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各位,怕是对“出家”有什么误会?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各位,怕是对“出家”有什么误会?


农历二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圣诞日。

六月十九,是其成道日。

九月十九,也就是今天,则是“出家日”。

大家是否知道,汉传佛教盛行的这三个观世音菩萨纪念日——诞生日、出家日和成道日——其实对应了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妙善公主”的几个重要人生节点。

那么,

妙善公主是谁?

她老家是哪里?

她为什么要出家?

知道这些有何意义?


古佛观世音,到处都有你

在汉语系佛教大乘经典中,关于观世音菩萨的记载,有这样几种说法:

第一种,《大悲咒经》中说,观世音菩萨“过去无量劫中,已成佛竟,号正法明如来。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意思是说,观世音菩萨本是一尊古佛,为了方便度化众生,才示现为菩萨,来到咱们的娑婆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化,教化大众。

第二种说法是《悲华经》中记载的,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一身补处法身大士,辅佐阿弥陀佛的大菩萨。他在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是佛陀太子中的第一太子,名叫不瞬,出家后号观世音。

这位王子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众生一切苦难,他甘愿慈航倒驾,以菩萨身示人。他将在阿弥陀佛入灭后成佛,名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这就是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但在西方极乐世界还居菩萨位的原因了。

再来,观世音菩萨除了菩萨身,还会示现什么样的形象呢?据《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载,观世音菩萨随类应现,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

比如,示现佛身来度一切众生,或示现为天王身、国王身、宰官身、男身、女身、居士身,等等。总而言之,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给你看。

换言之,哪里都有他,但哪里也都不是他。这波存在感,刷得可谓高明!


妙善公主,舍身救父

知道了佛经上的相关记载后,再来看看中国本土的历史资料。在《编年通论》和《汝州志》里记载了观世音菩萨的事迹,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在这些记载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就是《汝州志》中妙善公主舍身救父的应化故事了:

公元前610年农历二月十九,“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的夫人宝德娘娘诞下三公主。因这位公主出生时天降祥瑞,且长相端庄、娟秀美丽、自带清香,易于寻常婴儿,于是楚庄王给三公主取名为“妙善”。

长大后,妙善因拒绝父亲安排的婚事,被送到白雀寺出家。楚庄王本想为难这个女儿,结果她道心坚定,精进学修,庄王一怒之下,火烧寺院。妙善躲过大火后,又在林间树下修行三年。

后来,楚庄王身患重病,医生说要亲人的眼睛合药,病才能被治愈。这时,楚庄王才悔不当初,想起了这个女儿。此时,妙善自称为道仙,隐匿了身份来到皇宫外,挖出双目并自断手臂,交给卫兵后便悄然离去。宝德娘娘认出这只左手上的胎记正是妙善的,两人这才明白,原来妙善当年并没有被火烧死,不仅不忌恨他们火烧白雀寺,还舍身救父。

楚庄王感动之余说:“朕之无道,乃令我女手眼不全,受兹痛楚,愿天地神灵,令吾儿枯眼重生,断臂复完。”他发完愿,天地震动,光明照耀,祥云周复,宫廷一片光明……庄王顿感身体轻松,疾病全无。

妙善离开王宫后,因大孝而感动天地,九月十九这天,功德圆满,最终成道,并成就了千手千眼的功德。她的孝行让百姓为之感动,并成为典范,影响深远。


你怕是误会了“出家”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这个日子正与此应化事迹中的农历九月十九,也就是妙善成就菩萨果位的时间相对应。

既然今天是纪念这位菩萨“出家”,那么大家是否知道:

佛教为什么有“出家”一说?

出家是好是坏?

为什么许多人不接受出家?

什么是出家

我们先从上面的第三个问题来回答吧!许多人不接受佛教,就是因为始终有一部分人觉得:佛教是迷信,从而导致了人们思维短路;其避世思想又促使了人们无欲无求,无作为,最终将人导向了出家。

社会上流传,如果某人想出家,他一定是遭受了重大打击或挫折,像失恋离婚、做生意失败、吃不起饭、作恶多端没人要,等等。然后两眼一闭,遁入空门,面对清灯黄卷,了此余生。

出家真的有这么惨吗?这个锅,佛教不背!

其实,出家是佛教修行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这里注意了,是“外在”!“出家”是梵文“波吠尔野”(Pravrajv)的音译,也可译为林居者,就是离开世俗生活、修沙门净行的意思。

出家并不是佛教的发明,而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传统,佛教兴起后也沿用了这一制度。在古代,出家为僧需参加考试,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即使到了今天,出家也存在许多考核。

《增一阿含经》里讲:“是故,诸比丘,诸有四姓,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彼当灭本名字,自称释迦弟子。”释迦牟尼佛曾发下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可见,出家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大众。佛教强调,凡是脱离家庭到寺院当僧尼的人,都应以此四愿为己任,更要在每日的功课中认真读诵,谨记不忘,时刻践行。


出家有三种

出家按性质划分,分为三种:

0 1

身心俱出家

身体住在山林或寺院,是身出家的形式;心里不再恋慕世俗的五欲之乐,不计名利得失,是心出家;身心一致,安心乐道,便是身心俱出家。这是出家的正轨,也是出家的本分。

0 2

身出家心不出家

身体住于山林或寺院,但他们的内心与外表不一致,渴想着五欲享乐,这是为了生活而出家,乃至为了社会的声望与地位而出家。这是佛所呵斥的,却又是末法时代常见的一种。

0 3

心出家身不出家

这是圣位菩萨的状态,他们的身体不住于山林寺院,但心已不再恋慕世俗的五欲之乐,不计名利的得失。

所以,大家平时说的“出家”,一般指的是第一种身心俱出家的情况。

为什么要出家

许多人一遇到挫折或打击,就嚷嚷着“我要出家”“我想出家”,其实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明白出家的真正意义。

《华严经》里讲:“若有不识出家法,乐着生死不求脱,是故菩萨舍国财,为之出家求寂静。”所以,出家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肩负着脱离轮回、自度度人的崇高使命。换句话说,就是学佛出家,不是我活不下去了,而是要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包括我自己!

首先,出家不是消极,而是对人生的积极面对。当年,佛陀他老人家因为看到人生的老病死苦,明白了活着的意义不在于吃喝拉撒,而要追求更有智慧和慈悲的未来,于是舍去继承权,出家做了沙门。

所以,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简单的“看破红尘”,它是大丈夫的行为。好多人错误地以为,进了寺院就清净了,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最后心中烦恼越来越多。这是在认知上,就搞错了!

佛教认为,出家是大孝。世人常常误解出家人与六亲眷属断绝关系,是无情无意、不孝父母的表现。事实上,出家人并非与外界断绝联系,更不是要忘掉父母恩情,而是远离世俗家庭,不执着情感的妄念,一心学修,做自利利他的事。不仅如此,佛陀还要求出家人将所有人都视为如母亲一般,感恩他们,救护他们。所以,佛教将大众称为“如母有情”。

看到这里,我们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出家”狭义上理解,就是身心俱出家,按照出家的要求到寺院修行,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广义上理解,就是要出烦恼家、五蕴家、三界家,而狭义的出家也是以此为真正内核的。

所以,出家的本质是一种放弃,一种断舍离。

在家,也能“出家”

那么,我们要如何看待和面对出家呢?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啊!

家,其实就是一种占有的表现形式。我们容易因“家”的存在,而对情感、财富、家人等产生深深地贪恋,这种捆绑和纠缠,使我们难以解脱生死的束缚。

在家的我们,身体虽然难以出家,但在世俗工作与生活之余,也要学习让心“出家”,那就是减少对物质的依赖,对情爱的过分贪恋,以及对钱财的执迷不舍。

当心自在了,难道不是最好的“出家”吗?



编辑|巍然 图片|网络 美编|妙知

相关知识

一个“松果”养出一盆盆景,搭配上小石块苔藓,体现出家的品味
世界三大宗教之重要节日概览
智慧是心灵的花朵阅读答案老方丈慧光法师从山下的花市买来一枝鲜花,送给刚刚出家的小沙弥.小沙弥对慧光法师的用意百思不得其解,就怯生生的问:“您送给我的这枝花,有什么讲究或寓意
释迦摩尼
从倾国倾城到出家为尼,“一怒为红颜”陈圆圆的悲情人生
她4岁出家为尼,30岁为爱还俗,重点是画的一手好梅花
观世音菩萨说《大悲咒》有10种深意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民间节日集锦
花瓣铺路泰国法身寺年度千僧头陀行圆满 — 大菩文化
甲寅日哪个时辰生好?详解甲寅日出生时辰

网址: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各位,怕是对“出家”有什么误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4104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锦绣山河
下一篇: 桃花風水:最招桃花的風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