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灼灼春色——古时历代赏花文化展

灼灼春色——古时历代赏花文化展

来源:弘雅书房(ID:artlibcn)

‍‍

赏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初期。193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掘出一块刻有盆栽植物花纹的陶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营建“上林苑”,从全国引入不少植物。到了汉代,出现我国早期花卉栽培技术。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对花卉的认识开始从实用主义为主转为以观赏为主。赏花世界的大门就此慢慢开启,且赏花成为了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一件雅事。

隋唐时期,进士放榜后,宫廷会组织全体及第进士来一次可称之为狂欢式的出游赏花活动,当时被称作“杏园探花”。

进士发榜后,新科进士在杏园初次聚会,称为探花宴。杏园宴中的探花游戏,是由大家推选两名年轻英俊的进士充当探花使,由他们骑马遍游曲江附近乃至长安各大名园,寻觅新鲜的名花,并采摘回来供大家欣赏。

其他及第进士则紧随其后,驱马竞奔,同样遍游长安名园,所到之处,折得名贵花卉,最后返回杏园,检点所折花卉,如果有比“探花使”早折回者,“探花使”就得受罚,同时开宴狂欢,不醉不归。

唐代 张祐 梅图页 绢本墨笔

21.4cmx25cm 东京国立博物馆

请横屏观看

宋代 赵佶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52 x 148cm

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

赏花当然归于春日出游活动之一。《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便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等春日出游的场景。虽然张萱没有在画面中描绘踏春的背景环境,但通过画中人物所穿的轻薄鲜丽的衣衫来看,春天的气息依旧是扑面而来。使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大片嫩黄的草地,树枝尖头嫩绿的新芽还有乱人眼的各色鲜花。

皇家如此痴迷的活动,自然会带动士人竞相效仿,于是寻花赏花成为一时社会风尚。

清代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

199×96cm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

清代吕焕成的这幅《春夜宴桃李园》,画的是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时的场景,画中桃花开得正当烂漫时,李白与诸位堂弟聚会赋诗畅叙天伦之事。画法勾皴挺拔秀劲,人物生动细腻,意境幽深。

再说唐文宗时,有个叫舒元舆的宰相,专门为牡丹花写了一篇赋,里面就描写了牡丹花花季的时候长安城赏花的盛况:

“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

《开元天宝遗事》中有对唐朝时专为仕女举行的野宴——“裙幄宴”的记录中同样可以找到当时人们赏花的场景:

“长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其奢逸如此也。”

长安城的有钱人更会玩,流行斗花,即“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谁家的花更珍稀奇特,数量更多,谁就更牛,平时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备春时之斗也”。

赏花习俗的盛行也使得咏花诗大量产出。士人们在观花时,免不了情至深处,咏上两句。比如大诗人白居易,是位名副其实的“花痴”。杜鹃、牡丹、桃花、杏花、梅花、樱花、荷花、海棠等,都是他的吟咏对象。不管所到何处,他必定要去做的一件事,就是寻访当地的名花。

“临觞有遗恨,怅望空溪口。记取花发时,期君重携手。”

白居易经常约着好朋友一起寻访花径,如果有时候机缘不巧,错过了花期,那就和朋友约着来年再访,主打一个不看到不死心。白居易甚至会把花想象成自己的爱人或妻子,足以见这位大诗人对花的痴迷与热爱。

“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

赏花习俗如此热闹,赏花的各种礼仪规定自然逐渐跟上。唐代罗虬的《花九锡》记录了唐代宫廷插花赏花仪式。

“花九锡”是在梅花、兰花、荷花、牡丹等中国古代传统名花盛开之时,宫廷内隆重地举行的插花与赏花仪式,“锡”同“赐”,即赐予的意思。“九锡”是古代天子赐给尊礼大臣的九件器物,表示至高无上的宠幸和荣耀。唐代诗人罗虬把当时宫廷内插花时的九条观赏礼仪规则与“九锡”相比,是赠予花卉九种美好、贵重的事物,以表达对于所赏名花的尊重,以及显示皇家宫廷内赏花的隆重和豪华。

唐代 罗虬 《花九锡》

“花九锡”的礼遇如下:

必须赏赐给名花双重顶的幔帐,用来遮风挡雨;必须用错金的剪刀来剪折名花花枝;必须用甘甜的山泉水来浸泡滋养名花;必须用名贵的白瓷缸来插作名花;必须用雕花的红木台座来放置插花作品; 必须现场画图,以记赏花盛况;必须为名花翻作新曲,歌唱演奏;必须品尝美酒,以祝赏花雅兴;必须为名花赋写新诗,并高声吟诵。

宋代 黄居寀(传)梨花鹦鹉图 绢本设色

27.3×27.4cm 波士顿美术馆

到宋代时,种花赏花之风比唐代更疯狂。北宋宫廷有专门的赏花宴会。《宋史》记载:

“宋制,尝以春秋之季仲及圣节、郊祀、籍田礼毕,巡幸还京,凡国有大庆皆大宴,遇大灾则罢。”

这里记载的春秋大宴是官方举办的大型宴饮活动,而赏花之宴,是春宴之外在暮春时节额外举行的宴饮活动。在北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赏花与钓鱼、赋诗活动一起,成为了固定的“赏花钓鱼之会”,每年都会举行。

宋代 佚名 盥手观花图绢本设色

30.3×32.5cm 天津博物馆

南宋时的这幅《舆手观花图》便是以典型的仕女游园为主题,再现了一场宋人花事。画面描绘了三位仕女在庭院中闲玩插花的场景,处在这山石花丛参差、竹影疏落的园林,画中这位主角应是位宫中女眷或大家闺秀,两位立于她身侧服侍她的侍女,一位手执长柄宫扇为她遮凉,一位手捧着钵供她洗手。而这位大小姐心思可不在洗手上,而是回过头,注意力全被身后不远处那几大朵怒放在古铜觚中的牡丹吸引了去。想必这几位是从园林中采摘回数朵牡丹,刚完成自己的插花作品,清洗双手时还不忘回头细细端详自己的成果。

宋代 马远 倚云仙杏图 25.8x27.3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除了官方的赏花活动,宋代的赏花之风同样吹遍民间。各地的知府会举行万花会。

上至高门大户,下至田夫野老,每逢花开时节,纷纷结伴而行出门赏花。士大夫们会把自己的私家园林开放给民间百姓,欢迎大家一同前来品鉴鲜花,还有士大夫借赏花机会传道,这也成为宋时一大风俗。

北宋张邦基所著的《墨庄漫录》中就描绘过花会盛景

“花盛开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帐。至于梁栋柱拱,悉以竹筒贮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也。”

用鲜花搭屏障,在房门屋檐下都挂满鲜花,这场面那可真是相当壮观。

宋代 佚名 桃花山鸟图 23.8x24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 赵佶 桃鸠图 26.1cmx28.5cm

绢本设色 东京国立博物馆

宋代有两种花特别流行,一个是洛阳牡丹,另一个是扬州芍药。

宋代 佚名 牡丹图 24.8x22cm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 佚名 锦鸡牡丹图 159×100cm

纸本设色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宋代 佚名 缂丝牡丹图 31cx 32cm 缂丝

宋代 李从训 牡丹春满图 26x26cm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 钱选 写生图册(十二开)之十 木兰芍药

29.7x27.3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 朱克柔 镂绘集锦图册(十一开)之八 花鸟芍药

25x24.1cm 丝绸缂丝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 佚名 红药图 23.8X19.1cm

绢本设色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都说“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可殊不知“扬州芍药,名于天下,与洛阳牡丹,俱贵于时。”对着这些娇艳鲜花,那饮酒作诗、焚香品茶对文人们来说自不在话下。

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有记载: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这句提到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件事,其一便是“插花”。这也是宋代士大夫们的日常修养。苏辙的诗《戏题菊花》中也说到:

“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壶。”

说的就是秋季用菊花做鲜切花的场景。

除了赏花,宋人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簪花。且头上簪花的不一定是美女,还可能是宰相。杨万里有诗云:

“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芍药牡丹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在宋代,不仅是妇女喜欢簪花,男性也喜欢,尤其是士大夫们,并且在重要场合头上簪花那是礼节。还有一套标准的礼仪制度,簪什么花,簪几朵花都有明确规定。皇帝上朝时,百官都应簪花觐见,皇帝自己也会簪花,比如宋徽宗,就是个簪花爱好者,不仅自己要戴,侍从也得戴上,上行下效,弄得满朝臣子都是一头花。

清代 苏六朋 簪花图 180×95cm

纸本设色 (描绘宋真宗簪花场景)

宋代 佚名 折枝果图 52x46cm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 王晓 折枝花鸟图 36x30 cm

绢本设色 弗利尔美术馆

宋徽宗时还尤其提倡折枝花卉题材的绘画。此题材早见于唐代,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有如此描述:

“边鸾,京兆人也。少攻丹青,最长于花鸟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

唐代 边鸾(传) 梨花斑鸠图

唐代 边鸾(传) 红花山鸟图

宋代时宣和画院创作臻至高峰,出现了大批折枝册页和团扇。

宋代 佚名 雀山茶图 23.5X26.7cm 绢本设色

宋代 林椿 海棠图 23 x 23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请横屏观看

宋代 佚名 海棠白头图 30 ×151cm

绢本设色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到了元代,由于战乱频繁,人们无暇顾及花卉生产,花卉业和赏花风气相对趋于低落。直到明代初年,花卉业才再趋繁荣,并且花卉的栽种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明代中叶以后,士大夫等民间赏花活动较之以往更为兴盛,他们赏花,会按照花儿的开放时间表来安排聚会,看看日期,算着这段时日轮到哪种花儿开放啦,便呼朋唤友到郊外访花去。

明代 吴彬 文杏双禽图轴

120.4x56.7cm 纸本设色

在这幅画中,吴彬取一枝头特写,在中国画术语中被称为折枝花,画面仅画杏树的枝干,不画全树仅以杏花入画,抒发画家们“杏花疏雨”之情怀,含蓄却热烈。

明代 周之冕 杏花锦鸡图

158.4x83.5cm 绢本设色 苏州博物馆

明中期以后,王阳明的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甚巨。大家开始追求个性解放,享受现世物欲。士人们纵情放飞自我,或以诗酒、声色自娱,或追求一种宁静的精神境界,怡情于山水花草之中,他们要追求生命价值的体现,这活出自我的方式之一便是赏花赋诗。

花期一到,风流文士便相约一起,打着赏花的旗号,饮酒唱和、猜拳狎妓,戏谑放荡、率意而行。

明代 陈洪绶 梨花图

76×26cm 绢本设色

虽说意在风流放荡,但该赏的花还是有细细在赏。花色、花姿与赏花时辰都被考虑在内。明有袁宏道在《瓶史·品第》中称:

“故知色之绝者,峨眉未免俯首,物之尤者,出乎其类。”

什么样的花色最为绝美?一个“艳”字帮你概括。而花姿与花色同样可以养眼,美的花姿可以弥补晚开的遗憾,明代陈道复《题秋海棠》中的诗句写道:

“翠叶纷披花满枝,风前袅袅学低垂。

墙根昨日开无数,谁说秋来少艳姿。”

明代 沈周 折枝海棠图

129.6x41.4cm 纸本墨笔

袁宏道有称:“夫赏花有地有时”。为了不同月份看不同的花,当时有专门的《花历》(花月令)可查。明代人程羽文编撰的《花历》中写:

“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菊,冬为腊梅。”

明代 陈栝 海棠图 164.6x67.3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也有不同花期的历表可查,清人屠本畯编写的《瓶史月表》比明代的《花历》更为详尽。比如眼下春光初俏之时的

“花盟主:牡丹、滇茶、兰花、碧桃;花客卿:川鹃、梨花、木香、紫荆;花使令:木笔、蔷薇、谢豹、丁香、七姊妹、郁李、长春。”

清代 恽寿平 花卉册之三 梨花 28cmx34cm

纸本设色 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梨花的花期很短,仅仅二十天左右,盛开之际,也正是伤悼的清明时节,人们还常用梨花来传递伤春、思乡、怀人等情感。

石涛就在他的《梨花图》中有这样的题识:

“人说梨花白雪香,我爱梨花似月光。明月梨花浑似水,不知何处是他乡。”

清代 石涛 花卉图册(十二开)之梨花图

31.2cx 20.4cm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

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深谙良辰赏花之妙。唐伯虎尤喜爱月夜看花,他的《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之四中便写道:

“隔花窥月多无影,带月看花别样姿;多少花前月下客,年年和月醉花枝。”

明代 唐寅 杏花图 114.8×32.3cm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

虽明清鼎革对当时士人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但清初士人仍然延续了晚明强劲的赏花势头。花期一到,士人要么摆弄摆弄自家种的花卉,要么跑到朋友家摆弄摆弄人家园圃里的花卉,要么拉了朋友一起到近郊去寻访名花。清代依旧有在赏花这件事上砸重金的有钱人,他们会按照一年中各种花期先后,背着包跑到各处野外追逐赏玩花木名胜。

清代 恽寿平 桃花图 133×55.5cm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 冷枚 春闺倦读图 175x104cm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

冷枚的这幅画中可以看到清人家中会以插花装饰。

清代 马逸 国色天香图 107x 49.5cm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

清代 邹一桂 花卉图册之杏花

26.2x25.4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 恽寿平 画花卉图册(九开)之二 杏花

23.4x27cm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就拿当时苏州的邓尉梅花举例,当邓尉山的梅花开时,那花香能飘至三十里远,在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年间邓尉梅花发展极盛。明末的袁宏道、姚希孟、杨龙友等都对此梅花有过极高赞誉。

清初,邓尉梅花仍然是众多文人魂牵梦绕追逐赏玩的好去处。清初士人归庄在明亡后,仍于顺治十一年、顺治十八年、康熙三年三度前往。据归庄所见,邓尉山梅花盛开时,游人杂沓、舆马相望、热闹非凡,前往赏梅的人,会在虎丘搭船前往,下船之后,“舆者、骑者、屣而步者、提壶担榼者,相属于路”。

康熙五年,没钱的他为再次看看邓尉梅花,不惜把衣服卖掉好赚得路费,毕竟,在他看来,看花哪有穿衣服重要。

清代 黄钺 卉林胪瑞册(十开)之二 庾岭长春

33.8x47.2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 金农 墨梅 19×55cm 纸本墨笔

清代 汪士慎 梅花图 89.6x47.3cm 纸本墨笔

结 语

由古自今,时间流逝不返,但春会一轮又一轮地来,花会一年又一年地开。春天,是生命力独享风流的季节。此刻,田野重染绿意,树木开始发芽,丛林再披青装,花朵在暖风中绽放。在这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携好友一二,顺着古人的足迹,沿着古人的路径,去探寻灼灼春色。

弘雅书房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

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三原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厦门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及阅读推广,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 爆火的“辛者库幼儿园”报名排到后年…网友:这样的幼儿园,就该全国推广!

● 厦图周末活动早知道

◆ 服务公告

●入馆无需预约!厦图最新入馆指南,请查收!

● 关于厦门市图书馆殿前街道分馆暂停开放的通知

◆ 读者服务

●微信公众号自助办证

● 读者办证、退证须知

●送书上门啦!你有一封“飞鸽传书”,请查收!

●Kindle阅读器借阅服务

●均等化服务,让“有爱”更“无碍”

◆ 读者课堂

● 厦图数字资源使用方法

●图书馆里如何快速查找自己想要的图书

●厦图数字资源线上培训第一期:慧科搜索

在看文章的你,点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花之夭夭,灼灼其华】———城南幼儿园冬季花卉展
今春赏花新潮地,不必再去顾村公园人挤人了
2019年中国孝感(卓尔小镇)桃花文化旅游节开幕
“花花世界”已上线 这份赏花攻略安排的满满当当
出门就能赏花!132处公园赏花片区邀您感受京城春色
汉服咏梅、春兰登场,沪上公园春日赏花更有文化范儿
兰花文化展开幕
去科技馆看历代青花瓷,“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开幕
雾森融入花景,娇艳郁金香打造“春色如许”
古人赏花:花事即人事,赏花即赏人

网址: 灼灼春色——古时历代赏花文化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750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圣佳艺文志丨四时花卉记:木末芙蓉
下一篇: 怎样自制水配花的营养液?我喜欢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