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猝倒病是种苗损失最普遍的病害之一,能引起幼嫩组织的腐烂、萎蔫和种苗死亡。
症状: 1、种芽腐烂。播种后至出土前,种子或尚未出土的幼芽被病菌侵染,在土中腐烂。2、茎叶腐烂。刚出土的幼苗被侵染产生茎叶腐烂。3、幼苗猝倒。幼苗出土后至苗茎木质化前,在幼苗茎基部被害呈水渍状,缢缩,变褐腐烂,幼苗倒伏死亡,为典型的幼苗猝倒症状。4、苗木立枯。苗木根颈部木质化后,根部被病菌侵染腐烂,茎叶枯黄,病苗直立枯死而不倒伏,为典型的立枯症状。各种类型的症状都在病部产生许多发达的霉层。以上四种类型的症状,发生最多,危害最大的是猝倒型。
病原: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于圃地积水、覆土过厚、表面板结或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侵染性的主要有三大病原: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其次有交链孢菌、盘多毛孢菌。
发病规律: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侵染来源。病菌在土壤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病原菌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再侵染。病害发生期一般在4~8月,幼苗出土后两个月内是猝倒病发生的危险期。高湿度是幼苗发病的主要条件,影响病害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1、土壤条件。前作物为红薯、马铃薯、番茄、瓜类、棉花等感病植物、土壤中病残体多的连作苗床最易发病。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板结及偏碱等则有利于病害发生。2、气象因子。幼苗出土前,如天气低温多雨,容易造成种芽腐烂。幼苗出土后,若遇长期阴雨,空气湿度大,土壤含水量高,光照不足,延缓了幼苗木质化,最有利于猝倒病发生。3、育苗技术。育苗技术措施不当,也容易促使病害发生。如整地不细、土块粗大、苗床太低、床面不平、覆土过厚、肥料末腐熟、种子质量差以及播种过早过迟等,病害容易流行。
种芽霉烂型
猝倒型
立枯型(源自安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手册)
防治方法:1、选好圃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不粘重,无病地或轻病地作苗圃,不连作。2、精细整地。深耕细整,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播种前在条播沟中垫一层一厘米厚的新土或火土灰,播种后用心土或火土灰覆盖种子(心土不能盖得太厚,以免雨后易结板)。3、土壤消毒。播种三周前,每平方米床面用40%福尔马林30ml加水2-4kg均匀喷洒于床面,并用薄膜覆盖,4-5天后揭去薄膜,耙松床土,让药充分挥发,至少两星期后才能播种。4、适期播种。播种尽量避开低温时期,最好能够使幼苗出芽后一个月避开梅雨季节。播种均匀而不过密,盖土不宜太厚。也可用苏化911、苏农6401等药剂消毒种子,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5%;先将药粉和适量细土拌匀,然后拌和种子播下。5、加强苗期管理,及时松土、除草和间苗,疏通沟渠,旱灌涝排,保持土壤干湿适中。揭草后立即喷药,防止病害发生,可用0.5~1%波尔多液或0.5—2%硫酸亚铁溶液,每亩喷洒100~150公斤,以后每两周喷1次,连续喷2~3次。硫酸亚铁喷后应立即用清水淋洗幼苗,以免发生药害。6、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先拔除病苗集中处理,然后向幼苗基部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百菌灵800~1000倍液,或者1:1:120~170波尔多液,也可用草木灰、石灰(8:2)混匀后撒于幼苗基部。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苗木猝倒病
苗木得了猝倒病该怎么办??
关于苗木猝倒病
苗木猝倒花木根朽病
如何防治苗木猝倒病 – 根盆网
苗木猝倒病危害极大,该如何防治?
怎样防治苗木猝倒病 – 根盆网
如何防治花木苗期猝倒病.pptx
花卉猝倒病
如何防治苗木幼苗期猝倒病
网址: 花卉有害生物防治之苗木猝倒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2472.html
上一篇: 瓜类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
下一篇: 红花猝倒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