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重庆在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责任、有担当的文物工作者。今天的《新重庆奋斗者》,一起来认识一位“石刻医生”——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
近段时间,陈卉丽和同事们正在开展国家文物局重大保护项目大足石刻圆觉洞综合保护工程的前期勘察研究工作。
陈卉丽告诉记者,圆觉洞可以说是开展大足石刻这么多保护工程以来最难的一个工程。
大足石刻,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在这里,有着代表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最高水平的石刻造像,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但如今,大足石刻的75处、5万余尊造像已经进入高速风化期,对他们进行保护检测、病害诊治的工作也日趋繁重、刻不容缓。
陈卉丽说:“经常我都在说,我说其实我们修复文物的时候,就像站在手术台上拯救病患的医生,不敢有半点的疏忽,为什么?因为文物的生命也只有一次。”
28年来,陈卉丽从最初的门外汉,成为全国文物修复专家,为大足石刻造像“诊病疗伤”。2008年,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抢救性保护工程拉开帷幕。当时千手观音造像830只手“病症”各不相同,残缺达400多处。
陈卉丽和她的团队是花了三年的时间,从十多种材料中采取不同比例的计量,反复进行了100余次,才筛选出了千手观音风化石质的加固材料。
在长达8年的漫长岁月里,陈卉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待在脚手架上。2015年,当蒙尘百年的千手观音金光再现,陈卉丽觉得,所有的艰辛付出都值得。
陈卉丽说:“实际上文物修复它就是一种坚守执着,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一种工匠精神。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还有我们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这种情怀。通过我们的手,把我们古人的一些思想把它传承下去,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张嘉 聂莹 张帆 陈善培)
相关知识
长江保护法今起实施守护一江碧水,重庆各部门这样干!
重庆草坪
修复文物就是呵护历史
重庆园科院 用科技为大城智管添新绿
重庆“首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花落江津
节假日逛博物馆的人多了,走马观花的少了,驻足欣赏的多了——博物馆成重庆时尚“城市会客厅”
花博会启示(上)丨城市美学赋能产业 世界看到重庆魅力
美丽重庆 | 2023年度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公布
蚂蚁发布“花呗文物守护计划”网友可体验修复过程
解放碑再添新“打卡点” 重庆黄桷树空中花园正式亮相
网址: 重庆新闻联播丨新重庆奋斗者 · 陈卉丽:文物修复 为爱守护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0887.html
上一篇: 如何制作干花不掉色 |
下一篇: 园艺园林师生在2024年天津市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