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915609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19.36MB
《植物学基础知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基础知识ppt课件(1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绪论 植物学基础知识 讲解重点 一 根的形态特征二 茎的形态特征三 叶的形态特征四 花的形态特征五 果实的形态特征 1 第一节根的形态 2 主根侧根不定根 3 直根系主根特别发达能明显区分主根和侧根 裸子和双子叶植物的根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 由茎的不定根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 单子叶植物的根 一 根系的类型 根系 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和 4 5 变态 在自然界中 由于环境的变化 植物器官因适应环境而改变器官原有的功能和形态 这种变异称变态 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根的变态 是根在形态 结构和主要生理机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常见变态根的类型有 储藏根 气生根 菌根变态的根与茎相比较 主要区别 从外形上 有无顶芽 有无节与节间 有无叶与腋芽 二 变态的根 6 一 贮藏根 常见于二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木植物 像胡萝卜 萝卜 番薯 葛藤等 根据来源可分为 肉质根与块根1 肉质直根 由主根和下胚轴膨大发育而来 7 2 块根 是由植物侧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 一株可能有多个块根 像番薯 何首乌 8 2 块根的观花植物 像大丽花 花毛茛 9 二 气生根 离开土壤而生活在空气或水中的不定根类型 常见的有支柱根 攀援根 呼吸根 寄生根 附生根 10 1 支柱根起支撑作用 榕树 11 1 支柱根起支撑作用 红刺林投 12 1 支柱根 板根 常发生在一些热带树种中 板根在特定环境下 主根发育不良 侧根向上侧隆起生长与树干茎部相接部位形成发达的木质板状隆脊 尖叶杜英 13 2 攀援根 常见植物 常春藤 凌霄 络石 爬山虎等藤本植物的细长茎上能长出一些短的不定根 这些根的顶端扁平 有的成为吸盘 易固着小石头或树干表面 具攀援功能 攀援根的顶端扁平 14 2 攀援根帮助植物进行攀援 凌霄 15 2 攀援根帮助植物进行攀援 爬山虎 常春藤 16 3 呼吸根 分布于沼泽地带或海岸低处的一些植物 例水松 红树 落羽松 池杉等 它们的根系中 有一部分根向上长 露出地面 成为呼吸根 呼吸根一般具有较发达的通气组织 有利于植物呼吸 17 3 呼吸根 落羽杉 18 4 寄生根 有些寄生植物如槲寄生 菟丝子等植物 它们的叶片退化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而是借助茎上形成的不定根 常称胃吸器 伸入寄主体内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19 菟丝子 槲寄生 寄生于麻栎属 苹果属 白杨属 松属各树木 20 5 附生根 附贴在木本植物的树皮上 并从树皮缝隙内吸收蓄存的水分 这种根的外表形成根被 由多层厚壁死细胞组成 可以贮存雨水 露水供内部组织用 干旱时根被失水而为空气所充满 附生根内部的细胞往往含有叶绿素 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在热带森林中 像兰科 天南星科植物生有附生根 兜兰 21 三 菌根 菌根是指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 菌根的作用主要是扩大根系吸收面 增加对原根毛吸收范围外的元素 特别是磷 的吸收能力 常见于菊科 豆科 茄科 十字花科 22 第二节茎的形态 1 根据生长习性分 直立茎 匍匐茎 攀援茎 缠绕茎2 根据质地分 草质茎 木质茎 一 茎的形态分类 23 茶花 直立茎 丝瓜 攀援茎 牵牛花 缠绕茎 24 通过右图认识茎的外部形态及作用 节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 二个节之间的部分 芽 在茎的顶端和叶腋具有芽 3 对茎的认识 25 主干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 产生明显 通直的主轴 主干 各级侧枝依次变细 主干明显 如裸子植物和很多乔木类被子植物 松柏 杉木 杨树类等 行道树一般使用单轴分枝 树体高大 主干明显的乔木树种 二 茎的分枝方式 1 单轴分枝 总状分枝 茎的分枝一般有 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二叉分枝 26 主茎顶芽生长活动形成一段主轴后即停止生长或形成花芽 由下侧的一个腋芽代替主芽继续生长 植物的主轴是由主茎和相继接替的各级侧枝共同组成 2 合轴分枝 27 合轴分枝具有曲折 节间短 花芽较多特点 是一种丰产的分枝方式 在园林上 合轴分枝方式使树冠自然展开 通过整枝 摘心等措施 人为调控枝系的空间分布和配比 以达到促进次级侧枝生长 使冠形丰满 匀称 多花 美化株形的目的 大多数种子植物都是合轴分枝 如桃 苹果等 苹果树 28 29 3 二叉分枝与假二叉分枝 二叉分枝 在顶芽停止生长或分化为花芽后 由顶芽下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生长 形成二叉状的分枝 这种分枝方式是最原始的类型 裸蕨类绝大多数是二叉分枝式 但种子植物却很少具有这种分枝方式 30 二叉分枝 辣椒 31 丁香 假二叉分枝 32 三 茎的变态 变态的茎 形态 结构和生理机能发生显著变异的茎 茎的变态分为 地上茎的变态与地下茎的变态变态的地上茎类型 叶状茎 枝刺 茎卷须 肉质茎变态的地下茎类型 鳞茎 球茎 块茎 根状茎 33 1 叶状茎 外形扁化或呈线形 内部形成绿色组织 具有叶的形态和功能的一种变态茎 如假叶树 一 地上茎的变态 34 2 枝刺 茎转变为具有保护功能的刺称枝刺 如山楂 酸橙的单刺 皂荚的分枝的刺 茎刺的位置常在叶腋 这是与叶刺的区别 由叶或叶的部分 如托叶 变成刺状 称为叶刺 叶刺腋 即叶腋 中有芽 以后发展成短枝 枝上具正常的叶 如小檗长枝上的叶变成刺 刺槐的托叶变成刺 35 皂角 36 2 刺状茎 叶子花 37 3 茎卷须 由叶腋内长出的枝条变态形成须状物 能卷缠它物而攀缘生长 如南瓜 葡萄 38 3 茎卷须 葡萄 39 4 肉质茎 肥大多汁 内贮大量水份和养料的茎 肉质茎上的叶多退化或形成刺 表皮的角质膜发达 如仙人掌 仙人鞭等 40 1 鳞茎 由多数肉质鳞叶着生于短缩鳞茎盘上而形成的一种地下茎 各鳞叶腋内生有侧芽可发育出新的鳞茎 鳞茎盘下端产生不定根 鳞茎盘中心生有顶芽 以后伸长为地上花序 如百合 洋葱 蒜等 二 地下茎 41 2 球茎 球形膨大的地下茎 有节和节间 节上有鞘状鳞片叶 腋芽位于鳞片叶内侧 环茎先端有顶芽存在 下部形成许多不定根 如慈姑 荸荠 天麻 荸荠 慈姑 42 3 块茎 不规则块状的肉质地下茎 如菊芋 生姜 马铃薯 马铃薯块茎是由植株基部的匍枝顶端经增粗生长发育而来 其顶端生有顶芽 四周有螺旋状排列的芽眼 芽眼中生有数芽 可萌发成枝 菊芋 43 4 根状茎 横卧生长 有节和节间 向下生有不定根 如美人蕉属 44 1 芽的概念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 花 花序雏体 2 芽的类型 按位置分 定芽不定芽 顶芽侧芽 发生位置不固定 按芽鳞分 鳞芽 裸芽 第三节芽及其形态 45 1定芽与不定芽 顶芽和腋芽由固定位置发生 称为定芽 由老根 老茎 叶上长出的芽 其发生位置不固定 称为不定芽 叶芽 花芽和混合芽 营养枝条的原始体叫叶芽 花或花序的原始体叫花芽 混合芽是既发育形成叶 又形成花或花序的芽 裸芽和鳞芽 外围有芽鳞片包被的芽叫鳞芽 无芽鳞片的叫裸芽 活动芽和休眠芽 能在当年生长季节萌发生长的芽称为活动芽 植物枝条下部的芽 即使在生长季节也不萌发 暂时处于休眠状态的芽称为休眠芽 创伤等刺激可打破休眠状态使休眠芽变为活动芽 46 47 常见树种芽的形态 48 一 叶的组成部分 叶片 进行光合作用 叶柄 输导和支持作用 托叶 保护幼叶和进行光合作用 完全叶 具有叶片 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 不完全叶 缺少其中任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 第四节叶的形态 49 木芙蓉 三角形的托叶 完全叶 50 完全叶 月季托叶与叶柄合生 全缘或具腺齿 顶端分离为耳状 51 一品红 无托叶 台尔曼忍冬 花序下几对叶合生成盘状 无叶柄 不完全叶 52 大叶相思 无叶片 不完全叶 53 1 单叶和复叶 单叶 每个叶柄上只有一个叶片 复叶 叶柄上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 二 叶的基本类型 54 根据小叶在叶轴上排列方式和数目的不同 可分为单身复叶 掌状复叶 三出复叶 羽状复叶 单身复叶 形似单叶 其两侧的小叶退化不存在 顶生小叶的基部和叶轴交界处有一关节 叶轴向两侧延展 常成翅 掌状复叶 若干小叶集生在共同的叶柄末端 排列成掌状 如七叶树 三出复叶 3枚小叶集生于共同的叶柄末端 如苜蓿 羽状复叶 小叶排列在叶柄延长所成的叶轴的两侧 呈羽状 小叶总数为双数的 称为偶数羽状复叶 如花生 小叶总数为单数的 称为奇数羽状复叶 如蔷薇 叶轴不再分枝的为一回羽状复叶 如月季 分枝仅1次的为二回羽状复叶 如合欢 分枝2次的为三回羽状复叶 如南天竹 相关概念 55 一 叶形 56 掌状复叶 发财树 三出复叶 苜蓿 羽状复叶 刺槐 二回羽状复叶 合欢 57 三 叶的形态 1 叶的大小 侧柏的鳞叶 王莲 58 2 叶形 59 扇形叶 条形叶 2 叶形 披针形 心形叶 紫荆 60 菱形叶 乌桕 箭形叶 野慈姑 三角形叶 扛板归 卵形叶 榆树 61 3 叶片的质地 革质叶 长春花 肉质叶 落地生根 纸质叶 桃 62 叶序 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 叶序的类型 1 互生 在茎上每一节只生有一个叶片叫互生叶序 2 对生 茎的每一节上有两片叶相互对生 3 轮生 茎的每一节上着生3个或3个以上的叶 排成轮状 4 簇生 叶着生在节间极度缩短的短枝上 成簇而生 4 叶序 63 一 叶形 64 簇生 对生 女贞 轮生 夹竹桃 互生 榆树 65 叶脉 在叶片中形成的维管束称为叶脉 叶脉的类型 1 羽状脉 一条明显主脉居叶片中部 排列似羽毛 2 平行脉 粗细相近 彼此大致平行 3 三出脉 主脉两侧只有一对主脉 4 掌状脉 几条等粗的叶脉从叶柄顶部发出 排列似掌状 5 叉状脉 叶脉分枝呈二叉状 5 叶脉 66 5 叶脉 67 5 叶脉 掌状脉 羽状脉 射出平行脉 68 5 叶脉 叉状脉 69 6 叶基的形态 70 6 叶基 心形 牵牛花 钝型 渐尖型 71 7 叶缘 72 全缘 锯齿状 波状 73 8 叶裂 74 掌状深裂 掌状浅裂 羽状深裂 75 9 叶尖 76 三 叶的变态指叶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发生显著变化 1 鳞叶 叶退化成鳞片状 鳞状叶 77 2 苞叶是在花或花序下面的一种特殊的叶 有保护花和果实的作用 如向日葵的总苞 玉米 78 3 叶刺 叶的一部或全部变为刺 如小檗 仙人掌 叶刺发生在枝条的下方 如发生在枝条茎部两侧则为托叶刺 如刺槐 79 80 4 叶卷须 叶的一部分变为能攀缘它物的须状物 叶卷须的来源依植物而异 如豌豆 巢菜的叶卷须由复叶顶端部分小叶变成 豌豆 巢菜 81 5 叶状柄 像金合欢 幼苗时长的叶为羽状复叶而后叶柄变扁 小叶片逐渐退化 只剩下叶片状的叶柄代替叶的功能 称叶状柄 82 6 捕虫叶 有些植物具有捕食小虫的叶称捕虫叶 捕虫叶有呈瓶状 如猪笼草 有的为囊状 如狸藻 有的呈盘状 如茅膏菜 猪笼草 83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形成了花 因此又称有花植物 实质上 花是不分枝的变态短枝 一 花的组成部分一朵花可分为六个部分 即花柄 花托 花萼 花瓣 雄蕊群和雌蕊群 第五节花的形态构造与观赏 84 85 完全花 有花萼 花瓣 雄蕊群和雌蕊群的花不完全花 缺少花萼 花瓣 雄蕊群和雌蕊群中任何一个部分的花 单被花 缺花萼与花瓣中任一部分的花无被花 缺花萼与花瓣的花 单性花 缺少雄蕊和雌蕊的任一部分的花 有雄蕊的称雄花 有雌蕊的称雌花 相关的概念 86 二 花冠的类型 87 1 筒状 管状 花瓣合生呈管状 如向日葵中间的花 88 2 漏斗状 花冠下部筒状 向上渐渐扩大呈漏斗状 如牵牛花 89 3 钟状 花冠筒宽而稍短 上部扩大呈一钟形 如吊钟花 90 4 高脚碟状 花冠下部窄筒形 上部花冠裂片突向水平开展 如迎春花 91 4 高脚碟状 花冠下部窄筒形 上部花冠裂片突向水平开展 如龙船花 92 5 唇形花冠 花冠稍呈二唇形 上面2裂片合生为上唇 下面3裂片为下唇 如唇形科的花 93 6 坛状 花冠筒膨大为卵形或球形 上部收缩成短颈 花冠裂片微外曲 如柿树的花 94 7 蝶形 花瓣共五片 位于上方不对称者为旗瓣 中央两瓣对称者为翼瓣 下方两瓣对称者为龙骨瓣 如蔓花生 刺桐 95 7 蝶形 刺桐 96 8 十字形 由四个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十字形如油菜 二月兰 97 8 十字形 二月兰 98 9 蔷薇花冠 花瓣5片或更多 分离 成辐射对称排列 如蔷薇科植物 桃 月季 樱花 99 9 蔷薇花冠 樱花 100 9 蔷薇花冠 月季 101 10 舌状 花冠有如舌头般伸出 下部则为一短筒 如向日葵 102 三 雄蕊的类型 103 1 上位子房 子房仅以底部与花托相连合 花的其它部分不与子房相贴生 它又可分2种类型 1 下位花 子房着生在凸起或平坦的花托上 花萼 花冠和雄蕊群着生的位置低于子房 或在子房的下方 如油菜花 2 周位花 花托呈杯状 子房仅以底部着生在杯状花托凹陷的中央 花萼 花冠和雄蕊群着生在杯状花托的边缘或着生在由花萼 花冠和雄蕊群的下部贴生而成的花管的边缘 如蔷薇 桃 梅等的花 2 下位子房 整个子房着生在凹陷的花托或花管中 并且与之合生 花萼 花冠和雄蕊群或它们的分离部分着生在子房的上方 故为下位子房 其花为上位花 如梨 向日葵和仙人掌等的花 3 子房半下位 子房有一半左右与杯状花托或花管相贴生 花的其它部分着生在子房的周围 如马齿苋 甜菜 菱等的子房 四 雌蕊的类型 104 105 单生花 花单个着生在枝顶或叶腋处花序 密集或稀疏地按一定排列顺序 着生在特殊的总花柄上 花在总花柄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五 花序的类型 106 花序类型图示 107 1 总状花序 状似穗状花序 有花梗着生于茎上 如巴西铁树 复总状花序 圆锥花序 每一小花梗上着生数朵小花 越接近下部者花柄越长如龙舌兰 108 总状花序 巴西铁树 圆锥花序 凤尾兰 109 2 柔荑花序 由单性花组的穗状花序 通常花轴细软下垂 开花后或果熟后整个脱落 如杨柳科 3 穗状花序 小花无花梗 由基部向先端依序排列在花轴上 如榄仁 110 柔荑花序 柳树 柔荑花序 柳树 穗状花序 狗尾红 穗状花序 榄仁 111 4 肉穗花序 数朵小花着生于同一膨大的茎条上 外有一大型的总苞 有天南星科滴水观音 112 5 伞房花序 小花依序着生花梗上 由基部向先端 小花梗愈来愈短 使花开在同一平面上 如马樱丹 6 伞形花序 花梗顶部着生数朵小花 花柄几乎同长 开在同一平面上 如龙船花 113 马樱丹 龙船花 114 7 头状花序 很多小花聚生于盘状花托上 或成头状 花由外向内开 如南美蟛蜞菊 115 9 隐头花序 数朵小花着生于膨大的囊状花轴内 顶端只开一小孔 需拨开才能见到小花 如无花果 116 10 聚伞花序 是那些最内或中央的花最先开放 然后渐及于两侧开放 每次中央一朵花开后 两侧产生二个分枝 这样的聚伞花序称为二歧聚伞花序 卫矛 117 第六节植物的果 根据果实的形成来源 果实可以分为三大类 单果 聚合果和复果 聚花果 单果 由一朵花中的一个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成的果实 分为干果和肉质果两类 聚合果 由1朵花中离生心皮雌蕊发育形成的果实 复果 聚花果 由整个花序发育形成的果实 118 果实的类型 浆果核果柑果梨果瓠果 蓇葖果荚果角果蒴果 瘦果颖果胞果翅果坚果双悬果 肉果 干果 裂果 不裂果 一 单果 119 一 肉果 120 一 肉果 121 肉质果1 浆果 122 2 柑果 123 3 核果 124 4 梨果 125 5 瓠果 腹缝线 126 二 干果 干果 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 根据果皮开裂与否 分为裂果和闭果两类 裂果 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开裂 包括 蓇葖果 荚果 角果 蒴果4种类型 闭果 果实成熟后果皮干燥但不开裂 有瘦果 颖果 坚果 翅果 胞果 双悬果6种类型 127 裂果1 蓇葖果 蓇葖果形成过程中会沿心皮愈合处形成腹缝线 在腹缝线对侧形成背缝线 果实成熟后会沿腹缝线或背缝线中的一侧开裂弹出种子 与同为单心皮发育而成的荚果不同 成熟的蓇葖果只沿一侧缝线开裂 梧桐科苹婆属假苹婆 128 2 荚果 子房成肉质状态进行生长 但成熟后则干燥 沿缝线分裂为二 种子排成一列 可由果皮开裂而散落于地上 豆科植物的果实就属于荚果 菜豆 129 3 角果 由两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 在果实两侧心皮合生的部位形成两条腹缝线 发育过程中腹缝线之间会形成隔膜将果实分为两个格室 这个隔膜并非由胎座发育而成 因而被称谓假隔膜 果实成熟后会果皮沿腹缝线开裂脱落 种子随之散布 而假隔膜则一直存流于果柄之上 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 130 4 蒴果 由2个以上心皮组成的复雌蕊发育形成的果实 成熟时有多种开裂方式 背裂 沿背缝线开裂 如棉花 百合 腹裂 沿腹缝线或沿室与室之间的隔膜开裂 如牵牛 杜鹃 孔裂 形成小孔开裂 有孔盖 如罂栗 盖裂 周裂 蒴果自中间横裂为二 上部呈盖状 如马齿苋 车前 齿裂 从果实顶端裂成齿状 如石竹科植物 131 百合的背裂蒴果 132 棉花的背裂蒴果 133 马齿苋的盖裂蒴果 134 虞美人的孔裂蒴果 腹裂 牵牛种子 135 闭果1 瘦果 指小形 干燥 果皮坚硬 不开裂 内有一粒种子 由1 3心皮构成的小型闭果 种子以短柄附著于薄而干的子房壁 果壳 上 易於脱落 如荞麦 毛莨科及蔷薇科的许多植物的果实也都是瘦果 136 2 胞果 由合生心皮形成的一类果实 具一枚种子 成熟时 果皮薄且干燥不开裂 疏松地包围种子 极易与种子分离 如藜 滨藜 地肤等 滨藜 137 3 颖果 禾本科特有的含一粒种子的干果 果皮与种皮结合 不用特殊的碾磨加工方法极难分开 如水稻 小麦 大麦 玉米等 138 4 坚果 果皮坚硬 内含1粒种子 如板栗等的果实 139 5 翅果 子房壁向两个方向发育成具有薄翅状附属物果皮的果实 140 槭属的翅果 141 6 分果 由复雌蕊发育而成 果实成熟时按心皮数分离成多数各含1粒种子的分果瓣 成熟后心皮分离 形成分离的小果 但小果的果皮不开裂 如锦葵 蜀葵等的果实 双悬果 唇形科的小坚果也是分果 锦葵 142 不裂果 双悬果 干果 143 二 聚合果 聚合蓇葖果 144 牡丹的聚合蓇葖果 145 聚合瘦果 146 聚合核果 147 聚合坚果 148 三 复果 聚花果 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 149 一朵雌花 150 151
配套讲稿: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植物学 基础知识 ppt 课件 温馨提示: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知识
植物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植物学PPT植物学形态术语基础知识
植物学基础知识课件.ppt
《植物学基础》PPT课件.ppt
植物学基础知识导论.ppt
植物学视频教程 傅承新 81讲 浙江大学
花卉盆栽护理技术培训ppt课件
《园林植物学》
植物学植物学形态术语基础知识教学教材.ppt
植物学基础知识[精选].ppt
网址: 植物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7022.html
上一篇: 花园中的花卉种类 |
下一篇: 花的科学基础知识,生物基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