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文艺大讲堂”第72期5月5日预告:王文君文化散文《花语芳踪——人文视角下的攀枝花》新书分享会

“文艺大讲堂”第72期5月5日预告:王文君文化散文《花语芳踪——人文视角下的攀枝花》新书分享会

  活动名称:王文君文化散文《花语芳踪——人文视角下的攀枝花》新书分享会

  您知道攀枝花的历史文化吗?攀枝花是一片不毛之地、仅有七户人家一棵树的地方,还是历史悠久文化多彩、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时期的宝地呢?

  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攀枝花?又有多少人能将攀枝花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在攀枝花建市五十三周年之际,七十六岁的文化学者王文君以深情而特殊的方式,向攀枝花敬献上一份礼物——《花语芳踪——人文视角下的攀枝花》。

  当年,王文君调到攀枝花市政协工作,涉猎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一步一脚印地深入村寨走访调查,抢救出一批珍贵资料。当这些斑驳褪色的历史陈迹展现在眼前时,王文君的心弦被拨动了——不能让攀枝花的历史掩埋在古史典籍中,他要向人们宣传和普及攀枝花的悠久历史,要让人们全面而深入地认识攀枝花。

  正如王文君在序言中所说,“我这本《花语芳踪》,奉献给大家的,正是开启攀枝花昨天之门的文化密码。打开它,你就融入了花的世界。一页页翻过,一步步走来,朝拜神话圣殿,漫游若水之野,惊艳太阳神花;信步历史长廊,瞻仰颛顼故里,探秘笮人古都;踏歌民族村寨,看望傈僳种民,感受昆仑遗风;披览移民史册,遥叹洪武悲壮,拍案当代传奇。而得天独厚的物华宝库,更引你注目礼赞百世流芳的精神丰碑。”

  活动流程

  8:35—8:50赠书:市文联文艺大讲堂免费赠送《花语芳踪》100册,先到先得。

  9:00—9:15朗诵:市民可报名参与《花语芳踪》节选段落朗诵(材料附后),欢迎中小学生报名。主办方按照报名顺序及朗诵水平,择优确定人选。报名方式:编辑短信“朗诵者+选文序号+手机号码+个人简短介绍”发送至手机13982339336(张女士)。

  9:15—10:45 分享会:作者王文君与特邀嘉宾刘胜利、周强畅谈《花语芳踪》一书,到场市民朋友与作者、嘉宾交流分享。

  10:45—11:00签名:作者王文君为市民朋友签名留念。

  三、嘉宾:王文君  刘胜利 周强

  王文君简介:1943年1月12日出生,四川苍溪县人。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66届毕业,1968年分配到攀枝花,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98年调市政协,2008年退休。退休前,任市政协副主席,四川政协常委委员,民进攀枝花市委员会主任委员,民进四川省委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委员。

  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著有《国风译注》《诗经恋歌集注》《古诗名篇选析》《论语选编》《板桥兰竹诗谱》等专著。还著有《心路1964》《长征日记》《摩挲古诗》《雪柳家诗》等纪实性文学作品。近二十年来,主要从事西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已经完成《中国彝家第一村——迤沙拉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笮山古风 若水奇情——盐边县民族风情文化考察报告》《重修红卜苴刀氏族谱》《盐边风情画——带你畅游盐边百里画廊》《山水洞天话米易》《米易——中国颛顼文化发祥地》《建南程氏族谱》等专著。曾获第八届攀枝花文学艺术贡献奖。

  刘胜利简介:攀枝花市文物局首席专家、市民协名誉主席。

  周强简介:攀枝花文学院院长、攀枝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攀枝花文学》杂志主编。

  四、时间:2018年5月5日(周六)上午9:00—11:00

  五、地点:攀枝花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二楼多功能厅(攀枝花公园进正门假山处左转30米)

   乘车路线:公交2路、5路、11路、13路、32路、34路、63路,攀枝花体育馆站下车,建议公交前往。

  六、公益讲座 免费参加

  获取讲座信息、交流心得感悟,敬请加入文艺大讲堂QQ2:234174045,关注“攀枝花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附:朗诵材料

  第一章 攀枝花——若水之滨的太阳神花

  第四节 从“旸谷”想到“迷昜”(节选)

  米易县处安宁河谷下游,水气大,热量足,早晨经常是浓雾迷茫,难见天日,但太阳一出,却又云开雾散,阳光普照。与四川盆地的迷雾终日笼罩不同,安宁河谷的迷雾仿佛是专为迎接太阳升起而部署的仪仗队,太阳一出,它们立即云收雾散,班师回朝。一“迷”一“昜”,一暗一明,下阴上阳,阴消阳长,自然灵动,充满美感。

  好一个米易县,青山带水绿,白云托日红,恰似水墨丹青,又如天造神工,天理、哲理、易理,浑然入画,尽显米易独特的气象景观和神秘的文化氛围;雅砻江自北而南,宛若屏风,东厢产米,西厢出盐,实乃丰足宜人之地;安宁河缓缓流过,恰似彩带,左袖风清,右领气怡,岂非天赐休闲之所。真可谓:米易米香口福地,安宁风安逍遥乡;恍若千年上河图,不知此身在迷昜。如此钟灵毓(yù)秀、祥瑞和融的江天福地,你若置身其间,当醉饱客?成风流神?就看你的兴致和情趣。做画中人?扮水中仙?全赖你的悟性和造化。“迷昜”之“谜”尽在此中,迷迷昜昜,任人发挥。

  第二章 攀枝花——源远流长的历史之花

  第三节 传说时代的攀枝花 第四节  攀枝花不应该冷落昌意和颛顼(节选)

  《史记·五帝本纪》说: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Léi  zǔ)。嫘祖为黄帝正妃,生儿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攀枝花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从司马迁的这一段话开始。

  第三章 攀枝花——可歌可泣的移民之花

  第二节 我们都是“西戎牧羊人”(节选)

  民族学界一致认为,西南地区的民族,大都是几千年来陆陆续续从甘青高原迁徙而来的氐(Dī)羌人。由于是游牧民族,他们为了生存,世世代代逐水而居,从昆仑山而发,走出甘青高原,跨过黄河,来到岷江流域,经甘孜高原,一路南下,沿雅砻江、青衣江、大渡河而进入攀西地区。据史料记载,进入攀西的氐羌人,几乎全“羌”族人,自称“青衣羌”“牦牛羌”“白狗羌”,比如盐边的古羌人,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明确说他们是白狗羌人。为什么叫“白狗羌”?因为这些羌人是以白狗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故称白狗羌。但在攀西地区,还是以牦牛为图腾的羌人居多,要不后来为什么会有牦牛县出现呢。

  ……在这条南北走向的民族走廊中,金沙江是唯一的横向河流,所以成为各民族族群迁徙的天然屏障,于是大量羌人落脚聚居于此,形成攀枝花最早的原住族群。这些族群,才有资格被称为攀枝花的“本地人”,甚至有资格被成为攀枝花的“本土种人”。他们的人类学文化元素,是有资格列入我国民族文化基因库的。

  第四章 攀枝花——脉发昆仑的民族之花

  第二节《请看盐源县志》的风水观(节选)

  在两盐人的民族心理中,昆仑山意识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他们不仅人来自昆仑,而且山来自昆仑,水也来自伦理,文化也来自昆仑。一句话,金沙江和雅砻江河套地区的一切都来自昆仑。

  古人十分看中居住地的风水。攀枝花这地方,一般人只知道它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但在祖祖辈辈聚居于此的这些“昆明”人看来,攀枝花可是块风水宝地。

  请看《盐源县志》和《盐边厅乡土志》的论述:

  环县皆山,正如青玉屏风,围而四合;又如缭以绿城,周遭无隙。每升原四望,觉城郊阡陌如在盘中也。……二百年来,邦之人,枕青漱绿,咸舞歌,醉饱于山光水色中,荡荡夷庚,乐哉斯土!

  这就是两盐古人对笮山若水的赞美和陶醉,特别是那句“枕青漱绿,咸歌舞,饱醉于山光水色中”,简直把笮山若水描绘成了胜似天堂的人间仙境。如果不是出于对家园的极度热爱,能写出如此溢美的词句吗?

  第五章 攀枝花——中国傈僳族的发祥地

  朗诵从略。

  第六章 攀枝花——灿烂辉煌的锦绣之花

  朗诵从略。

相关知识

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这些新书和活动值得回顾
文化广角镜丨女教授携新书做客“女性书屋”,分享“女性视角下的阅读与写作”
2022新书稿件《散文=有一种缘分,叫心有灵犀》 来自丹江文学社微信平台
陈文新
打造人文大戏 攻坚学术研究 吴越文化绵延千年再迎“陌上花开”
中共攀枝花市委宣传部 对市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第58号建议答复的函
2022新书稿件《 散文==我的前世今生》 来自丹江文学社微信平台
“云赏牡丹 花开满屏”第38届洛阳牡丹文化节4月5日开幕
作家李筱懿亮相2024黄山书会新书签售会:有钱花,有书读
隐喻视角下的中日花语意义对比分析

网址: “文艺大讲堂”第72期5月5日预告:王文君文化散文《花语芳踪——人文视角下的攀枝花》新书分享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6542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文化学者王文君
下一篇: 攀枝花适合250多人团建的地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