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障
风障( windbreak)是用秸秆或草席等材料做成的防风设旋,是中国北方常用的简单保护设施之一,在花卉生产中多与冷床或温床结合使用,可马于耐寒的二年生花卉越冬,一年生花卉提早播种和开花,南方地区少用。
1.风障的作用
风障是利用各种高秆植物的茎秆栽成篱笆形式,以阻挡寒风,提高局部环境温度与湿度。
风障的防风效能极为显著,能使风障前近地表气流比较稳定,一般能削弱风速10%-50%;风速越大,防风效果越显著。风障的防风范围为风障高度的8-12倍,风障设置排数越多,效果越好。
风障能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风障保护区的地温和气温。由于风障增加了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使太阳照射在风障上的辐射热扩散于风障前,因此风障前的温度比较容易保持。一般风障南面的夜间气温较开阔地高2~3℃,白天高5-6℃,距风障愈近温度越高。所以风障前的土层冬天结冻晚,结冻土层浅,在春天解冻早,在风障保护下的耐寒花卉,如芍药、鸢尾等可提早花期10 -15天。风障的增温效果在有风的晴天最显著,无风晴天次之,阴天则不显著。
风障还有减少水分蒸发和降低相对湿度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在中国北方冬春晴朗多风的地区,风障是一种常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旋,但在冬季光照条件差,多南向风或风向不定的地区不适用。
2.风障的设置
依结构不同,分为有披风风障和无披风风障两种,前者防寒作用大。花卉栽培常用有披风风障,由基埂、篱笆、披风3部分组成。篱笆是风障的主体,高度约为2.5-3m,一般由芦苇、高梁秆、玉米秸、细竹等构成;基埂是篱笆基部北面筑起来的土埂,一般高约20cm,用以固定篱笆,也能增强保温效能;披风是附在篱笆北面的柴草层,用来增强防风、保温功能,其基部与篱笆一并埋入土中,中部用横杆缚于篱笆之上,高度约1.3 -1.7m。
具体设置方法是在地面上东西向挖宽约30cm的沟,栽入篱笆后填土压实,在距地面约1.8m处扎一横杆,加基埂。披风可晚半月加上。建成后的篱笆向南倾斜,与地面夹角75°-80°。相邻两个风障间的距离以其高度的2倍为宜,相距过近妨碍日照,相距过远又降低防寒效果。由多个风障组成的风障群,其防护功能更强。在大规模花卉栽培中,常设置许多排风障组成风障区。为进一步增强防风保温效果,通常还在风障区的东、西两面埋设围篱。
在北京地区,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设置风障,次年3月下旬天转暖时去掉披风,以利于通风,4月上旬至4月下旬,只留最北面一排风障,余者拆除,到5月上旬可全部拆除。
二、冷床和温床
冷床和温床是花卉栽培常用的设备。冷床只利用太阳辐射热以维持一定的温度;温床除利用太阳辐射热外,还需人工加热以补充太阳辐射的不足,两者在形式和结构上基本相同。冷床和温床在花卉生产中一般用于:①露地花卉促成栽培。如春播花卉提前播种提早开花,球根花卉(如水仙、百合、风信子、郁金香等)的冬春季促成栽培。②二年生草花和半耐寒盆花的保护性越冬。在北京地区,雏菊、金盏菊、三色堇等“五·一”花卉的生产一般要用到冷床或温床;在长江流域地区,天竺葵、小苍兰、万年青、芦荟等半耐寒花卉可在冷床中保护越冬。另外,温床和冷床还可用于温室或温床生产的幼苗的过渡性栽培,以及秋冬季节木本花卉的硬枝扦插(如月季等)。
(一)冷床( cold frame)
冷床是不需人工加热而只利用太阳辐射维持一定温度,使植物安全越冬或提早栽培繁殖的栽植床。它是介于温床和露地栽培之间的一种保护地类型,又称“阳畦”。冷床广泛用于冬春季节日光资源丰富而且多风的地区,主要用于二年生花卉的保护越冬及一、二年生草花的提前播种,耐寒花卉的促成栽培及温室种苗移栽露地前的锻炼期栽培。
冷床分为抢阳阳畦和改良阳畦两种类型。
1.抢阳阳畦
由风障、畦框及覆盖物三部分组成(图5-13)。风障的篱笆与地面夹角约70°,向南倾斜,土背底宽50cm、顶宽20cm、高40cm。畦框经过叠垒、夯实、铲削等工序,一般北框高35 - 50cm,底宽40cm,顶宽20cm;南框高25 -40cm,底宽30- 40cm,顶宽25cm,形成南低北高的结构。畦宽一般约1.6m,长约5-6m。覆盖物常用玻璃、塑料薄膜、蒲席等。白天接受日光照射,提高畦内温度,傍晚,透光覆盖材料上再加不透明的覆盖物,如蒲席、草苫等保温。
2.改良阳畦
由风障、土墙、棚架、棚顶及覆盖物组成(图5-14)。风障一般直立;墙高约1m,厚50cm;棚架由木质或钢质柱、柁构成,前柱长1.7m,柁长1.7m;棚顶由栅架和泥顶两部分组成,在棚架上铺以芦苇、玉米秸等,上覆lOcm左右厚土,最后以草泥封裹:覆盖物以玻璃、塑料薄膜为主。建成后的改良阳畦前檐高1.5m,前柱距土墙和南窗各为1.33m,玻璃倾角45°,后墙高93cm,跨度2.7m。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改良阳畦不再设棚顶。
抢阳阳畦和改良阳畦均有降低风速、充分接收太阳辐射、减少蒸腾、降低热量损耗、提高畦内温度等作用。冬季晴天,抢阳阳畦内的句平均温度要比露地高13 -15.5℃,夜间最低温度为2-3℃(指有玻璃覆盖的阳畦),改良阳畦较抢阳阳畦又高4-7℃,增温效果相当显著,而且日常可以进入畦内管理,应用时间较长,应用范围也比较广。但在春天气温上升时,为防止高温窝风,应在北墙开窗通风。阳畦内温度在晴天条件下可保持较高,但在阴天、雪天等没有热源的情况下,阳畦内的温度会很低。
(二)温床( hotbed)
温床除利用太阳辐射外,还需人为加热以维持较高温度,供花卉促成栽培或越冬之用,是中国北方地区常用的保护地类型之一。温床保温性能明显高于冷床,是使不耐寒植物越冬,一年生花卉提早播种,二年生花卉促成栽培的简易设施。温床建造宜选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场地。
温床由床框、床孔及玻璃窗(也可用塑料薄膜代替)3部分组成。
床框:宽约1.3 - 1.5m,长约4m,前框高20 - 25cm,后框高30 - 50cm。为了操作方便,通常做成组合式:框板厚约5cm、长4m的床框上盖有1m宽的玻璃窗四块,因而在床框上缘每距1m设椽木一条,中间开沟,以使雨水随沟流向床外。
床孔:是床框下面挖出的空间,是发酵温床填入酿热物的处所。床孔大小与床框一致,其深度依床内所需温度及酿热物填充量而定。为使床内温度均匀,通常中部较浅,填入酿热物少;周围较深,填入酿热物较多。
玻璃窗:用以覆盖床面,一般宽约1m,窗框宽Scm,厚4cm,窗框中部设椽木1-2条,宽2cm,厚4cm,上嵌玻璃,上下玻璃重叠约1cm,成覆瓦状。为了便于调节,常用撑窗板调节开窗的大小。撑窗板长约50cm,宽约10cm。床框及窗框通常涂以油漆或桐油防腐。
温床加温可分为发酵热和电热两类:发酵物依其发酵速度的快慢可分为两类:马粪、鸡粪、蚕粪、米糠及油饼等发热快,但持续时间短;稻草、落叶、猪粪、牛粪及有机垃圾等发酵慢,但发热持续时间长。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两类发酵物配合使用。在填入酿热物时,要在底层先铺树叶等隔温层,厚约10cm,然后将酿热物逐次填入,每填10 - 15cm,要踏实一次,并加适量人粪尿或水,促其发酵。全部填完后覆土。电热温床选用外包耐高温的绝缘塑料、耗电少、电阻适中的加热线作为热源,发热50-60℃。在铺设线路前先垫以10 - 15cm厚的煤渣等,再盖以Scm厚的河沙,加热线以15cm间隔平行铺设,最后覆土。温度可用控温仪来控制。
发酵温床由于设置复杂,温度不易控制,现已很少采用。电热温床具有可调温、发热快、可长时间加热,并且可以随时应用等特点,因而采用较多。目前,电热温床常用于温室或塑料大棚中。
三、地窖( cellar)
地窖又名冷窖,是不需人为加温的用来贮藏植物营养器官或植物防寒越冬的地下设施。冷窖是植物材料越冬的最简易的临时性或永久性保护场所,在北方地区应用较多。冷窖具有保温性能较好、建造简便易行的特点。建造时,从地面挖掘至一定深度、大小,而后作顶,即形成完整的冷窖。冷窖通常用于北方地区贮藏不能露地越冬的宿根、球根、水生花卉及一些冬季落叶的半耐寒花木,如石榴、无花果、蜡梅等,也可用来贮藏球根如大丽花块根、风信子鳞茎等。
冷窖依其与地表面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两类:地下式的窖顶与地表面持平;半地下式窖顶高出地表面。地下式地窖保温良好,但在地下水位较高及过湿地区不宜采用。
不同的植物材料对冷窖的深度要求不同。一般用于贮藏花木植株的冷窖较浅,深度Im左右;用于贮藏营养器官的较深,达2-3m。窖顶结构有人字式、单坡式和平顶式3类。人字式出入方便;单坡式由于南低北高,保温性能较好。窖顶建好后,上铺以保温材料,如高粱秆、玉米秸、稻草等10 - 15cm,其上再覆土30cm厚封盖。
冷窖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开口通风。有出入口的活窖可打开出入口通气,无出入口的死窖应注意逐渐封口,天气转暖时要及时打开通气日。气温越高,通气次数应越多。另外,植物出入窖时,要锻炼几天再行封顶或出窖,以免造成伤害。
四、荫棚( shade frame)
荫棚也是花卉栽培与养护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大部分温室花卉在夏季出温室后,均需置于荫棚下养护,夏季花卉的嫩枝扦插及播种等也需在荫棚下进行,一部分露地栽培的切花花卉如有荫棚保护,可获得比露地栽培更好的效果:
荫棚的种类和形式很多,可大致分为永久性与临时性两类。永久性荫棚多用于温室花卉栽培,临时性荫棚多用于露地繁殖床及切花栽培。在江南地区栽培杜鹃花等时,常设永久性荫棚;栽培兰花也需要设置永久性的专用荫棚。荫棚按使用性质可分为生产荫棚和展览荫棚。
永久性荫棚多设在温室附近地势高燥、通风和排水良好的地方,一般高2.0-2. 5m,以较高者为佳。用钢管或钢筋混凝土柱做成主架,棚架上覆盖竹帘、苇帘或遮荫网等。为避免上午和下午的太阳光进入棚内,荫棚的东西两端还要设荫帘,其下缘要离地50cm以上,以便通风。荫棚的遮光程度根据植物的不同要求而定,可选用不同遮光率的遮荫网来达到不同的要求。
露地扦插床及播种床所用的荫棚多较低矮,通常高度为0.5-1m,一般为临时性荫棚。临时性荫棚多以木材构成主架,用竹帘、苇帘或遮荫网覆盖。设置临时性荫棚对土地利用和轮作有利。临时性荫栅也有用布棚的,但在有强风之处不宜采用。布棚除用于繁殖外,也常用于紫菀、菊花等切花栽培及防虫、保湿、防风、防雨,但由于遮荫程度不能调整,而不适用于所有植物。
在具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自动化或机械化)可移动性荫棚,这种荫棚多是为了在中午高温、高光照期间遮去强光并利于降温,同时又有效地利用早晚的光照。大型的现代化连栋温室的外遮荫系统即是此类,这种系统通常由一套自动、半自动或手动机械转动装置来控制遮荫幕的开启。
五、塑料大棚( plastic-covered shed, plastic house)
塑料大棚简称大棚,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保护地设施,与玻璃温室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一次性投资少,有效栽培面积大,作业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花卉生产设施。
塑料大棚以单层塑料薄膜作为覆盖材料,全部依靠日光作为能量来源,冬季不加温。塑料大棚的光照条件比较好,光照时间长,分布均匀,无死角阴影;大棚散热面大,夜间没有保温覆盖,且没有加温设备,所以棚内的气温直接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季节差异明显,且日变化较棚外剧烈。塑料大棚密封性强,棚内空气湿度较高,晴天中午,温度会很高,需要及时通风降温、降湿。
塑料大棚在北方只是临时性保护设施,常用于观赏植物的春提前、秋延后生产。但在长江以南可用于一些花卉的周年生产。大棚还用于播种、扦插及组培苗的过渡培养等,与露地育苗相比具有出苗早、生根快、成活率高、生长快、种苗质量高等优点。
塑料大棚一般南北延长,长30 - 50m,跨度6-12m,脊高1.8-3.2m,占地面积180 - 600H12,主要由骨架和透明覆盖材料组成,棚膜覆盖在大棚骨架上。大棚骨架由立柱、拱杆(架)、拉杆(纵梁)、压杆(压膜绳)等部件组成(图5-15)。棚膜一般采用塑料薄膜,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有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目前,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膜和氟质塑料(F-clean)也逐步用于设施花卉生产。
根据大棚骨架所用的材料不同,塑料大棚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竹木结构。是初期的一种大棚类型,但目前在农村仍普遍采用。大棚的立柱和拉杆使用的是硬杂木、毛竹竿等,拱杆及压杆等用竹竿。竹木结构的大棚造价较低,但使用年限较短,又因棚内立柱较多,操作不便,且遮荫,严重影响光照(图5-16)。
(2)混合结构。由竹木、钢材、水泥构件等多种材料构建骨架。拱杆用钢材或竹竿等,主柱用钢材或水泥柱,拉杆用竹木、钢材等。该种大棚既坚固耐久,又节省钢材,造价较低。
(3)钢结构。大棚的骨架采用轻型钢材焊接成单杆拱、桁架或三角形拱架或拱粱,并减少立柱或没有立柱。这种大棚抗风雪力强,坚固耐久,操作方便,是目前主要的棚型结构,但造价较高,钢材容易锈蚀,需定期防锈维护或采用热浸镀锌钢材(图5-16)。
(4)装配式钢管结构。主要构件采用内外热浸镀锌薄壁钢管,然后用承插、螺钉、卡销或弹簧卡具连接组装而成。所有部件由工厂按照标准规格,进行专业生产,配套安装。目前常用的有6m、8m、lOm及12m跨度的大棚。该类大棚的特点是规格标准、结构合理、耐锈蚀、安装拆卸方便、坚固耐用。
相关知识
园艺设施的类型 园艺设施的作用
花卉栽培的设施幻灯片.ppt
园艺设施的类型
园艺设施的类型,园艺设施的作用
第五章花卉栽培设施
园林花卉栽培设施及设备资料.ppt
花卉栽培的设施及设备.ppt
园林景观设计类型,地形排水
设施园艺:第二章 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与应用
比较流行的庭院绿化类型
网址: 花卉栽培其他类型保护地的作用,类型,设置,建造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7413.html
上一篇: 北京市首个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在房山 |
下一篇: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