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的时间,我都在思考“文章对大家的意义到底有多大”。从去年初开始,我一共在公众号中发布了七篇探讨性较强的文章。链接如下
两篇探讨基础花型的综述 影响日本现代花艺的设计类型——初步探讨美国与欧洲的基础设计类型
影响日本现代花艺的设计类型——初步探讨基础造型的形态变化
从而引入花材的特殊构成理论(分类) 花材的选择——花材的特殊构成理论(一、价值等级与生长动态)
并对文章进行了深入探究 花材的选择——“生殖器官”的分类对花艺设计的影响(本文仅作探讨,慎入)
花材的选择——细化分析花材的“生长动态”以及“视觉比重”(一)
最后引入实际花束中的应用模型
花材的选择——引入花束的应用(一.花束的历史与背景)
花材的选择——引入花束的应用(二.花材应用的法则) 在文章中,我尽力想要将大量的理论环环相扣于文章中,也希望让大家吸收这些知识点,而忽略了大家对自媒体文字的阅读更多应着重于“互动性”以及“交流感”。大量曲折的理论铺垫无形拉高了文字的理解门槛,无感情的叙述也拉开了与读者间的距离。我仍然希望大家可以在这样一个平台中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内容,而无论是理性还是探讨。我曾经也是学生,“收藏不读”这类事情我也做得太多了。 从这篇开始,我会逐渐放慢步伐,减少字数,希望大家可以跟着文字的脉络一步一步来梳理理论在花艺中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也逐渐会尝试用视频的方式给予“从业者”以及“爱好者”抑或路人一些趣味直观的输出。 我们回到第一篇文章重新来。
艺术与花艺
无论是“艺术”领域或是“设计”领域,行业都被无数个“派别”划分成无数个“小领域”。我是“中式”你是“西式”,我看不起你你也别瞧上我。还有更细的
——我是“欧式”
——我们都是“欧式”?
——那你是什么体系?
——我是美式,你是英式?他是法式,她是德式?
——你美式不行,大块堆叠,没有我们英国视觉层次强。
——你法国的不行,我们德国的体系严谨。
反正技法没练地怎样,观点理论也没梳理清楚,门派山头先站好,吵半天谁也无没法儿说服,干脆打一架各回各家。 问题是你们在这儿吵着,人家觉得你那东西学那么多我也欣赏不来,也不好卖,我的产品好卖得不得了,花艺是为商业服务。这儿又要犟起来:我是专业,你是业余。你的产品好卖?但我们水平审美都不对等,我的作品滞销也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客户”而已。 跨界过来的“网红”“设计师”也会吵吵:你那些都不行,产品要有“艺术感”,要“跨界”。你那“专业”?我不认为,那就信息不对称。我们粉丝多,这种风格受众广,你们以为得专业都是你们不会翻墙,国外才不认。话反正这么撂,回头培训班照样开起来。 各种言论派别就在朋友圈和私下互相内涵,各个山头站起来,你我互相瞧不起,聊起来仇家见面,还和退休阿姨嚼舌根不一样。
曾经我也经历过这一个时期,我学习了一套理论之后在无法理解别的领域知识,就地画上个圈,圈外的所有都甭进来。我也骂,反正你也打不到我。现在想来,无非是冲击到自己的认知边界罢了,哪儿那么多门派划分。 题外话,但是到底什么是“花艺”?一直也没有看到别人给予太完善的解释。字面上表现,花艺是以花卉为主导的设计类型,其中包含了花材的排列组合以及植物为素材的艺术创作。我们常常给予的解释更多地表现在将花材排列组合(搭配),而表现一种意境以及宏观场面。在这个“组合方式”中,不同的国家以及趋势(设计师)也会带来不同的理解。现代花艺尊重植物自身生长“动态”,赋予植物更强的自我表现以及“自然印象”。而时尚界的“趋势”以及不同的“设计师”将植物元素比作“设计符号”,赋予其更特殊的组合抑或是再创造。与此同时,东方的设计注重于自然植物对自身产生的“内在影响”。以物喻情,借物育人,自然和谐,更多将花艺作品看作共鸣内心思考的一种哲学观点。 毕加索说“艺术是时代的索引
”这挺符合花艺,文艺复兴后的郁金香热以及巴洛克时期的装饰性盛行都使得当时的花艺作品更多表现为“炫富”以及“奢华”。而工业革命后期是真正意义上有了“商业花束”的雏形。甚至早到美索不达米亚王国,鲜花制成权杖,象征于“权力至上”。猛地一看确实如此,我们在不同时期的花艺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不同时代“文化特征”及“时代特征”,但因果关系却出现了偏差。仅此而看,“花卉艺术”更多表现为不同时代的“花卉设计技能”而已,花材的堆砌以及时代特征的花材特性决定了不同时期的设计风格。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也无法起到“诠解时代”以及“情感体验”。花艺无法诠释时代,也难以表达太过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并不是我寄情于物或是借物喻情,这些比喻仅仅是自我情感的“寄托”罢了。不同时代对花艺的需求不会出现太多的变化,无非就是“奢华”或“权贵”,最终转化为“生活方式”。 而到了近现代,花艺设计逐渐呈现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形式。介入了不同的结构及装饰原件,逐渐增加了设计层次,越来越多的技法也因此出现,花艺设计的大量理论也慢慢展现出来。这所提及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架构花艺”或“现代花艺”,一直游离在“专业花艺发展”边缘上的“从业者”也迎合市场改变了大量的设计风格,也形成了其中互相串联的理论体系。到了这里,我们或许发现,在无论哪种花艺师的发展过程中,“技法”永远是所有作品的中轴。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大量花艺设计无论是“装置作品”,抑或是“手捧作品”都不能抛离开“技法”存在,对每一步“创意点”的把握也无非是建立在将某一种“技法”或“思路”运用(理解)到极致。在这一点上,我们并不能将大部分花艺设计归为“艺术创作”,更多的作品表现在设计师优秀的“设计能力”上。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花艺的理解在掌握技法之后就走到了尽头,情感的烘托,打破传统设计手法都建立在更高的设计维度上。你可以说自己是“艺术家”,不过花艺设计只是你表现艺术的“技法”罢了。而具体说你的作品到底是不是艺术,你的思想传递到底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那每个时代的艺术类型以及定义都会根据时代而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更多领域和探索去验证了。
但这都是题外话,到底怎样去理解花艺?其实这就是我们自身对于“花艺设计”定义。 近些年花艺行业慢慢发展,也逐渐有了更多的从业者,也慢慢有了更多设计师跨领域进入进来。这些设计师带着自我本身“视觉传达”上的优势以及设计与时尚上的见地逐渐呈现出有别于传统风格的作品。无论是现在流行的“花翁造型”又如逐渐在大型展览上出现的“花艺雕塑”作品。设计师逐渐年轻化,这些新兴设计类型的出现,确实为整个行业加入了一些新的血液以及“时尚感”。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喜欢凭借意识创作作品(商品)。曾经我对行业观点以“专业至上”,但不得不讲,在现在时尚与潮流逐渐冲击平民市场以及年轻市场的大环境下,以“视觉传达”以及“主题宣张”为基础的设计作品确实可以作为最为贴切的设计风格有了一席之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整体行业的发展。这是喜闻乐见的“设计变革(我不太愿意用词“文艺复兴”),但我们不可否认,大家逐渐开始模糊“理论”以及“花艺专业性”又在现在社会置于何种境地。
先聊一个知识点。我们看书过程中都有阅读目录的习惯,书籍中的每一篇章都可以在目录中找到索引。花艺设计当然不例外。葛雷欧老师的设计原理书籍中提及了:花艺设计在“对称”和“不对称”的分类之下又分为了三个类别“装饰性设计”“植生设计“以及“严谨线条设计类型”(现在又划分出了第四类“平行设计类型”)。在这几类设计类型中又划分为多个并列的“线条排列方式”“生长点”以及“比例关系”等等。我们日常见到的几乎所有设计类型都可以在这份“检索表格”中找到相应的“目录索引”。很多我们接触的“竞赛作品”以及“花卉装置”也都可以找到在其中的分类。反过来说,当我们掌握一定的“技法”以及“理论”时,我们亦然可以诠释出想要表现的“设计作品”,而真正衡量作品好坏的又是更深的探讨了。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历史的沉淀,每一种行业均出现了他们自己的“规范”以及“标准”。就像我们可以说“审美因人而异”,却也不可否认从小因为写字丑被爸爸打了几板子。审美有高低,理论的学习就是最简单地找到美学意义上的“平均值”,我们可以打破这个标准,我们也可以写字不再横平竖直,但基本的结构与比例仍然决定了书法作品的优劣,细节更是如此。而理论的学习以及“理论派”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持这个平衡,当时代发展使得历史残留理论站不住脚时,我们才应该打破原有的观点建立更新的,符合时代的理论模型。我们不能说没有字帖的临摹就开始质疑“凭什么书法就要‘结字方正’,我就要‘守正出奇’”。问题是那不叫打破常规,那叫杠精罢了。 就像前文所讲“领域”,即便处于“谁都看不上谁”,但我们或许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产生了厌恶,真正思考明白也许会发现,有些观点真的站不住脚。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即便不太愿意承认,大部分花艺设计仍是为了商业服务,当然很多花艺师不满于现状转而去追求更深的“学术领域”乃至“艺术领域”,但理论的差异必然会影响着适应“商业”的能力。对于作品至上,想要引领市场前进的设计师来讲,专业知识学习永远不会成为工作过程中的枷锁,即便在往后的工作中无法物尽其用,但也可以站在更高的行业维度以及起点上适应市场。殊途同归,我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许前人已经解答了也说不定呢?我们也许会发现,现在的流行,也仅仅是对原有理论模型上的再探索罢了。没有门户之见,对花艺美学的把控,一定程度上都是相通的,理论也殊途同归,只是互相的表达方式乃至着重点不同罢了。但作为学习者,我们仍然需要一定的鉴别能力以分辨不同的理论体系,或是同种理论体系中不同传授者所传递知识的严谨性。这并不是说“严谨之上”,“严谨”是理论工作者(传授者)的职业基石,“探讨与质疑”也是理论研究的必经之路。分辨,吸收,再探索,我们思考设计的方式也将引入新的次元高度。而此刻我们再回过头去看自己曾不理解或者遥不可及的设计思路(作品)时,也将豁然开朗。学会思考,才可以做到降维打击。
相关知识
浅谈室内花艺 如今...
花艺插花理论范例8篇
浅谈一下我的摄影道具
花艺师崔亚彬
花卉摄影杂谈
一花一世界丨浅谈插花、花道、花艺的区别
什么是架构花艺?浅谈花艺创造的延伸性
梅花蜡梅盆景制作之杂谈
春日杂谈
想让荷花快速开花?阳光是引子,肥料是动力,温度是花蕾触发点
网址: 引子与杂谈——浅谈一下花艺理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3921.html
上一篇: 花艺设计元素|影响设计美感的几个 |
下一篇: 欧美花艺设计风格理念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