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xx-20xx 学年度花艺欣赏与中国花文化结业论文学院:xxx 学院专业: xxx姓名:xxx学号:xxxxxx从牡丹、荷花、菊花看中国花文化专业: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花卉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它不仅可以净化环境,绿化环境,美化环境,还可以陶冶情操,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社会的文明。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了花卉,人们的生活就没有了色彩。世界上花卉种类繁多,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增加局地小气候,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自然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人予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的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花卉与人类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在各个方面都有花卉的踪影。而我国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花的种类更是层出不穷。我国人民爱花、赏花、咏花、育花、用花的历史久远,早于欧洲一千多年。我国也是著名的植物大国,花卉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多种名花的故乡。可以自豪的说,欧美各国的花园里,如果没有中国花卉便不成其为花园。在这里,我要着重介绍中国的三种传统名花:牡丹、荷花、菊花。这三种花自古以来就收到
2、各种文人墨客的爱戴,各路才子为其吟诗作赋,借物抒情。因此,在中国这一大花园中,这三种花具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牡丹牡丹,因品种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异。一般来说按其形状或分为五个类型:直立型、疏散型、开张型、矮生型、独干型。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尤其钟爱牡丹。我们的祖先爱牡丹、种牡丹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样深厚悠久。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 1500 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 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古有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曾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
3、节。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1959 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它是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牡丹花姥紫婿红,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他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能够富裕起来,牡丹,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与追求。它还是劲骨刚心、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的象征。人们喜爱牡丹,还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传说中,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
4、,百花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牡丹这种不畏权贵和恶势力的精神,倍受称赞。作为“富贵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为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滥挖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生长。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除此以外,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荷花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目、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 6 至 9 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自古以来,诗人们就对荷花有特别的偏爱。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5、样红。都对荷花表达了无限的喜爱。而在现代社会,荷花又被译化成和平的象征。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扬和平文化、和谐文化的进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扬中华和文化,对于我们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据史书记载:远在 2500 多年前,吴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离宫(今江苏吴县)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特自修筑“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可说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实录。至今南北各地的莲塘比比皆是。湖南就是中国最大的荷花生产基地。每逢仲夏,采莲的男女,泛着一叶轻舟,穿梭于荷丛之中,那种“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情景多么美妙。至于旅游赏荷的去
6、处就更多了。诸如济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庆七星岩等都可看到连片荷花的芳容。昔日曾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山东济宁微山湖竟有 10 万亩野生荷花的壮丽景观,年年花繁叶茂,吸引无数游人。真可谓“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主荷花到处开”了。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菊花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 ,菊花还有黄花、节花、日精、鞠、寿客、金蕊、帝女花等许多别名。深 受 中 华 儿 女 所喜 爱 。 深秋赏菊,早已成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缔造了丰富菊花文化。菊 花
7、 形 态 优 美 、 变幻无穷,色 彩 绚 丽 、 温润生辉,菊香清淡、幽 雅 高 洁 。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雅 士 名 流 对菊花另眼相看,认为菊花艳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同时,它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列,又显示出了恬然自处、淡泊清华、自强不息、不趋炎势、不媚权贵的高风亮节。因此,菊花被 视 为 高 风 亮 节 、 清 雅 洁 身 的象 征 , 与 梅 、 兰 、 竹 合 称 为 “四 君 子 ”, 有 “芳 董 百 草 , 色 艳 群 英 ”的美 誉 。晋朝陶渊明爱菊成癖,曾广为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此家菊出现后,其引种栽培得到了推广。南北朝的陶弘景 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唐朝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
8、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 。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然而在封建社会,正直高洁的文人是难有作为的,正所谓自古文人多磨难。所以,古代怀才不遇或不愿同流合污的贤人君子,经常借梅兰竹菊来自喻本身的高风亮节和思想感情。中国的文人墨客就对菊花更是另眼相看,认为菊花艳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同时,它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列,又显示出了恬然自处、淡泊清华、自强不息、不趋炎势、不媚权贵的高风亮节。这虽然是其自身的本性使然,但更要归功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久而久之,人们由菊花中感悟到的这种品格,成为人们的共识,并进而提炼升华为一种精神,成为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菊花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着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它贯穿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早已和中华民族紧密融合在一起,被中华儿女吟咏歌颂,被观赏,被食用,被药用,深受中华儿女所喜爱,缔造了丰富多彩的菊花文化。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强暴、傲然不屈而又恬然自处、淡泊清华的高尚品格正是中华民族气节的最好诠释。在中国这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中,各色花卉千姿百态,娇媚绽放。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体现。也是因为古代文人墨客对花的特别青睐,使得花有了更加深刻的象征含义。在现代社会,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花卉的重要性,人们与花为友,陶冶情操,是生活之花更加绚丽绽放。
《花艺欣赏及中国花文化论文》由会员宝路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艺欣赏及中国花文化论文》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相关知识
花艺欣赏和中国花文化论文.doc
中国花文化及名花欣赏课件
中国花文化及名花欣赏
中国花文化及名花欣赏课件.ppt
中国花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新元素
中国花艺
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中国花的文化
中国花文化是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灵魂
中国花文化,你知多少?
网址: 花艺欣赏及中国花文化论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4010.html
上一篇: 克瑞墨被誉为“茶花之王”,比香水 |
下一篇: 菏泽花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