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传统文化:梅兰竹菊课件.ppt

传统文化:梅兰竹菊课件.ppt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梅花诗 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 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 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 东风愁绝几回开。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 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 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 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 浓淡由他冰雪中。 *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四君子 关于梅兰竹菊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中国古代的文人喜欢寄情于花草之中,至于梅兰竹菊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据说有“四君子”之称,大凡说到品格高雅,高风亮节之类的,中国文人便喜欢用这梅兰竹菊这种四种植物自比。而我们的国画大师也尤喜欢用这四君子做素材,据说也是想从中表达自已的高雅之意。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也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它既没有牡丹仪态万千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浪漫温柔的艳丽芬芳。梅花的美,不是一朵,而在一群,她在盛开时一团一簇,给人温暖的感觉。深冬初春里赏梅,会有一种热烈的气氛,让人感觉不到深冬初春的冷峭。她那不畏严寒、经霜傲雪、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独特个性,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敬重。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梅在绘画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南北朝时就有人画梅,到宋朝成了一种风气,再到明清画梅者更是数不胜数。元朝画梅大师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墨梅图》,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当代画家王成喜,有“梅花王”的美誉。他笔画的《凌风傲雪》,神姿绰约、暗香疏影,不奇、不特、不狂、不怪。凝霜傲雪的梅花,在王成喜笔下的梅花生机勃勃,浓艳瑰丽。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 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 已被游蜂圣得知。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熏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兰花,是花、香、叶“三美俱全”的花卉。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的兰花,清香淡雅,气宇轩昂,临风摇曳,婀娜多姿,花开幽香清远,沁人肺腑。它那“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的高洁品质,为自己迎来了“空谷佳人”的美誉。古时,把好的文章称为兰章,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称为兰友或者兰宜。因此,兰花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 中国文人喜欢将兰花比作谦谦君子,说它是“终年不凋,幽香清远,神静韵高”,对它可算是推崇备至。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

相关知识

打铁花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ppt
中国传统文化免费PPT英语
梅兰竹菊(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梅兰竹菊 介绍
梅兰竹菊: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象征
《梅花摄影作品》课件.ppt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十二月花》PPT课件
梅兰竹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之花(四君子花的象征意义及文化传承)
《植物群落》ppt课件

网址: 传统文化:梅兰竹菊课件.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5938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文化传媒学院解均教授《梅兰竹菊画
下一篇: 展览讲座之花中君子—重庆中国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