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起源于人们对花的喜爱,早期的插花并非一定得插于器皿。亦可以插于人身,也就是古人说的簪花、佩花。
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佛前供花盛行起来。人们使用瓶、盘器插花,表示对佛的尊崇。簪花衍生了佛前供花,而佛前供花则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插花便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从汉代以来,插花艺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传统插花追求花材的自然美和意趣美,赋予花材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对插花的热情,让我们出了第二本书本书择取了精彩插花作品100多件,并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分成4类,以此传达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书以作品展示为主,辅以花材和花器的简要介绍,方便读者在欣赏的同时学习借鉴,跟着四季之花,领略中国传统插花的大美无言。
作者是谁?范建文,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插花艺术研究分会秘书长、杭州市风景园林学会插花艺术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教育厅中职农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浙江省中职名大师工作室——范建文名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负责人。
在国内乃至国际花艺界享有较高知名度,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传承与发展。她从事插花艺术专业三十余年,曾多次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插花比赛并多次获金奖。组织和布置了2016年G20杭州峰会元首夫人午宴现场。多次担任省市插花技能大赛组织策划和省市大型花事活动插花整体设计与指导工作。为数千名插花爱好者讲授插花知识,传播插花技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
她的作品造型独特,色彩素雅,清丽脱俗,简约不简单,平凡中见神奇,彰显了清、雅、灵、秀、简、逸、韵的鲜明特点,将中国传统插花的线条美、造型美、自然美、意境美、整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花一器分妖娆。她以别样的插花艺术诠释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书上饱含着“中国风韵”书名“花非花”取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原诗萦绕着一种朦胧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后无处追寻的伤感之情。而这本书以此命名,却想通过插花这种美的表现手法,延续自然界的美,并把它移入人们生活的空间中。抓住瞬间易逝的美,从而拥有一种向美而生的积极心态。
四季轮回,然而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各有风韵,将它们以插花的形式,留存于人们生活的室内,就是留住了时光和美好。这些插花作品不仅仅是朵朵鲜花、片片绿叶,也是人们心灵中美的再现,是传统中国人物我合一精神的典型表现。
封面选择了中国经典色——天青色“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还记得这句歌词吗?歌里的“天青色”就是指雨过天青的天空之色,也是宋代汝窑的颜色。
关于汝瓷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有一个传说普遍流传。这个传说,与古代文艺青年宋徽宗有关。
在一个适合午睡的下午,宋徽宗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里雨过天晴,天空飘满了朵朵云彩,忽然一阵清风吹过,他在云隙之间看到一抹神秘的天青色。
醒来之后,宋徽宗对那抹天青色念念不忘,便写诗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随后下旨令工匠烧制出这种颜色。姑且不论传说真假与否,天青色受到皇家和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是千真万确的。
天青色澄澈、干净,又十分低调淡雅,非常符合中国文人追求的含蓄淡泊之意境。本书选用天青色作为封面背景色和内文四季的辑封色,也是想表达中国传统插花讲究的意境之美。
《花非花2》
书形选择了古典册页长开本为了与书中的中国传统风韵保持一致,设计师特地采用了古典册页的长条形开本。这样的书籍外形,一看就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古典气息扑面而来。页面180度可摊平,呈现最佳欣赏效果。
《花非花1》
新书作品剧透《花非花2》预售中
现在抢先预订即可获得范大师亲笔签名版!
我们会在新书出来的第一时间送到您手里
让您抢鲜阅读美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传统插花——篮花之美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中国传统插花古为今用
插花的必备道具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传统插花理念的内涵
中国传统插花技艺
瓶花之美:中国传统插花初探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教程
中国传统插花基础花艺知识学习分享:中国传统插花概念与简要概述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发展及特点.docx
网址: 插花界的必备“插花宝典”!中国传统插花的大美无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1467.html
上一篇: 中国传统插花常用花材有哪些 |
下一篇: 中国传统插花基本造型与六大花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