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兰产量小幅萎缩 市场快速扩容 | “年宵花”专题
作者 | 周静媛 陆继亮
2023年以来,年宵花的重要品种大花蕙兰,产销特点突出:生产规模稳定,品种丰富多彩,新优品种增多,整体品质分化明显。销售传统批零和新零售并驾齐驱,行情呈现先低后高的特点。
▲市场上,大花蕙兰总能成为亮点
品质两极分化 产量萎缩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加之受土地政策限制以及疫情的影响,生产投资热情下降,基地扩建、新建速度放缓,原有生产基地部分改种杂交兰、文心兰和其他盆花,老基地虽基本满负荷生产,但因优质种苗缺乏,损耗率高,所以2023年成品花产量整体保持稳定。据调查,2023年全国大花蕙兰上市总量638万盆,其中云南有610万盆,占全国的95.61%,较2022年增加2.5%,其他产区稳中有降。
就全国来说,生产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3地,江苏、广东偶有种植,大多仅为试种。就云南来说,云南大花蕙兰生产布局在滇中的昆明、玉溪和楚雄,红河州有少量种植,呈现出集中连片,带状分布,点状分散的特点。集中区有嵩明片区、石林片区、晋宁片区、江川片区、安宁片区和禄劝片区,带状分布在昆明市寻甸县-嵩明县-彝良县-石林县的东南带,昆明市晋宁区-玉溪市红塔区、江川区-红河州石屏县南部带,以及昆明市安宁市-楚雄东带。
从品质上来说,滇中地区生产水平较高,投资大,种植成本高,但品质也优。尤其是嵩明片区,精品率最高,因气候冷凉,生产周期长,上市时间晚,颇受高端客户追捧,越南每年春节前15~30天都优先前往嵩明片区采购。从生产主体上来说,整体品质分化明显,参差不齐。3年前,很多基地都尝试种植中小型新品种,因对品种特性不掌握,且种苗损耗大,成品率低,品质偏差。另一个原因是,种苗质量不稳定,还存在变异苗,品质难以提高,加之前期行情低迷,基地无利可图。就此,建议谨慎引进新品种,不可盲目推崇,需根据自身种植水平并在种苗商的精心指导下先行小规模试种,成功后方宜扩大面积。
生产喜忧参半 特点突出
大花蕙兰当前的生产情况喜忧参半。
喜的是,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众多基地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了成熟、先进和可操性强的系列技术措施。一是精微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合生长调节剂的精准使用,发芽率提高30%以上,表现为株型饱满,假磷茎球肥大,花箭多。如‘红袍’‘金光’等经典品种,花箭高0.8~1.1米,单盆花箭数超过5支的优质品率超60%,部分基地高达80%,A级产品单支花箭花朵数超过20个。二是短周期技术的推广应用,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如,‘黄金岁月’正常年份42个月上市,通过种苗遴选,生产条件和措施的改进,可实现30个月开花,整整提前了1年,每盆花生产成本节约20%。三是整体管理效率提高。基于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的上升,基地开始使用机械化设备代替劳动力,如装载用的传送带、手持施肥器、水肥一体化设备等等。
▲出口产品‘金光’(左)和经典产品‘黄金岁月’
忧的是,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生产和市场风险加大。主要表现为:一是优质种源和种苗缺乏。种苗生产商因缺乏优质品种,满足不了消费者对新奇特产品需求的增长。而一些经典品种,如粉色系‘福星’‘福娘’,以及近几年流行的“线艺”品种,种苗质量有下滑趋势。优质、稳定的种苗供给数量缺口估计超过200万株。二是市场不稳定。几年来,涌入了大量的电商和外行从业者,他们依托直播平台,面向大众消费者直销。很多电商一味追求涨粉,忽略了产品价值和利润。当遇行情稍有下跌时,一些缺乏销售渠道的种植户,对行情判断不准,慌不择路,便低价抛售,部分产品售价已低于成本价。抖音销售商低价促销,给消费者造成“兰花烂便宜”的心里定式。2023年底,昆明一小波电商,用低于生产成本50%的售价包邮到家销售,个别还大肆宣扬“兰花扔进垃圾池”的视频,形成不良引导,一些传统电商被迫离场。结果,批发商价格难于上涨,终端销售受阻。三是政策性因素。随着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严格实施,投资大花蕙兰的风险加大,租地难,生产商不愿冒风险投资。
▲云南云博卉引起的矮化品种和出口产品生产
综合分析,大花蕙兰市场有几个突出特点和亮点。
一是小型品种批量上市。农场减少传统大型品种的种植规模,增加了矮化品种、小型品种的种植,从单位面积上要效益。部分基地减少了大花蕙兰种植,增加了杂交兰种植比例,单位面积成品花较大花蕙兰增加了1倍,销售额增长50%,单位面积效益的提高明显,且延长了销售期,减少了无花可卖空档期的资金压力。实现从5月份开始便有进账,而以往大部分农场,从2月中旬至10月期间,几乎无成品上市,近8个月时间处于投入阶段。
二是复花老苗增多。由于2023年春节在1月份,销售时间紧张,加之温度低,很多产品未按预定时间上市,出现了延期滞销。这些滞销产品留作2024年复花销售,基地预留的生产面积不够,种植密度加大,品种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上市时间提前。总结多年的行情走势,很多基地已形成“早上市早好,少操心”的思维定式,采用了加温、补光等措施,热区花卉产品提前上市。
▲切花的防冻包装和产品包装
四是切花俏销。前期行情低迷,基地开始想办法增加附加值,寻找更多的销路,一些盆花经销商也参与到大花蕙兰切花的销售队伍。有效途径之一便是盆花变切花。预计切花量较往年增加1倍,总供货量超过100万支。顺应鲜切花行情,切花获得了一波好行情。以一盆花生产4支切花计算,单盆花价值增至60元,至少增长1倍。
产地“开盘”急跌 春节拭目以待
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今年的大花蕙兰行情不为过。2023年10月开始,‘502’等早花品种上市之初就显得冷清,优质品开盘价一盆仅70元左右,但有价无市。11月后,上市品种增多,上市量增加,终端市场走货慢,生产端因气温高,花开很快,不到半个月,很多产品便扎堆出货,而价格急剧下跌,一度出现“滞销”现象。虽然有电商进场,但难以挽回冰冷的行情,反而因个别电商的杀价叫卖,助推了行情的加速下滑。
初步调查,12月15日以前,同质量产品单价较最差的年份2020年底和2021年初还低,较上年度下降幅度超过50%。二手批发市场的“代卖商”增多。所谓的代卖就是生产商不定价,价格市场说了算,实际上,这等于把脖子伸给了“经销商”,任人宰割。供方对售价一概不知,经销商说了算,卖不掉的产品,有返回农场“复花”的现象。按3年半的生产周期算,不算设施投入折旧,一盆花的生产成本在40~50元之间,而此段时间,均价已低于或接近成本价,算上损耗等成本,基地面临亏损。
▲顾客在市场上挑选年宵产品
“奇怪了,2023年圣诞节的市场,比疫情期间还冷清。是经济不行,还是什么原因?今年怕是挣不到钱啰。”广州花卉市场一经销商在与云南的生产商聊天时,说起了她的担心和疑虑。实际上,有类似想法的人不仅是经销商,就连生产商也信心不足。怀着“活着就赢”思想的大有人在。
对于经销商的疑虑,笔者对云南云博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了采访,并走访了部分基地,查看生产库存,最终得出:2023年12月以前,主产区云南的基地出货量超过40%,远大于历史同期水平,且优质产品总量不足。吹糠见米,结论令人振奋:2024年有“开门红”行情,且高位收盘,春节期间,预计将出现“一盆难求”的现象。
果真如此!至少在元旦后,前期处于观望状态的越南客商和国内销售大户,开始游走基地,快速下手,有的甚至一改常态,全款预定,出货量飞增。以直立的A级‘黄金岁月’和‘金光’为例,12月30日后,基地单盆价格从65元涨至80元,仅用了3天,一个星期后,很多基地已不再报价,因为预期价已超过100元。造型兰花,即拱兰,单盆售价从120元涨至10天后的150元左右,甚至180元,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零售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
买涨不买跌!未来产地行情已成定势,一个字:涨!消费端如何呢?拭目以待。
新零售更加成熟 基地直销受宠
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加,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大花蕙兰,并愿意购买。营销手段也同样多元化,物流等社会化服务更是周到快捷,让购买体验更加立体、舒畅。通过社群、直播等平台,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销售的多元化解决了消费者“没时间到店,无精力细选”的痛点。2023年底至2024年初,依托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展起来的新零售,从业队伍更加庞大,营销方式更加灵活有效,团队对行业了解更加专业。一方面,早几年涉足直播的网红主播、社群群主和博主,今年全线参与,销售量增大,有些直播带货团队,甚至提前购买基地的产品,把直播间搬到生产一线,一物一拍,单盆精心包装,快递到门。另一方面,一些生产基地也开始组建直播团队,自产自销,或帮周边农场代销。目前还有一个新情况,很多做鲜切花以及其他行业的网红、主播也参与到大花蕙兰的直播带货中来。据了解,从2023年10月开始至今,进入云南的直播电商百余家,而在贵州等省区,也有源源不断从云南采购,开展直播带货业务的队伍。
▲畅销品种‘金边红’和特级的‘黄金岁月’
相较传统批发商,直播带货更亲民,但批发量不大,定位在C端。所以,传统批零和电商形成了2股销售主力,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今年的传统批发商出现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乐意从基地购买,这样解决中间商吃差价的担忧,满足一手货源的需求。从基地选购也可保障货品质量,避免压货可能造成的消苞、黄苞、黄叶、脱水和花期缩短等影响品质的现象出现,且基地挑货能最大可能满足各地不同批发商的需求。比如,南方市场花苞开放度可小,北方市场开放度要大,发达地区市场产品质量要高,欠发达地区需性价比高、低价的产品。这一变化,也改变了基地的品种结构,基地直销的方式逐渐成为生产商销售的重要途径。
需求有增无减 市场空间巨大
近年来,曾被认为的保值资产房地产行情疲软,购买意愿下降。被认为最大消费潜力的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在经过一轮消费激增后,出现拐点,消费热潮冷却下来。其他奢侈品消费,家庭大额开支全线下降,不敢消费、不愿消费和不便消费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常态。但是,长期养成的节日消费习惯,尤其是春节消费需求依然存在,甚至有增加的趋势。“大件大额”消费没有了,钱还在口袋里,增加幸福感的一些消费开支,预算有增无减。比如,过年、乔迁、婚庆等活动中,购买鲜花、年宵花增加喜庆气氛,营造舒适、舒心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舒畅程度,效果就较为明显,且“投入和产出比”极高,很多人依然愿意掏钱买花。
从国际上看,以越南为代表的国家,春节期间购花已成为常态,大多数家庭都有购买年宵花的习惯,过年前夕会不惜重金买花,大花蕙兰成为他们最为重要也乐意购买的“年货”。因此,从1月上旬到月底,很多购买商便从中国购买大花蕙兰出口到越南。甚至有些越南客商,利用区位优势的便利,直接到产区云南的生产基地购买。初步估计,每年出口至越南的大花蕙兰超过100万盆,已跟国内最大的年宵花市场广州同量,且价值更高。综合公开报道和客户反馈信息判断,越南经济增速趋势将加快年宵花出口量的增加,加之国内消费群体的增大和生产规模的减速,未来大花蕙兰会供小于需,市场空间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大花蕙兰冬季防冻核心技术
2024年第1期《中国花卉园艺》 “年宵花”专题|新刊推荐
大花惠兰温室栽培种植技术
年宵花价格小幅回落 春节假期里买花更便宜
大花蕙兰种苗触底反弹...
盆栽植物行情短期震荡 未来可期 | “2023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会”专题
“繁花”绽放 宿迁年宵花市场火热非凡
北京年宵花产量达850万盆,这些花市最有特色
江川:大花蕙兰正值销售旺季
大花蕙兰温室栽培种植技术
网址: 大花蕙兰产量小幅萎缩 市场快速扩容 | “年宵花”专题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0532.html
上一篇: 大花蕙兰怎样换盆? |
下一篇: 卡纸花球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