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菊花》诗意元稹《菊花》诗意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稹《菊花》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意: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菊花元稹[唐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标签咏物、抒怀、菊花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篱笆。
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尽:完。
更:再。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李商隐《菊》原文、译文及赏析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升:摆进。
【创作背景】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
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
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
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
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
到会昌四年。
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
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
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赏析】《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
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
李商隐《菊》全诗翻译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诗文解释: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词语解释:陶令:指陶渊明。
赏析1:瑟瑟秋风吹谢了百花,此时孤芳自赏的只有秋菊。
正因其孤傲高洁,所以才深得陶渊明等名公雅士的喜爱。
诗人用平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了菊花的可人姿态。
淡紫的花心、嫩黄的花瓣,鲜明而和谐的色彩对比,活化出菊花的佳色神韵。
诗人又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高人联系起来,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而后,又借菊花抒发人生的感慨及不为世用的苦闷。
此诗为典型的托物寄意之作。
诗人借助对菊花的描绘,将胸中蕴涵的许多郁闷和积愤,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赏析2:《菊》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约作于会昌四年,时作者守母丧闲居永乐。
通篇借菊自寓。
此诗为典型的托物寄意之作。
诗人借助对菊花的描绘,将胸中蕴涵的许多郁闷和积愤,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
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
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
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
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
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
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
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
关于菊花的古诗:唐寅《菊花》原文译文赏析《菊花》明代: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尽借一作:借人)【译文】老旧园子里的小路旁已经长出了幽幽的花丛,一夜之间清露从天空坠下落在花上。
有多少远在他方为客的未归人啊,只能借着篱笆看看秋天的景色。
【注释】故园:古旧的林苑,也借指故乡。
三径:借指归隐者的家园。
幽丛:幽幽的花丛,这里指菊花。
玄露:清露。
篱落:即篱笆。
柳宗元《田家》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没有什么艰涩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浅近直白。
诗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诗词中属于香草美人笔法。
首联诗人先描写故园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开得并不张扬,而是淡淡的幽然的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突然,所以颔联写它就好像是一夜的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
写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质,不铺排张扬,但是却内涵丰沛,在单淡然中凸现其品质。
后两句是诗人的托物起兴,以菊花自比。
颈联写到多少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估计诗人自己也在内吧,尾联写尽借篱落看秋风,篱落是指篱笆,记的范成大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篱落,“日长篱落无人问”。
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从这篱笆里面的开放的秋菊中看尽了浓浓衰飒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自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
扩展阅读:唐寅(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
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凉州晋昌郡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
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
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
【导语】这是⼀⾸托物寄兴的诗,没有什么艰涩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浅近直⽩。
诗⼈借菊花以⾃⽐,在诗词中属于⾹草美⼈笔法。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菊花的古诗:唐寅《菊花》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菊花》 明代: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夜⽞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尽借⼀作:借⼈) 【译⽂】 ⽼旧园⼦⾥的⼩路旁已经长出了幽幽的花丛,⼀夜之间清露从天空坠下落在花上。
有多少远在他⽅为客的未归⼈啊,只能借着篱笆看看秋天的景⾊。
【注释】 故园:古旧的林苑,也借指故乡。
三径:借指归隐者的家园。
幽丛:幽幽的花丛,这⾥指菊花。
⽞露:清露。
篱落:即篱笆。
柳宗元《⽥家》篱落隔烟⽕,农谈四邻⼣。
【赏析】 这是⼀⾸托物寄兴的诗,没有什么艰涩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浅近直⽩。
诗⼈借菊花以⾃⽐,在诗词中属于⾹草美⼈笔法。
⾸联诗⼈先描写故园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开得并不张扬,⽽是淡淡的幽然的开放,⽽且开得那么突然,所以颔联写它就好像是⼀夜的霜降后从天空坠落⼀般。
写出了菊花⾼傲的品质,不铺排张扬,但是却内涵丰沛,在单淡然中凸现其品质。
后两句是诗⼈的托物起兴,以菊花⾃⽐。
颈联写到多少沦落天涯的⽂⼈骚客,估计诗⼈⾃⼰也在内吧,尾联写尽借篱落看秋风,篱落是指篱笆,记的范成⼤在他的⼀⾸诗中提到篱落,“⽇长篱落⽆⼈问”。
沦落天涯的⽂⼈骚客从这篱笆⾥⾯的开放的秋菊中看尽了浓浓衰飒的秋意,看到了⾃⼰的影⼦。
⾃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洁的象征,诗⼈就是借菊花表现⾃⼰的⾼洁品格。
扩展阅读:唐寅(明代画家、书法家、诗⼈) 唐寅(1470年3⽉6⽇-1524年1⽉7⽇),⽣于成化六年⼆⽉初四,卒于嘉靖⼆年⼗⼆⽉⼆⽇。
字伯虎,后改字⼦畏,号六如居⼠、桃花庵主、鲁国唐⽣、逃禅仙吏等,南直⾪苏州府吴县⼈。
明代画家、书法家、诗⼈。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凉州晋昌郡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的书画题名中也常⽤“晋昌唐寅”落款。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大全菊花,作为秋季的代表花卉,以其高雅、端庄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文人墨客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菊花的诗句,感受古代文人对菊花的赞美之情。
1.《菊花》——欧阳修庭前芳草半堆尘,白日春风来何处。
数点金菊花应笑,一泓秋水满空壶。
这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菊花》。
诗中通过描绘菊花在庭前的景象,展现了秋日花开的美景。
在庭前的芳草中,几点金黄的菊花映入眼帘,随着春风的吹拂,菊花摇曳生姿,犹如水中倒影般美丽。
而最后两句则通过“一泓秋水满空壶”的形象,表达了菊花在秋天中的孤芳自赏之态,具有一种淡泊高洁的意境。
2.《徐州楼菊花》——苏轼青艾细雨湿素莲,明前分付上阳仙。
枉费弹铗空瑞气,一溪桂花识武宣。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徐州楼菊花》。
诗中以徐州楼为背景,在秋雨蒙蒙中,菊花如素莲般娇艳,透露出清新的气息。
诗人将分付到上阳仙的菊花比作枉费弹铗的宝剑,形容菊花的美丽超越了常人的理解,具有一种神仙般的气质。
最后两句则以“桂花识武宣”的意象,暗合了徐州楼菊花的名字,寓意菊花的美丽出众。
3.《秋菊》——王之涣粘露争开小绮园,多情自弃愿随群。
石竹红于缄素色,孰言菊白未披莞。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秋菊》。
诗中通过描绘小绮园中秋菊的景象,表达了菊花的高洁无染之美。
粘露争开的秋菊在小绮园中开放,展现出朴素而美丽的姿态。
而最后两句则以石竹红与缄素色来衬托菊花的洁白,表达了菊花纯洁清高的品格。
4.《题菊花》——陆游薄霜风簇菊,秋霖雨濯壶。
扫时明日恶,济世朔方无。
宠辱都如斗,声名但自喻。
酒杯水月醉,岁晏忧愁孤。
这是南宋文学家陆游所作的一首《题菊花》。
诗中通过描绘薄霜风簇的菊花和秋霖雨濯的菊花,表现了菊花在秋季的风雨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
而接下来的几句则以宠辱、声名为比拟,表达了菊花超然物外的气质。
最后两句则以酒杯水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在岁晏之际的愁绪和孤寂。
与菊花有关的古诗20首1. 《菊花》作者:唐寅(明代)原文: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2. 《菊花》作者:李商隐(唐代)原文: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3. 《菊花》作者:元稹(唐代)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 《不第后赋菊》作者:黄巢(唐代)原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 《九月十日即事》作者:李白(唐代)原文: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6. 《咏菊》作者:白居易示例句: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7. 《重阳席上赋白菊》作者:白居易(唐代)原文: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8. 《寒菊》作者:郑思肖(南宋)原文: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9. 《菊》作者:李商隐(唐代)原文: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10.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其六》作者:方回(元代)原文:万事悠悠一梦间,忽惊岁晚菊花残。
荒台废苑经行处,多少王孙泣泪看。
11. 《咏菊》作者:陈毅(现代)原文: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12. 《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东晋)原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3. 《菊》作者:郑谷(唐代)原文: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4. 《咏菊》作者:刘克庄(宋代)原文: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15. 《长相思·一重山》作者:李煜(五代十国)原文: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古诗词菊花,是秋天的代表之一。
在金风送爽的季节里,菊花的芳香和美丽,总能让人心旷神怡。
在古代,诗人们常常用菊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作出许多经典的诗词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菊花古诗词》。
1.《菊花》——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为特点。
他的《菊花》一诗,写出了菊花的高洁和自立的品质,也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腊月菊花傲霜枝,素心幽思几多时。
瘦影浮寒烟欲度,轻香飘袖月初西。
静吟闲坐咏清景,细看斜阳色渐低。
自是人生长恨水,此恨绵绵无绝期。
2.《菊花》——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清丽脱俗、婉约柔美著称。
她的《菊花》一词,写出了菊花的高雅和清秀,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渴望。
黄花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菊花》——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抒情。
他的《菊花》一诗,写出了菊花的坚强和不屈的品质,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满朝文武贺平安,应笑谈天乐未央。
况是金秋将满时,菊花开遍天下乡。
白露凝香疏影重,玉楼高处酒盈尊。
想君何事更关情,贫儒此去不胜悲。
4.《菊花》——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自然真挚为特点。
他的《菊花》一诗,写出了菊花的高洁和自立的品质,也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菊花》——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自由、慷慨激昂为特点。
他的《菊花》一诗,写出了菊花的洁白和高雅,也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人生的慨叹。
寒菊凌霜傲且香,九日登高气转长。
自嫌短发无人爱,何况秋来又落花。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君看南国绿草地,此时此地无人过。
经典古诗赏菊以下是关于菊花的十首古诗:《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明代:丘浚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题菊花》唐代: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庭前菊》唐代:韦庄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过菊江亭》明代:于谦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菊梦》清代:曹雪芹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画菊》宋代: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宋代:辛弃疾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宋代:晏几道黄菊开时伤聚散。
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
重见金英人未见。
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
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欲写彩笺书别怨。
泪痕早已先书满。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翻译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鉴赏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歌风台》)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附译文】菊花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升:摆进。
【创作背景】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
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
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
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
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
到会昌四年。
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
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
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赏析】《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
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
关于菊花的古诗1.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居所周围遍植菊花的景象,以及他对菊花的特别喜爱。
通过“秋丛绕舍”和“遍绕篱边”的描写,展现了菊花盛开的繁茂景象。
而“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高洁品格的赞美,以及它在百花凋谢后的独特魅力。
2. 《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这首诗以菊花自喻,展现了诗人黄巢的壮志豪情。
他借菊花在百花凋零后独自盛开的景象,寓意自己终将推翻旧有秩序,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菊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含了革命胜利的预示。
3. 《饮酒》·陶渊明(节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这是陶渊明《饮酒》诗中的一段,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东篱下采菊的悠闲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热爱。
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成为了描写隐逸生活的经典名句,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4. 《菊花》·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赏析:此诗通过对菊花色彩、香气和生长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菊花的高洁和美丽。
诗人将菊花与陶渊明和罗含等隐士相联系,进一步强调了菊花的隐逸之美。
同时,“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5. 《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赏析:此诗通过对比王孙与菊花的不同,赞美了菊花的高洁和不凡。
菊花虽生长在池岸旁,却从不羡慕那些高高在上的瓦松,展现了它独立不群的品质。
有关菊花的古诗全集1、《菊花》唐代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2、《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菊花》明代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4、《餐菊花歌》宋代郑思肖道人四时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
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歌笑频颠狂。
忆昔我为混沌王,洞见末劫寿不长。
尽召群仙列殿下,敕宣餐菊长生方。
5、《依韵和永叔内翰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开偶书见》宋代梅尧臣昼惜日易沉,夜惜月易晓。
重阳种菊花,此意亦大好。
所嗟时节晚,又失浇培早。
开荣独是迟,造化徒费巧。
6、《秋雨兀坐王原庆携孙吉父菊花倡和见过有分遗》宋代楼钥五载杜门居海角,无复翻阶赋红药。
自怜荒径菊犹存,夕餐空待秋英落。
眼明喜见绿丛丛,始也抽苗今满握。
扶筇著意养孤芳,荆棘旁连细开斫。
7、《叹庭前甘菊花》唐代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8、《暮秋与裴居晦宴因见采菊花之作(一作暮作秋见菊)》唐代鲍溶菊花低色过重阳,似忆王孙白玉觞。
今日王孙好收采,高天已下两回霜。
9、《菊花潭》宋代蒲寿宬何处无甘菊,何处无清泉。
菊泉适相值,天地何尝偏。
岂但为九日,可以逾百年。
愿与潭下村,餐英汲潺湲。
10、《吴中菊花盛开》宋代宋无菊花三百六十种,处处名园花不同。
安得化身千百亿,一花著取一吟翁。
11、《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唐代白居易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12、《戏题菊花》宋代苏辙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壼。
微物不多分地力,终年乃尔任人须。
天随匕箸几时辍,彭泽樽罍未遽无。
更拟食根花落後,一依本草太伤渠。
13、《菊花》宋代曾巩菊花秋开只一种,意远不随桃与梅。
游人有几爱孤淡,零落野水空岩隈。
郑谷《菊》原文、译文及赏析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折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译文
孙长江
(奉劝)王孙们,可不要(再轻率地)把菊花比作蓬草与蒿莱,(你们知道吗)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会将菊花采摘下来,插戴在耳边。
菊花生活在池塘边,在露水蒙蒙的秋日,四溢着馨香,(是的,菊花处境虽很糟糕,)但它可是向来不艳羡那没有根底表面上看起来却高高在上的瓦松啊!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古来咏菊者,众矣!或叹其傲,东坡是也,“菊残犹有傲霜枝”;或悯其孤,黄巢是也,“蕊寒香冷蝶难来”。
然郑鹧鸪却有独步之见,借咏菊,讽世态,言虽温,意赅酣。
重名不重实,今古一也。
名者,若果与实符,倒也罢了,该敬重之。
然承祖上之荫庇,袭一席之高位,即为“瓦松";或舐痈而吮痔,得浮生之虚名,即为“蓬蒿";胁肩谄笑,摧眉折腰,蝇营狗苟,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凡此种种,何羡也?
咏物者,物,不过是话题之由头;言志,乃心机之枢要.“由来不羡瓦松高”,非“菊”之可为也,人事也.。
菊花的古诗意思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意思是丛丛秋菊环绕屋舍,好似陶潜家。
围绕篱笆转游,不觉红日西斜。
并非我在白花中对菊花特别钟爱,只因为它开放以后,再没有花。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此诗先描述秋菊之多、花开之盛仿佛陶渊明家,以及诗人专注地看花时悠闲的情态;后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全诗构思新颖自然,笔法巧妙,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菊花古诗讲解
菊花古诗是指《菊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
诗歌描写了菊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崇拜之情。
诗歌全文如下: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荡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只留长江秋水长。
菊花残,桂叶落,
寒砧催秋别暮。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首诗歌描写了秋天的景色,秋风萧瑟,草木摇荡,群燕归巢,只留下长江秋水,菊花残,桂叶落,寒砧催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诗人用描写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菊花的崇拜之情,让人感受到菊花的美丽和优雅。
相关知识
经典秋菊花唯美古诗(咏菊花诗词25首)
《绽放的诗韵——菊花的古诗艺术探析》
重阳节赏菊花古诗赏析
古诗《寒菊》赏析
关于秋菊古诗(精选55句)
紅菊花的花語是什么 有关菊花的古诗
关于写花的古诗
描写花的古诗(通用11篇)
赞美花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花的古诗(锦集8篇)
网址: 古诗《菊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59072.html
上一篇: 梅兰竹菊取名寓意是什么,揭示梅兰 |
下一篇: 菊花诗词精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