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团队隶属于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大入侵生物和主要作物害虫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行为学、化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组学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重点开展害虫灾变机理、行为适应与繁殖策略、共生生物和天敌昆虫的免疫互作、入侵性与适应性变异及其生态控制技术等的系统研究。本团队先后入选农业部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和面上项目4项、国家“万人计划”和农业部现代农业人才项目2项、福建省重大专项课题1项、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人才项目1项等。
团队负责人:
侯有明,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植物保护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昆虫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福建省特殊支持人才“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领导的团队分别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和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植保学会生物入侵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园林病虫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生物入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昆虫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昆虫学会理事长;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等;《昆虫学报》等5个期刊编委等。多年来,一直从事害虫生态控制和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9项)、国家“973”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32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主要在害虫生态控制和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出版专著、教材等6部,发表学术论文220多篇,其中SCI收录46篇。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第1、2、17、20)、二等奖2项(第2、7)等,获省标准贡献一等奖1项(第3)、中国侨界贡献(创新成果)奖等;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团队成员1:
石章红,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0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2016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现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部创新团队“闽台作物害虫灾变机理与控制研究”学术骨干。主要以红棕象甲和黑腹果蝇为对象研究昆虫与其肠道菌群互作的分子机理,已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一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独立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荣获2018年校学位优秀论文并被推荐参评省优秀学位论文。目前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福建省新世纪人才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农林大学首批校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团队成员2:
汤宝珍,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部创新团队“闽台作物害虫灾变机理与控制研究”学术骨干。以寄生蜂与寄主的免疫互作展开创新型研究,结合经典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从转录组水平和蛋白水平解析寄生蜂寄生抑制寄主的分子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农林大学校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等多个项目,并参与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多项课题。发表论文20篇,SCI收录18篇,参编中国生物入侵著作一部,国家发明专利2项。
团队成员3:
黄颖,博士,副教授。2018年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部创新团队“闽台作物害虫灾变机理与控制研究”学术骨干。主要以红棕象甲为对象,研究昆虫的外周嗅觉系统如何感知外界环境并指导昆虫行为。在PNAS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篇,在其他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参与国家发明专利1项。
团队成员4:
林勇文,博士,助研。2017年6月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部创新团队“闽台作物害虫灾变机理与控制研究”团队成员。以体外共生菌对寄主体外免疫支持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两大组学,从转录组水平和代谢物水平探索体外共生菌与宿主体外免疫关系的分子机制。发表论文6篇,SCI收录5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
团队成员5:
Salem Mohamed Salem,博士,博士后。2017年毕业于埃及Ain Shams University,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部创新团队“闽台作物害虫灾变机理与控制研究”学术骨干。主要以红棕象甲为对象,主要以红棕象甲为对象研究不同体色昆虫的免疫差异机制。已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
相关知识
入侵昆虫与害虫生态控制研究组
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昆虫的分类与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技术.pptx
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科技创新团队.PDF
植保学院生物安全研究团队在入侵害虫防控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生物入侵的研究与几种外来入侵动物.docx
三十年,他们专注蔬菜害虫的天敌研究
天敌昆虫在我国林业害虫生物防治上的研究进展
我校生物安全研究团队在入侵害虫防控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昆虫学会
网址: 入侵昆虫与害虫生态控制研究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1307.html
上一篇: 如何利用辐射控制害虫 |
下一篇: 三十年,他们专注蔬菜害虫的天敌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