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的主要害虫有豆野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蓟马、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等。为了确保豇豆安全生产和质量安全,望各地密切关注豇豆害虫发生动态,加强害虫绿色防治工作。
一、害虫发生特点
豆野螟:豆野螟是豇豆等豆科作物上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花蕾、豆荚,造成落花、烂花、落荚和烂荚现象,严重损害产量和食用价值。发育最适温度在26~30℃,具有趋光性,昼伏夜出的习性。
斜纹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也可取食花蕾、花等引起植株腐烂。三龄之前群集取食,三龄之后分散危害。发育最适温度在25~31℃,具有趋光性,昼伏夜出的习性。
甜菜夜蛾同斜纹夜蛾,发育最适温度在20~23℃。
蓟马:主要以锉吸式口器取食生长点、花器、荚果等幼嫩组织的汁液,造成新叶卷曲、嫩芽、嫩梢干枯坏死,花朵凹陷严重时凋落,荚果表皮粗糙,形成锈斑,出现“黑头、黑尾”现象。发育最适温度在23~28℃,具有较强的趋嫩和趋花性。
烟粉虱: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取食豇豆汁液,造成叶片正面出现黄斑,叶片黄化脱落,植株生长缓慢或果实发育受阻;成虫和若虫吸食汁液时产生蜜露,诱发煤污病;烟粉虱可传播多种病毒病。发育最适温度在26~30℃,具有较强的趋黄性,喜飞善跳,群集危害。
美洲斑潜蝇:是一种多食性的潜叶害虫,主要以幼虫潜食寄主叶肉造成危害,潜道最初呈“针尖状”,后形成蛇形或不规则的白色潜道,俗称“鬼画符”,隧道两侧边缘具有交替平行排列的黑色粪便,影响作物光合作用,造成叶片和花蕾脱落,果实灼伤,受害严重的丧失商品性。发育最适温度在25~30℃。成虫具有趋光、趋蜜、趋黄性。
二、豇豆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
(一)农业防治
1、深翻晒垡。播种前,深翻地25厘米,晒土5~7天。
2、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败叶、落花落荚和杂草,减少虫源。
(二)理化诱控
1、地膜覆盖。覆盖黑色或银黑双色地膜,银色朝上驱避蓟马等害虫,同时防止害虫落土化蛹、阻止土中害虫羽化出来;黑色朝下防治杂草,四周用土封严盖实。优先选用可降解膜。
2、粘虫板诱杀。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美洲斑潜蝇、烟粉虱等成虫。悬挂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每亩悬挂25~30张。根据豇豆生长期调整粘虫板的高度,苗期高出植株顶部15~20厘米,生长中后期悬挂在植株中上部。
3、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安装杀虫灯,成虫发生期开灯诱杀豆野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安装高度1.2~1.5m,注意及时清理集虫箱内害虫。
4、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安装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野螟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诱捕器设置高度一般为0.8~1.0m,每667㎡设置1个。诱芯每30d换1次,换下的诱芯要回收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在田间。
(三)生物防治
1、施用生物制剂。结合整地撒施绿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蓟马;在害虫低龄幼虫高峰期,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豆野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
2、应用捕食螨防治。应用捕食螨防治蓟马、烟粉虱等。在虫口基数少时,可放置捕食螨。每667㎡使用4瓶(每瓶净含量≥25000只)。
3、应用生物导弹防治。在豆野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卵期使用,每亩2~3卡生物导弹,3~5d投放一次,共投放2~3次。将卵卡挂在植株枝条或主脉上即可。不能与化学农药同时使用。
相关知识
2023年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贵州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怎么做?“全生育期协同控害增效技术”看过来
2024年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冬春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豇豆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豇豆减药控残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2年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豇豆、韭菜、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的通知
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
网址: 豇豆害虫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9236.html
上一篇: 李超(昆虫与农药系) |
下一篇: 诱捕器在害虫防控中研究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