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卉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和配置形式

花卉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和配置形式

http://s8/mw690/0025cgWbzy6R6VzXlPhf7&690

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中果实直径较小(d<5cm)的一类植物的总称。我国海棠资源丰富,以海棠命名的植物很多,《群芳普》记载:“海棠有四种皆木本,贴梗海棠丛生花如胭脂;垂丝海棠树生柔枝,长蒂花色浅红;又有枝梗略坚,花色稍红者为西府海棠;有生子如木瓜可食者名木瓜海棠。其实这四种“海棠”同属蔷薇科春花树种,但非同属植物,垂丝海棠和西府海棠为苹果属,而贴梗海棠与木瓜海棠名为海棠,实为木瓜属植物。海棠花叶繁茂、婀娜多姿,唐代贾耽在《花谱》之为“花中神仙”。南宋陈思在《海棠谱序》中说:“中称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海棠一种风姿艳质不在二花之下。”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也为之倾倒,“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由此可见人们对海棠的喜爱。

1 海棠种质资源概述

海棠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世界上约有35种,我国有23种,我国是海棠的分布中心。海棠花色娇艳,自古享有“国艳”、“花中神仙”等美誉。海棠花在园林中备受重视,在古典园林中应用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1.1 传统海棠品种。种类主要有海棠花、海棠果、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山荆子等,这些属于我国原产种。

1.2 现代海棠品种。18世纪我国海棠品种传播到西方国家,并与当地品种在自然情况下进行多次杂交,经过植物科研工作人员的不断选育、驯化,筛选出了一系列性状稳定、景观表现优秀的海棠品种,它们多具有花色艳丽、花量丰富、叶色美观、果色丰富、果量繁多、株型优美等特点。由于多次的自然杂交,这些品种的亲本无从查询,均称作现代海棠。现在这些海棠品种已在西方国家应用了几十年,并受到了人民的喜爱,现分布在各研究单位和植物园的海棠品种大约有400余个。现代海棠在风景园林界又被称作现代观赏海棠、北美海棠、欧洲海棠( 以引种地命名)等。

1.3 海棠的功用价值。虽然观赏性是海棠的主要价值,但海棠还有很多其他功用:(1)食用、茶饮:海棠类中的很多种类果实可食用,山东沂州选育的木瓜品种罗夫、长俊等果大而可口,还可加工成果脯、果汁、罐头、酸味饮料等。台湾林檎果大有香,当地人经常盐浸后食用,且其嫩叶可做茶。而湖北海棠的嫩叶作茶则具抗炎消菌、降血糖血脂及消解暑热等功用,且湖北海棠果可食用并可酿酒。(2)药用:贴梗海棠的果实“ 皱皮木瓜” 可入药,有舒筋活络、祛湿和胃功能。曹州木瓜为上乘中药。(3)化妆品原料、木材等:木瓜可作为化妆品原料,曹州木瓜木材坚硬致密可用于雕刻木工之用。(4)种质资源: 海棠种质资源丰富,如山荆子生长旺盛,繁殖容易,耐寒性强,常作为苹果的砧木,也可作为抗寒海棠品种的育种亲本,再如珠眉海棠抗盐碱性很强,也可把这种优良特性培育到其他海棠品种中。现代海棠在应用时应在观赏性好的基础上,兼顾其他功用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景观、经济和社会多重效益。

http://s11/mw690/0025cgWbzy6R6VEYmj87a&690

2海棠品种分类的研究进展

2.1海棠品种的形态分类

长期以来海棠的分类研究只停留在经典的植物学研究上,品种分类仅限于食用之苹果,很少涉及观花、观果品种方面的分类研究,至今仍未形成科学的品种分类系统.

2.1.1 国内的品种分类研究.早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我国就对当时栽培的苹果属植物柰(苹果)和林檎(沙果)依其果实色泽分为白、青、赤、紫等类;以后又发展为以熟期早晚和味之酸甜而划分品种.这是我国品种分类的一项传统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最早出现于我国,随着生产的发展,分类方法也随之逐渐多样化并日趋完善.1949年黄岳渊、黄德邻等的《花经》对苹果、林檎、花红、海棠果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台湾杨恭毅《杨氏园艺植物大名典》中记载了许多具观赏价值的海棠种与品种.50年代对山东的海棠品种资源进行调查,认定山东原产的海棠(花红及小苹果类)品种资源共80多个.山东果树所依据果柄性状对山东产的花红(沙果)分为直把和歪把两类,其下再根据果实颜色分为直把彩色、直把黄绿品种群和歪把彩色、歪把黄绿品种群及槟子品种群,品种群下再分组.1984年,俞德浚将苹果属品种划分为苹果、花红和海棠三大品种系统.其花红系统分为红沙果品种群、白沙果品种群、槟子品种群;海棠品种系统分为尖嘴海棠品种群,平顶海棠品种群.曲泽州和孙云蔚则把中国的苹果属植物分为绵苹果群、槟子群、沙果群和海棠群.1999年《中国果树志·苹果卷》将苹果属品种系统分为中国原产、中国选育、国外引进三类,将中国原产品种分为绵苹果系统、花红系统和其他小果系统.将花红系统分为红沙果品种群、白沙果品种群和槟楸品种群;其红沙果下根据单果重分为魁果组和斑紫组.小果系统(含海棠果、西府海棠等)分为平顶品种群和尖顶品种群.俞的分类系统中花红系统可以认为是花红种下的品种分类,对今天进行品种分类具有参考价值,但将海棠简单划分为尖嘴和平顶品种群,则未能体现品种的亲缘演化关系.需要在种的等级下再行分类。观赏海棠品种,自古就列为花部,不列为果部.我国对海棠的品种分类工作中存在着与法规相违背的地方,分类单位未能与法规统一,品种的学名记载不规范.闫力勤曾按地域、生态学特征特性将海棠划分为南方和北方2个种群.闫的分类研究停留在了种一级的划分上,划分过为笼统,况且其种群的概念对品种分类并不适用,对海棠的品种分类意义不大.李育农对苹果属中具有观赏价值的种类根据通常的感观性状如花果颜色、大小、数量等进行评价,还进一步对有名的观赏品种进行了亲本追踪和数量化的评价,但未形成品种分类系统.刘志强、汤庚国对华东地区海棠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鉴定记载了海棠品种68个,并首先对南京地区的垂丝海棠品种进行分类研究,以枝条形态做第1级分类标准,花径、花型作为Ⅱ级分类标准,叶色、花期、花梗直立或下垂、能否正常结实作为nl级分类标准将南京的垂丝海棠划分为直枝品种群、小花品种群、单叶品种群、多叶品种群和垂枝品种群,为其他海棠的品种分类研究打下了基础.

http://s4/mw690/0025cgWbzy6R6VJbKxR43&690

2.1.2 国外的品种分类研究.早在1955年美国阿诺德树木园就被批准为苹果属(不包括苹果Malus pumila)观赏海棠品种的国际登录权威.2000年转到国际观赏海棠学会(International Ornamental Crabapple Society,IOCS)[7],现在登录员为Prof.James Chatfield.1968年C.A.Huckins对美国103个种、变种和品种进行分类,以花和果实的性状分别编制检索表.在以花为分类性状的检索表中首先以花序类型分为伞形花序和伞房花序两类,然后分别以单瓣和重瓣作二级分类标准,以花色为第三级分类标准.在以果实特征进行分类的检索表中首先根据花萼的宿存与否划分,以果实颜色为第二级分类标准口。进行分类.80年代Egolf D.R.发表海棠两新品种.1989年前国际海棠登录权威Stephen A.Spongberg登录了1987~1988年在阿诺德树木园登记的海棠品种34个,并附有新品种的亲本、来源及主要性状的记载.1992年的登录中则只有‘Royal Splendor’一个品种.1990年Michael A.Dirr在《木本景观植物手册》(Manual of Woody Landscape plants)一书中记载美国栽培海棠品种211个.1996年英国出版的《园艺植物百科全书》中描写了苹果属植物可供观赏的58个新品种,都是近代人工育成的观赏新品种,其中有的与Jefferson书中选出的150个有重复,但大多是在150个品种之后育成的新品种.《世界园林乔灌木》中记载观赏海棠品种40个.综上所述,国内外海棠的品种分类多停留在记载描述的水平,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分类系统.很多品种实际上没有经过发表,只是一些商品名.而我国的海棠品种分类工作只是刚刚起步,还需深入调查研究[8].

2.2 海棠品种的实验分类

2.2.1 微形态分类研究.Julia Martens等曾对8种海棠的花粉表皮纹饰和9种海棠芽和叶的表皮特征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叶表皮特征能够区分9种海棠中的7种.杨传友、苗良对苹果属的8个种,28个品种类型进行研究,发现气孔性状在苹果属不同种、品种以及芽变之内的不同品系间均有显著甚至极显著的差异;二倍体气孔密度大于三倍体,普通型大于短枝型;气孔大小与密度成负相关,认为气孔是一个稳定的遗传性状,可以做为研究果树遗传育种,区别品种、类型的重要微观形态特征.

2.2.2 细胞分类学研究.海棠的染色体研究始于2O世纪2O年代,到目前苹果属植物的主要种类的染色体数目均有报道,其染色体基数为x=17.梁国鲁在研究苹果属植物中发现本属植物多倍体现象非常普遍,这可能与该属植物的进化有密切关系.林盛华对中国苹果属4个栽培种下5O个品种,9个类型的染色体进行研究,其中楸子品种有二倍体,三倍体两种;花红品种有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三类.对海棠品种的细胞分类学研究尚缺乏较全面的资料[9].

2.2.3 数量分类学研究.用量化的方法评价类群间的相似性,可以克服比较形态学仅以个别性状之间的相似性来比较生物间遗传关系带来误差的缺陷,摆脱传统分类的主观性.迄今为止,数量分类研究已成功地运用于梅花、桂花、桃花(Amygdalus persioa)、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等的分类研究中.刘志强运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垂丝海棠的品种分类系统进行了很好的论证.其系统聚类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一致,认为数量分类是对形态分类的有益补充.

2.2.4 同工酶分类研究.同工酶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其中酶带的多少和迁移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都由结构基因所决定.因而根据同工酶的表现型可以比较直接地判断基因的存在和表达规律,从而为品种分类提供依据.Robert D.M.和Charlotte R.C.曾对45个观赏海棠品种进行16种同工酶的标记,证明对品种分类贡献较大的有6种,其45个品种在6种同功酶的标记下都能完全区分开来,其中醇脱氢酶标记的分类意义相对较大,L2 .P.S.Santalla,N.T.Chu和D.Georges利用8种同工酶对24个海棠无性系进行标记,其中有22个海棠无性系能够明显的区别开来.

随着分类技术的进步,许多基于DNA 的分子标记[10]已被应用于物种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取得了理想结果,并且在观赏植物的品种分类中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随着PCR技术的发明,RAPD逐渐取代了RFLP,它是利用随机引物通过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来检测DNA 的多态性,应用较为普遍.AFLP、SSR对品种分类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这在我国其他传统名花如桂花、梅花等中已有应用.AFLP和SSR也已开始应用于苹果属植物分类,但对海棠品种的分子系统学标记尚未见应用.

http://s9/mw690/0025cgWbzy6R6VT0R2Ud8&690

3 海棠品种亲缘关系及育种研究现状

海棠品种多数是通过偶然实生选育的,其亲缘关系难以确认,目前对于海棠的亲缘关系研究很少,仅限于以食用为目的的苹果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很少涉及观花、观果品种方面系统的研究。对于目前绝大多数海棠品种,不能指出属于哪一个种或变种,更谈不上品种的起源及品种问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规律。长期以来国内海棠育种进展缓慢,而自1780 年前后,中国的海棠传入北美,又于18世纪传到欧洲,倍受重视,经过园艺工作者200多年不断地搜集和选种,相互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受欢迎的品种。目前统计的402种观赏海棠中在树形、花、果、叶上具有丰富的变异:观赏海棠基本为小乔木或灌木,树姿各异,在自然生长状态下主要为圆头形和柱状形,其次为圆锥形,垂枝和矮化型较少。花色丰富,观赏海棠花色繁多,由浅至深依次有白色、粉色、红色、洋红色、深红色、紫红色、紫色等。其中红色花品种最少,白色花品种最多,其次为粉色花品种。重瓣及半重瓣的海棠品种少,而花具有芳香特性的海棠品种则更少,海棠的果实色泽鲜艳繁多,果实丰富美观,特别是果实宿存的品种,能使观果期持续数月,甚至到来年3月,实现了周年观赏,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观赏海棠的果实颜色有红、黄、紫、栗等色系,但果实宿存的品种所占比例很小,海棠的叶色基本可分为绿叶和色叶两大类。色叶又有紫色叶、棕红色叶、栗红色叶、铜红色叶、浅红色叶、新叶紫红色或红色、叶片带红晕以及秋叶红色或黄色等,鲜艳夺目。观赏海棠的病害主要是苹果黑星病,如M.‘Amencan Beauty’易感苹果黑星病,个别品种易感锈病,但也有一些品种极抗病,如M.‘Cemzam’,M.‘Professor Sprenger’,M.‘Liset’,M.‘Profusion’,M.‘Prince Georges’,M.‘Satin Cloud’。M.Indian Summer’等。这一特性已成为观赏海棠育种的首选指标。

http://s1/mw690/0025cgWbzy6R6VWZnTa50&690

4 国内外海棠应用现状

国内海棠应用历史久远, 自唐宋至清朝海棠作为装点庭院的早春花木,应用颇多,海棠观赏特色体现于对于花的初花之美、繁花之美、落花之美的欣赏,不同意境下对海棠的观赏和海棠的谦让之美。近代,尤其近20年,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对于现代海棠的关注也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北京植物园已经建立起北方最大的海棠苟子园,胖龙园艺公司也致力于引进观赏性优良的北美海棠,到现在引种品种如亚当、道格、蒂娜等已达到30多个,为我国海棠品种注入新的血液。但就应用而言,形式及种类仍较贫乏,只存在于植物园及城市绿化的小部分。目前国外海棠品种丰富,应用形式灵活多样,园林中应用的品种就有400种之多,在景观中随处可见。欧美的很多科研机构对现代海棠品种选育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研体系,对现代海棠的景观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代海棠在北美、欧洲[13]等地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手中的娇儿,它们是学校课堂上讲授的首选品种,在绿化景观的各个空间都可以见到。如公共绿地公园、风景区、休闲广场绿地、郊野公园等;附属绿地办公楼前、养老院、学校、庭院、标志性建筑入口等;道路绿地道路中心隔离带、狭窄绿化带、街道等:运动场绿地高尔夫球场、运动场等;停车场绿地停车场绿岛(20 m2)、宽隔离带草坪上(大于2 m)、停车场中型绿岛(10~20m2)、停车场周围缓冲带等。

http://s13/mw690/0025cgWbzy6R6W2LzsMec&690

5 海棠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和配置形式

园林中的海棠景观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文化性,尤其古典园林中,人们造景时渗入自己对海棠的感情、美学准则、信仰等文化背景,从而可以创造出底蕴深厚的海棠景观。

5.1 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海棠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有2000余年,从汉代开始海棠作为一种观赏树种应用于园林中。南北朝之后,海棠的观赏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唐代海棠在宫廷中广为栽植,唐明皇将杨贵妃比作海棠“岂妮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 。宋时是海棠栽植的盛期,北宋的皇家同林——垦岳,出现以海棠命名的景点,如海棠川、海棠屏。明清时期海棠仍长盛不衰,广泛应用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寺庙园林中。

海棠在古典园林中的主要配置方式有:(1)孤植:使其成为景观的焦点,可充分体现植物的个体美。海棠花繁叶茂,姿态妖娆,孤植于庭院中则令庭院春机盎然。大观园中就有这种配置,如将其孤植于水边,则犹如佳人照碧池,顾盼有情,尤为赏心悦目!(2)对植:古典园林中常于建筑物前、入口左右各植一株或数株花木,使其对称呼应。海棠对植于门庭两侧,亭台周围,则迎风招展,摇曳生姿,若对植于小径两旁,尤娇媚动人,也为小径增添生趣。如果于道路两旁形成两列,则又添浓郁的气氛,古书有海棠做行道树的记载“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3)配植:如“玉棠富贵”的配置以玉兰作背景树,前面种植桂花,桂花前点缀数株妖娆的海棠,以牡丹为下木,层次丰富,花期错开,且桂花为常绿,可做到四时有景,且文化内涵也丰富,或加上迎春成为“玉堂富贵春”。如配上竹子,又形成“玉堂富贵、竹报平安”的吉祥意境。(4)盆景与瓶花:海棠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若是挖取古老树桩盆栽,经艺术加工,可形成古朴雅致的桩景珍品。水养花枝也可以插入瓶中作装饰之用。

http://s8/mw690/0025cgWbzy6R6Wb8P43f7&690

5.2 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古典园林中海棠多孤植、对植、丛植,这样可以充分展现海棠的花、叶、枝、干及果的单体美,现代园林中海棠的种类选择和配置形式则须视造景需要和空间大小而定,小型空间宜选择株型较小的海棠品种如贴梗海棠、日本海棠,孤植或三五丛植;大型空间则可选择西府、垂丝等株型较大的种类,群植和片植,造成远看花开似锦、如云霞蔽日,近看则树影婆娑、枝柔花丰的景观。

主要的应用形式:(1)海棠主题公园或景区:海棠品种丰富,建立海棠专类园更可以很好展示海棠的美丽,如南京莫愁湖公园是典型的海棠主题园,每年海棠盛开时举办海棠节,邀请画家、书法家吟诗作画,以多种形式展示了海棠的卓越风姿。还有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内的“海棠花溪”主题景区,海棠的种植以丛植片植以体现群体美,以砌坛孤植创造焦点,以海棠与柳相问行植创造“棠红柳绿”美景,主要景观海棠花溪台、海棠石碑配合古诗体现出浓浓的文化。主题园中海棠的配置形式应多样化,孤植、对植、丛植、群植,并注重与周围建筑和其他植物的搭配;还应注重花期的衔接,尽量延长观赏期。(2)街道和工矿企业绿化:海棠的某些种类如垂丝海棠生长旺盛、抗性较强,对二氧化硫等有较强的抗性,故适用于城市街道绿地和厂矿区绿化,木瓜海棠抗逆性也很强,可以作行道树。(3)观光果园:选择果实有食用价值的海棠品种应用于观光果园,则既可观花,果期又可以组织游客观赏、采摘、品尝果实,可以增加纯朴的田园情趣,创造多样的体验形式。比如山东格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西施海棠、昭君海棠不仅株型优美,花色艳丽,而且果实鲜美可口,值得推广。不仅观光果园,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居民点绿地也可以配置果实有食用价值的海棠品种,既美化环境,又可为人们提供新鲜的水果,或吸引鸟类和小动物前来取食,也有助于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4)与建筑、园林小品等搭配:海棠与古建、仿古建筑、石相配,协调中更具美感。与石相配,石拙花俏,别有情趣;而古典建筑中的海棠图案很多,与海棠植株配合更易调和又相映成趣,拙政园海棠春坞,庭院铺地皆为美丽的海棠花图案,所以虽然只栽植了两株海棠,置身其中仍然感到满目海棠,春意融融。(5)与其它植物配植:以常绿植物作背景,以海棠为主景点缀于前,三五花树闪烁绿波之中,更可体现海棠的风姿艳质。另外注重海棠与草本和地被的搭配,既可以丰富景观层次,也有助于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6)盆景:用海棠制作盆景的历史悠久。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及贴梗海棠都可做成盆景,尤其日本海棠的花为自然变异复色花,一株之上同时开出大红、银红、桃红、纯白,或白花中夹以红线、红边、红点,且老枝新枝都可着花,是作盆景的高档材料。

http://s10/bmiddle/0025cgWbzy6R6WjkiKtd9&690

6 存在问题以及前景展望

目前,我国在国际上进行海棠新品种的登录未见报道,国外有关报道也较少.生产中的多数品种只有商品名而没有经过品种发表或登录,不符合《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其次,经过园艺工作者200多年的选育杂交,很多观赏海棠品种的亲缘关系已经难以查明,其分类难以建立在种的基础之上.目前对海棠品种分类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化,还需要深入研究.目前的主要问题有:(1)我国的资源状况不清.目前仅有南京地区的垂丝海棠资源的较全面系统的整理与分类研究,而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仍是空白.建国后开始调查的品种到现在,许多资源已经流失,很多过去普遍栽培的品种已经消失.而新的品种资源未加以挖掘调查,因此从总体上讲我国的海棠品种资源状况仍不明.(2)品种的记载不科学,分类和命名工作不规范,常常存在着违背法规的现象,这样导致了“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的存在;许多品种没有正式或有效发表;缺乏统一的调查和分类标准,没有科学的,完善的品种分类系统.(3)在海棠的品种分类鉴定的方法和手段上,以形态学指标为主要依据已显不足,受环境影响较大.细胞学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同工酶技术多态性检出率低,同一种内品种间差异不够显著;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引入为品种分类提供了新的依据.今后,应以形态学分类研究为主,辅以数量分类、化学标记、分子系统学等研究,首先摸清我国各地栽培的海棠品种资源,进而在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等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科学深入的品种分类.我国是世界海棠的基因中心,今后应深入挖掘我国的海棠资源,进行科学的综合分类,同时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制定统一的记载标准及分类系统,从而为开展观赏海棠的育种和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海棠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应扩展其园林应用方式,以更好的体现文化内涵,建议在海棠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开展以海棠为主题的文化交流和观光旅游活动。如乐山市以海棠为市花,且汉唐时就曾有一年一度的海棠花会,那时海棠花开时节,如云似锦,满城飞花,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赏花观景。乐山极有条件发展海棠旅游产业,形成以海棠为特色的旅游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并进而使海棠成为城市的标志。又如四川大足龙水湖景区规划中深入发掘“海棠香国”的历史文化,规划了棠风龙魂区、香棠雅韵区等主题景区和涵香街、香国龙门、棠香广场等主题景点,树立了其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另外在应用中注重观果品种的配置,可以孤植观果,也可创造海棠果径、果林、果园、果篱等形式,而且由于海棠植株的高矮差异很大,可以创造高中低多个观果层次,并结合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及果期的果实的搭配,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总之,海棠作为中国传统名花名树,今后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可以预期,通过开展深入的科学、文化研究和宣传教育,将使之逐步实现种质资源系统化、苗木生产标准化、开发利用综合化,并形成集生态、美观、文化于一体的新型海棠园林景观。

相关知识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花卉的应用与配置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在园林绿化中应用.doc
浅谈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草本花卉在园林绿化中配置应用和养护管理
草本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栽培形式与养护
浅述园林绿化中的花卉应用形式
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花卉的应用与配置浅述
花境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docx
野生花卉景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宿根花卉品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网址: 花卉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和配置形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309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夏季绿化带的花草树木养护与植物配
下一篇: 园林花境怎样配置?配置模式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