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11:47:0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那么,如何更好地保护发展传统文化并发挥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今天的《我从基层来》,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来自四川乐山马边县的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看看她对这个问题有着怎样的思考和建议。
3月3日,乔进双梅一到北京,就忙着整理她特意带来的一些彝族特色饰品。
全国人大代表 乔进双梅:我今年带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东西),你看,这个就是一个装饰品,它也是纯手工的彝绣,它可以放手机。里面还有这个东西,这个也是彝绣,它是一个小镜子。
记者:这是银饰,是吧?
全国人大代表 乔进双梅:对。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彝绣、知道彝绣、欣赏彝绣,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传民族特色文化。
乔进双梅是彝族手工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近年来,通过创办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她已经帮助家乡的800多名绣娘实现“零投入”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不过,如何带动当地更多群众,乔进双梅认为,“彝绣”的覆盖面还远远不够。
全国人大代表 乔进双梅:特色产业发展仍然比较单一。自立自强、摆脱欠发达的现状,是我们当前努力主攻的方向。
特色产业如何走出“特色”的长效发展路径,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乔进双梅多次去外地调研,学习发展经验,也不断拓展彝绣的品种和销路。
全国人大代表 乔进双梅:我们也是不断地在学习,我们到北京、云南、贵州到处去学习,学习以后,从无人问,这个彝绣没人要,到现在供不应求,我们很多产品都是逐步逐步都在做伴手礼,然后就是旅游产品。以前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它没有一些现代元素,而我们现在传统也不丢,也在研究新产品。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乔进双梅走进了马边县的苏坝镇峰溪村,拜访了一位当地的彝族银饰传承人。
全国人大代表 乔进双梅:你们这个村一共做银饰的有多少人?
乐山市马边县县级非遗传承人 谋口邬佳:最早的时候,打银饰的这个师傅都在我们这个村,目前我们这个村已经有二十几个师傅了。
全国人大代表 乔进双梅:那还是多,都是老师傅。
走访当地特色文化非遗传承人,正和她今年的建议有关,在乔进双梅看来,聚合当地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形成合力,扩展更多民族文化消费场景,正是眼下“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乔进双梅希望能做一个“破局者”。
全国人大代表 乔进双梅:(今年)我准备的建议是,进一步挖掘、提炼、开发彝区的优秀文化、特色产业,比如彝族漆器、银饰、非遗民俗等活动,加速带动大小凉山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培训、打造非遗文创……乔进双梅认为,“以文聚力”的背后其实大有可为。她在调研中了解到,在云南小凉山,当地已经打造了多个彝绣园、彝文化产业园,还发布了区域文化品牌,这些经验都可以借鉴。
全国人大代表 乔进双梅:我们还将探索“彝绣+旅游”等模式。让游客在彝乡吃彝餐、穿彝绣、体民俗、赏美景。
乔进双梅说,她也准备借这次全国两会,和相关代表互相交流取经,把更多先进理念和创意带回四川。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返乡青年加入乡村文化创业,赋予传统文化更多年轻表达,让民族文化IP“火”起来。
相关知识
建设牡丹小镇 助力乡村振兴
广饶县花官镇双进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市场”新模式 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汝南:特色花生丰收 助力乡村振兴
“苏菊”飘香助力乡村振兴!盐城射阳县举办特色菊花节
泉州洛江:“蝶村”永安 走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子
钦州市:以行动学习“引擎”助力乡村振兴“提速”
淮北杜集区高岳街道:花海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摄影+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水富特色兰花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省传统花卉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网址: 乔进双梅代表:深挖特色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79558.html
上一篇: 浅谈梅花古镇与文岭梅庄及许姓一族 |
下一篇: “根亲”赋能“禾香”蓼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