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又名地瓜、甜薯、番薯、白薯、红薯,属茄目旋花科薯蓣属。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每100克鲜薯中含糖 29克、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粗纤维0.5克、无机盐0.9克(其中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此外,甘薯的维生素含量丰富,每千克鲜薯含维生素c 300毫克、维生素b10.4毫克、尼克酸5毫克。维生素B1和B2含量为面粉的2倍,维生素E为小麦的9.5倍,据有关资料显示,成年人每天食用100-150克甘薯,即可满足人体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
但在日常栽培种植,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和长期连作,土传病害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不仅破坏甘薯的生长,还影响其产量和品质,而且大田发病越早,损失越大。下面金医生就带领大家认识其中的一种土传病害,即甘薯枯萎病。
1.病原
图1:甘薯枯萎病病原菌分生孢子
甘薯枯萎病,又名萎蔫病、蔓割病、蔓枯病、茎腐病等。病原为尖镰孢菌甘薯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大型分生孢子圆筒形,纤细;小型分生孢子单孢,卵圆形至椭圆形;厚垣孢子褐色,球形。
2.发病特点
图2:带病种薯及带菌土壤均可引起甘薯枯萎病
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内或附着在土中病残体上越冬,因此,土壤带菌及带病种薯、种苗均是是引起苗田和大田发病的侵染源,病菌由土壤通过秧苗基部或根部的伤口,或由带菌种薯通过导管侵入秧苗,在导管组织内繁殖蔓延,致使全株性枯萎和死亡,田间表现为地上部分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脱落,茎维管束变褐,
最后茎部开裂,整株死亡。当气温度高于20℃时开始发病,气温升高时枯萎病发病加重,气温高于27℃时病情迅速上升。夏秋季大雨后病害剧增。病薯、病苗能进行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流水和农具。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利于该病流行。连作地、砂地或砂壤土发病重,土质黏重、生茬的田块发病轻。
3.发病症状
图3:甘薯枯萎病为害症状(大田期危害茎蔓)
甘薯枯萎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主要为害茎蔓和薯块。苗期染病,主蔓基部叶片先变黄,茎基部膨大纵向开裂,露出髓部,横剖可见维管束变黑,裂开处呈纤维状。薯块染病,薯蒂部呈腐烂状,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呈褐色斑点,病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后脱落,最后全蔓干枯而死。临近收获期病薯表面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浅褐色斑,比黑斑病更浅,贮藏期病部四周水分丧失,呈干瘪状。
4.防治措施
图4:温汤浸种与药剂灌根
(1)选用抗病甘薯品种,禁止从病区调运带菌薯种、薯苗,降低枯萎病侵染源。
(2)选用无病种薯,无病土育苗,培育无毒壮苗。
(3)合理轮作,重病区或田块与粮食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4)适当施肥、浇水,中耕除草,做到NPK和墒情合理匹配,提高薯苗抗病能力,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才可施用,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5)增施有机肥、硅钙钾镁肥等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团粒结构,调节土壤微生态平衡,增强植株免疫力和抗病性。
(6)种薯需进行温汤浸种,培养无病苗,可用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浸种。
(7)此病重在预防,薯苗移栽时或移栽后要用药剂灌根或浸根处理,可有效预防,如咯菌腈、氯溴异氰尿酸、氟吡菌胺、甲基硫菌灵、精甲霜灵、噁霉灵、精甲・嘧菌酯、春雷霉素、铜制剂等药剂。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枯萎病是什么病害
红薯(甘薯)11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doc
园林花木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新疆棉花枯萎病特效药 防治枯萎病专用杀菌剂 专治枯萎病
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枯萎病
唐菖蒲枯萎病
仙客来枯萎病及其防治
菊花枯萎病
网址: 【金医生】讲病害——甘薯枯萎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79310.html
上一篇: 藿香的病害及其防治 |
下一篇: 【农技】棉花主要病害—枯萎病与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