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礼记月令》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便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有“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之叹;“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这是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元稹写诗的名气跟白居易不相上下,一生中留下了大量诗歌作品,后人从总体上评价说“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中代表作就有《菊花》,下面一起赏析诗人笔下的菊花之美。
诗人喜欢菊花,往往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而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东坡亦有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元稹是一个爱花的诗人,对花钟情一生。对于菊花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在房前屋后种植了许多的菊花,每到秋天,菊花金灿灿地开放,出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因花而得诗,菊花引其诗兴大发,于是,我们有幸在今天都到了他写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菊花》诗。
元稹是河南人,他有一个非常不幸的童年。父亲早死,使他沦为孤儿。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有是特别幸运的,他的母亲极其贤惠而且是个懂得诗书的妇女,在嫁与元稹的父亲之前是一个富家的千金小姐。
于是,她亲自拿起书本向元稹传授知识。由于自己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又得到母亲的教诲,元稹学习也就特别的认真、勤奋,到元和初年,“应制策第一”可谓成绩斐然。这为他后来的仕途顺畅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他写诗的名气跟白居易不相上下,一生中留下了大量诗歌作品,有些诗是在他们的诗歌圈子里玩耍高兴了写给白的。对于他的诗,后人从总体上评价说: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今天,很多人都能够情不自禁地引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美妙的诗句,觉得其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引用者觉得自己很有文气,也好像在外形中把自己的修养在一个新的高度展示给了别人,却不知道这诗是出自谁的原创,其实,这就是元稹的大作《离思五首》之中的第四首。
由此诗,你可以看出元稹这个人用情之专一与心智之高雅。他的心里有了一个女人就再也没有第二个女人。这一方面说明那个女人特别的美好,另一方面说明元稹与她的爱情生活特别的幸福美满。
以至于在她去世后,元稹茶饭不思而“取次花丛懒回顾”,对于一个已故的女人,他把不尽情思久藏心底,最终酿造成为了千古绝唱。由此,可以让人们对“相濡以沫”这个词有一个更加深刻理解。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千古绝颂。
相关知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全诗赏析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的独特魅力:探寻“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全诗的韵味**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在元稹的《菊花》一诗中,“不是花中偏爱菊”的下一句是什么?
诗画寻芳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游宜昌38届菊花展
网址: 元稹菊花诗赏析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58854.html
上一篇: 菊花古诗的意思(最经典的菊花诗) |
下一篇: 咏菊花诗十二首(咏菊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