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汇文人墨客之智,展汉楚艺术雄浑。11月4日晚,国学小课“非遗汉派插花技法与民族花艺美学体系”在校史馆开课,汉楚插花创始人,汉楚传统插花艺术传承人苏艳玲携陈芳明、陶希二位老师,在千年汉楚插花技艺中和我校30余名学子一同领略传统技艺的艺术丰碑。
何为插花?“夫幽人韵士,屏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一开场,苏艳玲以历史开讲,通过引用汉楚插花艺术鼻祖袁宏道先生撰写的《瓶史》中的名句,在千年传承中,带领同学们一同领略插花艺术的魅力。“很多人都认为插花只是把花插进瓶子里,实则不然,其每一个细节和技法都充分体现着地域人文情怀和汉楚文化风格,浓缩着历史的瞬间。”苏艳玲拿起她在武汉商学院就地取材的一截枝叶便开始了创作,很快通过修剪让这截看似普通的枝叶呈现出新鲜的曲线美和立体感,达到了“虽为人做,宛若天成”的效果。
“插花的精美,首先取决于你要根据植物的走向确定创作形式。”苏艳玲一边向大家介绍着插花的技法一边讲解着汉楚插花艺术的地域文化。“东方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而中国插花历史上有位重要人物叫袁宏道,他是湖北公安人。汉楚地域插花也是中国插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件精美的插画作品离不开对每个细节的沉淀,苏艳玲以现场这截枝叶为例向同学们进一步介绍插花作品的制作过程。花枝在采集之后,首先要对枯萎下垂的枝叶进行清理,根据植物形态确定创作形式,随后进行破枝方便固定。插花时讲究斜口插入,注重上散下聚的“三度空间”,插花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高低错落,要有大有小、虚实结合,突出作品的“形”和“神”,切忌让花枝发生挤压或把枝叶搭在瓶口。苏艳玲这样概括自己的创作理念:“插花作品需表现四美:自然美(具有地域特色的山川树木与花卉植物)、创作美、意境美和人文美。枝条插作遵循喜阳不喜阴、姿态宜上不宜下、走势宜内不宜外的原则,造型整体力求做到积极、阳光、向上,这样方能形神兼备。”在经过一系列的步骤之后,这一件独具匠心的插花艺术作品才算最终完成。在展示台上,造型立体雅致、高低有序的插花作品规整放置着,伴随着苏艳玲老师细致的讲解,让人耳目一新。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汉楚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苏艳玲还邀请大家每人现场完成一份插花作品,在零距离接触中向同学们传承汉楚传统艺术文化。苏艳玲先是在展示台为大家进行“直立式插花”方法的细致讲解,随后与两名随行老师与同学们面对面进行教学。在同学们一剪二插的实践和老师们手把手的指导后,一件件虚实有度、风格各异的作品慢慢展露出来,不少同学拿出手机与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通过这次汉派插花的体验课,改变了我以前对插花的认知,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陶冶了情操。”2020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郭美伊感叹,在她记忆里,每次参加国学小课都能感受到非遗文化不一样的美,仿佛在历史的海洋里不断遨游,印象深刻。
“汉楚插花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热切期盼大家这一代人能够将其继续传承下去,将汉楚插花艺术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在活动最后,苏艳玲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她以自己35年的花艺从事经历为例,寄语新一代的年轻人要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做传统文化的复兴者和传承者,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文艺术之美。
(校审 李雨霏)
(编辑 张思渊 徐昊东)
相关知识
共享非遗传承文化成果!楚地插花艺术“花”开文化宫社区
“非遗+红色旅游”:开出文化传承绚烂之花
【文化传承】景谷:非遗在保护传承利用中绽放璀璨之花
非遗花杆进校园,文化传承助发展
唱响中国“花儿”传承非遗“瑰宝”
传承文化.回报社会 国家级非遗黄梅 挑花传承人石九梅
守护中国非遗文化,传递国货品牌匠心 花皙蔻非遗牡丹青花瓷礼盒上市
湖湘传统插花非遗作品展 感受文化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融合发展综述
非遗剪纸产业化 开出最美“传承花”
网址: 品汉楚花艺之美 兴非遗文化传承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586.html
上一篇: “山歌皇后”陈岩花:唱响苗族山歌 |
下一篇: 花鸟名家柯桐枝首访广州,名家齐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