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导演杨长岭介绍,新一季,追求做大做强的“十个勤天”(10位嘉宾组合名)将农场土地面积扩大到3倍(首季142.8亩),引入更为多样的农业经营模式,尝试多元产业,向着建立大型综合化“勤天农场”目标前进。“节目也随之全面升级,和嘉宾一起迎接新挑战,以全新视角讲述‘种地故事’。”全面升级 讲述智慧农业故事
《种地吧2》延续首季节目内核,继续记录10位年轻人在杭州市三墩镇后陡门经营农业公司,从播种、灌溉到收获的全过程。与首季不同的是,少年们种地面积扩大,种植品类在首季冬小麦、玫瑰花的基础上,增加了韭黄、草莓、辣椒等农作物,此外,还开垦龙虾田、扩建鱼塘养殖锦鲤,建立大型综合化“勤天农场”。

节目模式上,本季取消了此前种植组、基建组、养殖组的分组推进方式,回归10人共同劳作模式,少年们自行发起项目、协调人员、推进项目。此模式更符合公司运作规律,也能更好地展现少年们的交流方式和成长闪光点。内容形式上,削弱花字特效,采用纪录片式叙事方式。杨长岭表示,观众对于沉浸式劳作画面反馈很正向,这也是团队认同纪实性优先的原因。此外,本季还升级了机器设备,大量增加航拍镜头、多角度延时拍摄镜头,直播方面也增加了导播台。直面挑战 坚持节目纪实性
土地面积增加到450亩,新增一个10亩的玻璃温室大棚,一个30亩的人工湖。对于少年们而言,人员不变,工作量加大、项目增多是一大挑战;对于节目组而言,土地面积及场景的增加,意味着需要进行更多测试。杨长岭介绍,在本季拍摄前,导演组种植了一整块油菜花试验田,了解不同覆膜和温度情况下油菜花的发芽率和长势,以应对拍摄时面临的各种变化。
规模加大也意味着同样的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内容重复率相对较高,观众容易审美疲劳。不过,节目组还是坚持将纪实性放在首位,不刻意猎奇和制造矛盾,让整个摄制组和后期团队都慢下来,更贴近纪录片的节奏。真实记录,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少年们的付出与努力。此外,本季少年们开始尝试科技农业和智慧农业,外务活动有所增多,为此他们提出了找朋友和社会招工等方案,得到节目组支持。杨长岭透露,今年有很多产品销售方面的企业伸出橄榄枝,包括陈少熙想做鱼塘项目,在网上招募合作伙伴,引起了火热反响。“对此,节目组会持续为少年们保驾护航,严格背调,确保合作方的可靠性。”对话总导演杨长岭:陪伴感让种地节目成为观众“心头好”
《综艺报》:观众为什么会对这档劳作类节目感兴趣?
杨长岭:首先,题材比较新颖,此前少有节目展现种地全过程;其次,种地是靠天吃饭,充满未知与挑战;最后,劳作类节目是从0到1全过程的展现,带给观众陪伴感,让他们一起体验收获的喜悦。
《综艺报》:《种地吧》吸引观众的诀窍是什么?
杨长岭:真实和真诚,《种地吧》没有剧本,无论是少年们还是节目组,只有一个想法——把地种好,大家对于土地的感情是真挚的。虽然困难重重,但所有人都愿意拧成一股绳去攻克一切难题。
《综艺报》:节目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杨长岭:乡村振兴主题在节目中有着多元体现,如在已播出的节目中,少年们提出承包果园、乡村共富的方案;前不久,我们前往甘肃民勤县,种下18万棵梭梭树,举行了一场助农直播;通过《种地吧》正片节目、游学团综,让更多人了解农业、支持农业,这些都是在尽自己的努力,助力乡村振兴。
部分图片:节目官微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种地吧2》:解锁农业新模式 “慧”就农业新图景
《种地吧2》农事有喜亦有忧 十个勤天解锁立体农业
《种地吧第二季》:以青年力量书写现代农业生动篇章
平畴沃野“慧”锦绣——杭州向“新”向“质”发展智慧农业
《种地吧》第二季:持续深耕“认真做好一件事”的现实力量
江苏盐都:“内外兼修”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通川昂首阔步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牛年春耕新图景
《种地吧2》十个勤天喜提玻璃大棚,冬至合唱掀“回忆杀”
杭州向“新”向“质”发展智慧农业
网址: 《种地吧2》:解锁农业新模式 “慧”就农业新图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45873.html
| 上一篇: 【步骤图】香葱、韭黄、香菜的保存 |
下一篇: 87.7%!成都郫都区提升农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