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外观形态营养器官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根茎叶
橫走脈 放射脈 葉身 單 葉:一葉柄上只長一片葉片。 複 葉:葉片若分裂為數枚小葉片,且裂縫 深達葉脈基部或葉柄,則些裂片稱 為小葉。一片葉上具有二枚以上小 葉時,就叫複葉。 掌 狀 複 葉 :各具柄小葉集生於葉柄頂端,呈掌 狀排列者。(複葉) 掌 狀 裂 葉 :各分裂小葉片,裂縫未達葉柄,且 未有小葉柄者。(單葉) 三 出 複 葉 :葉柄分出三小枝,三枚小葉皆具小 葉柄,並著生總柄頂端者。 單葉 掌狀複葉 掌狀裂葉 三出複葉 羽 狀 複 葉 :小葉多枚呈羽狀排列者。 奇數羽狀複葉:羽狀複葉之頂小葉只有一枚 者。 偶數羽狀複葉:羽狀複葉之頂小葉為二枚者。 二回羽狀複葉:葉軸兩側各具羽狀複葉者。 單 身 複 葉 :形似單葉,可能是三出複葉 的二側葉退化,僅存一小葉, 頂小葉的基部與葉軸交界處有 關節。(如柚子葉) 偶數羽狀複葉 奇數羽狀複葉 二回羽狀複葉 單身複葉 葉質 肉質:葉肥厚而多汁者。 紙質:葉如紙張,呈薄而乾燥之感覺者。 革質:葉厚硬而光滑,狀似皮革之感覺者。 膜質:葉極薄而平滑,狀似透光者。 花 為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基本是由花萼 、花冠、雄蕊、雌蕊所組成。 花冠 雄蕊 雌蕊 花萼 花的構造 花的構造其他名稱 苞 片:花或花序基部著生較小形的葉或 葉狀體。 總 苞:整個花序外側包覆的葉狀構造。 副花冠:位於花冠與花蕊間的衍生構造, 通常色彩艷麗。(如百香果花或馬利筋) 距 :萼或花瓣凸出延伸的長管狀物, 其內常儲蜜汁。(如鳳仙花) 佛焰苞:肉穗花序外側的大型總苞片。(如火鶴花) 花冠形狀 雄蕊 花絲:雄蕊支持花藥的構造 花藥:雄蕊頂端膨大物著生於花上,產生花粉的構造。 著生位置 底生:花絲連接於花藥底部 側生:花絲連接於花藥側面 丁字著生:花絲連接於花藥的側面,而花藥只以花絲 的連接點相接。 開裂方式 縱裂:花藥沿縱軸方向開裂 橫裂:花藥沿橫軸方向開裂 孔裂:花藥每室頂端開裂一小孔,以釋放花粉。 瓣裂:花藥每室開裂一小部成瓣狀者。如樟科植物 花粉:花藥內之粉末,具生殖作用。 為被子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 雌蕊 為被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通常長在花的中央部份。基本上可分三部份:膨 大的基部為子房、長在子房上細長的是 花柱、花柱頂端部份為柱頭。 花的形態分類 依構造 完全花 :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皆有者。 不完全花:上述缺任何一項以上者。 依性別 單性花:構造中僅有有孕性之雄蕊或雌蕊者。 兩性花:同時具有有孕性之雄蕊及雌蕊者。 中性花:同時不具備有孕性之雄蕊及雌蕊者。 雌雄同株:同一植株同時具有雄花及雌花者。 雌雄異株:同一植株僅具有雄花或雌花之一種者。 雜性花:同一植株上同時具有單性及兩性花者。 花序 花在花軸上的著狀態 無限花序--在營養狀況良好下,花軸可以無限增長。 花軸的發育及花開的順序由外向內或由基 部往頂端。 總狀花序:花軸上互生多朵有梗的小花,由下往上開放 ,花軸可再生展者(阿勃勒) 複總狀(圓錐)花序:花序主軸上再生分枝,於分枝上 再著生互生的小花,整個花序呈 圓錐狀(台灣欒樹) 繖房花序:花軸上互生花梗長短不一的小花,花軸下部 的花柄較長而上部的較短,各花散開成平面 狀(仙丹類) I 頭狀花序:花軸短縮成盤狀,頂端著生大量無花柄之 小花。(菊科) 繖形花序:各小花的花梗集生於花軸頂端(芹菜) 複繖形花序:由許多繖形花序集合而成的大繖形花序 穗狀花序:花軸上著生無花柄之小花(月桃) 葇荑花序:單性花無花柄,花序柔軟下垂,成熟後整 個花序掉落(青剛櫟) 肉穗花序:花軸肥厚周圍著生無花柄之小花,花序外 側為一大型苞片,稱佛焰苞(天南星科) 隱頭花序:無限花序的一種,花軸頂端膨大肉質,中 央凹陷呈囊狀,小花著生於囊狀內壁(桑科 榕屬) 有限花序--花軸及花數不能隨花序發育而拉 長及增加,花開放與發育的順序 是由頂端向基部或由內向外。 單一花 :花軸頂端只著一朵花者(含笑) 聚繖花序:花軸頂端著生一朵小花,兩側分枝上再生 成小花 (絡石) 複聚
相关知识
绿色植物有根茎叶花什么等器官?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称为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与植物营养物质的有关,称为营养..
植物营养器官是指 [ ] A.根.茎.叶B.花.果实.种子 C.根.茎.叶.花.果实.种子D.根.茎.叶.花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植物进化史:花原来是由叶演变来的
花卉的种子繁殖过程是怎么样的
【九中讲坛】科学探索系列之植物的叶、花、果实和种子
与植物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是( )A.花.果实.种子B.叶.花.果实C.叶.茎.花D.根.茎.叶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讲座——第三讲 植物的器官——花
园艺植物繁殖方式(课堂PPT).ppt
花(植物的繁殖器官)
网址: 植物的外观形态营养器官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根茎叶.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7955.html
上一篇: 滇重楼的栽培技术及育种繁殖 |
下一篇: 仙客来的繁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