”,民国南田县志有阮岙田亩清册。土地改革时,此处田亩部分属樊岙公社樊岙大队。解放后不久,此村人口迁移成废村。悬岙(村)可由靠海小路入大佛头山脚大塘里村。

  樊岙铸械所遗址  樊岙后门山下发现有铁渣多处,为张苍水抗清时期造军械留下的遗迹。

  小百丈铸械所遗址  位于鹤浦及小百丈村行馆门前,分布面积约700平方米。铁渣大的约有百斤,小的只有一斤左右,冶炼工具现已无存,从现场铁渣分析,此为翻砂后残渣遗址。西南侧有一抝井棚头,水源丰富不绝,是为冶炼用水处。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分析,最大可以是明末抗清将领张苍水南田屯兵时铸造兵器时遗留,为研究张苍水抗清斗争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花岙雉鸡山等处梯田遗址  在花岙岛雉鸡山及清水岙等处,山上有明显的大规模梯田遗址,结合史料分析,当为张苍水当年屯田时留下的遗迹。

  樊岙梯田遗迹  樊岙村山麓旧传有古代梯田遗迹,大致判断为张苍水抗清屯田所留。

  屯军村落

  南田岛初为张名振军队驻屯之地,后名振卒,以所部授煌言。南田岛抗清义军多时,部队在万人以上,少时也在三、四千人。其屯兵多时,遍布南田。

  林门(村)  “林门”在南田,不仅是一个水道,一个港名,其另一个含义,是一个村名。林门村早在宋代或许更早就是一个古村落。这个古村落在历史地名运用上,也有两义,即狭义的临门村和广义的临门村。

  狭义的临门村,即今日的吉港村,亦称“掘港”。此村偏于南田(今鹤浦镇),在临门港口南田一侧,距港口里许。此村在宋元时期,应在山腰处,今山腰处有许多古村落屋址,山上许多古墓葬,有宋代的陶罐等文物即可明证。今村庄有许多关于张苍水屯兵的传说故事,还有“阁老基”,喂马大石槽等遗物(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毁),张苍水有《屯林门》、《复屯林门》等诗,都可证明林门是张苍水屯军之地。

  广义的临门村含叉应指林门港两岸的村庄,在苍水诗文及历史上关于“林门”阐述中,常有泛指南田的含义,如查继佐《罪惟录》的《张煌言列传》:“嗟乎!东宁牖下,岂所以了张临门也哉!”此“临门(林门)”是以“临门”指代南田,甚至指代悬岙,又如“已而,众以饥散,营茅临门之范澳。”此“临门”也是指代南田,今考林门港今高塘一侧,古有“门扇后”等村庄,也有可能会有屯军(船),要作进一步考证。

  樊岙  张苍水抗清时,此村应作“范岙”,这在许多资料上有记载。如明代嘉靖《宁波府志》以及大量出现在明初迁往宁海的南田移民家族的家谱上,由于范岙位于南田岛中心,是陆上林门与大南田必经的中枢(过石门岭),是义军后勤的中心地,从范岙有制作兵械的铸械所遗址可见一斑。

  大小百丈村  此处是南田岛通向下湾门的一个交通要道,亦是一个古村落聚居地,从小百丈有张苍水军队铸造军械所遗留的铁渣情况看,这里当年也是抗清义军屯军之地,打造军械之地。

  大南田  今又称四都。古南田岛之名由来源自“大南田”。宋《赤城志》云“南田山,在县东海中,上有平畴三十顷。”“大南田”在南田岛之南,“平畴三十顷”即在大南田,这种自然形成的平畴,这在海岛上实属少见。故以“大南田”命名之。其意是南田岛之南有大平畴的意思,是当年张苍水屯兵主要根据地,粮食生产补给地,民国《象山县志》:“癸甲之间,忠烈又从定西 居南田,皆为今大南田地。”大南田是南田岛的粮仓,拥有天然、成片土地,南有八排门出海处,水上可停泊战船,陆上可屯兵种粮,成为南田岛最佳屯兵之处。

  马小坦  据地下文物考证,至少是宋代之前村落,与大南田相毗连,自然是张苍水屯兵处。

  牧童岙  毗连大南田,自然是张苍水屯兵之地。

  三角坦  毗邻大南田,亦是张苍水屯兵之地。

  水糊涂  又称水葫芦,相传张名振亡故后其在舟山坟墓被清兵挖掘,张苍水在水糊涂为名振作衣冠豖,当地称为“王爷坟”。

  金七门  是张苍水北上舟山,北伐南京的必经水道,是张名振、张苍水水军驻屯之处。

  大乌岩  大乌岩村是今高塘地方当时最大一个岛屿,也是最古老的一个村落,属于“林门”范畴,张苍水军队出没范岙,此处是必经之地,也是一个屯兵之处。

  南田有许多村落当年都是名振、苍水义军活动之处,只是缺少文字和考古证明,有待进一步的揭示。

  历史人物

  在南明时期,由于特殊的战争年代,南田岛曾经到过许多著名人物参加抗清,亦为南田增添了光彩一页。

  鲁王  名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1645年在绍兴建监国朝,是南明皇朝中立国最久的一个,二次驻跸南田。

  郑成功  张苍水与郑成功结成联盟,共同抗清。1659年,张与郑北伐南京,政府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兵败后郑成功率师驻扎林门及南田湾一带,整顿军队,收拾余部,在南田驻扎了10余天。

  黄宗羲  字太冲,号梨洲,余姚人。清兵南下,宗羲合子弟数百人,随诸军于江上,人呼“世忠营”。授职方主事,改御史。江上师溃,入四明山结寨自固,后闻鲁王海上,赴之,擢右佥都御史,进左副都。鲁王第二次驻跸南田,后迁健跳,黄宗羲扈鲁王。日与尚书吴钟峦坐船中讲学,曾作《南田赋》,后母老乞归,是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浙东学派创始人。

  张名振  字侯服,南京人。崇祯十六年,授台州石浦游击。封富平将军,钱肃乐举义,以兵来赴。鲁王监国封富平伯。江上师溃,名振弃石浦,遣军中方简迎王南田。舟山王斌卿不纳,与苍水扈王入闽,进定西侯。后与苍水还石浦,谋再举,援松江吴胜兆,遇风船覆,回南田重屯旗鼓。时闽地尽陷。与阮进迎王南田,后奉鲁王居舟山。舟山陷,与苍水开展三入长江之役。

  张苍水  名张煌言,字元箸,号苍水,鄞县人。崇祯十五年(1642)举乡试。乙酉年(1645,顺治二年)随钱肃乐举兵,投笔从戎,迎鲁王于绍兴监国,赐进士出身,加翰林院编修改兵科给事中,入典制诰,出筹军旅。江上师溃,扈王南田,舟山王斌卿不纳,扈王入闽。劝名振还石浦,谋再举,加右佥都御史,援吴胜兆于松江,因飓风舟覆陷敌中七日。丁亥年移军上虞平冈,与王翊倚角。庚寅率亲军佐鲁王于舟山。辛卯年(1651),舟山破,与名振奉鲁王再入闽。1653年后,与名振开展三入长江之役,名振卒,以所授军队屯南田。1658年与郑成功四入长江,收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兵败复屯南田,桂王加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转战东南,甲辰七月被执于南田悬岙。

  王朝先  故四川土司。崇祯中官平先将军。京师陷,南奔,鲁王时封为平西伯,给交名振,至奉化鹿颈头,出兵屯西周。解围健跳,杀斌卿,迎鲁王居舟山。后与名振有隙。

  阮进  会稽人。善水战,富平将军名振提拔使管水营,常率一舰破敌船三百余,海上望而畏之。鲁王次长垣,封荡武伯。后率楼船数百解健跳之围,迎鲁王居舟山,加太子太保。后在保卫舟山中遇难。

  纪念性建筑

  樊岙张忠烈公祠  建于光绪年间,原为古鄮公庄,为当年鄞象围垦龙泉大塘,鹤浦大塘办公用房,在樊岙后门山麓。筑塘完成后,议定庄屋改建成张忠烈公祠。此祠于2014年由鹤浦镇人民政府修葺一新,开辟为纪念张苍水的纪念场地。

  悬岙张苍水纪念馆  位于花岙岛高涂岙,县岙岭之西,是一座三合院式纪念馆,正厅塑有张苍水石像,二厢房布置张苍水抗清事迹展览。

  雉鸡山张忠烈公祠  位于花岙岛雉鸡山南麓,祠建于光绪年间,为一鄞县张姓人出资建造。1956年“八一”台灾倒塌。

  悬岙岭张苍水被执纪念碑  位于花岙岛悬岙岭顶。甲辰(1664年)7月17丑时张苍水被执于花岙岛雉鸡山背,即悬岙隐居地的一个营寨,此处距县岙岭顶约300米左右,高塘岛乡人民于2014年在岭顶置碑纪念。

  鹤浦吉港村苍水临门诗碑  张苍水在南田抗清时,多次屯军临门(林门),作《屯林门》《复屯林门》诗多首。2014年吉港村集张苍水在林门赋诗刻于碑石上以纪念。

  大佛头山石佛庙  位于花岙岛大佛头山西北麓,庙供三尊神像,中为鲁王,左边身穿盔甲、佩剑侍立的将军,为定西侯张名振,右座是戴尚书帽、身穿蓝色葛衣兵部尚书张苍水,据当地传闻张苍水悬岙被执,留守花岙大佛头山保管武器、饷银太平县人杨某闻讯后逃回故乡。后听说张苍水杭州就义,也留下遗书,自缢身亡。遗书要儿子到南田县岙大佛头山顶取出留存饷银,建一座石佛庙,祭祀张公。祭奠义军亡灵。

  诗文故事

  《奇零草》  张苍水著。为先生手辑,时在壬寅端阳后五日,记录了苍水在是日之前所有残留诗篇,以丁亥《闲居》为始,壬寅《北回京将吏》为终。张寿镛先生按苍水所注年岁,分年编定。苍水《奇零草序》云:“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钞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全鼎一脔耳。”诗中记录了苍水在浙东抗清许多事件(包括南田)。

  《采薇吟》  张苍水著。平步青《采薇吟》跋云:“其《采薇吟》,则散军以后之作,而蒙难诸诗附焉。”此集大量是隐居在悬岙及被执后所作,是研究张苍水隐居和就义重要历史依据。

  《北征录》  张苍水著。此书又名《北征得失纪略》,是苍水北伐南京兵败潜行回归林门后所著,总结了是役得失成败,是一篇杰出军事论著。

  《冰槎集》  张苍水著,据苍水先生引言云:“此余槎上作也。”“浮踪浪迹,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笔墨所及都成冰声。则是槎也,非贯月也,亦非挂星也。”“槎”为木筏,可见这些作品都是在海上斗争中产生,而“冰槎”之意是表达自己对故国的忠诚,可谓冰心可鉴。序、书、祭、檄、记、疏等充分展示了张苍水抗清斗争的决心,坚贞、谋略、忠诚等品质。

  南田岛的传说故事  南田岛有大量关于张苍水、张名振抗清斗争故事,如《双猿守哨》《龙翔埠白猿跳海自杀》《石佛庙》《阁老基》《姑娘寨》《张苍水采薇》《大佛“剃发”》《王爷坟》《救鲁王》等。

  山水自然

  南田岛许多山水自然也与张苍水抗清斗争有关联的故事如:

  南田湾  当年与郑成功北伐军队会师地方也是郑成功兵败后在南田湾、林门休整地方。

  金七门  抗清义军北上、南下进出重  水道,在南田岛的最南端。

  下湾门  张苍水被执后,由悬岙押至南田樊岙(范岙),然后经百丈街从下湾门入石浦,押至象山丹城。

  八排门  在大南田之南的一道水道,西接南田湾,东连重七门,也是当年义军水军停泊之处。

  金高椅  花岙岛之北大鸟岩岛,一个村落,是当时义军进入范岙必行之处。

  大鸟岩岛  在高塘岛未形成之前的南田岛西南一大岛,与南田岛形成一个“林门”水道和林门港。

  朱门岛,箬鱼山岛  都是高塘未形成陆地之前古代海岛,是苍水义军在林门活动的重要岛屿。

  二、南田苍水文化资源的特点

  综合上述南田苍水文化资源,形成了南田苍水文化历史修久,地域分布广阔,内容丰富,物质与非物质共存,自然和文化相融的五个特点。

  1.历史悠久  南田苍水文化可从张名振1645年赴义参加钱肃乐举义算起,或1646苍水奉鲁王上南田岛算起,至今已历370年历史。

  2.地域分布广阔  张苍水、张名振斗争足迹遍布南田,无论是南田本岛或是大鸟岩山岛、花岙岛,甚至进入三门湾至宁海长街长亭筑塘都留有他战斗的身影和足迹,都有他的传说故事。

  3.苍水文化内容丰富  张名振的抗清斗争、张苍水的抗清斗争,包括郑成功的抗清斗争,许多都和南田相联系,由于南田是当年海上重要根据地,因此成为抗清义士向往地方。由于其悲壮历史和产生英雄人物,南田不仅成为许多南明历史学者关注地方,而且也产生了许多戏剧《南田猿》、小说、诗歌、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优秀作品,大大地开拓和丰富了苍水文化内涵的外延。

  4.物质与非物质共存  南田苍水文化最大特点是有历史文化遗存,以物质形成保留下来,这种物质的载体如兵营、祠堂、碑石、遗址等;还有一种以非物质形式作为载体,即传说故事,纪念习俗,还有介于二者间的文学、艺术作品,使苍水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

  5.自然与文化相融  南田苍水文化资源另一个特点是自然与苍水文化的交融,许多传说故事,历史,产生在一个诗画般的海岛上,一个诗画般的土地上产生如高山仰止的英雄,这样你可以把自然环境的人文历史相互结合,如大佛头山是一个神奇美丽的景点,但大佛山头产生了苍水这样的英雄,犹如英雄不屈身躯,高扬的头颅,两者就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还有县岙的树林、潺潺溪流与张苍水  之后隐居都是人文历史与自然美妙结合。

  三、南田苍水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南田有丰富的苍水文化资源,怎样使它与南田旅游经济融合发展,作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1.明确历史文化的保护价值。什么是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我国人民在漫长历史中创造和积淀起来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物质是有形的,精神是无形的,而且是灵魂,共同汇聚了我们民族的品性和道德理念,支撑着5000年文明和礼仪之邦的形象。南田的苍水文化是具有南田特色文化光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故事、有遗迹、有精神,富有社会的正能量,它是滋养民族生存和成长的文化一部分,我们需要强化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挖掘苍水文化资源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文化基础。

  2.明确苍水文化在南田全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怎样把鹤浦镇、高塘乡完整地当做一个旅游景区,使南田旅游产业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系统旅游,这里除了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全、全社会参与等各种因素之外,苍水文化资源发掘利用可以说是南田旅游开发的龙头和关键。牵一发而动全局,抓住苍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才能全面推动南田全域旅游经济发展,南田一山一水,一村一庄,一湾一滩许多都和苍水文化相联系,南田的全域旅游可以游出苍水文化特色。

  3.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苍水文化资源各种要素,创造旅游产品,为旅客创造出能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苍水文化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全方位体验需求,吃、住、行、玩、购,是所有旅游基本要素,南田全岛游,应该把这些要素与苍水文化结合,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文化特色,亦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化特色。

  4.苍水文化,包含了海洋文化,苍水海上长期斗争,沧海浮沉三千里,义帜纵横十九年,要充分反映海上特色,利用海岸线、滩涂、洞穴,可以感受跨时空生活体验,在南田岛有很大开辟空间和提升空间。

  5.全民参与的旅游业是全域旅游一个要求。这里有许多工作要做,让更多人参与苍水文化资源开发,从而为全域旅游作出贡献,也是一个期待目标,动员乡村结合本村苍水文化资源把它开发出来,包括民宿经济,这样积少成多,成为气候,要进一步研究。

  以上浅陋,仅供参考,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关知识

今日象山数字报
广安日报数字报
寻找“浙里”蓝色海湾⑤象山:岛礁修复 美丽蝶变
酉阳报数字报
北方新报数字报
岳麓峰会丨草花互动董事长戴建清:长沙会诞生世界级数字文化企业
老年生活报数字报
劳动报
2024年西藏文科240分能报什么大学
数字赋能!郫都花卉产业走上智慧科技“快车道”

网址: 今日象山数字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39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敖汉旗丁香花文化旅游节暨乡村村晚
下一篇: “香水花”字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