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广西持续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综述

广西是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多发、重发区,受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蝗虫等迁飞性害虫和稻瘟病等流行性病害呈持续偏重局部大发生或暴发、流行态势,全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年发生面积约2.4—2.7亿亩次,若不进行防治,每年将会造成总产量40%以上的损失。

施用化学农药防病治虫是主要的农业技术手段,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负面影响较大。广西从2001年以来,就开始重视和推进绿色防控工作,尤其是2018年以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通过行政推动、项目拉动、示范带动、科技驱动、宣传发动等多种举措,大力示范和推广应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全区农药使用量减少的良好态势,为广西绿色农业发展和营造山清水秀自然生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绿色防控——“害虫食物引诱+生物农药”展示区。自治区植保站供图

专业化统防统治——水稻病虫害直升机飞防。自治区植保站供图

技术优化 集成应用

以健身栽培、农业防治和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以科学安全用药、禁用高毒农药为前提,我区逐步配套形成了“健身栽培+农业防治+‘四诱’技术+生物防治+科学安全用药+产品检测”的动态模式。

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作为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从简单的人工摘除、人工捕杀、犁耙翻耕到选育种植抗病虫作物良种再到改善宜虫宜病生境等,主要包括综合考虑作物区划、品种布局、轮作、间作、套作等耕作栽培技术和抗病虫品种选育,针对病虫害采取的翻耕、灌水、秸秆处理(堆沤、带出、翻入地下)等。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农业防治技术有:抗病虫品种使用,“早稻+番茄轮作”、玉米蔬菜间作、玉米大豆套作、春灌灭螟、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布局预防稻瘟病,将病虫果放入黑色塑料袋中闷沤15天当做有机肥等。

生态调控技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生态设计,控制病虫害的行为。主要推广应用稻田田埂保留杂草,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涵养蜘蛛、寄生蜂、瓢虫、黑肩绿盲蝽、草蛉等害虫天敌;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采用生草栽培技术,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等。从2018年到2021年底,广西累计推广面积1.16亿亩次。

理化诱控技术。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果实套袋、TBS围栏灭鼠、毒饵站控鼠、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2018年至2021年底广西累计推广理化诱控技术5930.13万亩次,其中,应用频振诱控技术2671.01万亩次,性诱技术1225.89万亩次,色诱技术1258.89万亩次。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人工释放天敌和应用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诱抗剂、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牧鸡牧鸭、稻鸭共育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从2018年到2021年底,广西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72亿亩次。

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在应用以上技术的基础上,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普及规范使用农药的知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水稻无人机放蜂治螟。自治区植保站供图

赤眼蜂防治螟虫。自治区植保站供图

放蜂治螟 璀璨亮点

甘蔗螟虫、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对甘蔗、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化学防治导致其抗药性增强、农药用量增加、防治效果下降,并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研发出安全可行高效的化学防治替代技术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根本,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绿水青山的重要抓手。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探索赤眼蜂防治螟虫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赤眼蜂扩繁困难、蜂种退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原因,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仅停留在小面积试验示范,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也不太成功。

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经深入调研,广西选择米蛾卵作为螟黄赤眼蜂繁殖的中间寄主,优化筛选本地赤眼蜂品系,筛选出6个赤眼蜂优势品系,赤眼蜂羽化率≥85%,寄生率稳定在70%以上;研发米蛾、米蛾卵和螟黄赤眼蜂高效扩繁的全套工业化生产新型机械装备7套及新工艺6个,建成米蛾及米蛾卵自动化生产线10条,大幅提高繁蜂效率,米蛾卵扩繁平均倍数≥100倍,米蛾卵最高日采收量≥3.2万ml,每批次可采收米蛾卵≥20万ml,米蛾卵年产4.9吨,产能国内外居首,解决了规模化米蛾卵生产的世界难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米蛾卵赤眼蜂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效率提高200%,最高日产4.5亿头,年产能超700亿头。创新集成大田放蜂应用技术和推广机制,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赤眼蜂释放球及无人机高效精准释放赤眼蜂技术,作业效率是过去人工释放的30—40倍,是传统人工化学防治的400—800倍。制定发布首个《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建立全程参与式、融合统防高效推进的产业化推广机制,集成配套绿色防控技术模式5套。项目成果在广西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了米蛾卵赤眼蜂工业化生产及大面积产业化应用的历史性突破。

目前,放蜂治螟成果获国家专利4件,发表论文7篇,发布地方标准1个。项目成果已在广西、吉林、湖南、广东、福建、山东等10个省(区)推广应用,合计蜂卡销售量6323.86万张、商品米蛾卵22.85万ml。其中,在广西甘蔗、水稻、玉米上应用1284.87万亩次,甘蔗增产191.46万吨,增糖32.73万吨,水稻增产1.82万吨,农民增收7.07亿元,糖企增利12.89亿元,政府增税1.82亿元,项目纯收益12.56亿元,减少化学农药18.40吨(折百)。

专业化统防统治——水稻病虫害无人机飞防。自治区植保站供图

多措并举 协同推进

准确测报,精准防治。坚持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系统调查、大田普查和专家会商等工作,加强病虫测报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田间监测网点,提升现代新型测报工具装备水平,加快建设重大病虫害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平台,累计建设了63个重大病虫观测场、60个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显著提高了我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全区年均发布病虫情报1800期以上,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为准确掌握病虫害最佳防治适期提供了依据,有效减少乱用药、滥用药现象,避免农户打药“三炮”(马前炮、马后炮、乱放炮),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项目带动,综合控害。2018—2022年,争取到中央资金2.744亿元,用于开展水稻重大病虫、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2020年重点安排中央农业生产救灾项目资金1830万元,在全州、兴安、港南、桂平等22个县(市、区)重点开展稻田统一释放赤眼蜂生物防治创新示范,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要求稻田放蜂治螟示范的资金比例不低于项目安排资金总额的50%。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本级部门预算投入1908万元,用于支持频振式杀虫灯、赤眼蜂释放等项目实施。同时,2018—2022年自治区财政支农安排补助市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示范9550万元,在重点县(市、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大力示范推广主要作物病虫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持续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创新集成了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生长全程为主线的农药减量、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18年来全区累计建设各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3384个,核心示范面积1397.56万亩次。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2015年来,组织实施FAO(联合国粮农组织)-PPR(降低农药风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热带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自治区重点农业科技攻关课题“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应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及《螟黄赤眼蜂规模化生产和甘蔗螟虫大面积绿色防控技术联合攻关与示范推广》等多个项目,通过项目引领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和发展。

统防统治,科学控害。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效果好、防治效率高等优势,通过补助项目扶持,做强一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扩大服务范围和规模,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农药减量、先进植保技术与绿色防控配套产品大面积示范应用,助推全区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升级发展。累计建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2940个,市场监督、民政部门注册1297个,从业人员19237人。2021年全区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2073.27万亩,飞防作业面积476.7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47.82%。港南区、上林县、融安县获评为全国第二批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创建县”。

宣传推广,示范带动。组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明白纸、宣传栏、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开展技术宣传,开展全区早、晚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暨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培训。深入宣传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2020年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宣传月活动,与电视台联合制作了电视专题片《我眼中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在《广西日报》上刊登了题为“宣传贯彻病虫害防治条例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图解”的专刊,制作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解读PPT、微信多个版本,利用电视、报纸、自媒体进行宣传,制作解读PPT开展培训,发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印刷本5万册,海报2.5万份,相关宣传资料35.15万份。2018—2020年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宣传月活动。自治区每年编印发放《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等技术挂图和明白纸10万份以上。

重大病虫观测场。自治区植保站供图

控诱设备—迁飞性害虫高空灯。自治区植保站供图

成效显著 成果丰硕

发展速度快。据统计,2018—2021年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累计4.46亿亩次,其中2021年绿色防控面积1.39亿亩次,比2018年增86.57%,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46.02%,比2018年提高18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绿色防控面积1.4亿亩次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50%左右。

应用范围广。一是应用作物广。以作物为主线,结合各地产业优势,在全区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涵盖各种蔬菜、果树、茶叶、甘蔗、烟草、中草药等50多种作物。二是覆盖面积广。通过频振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示范等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面上绿色防控的开展,技术覆盖100%乡镇,绿色植保深入民心,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自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技术创新多。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要靶标病虫害、植保投入品或靶标病虫害生境等为主线,通过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示范等项目,研究探索出了多种一元技术、二元技术、多元技术模式。如水稻“杀虫灯+性诱+养鸭”、蔬菜“杀虫灯+性诱+黄板”、果树“杀虫灯+黄板+性诱剂+套袋”、甘蔗“放蜂治螟+性诱”,集成了适应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十多套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如水稻上“移栽前大田灌水灭蛹+播种前种子消毒+防虫网育秧+施送嫁药+理化诱控(光诱、性诱、食诱等)+Bt等生物农药防治+稻鸭共育除虫控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化农药防治”,蔬菜上“土壤消毒+选用抗性品种+药剂拌种+防虫网阻隔育苗+农业防治技术+免疫诱抗技术+理化诱控技术(光诱、性诱、食诱等)+生物农药防治+轮作”等模式。这些技术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化学农药用量,解决了生产上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2015年以来,自治区植保站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南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制定发布了省级技术规程6个,公开出版了著作3部。

推广模式优。推进绿色防控工作中,形成财政项目示范带动、绿色防控产品集成应用、各类专业化合作共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品牌等为主的多元化推广格局。示范建立了“六个一”模式,辐射带动技术推广应用,即一个植保绿色防控示范区、一套植保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一个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一所农民田间学校、一个植保社区服务站、一个农民协会,形成10种推广模式。如“市场+农民协会+植保部门+农户”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政府+技术部门+农户+基地”的模式等,运用市场规律走企业、农民参与的路子,有效解决资金、人员、技术、利益等问题,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生产基地和品牌。2015—2020年全区农企共建基地839个,累计有2076个次专业化服务组织、326个次农药企业、2947个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了示范共建。

综合效益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有力推动和保障“广西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圆满收官,提前实现了全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和农药减量的良性循环。2021年广西农药实际使用量(种植业)1.19万吨(折百),同比2020年和2015年分别减少约126吨和2879吨,下降了1.05%和19.4%,其中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为0.85万吨,占比上升至71.4%。

目前,我区灵山县、容县、田阳区、八步区、兴安县、扶绥县6个县(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融安县、柳城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港南区、合浦县5个县(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贵港市三禾米业有限公司、田阳兴城番茄专业合作社、兴安县兴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柳州覃保林蔬菜专业合作社等4个基地入选首批10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陈丽丽 覃保荣)

(责任编辑:曹洋)

相关知识

生物农药护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罗甸综合开展农作物绿色防控,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科技小院助力国家标准研制,生态茶园建设促进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业绿色环保网消息发展意义重大
光明花博小镇内中荷共议“设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丨中国现代花卉“硅谷”要来了
促进花卉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出一片“致富花”
浙江出台意见加快花卉业高质量发展
康振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作物病虫绿色防控
打造品牌效应,促进云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话云花”论坛在云南开远市举办
《关于加快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网址: 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723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2024年蔬菜蓟马绿色防控技术
下一篇: 中国大豆病虫害现状及全程绿色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