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适时”的养护时间是一个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结果,包括混凝土的组成材料、配合比、环境温湿度、风速以及所采用的养护方法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发展和最终质量。
当混凝土的水胶比较低时,其内部的自由水较少,因此需要及时从外部补充水分以确保水化反应的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浇水养护的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因为混凝土对水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即使养护时间较短,也需要确保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以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导致的开裂。
相反,当水胶比较大时,混凝土中的自由水较多。如果处于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湿养护的影响可能不那么显著,但仍然需要相对较长的养护时间来确保混凝土的渗透性稳定。这是因为在高湿环境下,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较慢,但内部的水化反应仍在进行,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达到稳定的渗透性。
如果水胶比较大但处于相对湿度较小的地区,湿养护同样不可忽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环境干燥,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很容易蒸发,因此需要更加重视浇水养护以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可随意缩短,否则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和强度降低。
对于掺有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来说,由于其水胶比较小,表面的吸附水容易蒸发。这些掺合料的反应速度较慢,因此其抗裂作用和强度增长在低水胶比条件下更加依赖充分的浇水养护。在这种情况下,浇水养护不仅要充分而且时间也要相对较长,以确保掺合料的有效作用和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此外,对于掺有缓凝型外加剂以及对抗渗有要求的混凝土来说,《质量规范》已经明确要求延长浇水养护时间。这是因为这些特殊成分和性能要求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目前关于混凝土养护方面的科研资料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工作。通过更深入的了解混凝土的性能和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指导混凝土施工和养护实践。表2所列出的保湿养护时间是从渗透性角度考虑的一个参考指标,但具体的养护时间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确定。
误区之四:
混凝土才终凝,表面还湿湿的,
不着急浇水养护!
随着水泥和混凝土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一个新兴的问题逐渐浮现——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这一问题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以及高早强混凝土中尤为突出,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应用的关键难题。而深入探究其开裂的根源,我们发现自收缩与温度收缩是主要的罪魁祸首。
混凝土自收缩的大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水泥石内部的自干燥程度、水泥石的弹性模量以及徐变系数都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早期阶段,特别是初凝后的前24小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相对较低,而徐变系数较大。在这一关键时期,自干燥程度成为影响自收缩的主导因素。
为了有效应对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问题,对其进行及时的湿养护至关重要。当混凝土初凝时,对其表面进行湿养护可以使养护水与混凝土中的毛细管孔内的水分形成连续的水分通道。这种水分的连续补给为混凝土内部的胶凝材料提供了必要的水化条件。随着胶凝材料的进一步水化,混凝土的毛细孔逐渐细化。当毛细孔壁的阻力增大到超过水的表面张力时,水分无法继续向混凝土内部迁移,这时湿养护的补水作用才会停止。
由此可见,早期浇水养护对于抑制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合理的湿养护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自收缩程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早期浇水养护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
混凝土的自收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从其初凝时刻起便悄然发生。这种自收缩在早期阶段发展尤为迅速,大部分收缩在24小时之内便已完成,之后其速率会迅速衰减。其自收缩的值可达到(0.025~0.050)×10-3的范围,且这一数值会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而增大,同时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也会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混凝土强度的不断增长,其极限拉应变也会发生显著变化。在混凝土成型后的短短2小时内,其极限拉应变可高达4.0×10-3,然而这一数值在6至12小时内会急剧下降至0.04×10-3,标志着混凝土进入了开裂的高风险期。
然而,按照传统的《质量规范》要求,对于塑性混凝土的养护,往往是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开始浇水养护。但这样的时间设置显然已经远远滞后于混凝土开裂的危险期。因此,规范中所规定的最迟开始浇水养护时间在现代混凝土的养护实践中已不再适用。
遗憾的是,仍有许多人持有错误的观念,认为混凝土的浇水养护只要在浇筑完成后的12小时内开始即可,这个时间窗口似乎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然而,这种认识和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忽略了混凝土自收缩和开裂风险的早期快速发展,从而可能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产生严重影响。
混凝土的早高强特性常被视作其早期开裂的内部诱因。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外部因素时,不难发现浇水养护的滞后以及表面水分迅速蒸发后的补水不足或中断,同样构成了混凝土早期开裂的重要外因。
因此,为了有效预防混凝土早期开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浇水养护的时机。将开始浇水养护的时间大幅提前显得尤为必要,这样可以确保混凝土表面在水分向外蒸发时能得到及时的补给。换言之,我们应当遵循“尽早及时”的浇水养护原则。
具体而言,从混凝土浇筑完成到其初凝阶段,我们就需要密切关注浇水养护的实施。此时的浇水应以不破坏混凝土表面为前提,尽可能早地进行,从而确保混凝土在早期阶段就具备充足的补水条件。这里特别要强调“尽早”二字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混凝土在塑性收缩、自收缩和干缩等多重作用下发生开裂。通过这样的措施,我们可以为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提供有力保障。
误区之五:
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最好是大水猛浇,
这样补水才能充分彻底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覆盖措施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有效防止养护水的急剧蒸发,从而节约宝贵的水资源,还能在降温阶段减缓水泥水化热的迅速散失,确保混凝土断面上维持适宜的温度梯度。这一举措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人为了节省覆盖材料,采取了不恰当的养护方法。他们不仅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覆盖,反而使用大压力水猛烈浇灌。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容易对混凝土表面造成冲刷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压力水流经混凝土表面时,会迅速带走其热量,导致表面温度急剧下降。如果恰逢混凝土水化热的高峰期,且养护水与混凝土表面存在较大的温差,那么混凝土可能会因温度骤降而遭受“热震”效应,进而引发表面开裂。
此外,养护浇水的过程必须保持连续稳定,不可时断时续。反复中断浇水会造成混凝土多次经历“热震”,从而加剧开裂的风险。因此,适宜的浇水养护方法应该是采用小水漫淋的方式,既能保证混凝土得到充分的湿润养护,又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误区之六:
为了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养护阶段只保温而不进行冷却降温处理
混凝土的初始浇筑温度构成了其后续最高温度的重要基石。在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时,若能有效地实施冷却降温措施,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其内部的最高温度峰值,还能相应地减少混凝土的致裂温度,从而降低开裂风险。因此,针对塑性状态的混凝土进行及时的冷却处理,被视为预防混凝土开裂的高效策略之一。
然而,当混凝土开始硬化并产生拉应力,直至其达到最高温度的整个阶段,冷却处理需要更为谨慎。尽管此阶段的冷却措施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致裂温度,但向混凝土表面浇灌过低温度的冷却水,可能会引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梯度的急剧增加,进而产生所谓的“热震”现象。这种热震效应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开裂,从而影响其整体结构和耐久性。
因此,在这一关键阶段,对混凝土进行冷却处理和浇水养护时必须格外小心。建议在混凝土内部尚未产生拉应力之前,就及时采取适当的冷却措施,以预防温度骤升引发的表面开裂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冷却策略和细致的养护管理,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和长期性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养石斛花误区,快看看你中了几条?
常见的浇水误区,让家里的花草置于“死地”,你中招了几个?
不要天天浇水(仙人掌养护的6大误区)
家庭养花常陷的三大误区,你中招没有?
高温天使用农药千万别入这些误区!
养花的误区你知道吗?养不好花也许不是你的错!
混凝土养护的方法有哪些
水仙花有几个品种,水仙花最好看八大品种
正确的浇水对养花来说很重要,那么常见的浇水误区,你知道哪些?
6个常见的养花坏习惯,难怪花花黄叶又烂根,看看你中了几招?
网址: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八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9656.html
上一篇: 十二卷浇水时间和正确方法(打造健 |
下一篇: 哪些植物不要给叶片浇水,给花卉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