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十师滴灌作物栽培技术规程

十师滴灌作物栽培技术规程

目   录

春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 3 -

一、 主要技术指标... - 3 -

二、 主要栽培技术... - 3 -

1. 播前准备... - 3 -

2. 播种要求... - 4 -

3. 田间管理... - 4 -

4. 适时收获... - 5 -

滴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 6 -

一、 主要技术指标... - 6 -

二、 栽培技术措施... - 6 -

1. 选地... - 6 -

2. 全层施肥... - 6 -

3. 品种选择... - 6 -

4. 播种... - 6 -

5. 田间管理... - 7 -

6. 病虫草害防治... - 8 -

7. 适时晚收... - 9 -

滴灌南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 10 -

一、 主要技术指标... - 10 -

二、 栽培技术措施... - 10 -

1. 播种质量要求... - 10 -

2. 田间管理... - 11 -

3. 病虫害防治... - 12 -

4. 采收和后熟... - 12 -

滴灌花芸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 13 -

一、 主要技术指标... - 13 -

二、 栽培技术措施... - 13 -

1. 播前准备... - 13 -

2. 种子准备... - 13 -

3. 播种... - 14 -

4. 田间管理... - 14 -

5. 及时收获... - 15 -

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 主要技术指标:

1. 产量指标:600公斤/亩。

2. 产量结构:亩收获穗数40-42万穗,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2-45克。

3. 灌溉指标:

灌溉方式:加压滴灌。滴头间距:0.3m。

毛管间距:0.60m。滴头流量:3.2L/h。

滴水定额:600m3/667m2。滴水次数:8—12次。

4. 施肥指标:

总施肥量78kg,其中:尿素35kg/亩,磷酸二铵15kg/亩,钾肥8kg/亩,专用滴灌肥20kg/亩,

二、 主要栽培技术:

1. 播前准备。

1. 1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1. 2播前施足底肥:

播前深施底肥22kg/亩,其中尿素10kg/亩,磷酸二铵12kg/亩,或复合肥30kg/亩,深施深度为10~12cm。

1. 3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1. 3.1品种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高产、稳产的新春11号、新春22号、新春29号、新春35号等。

1. 3.2种子处理:种子必须经过供种单位统一包衣处理,严禁裸籽下种。

1. 3.3种子质量:大田用种必须经过选种机精选,精选后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二级种子标准,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以上。

2. 播种要求:适期播种,应在气温稳定在0~2℃左右,表土层化冻时及时播种。播种时带种肥尿素2kg/亩,磷酸二铵3kg/亩,钾肥3kg/亩。

2. 1播种质量:下籽均匀,覆土良好,镇压确实,接行准确,播行笔直,到头到边,不漏播、不重播,达到农艺作业技术要求。

2. 2播种深度:3~4cm。

2. 3播种量:25~28kg/亩。

3. 田间管理。

3. 1苗期管理:从出苗到小麦拔节,管理目标是保全苗、促壮苗、防早衰、争穗数。做到“三早”,即早追肥、早进头水、早防田间杂草。

水肥管理:小麦头水在二叶期进行,最迟不能迟于3.0叶,在头水时,随水滴施尿素5kg/亩,滴灌肥8kg/亩,钾肥1kg/亩。

化控:拔节前用矮壮素120g/亩/次,间隔5—7天,叶面喷施2次,以防止倒伏。

杂草防除:结合化控,阔叶杂草在小麦拔节前喷施20%二甲四氯防治,亩用量200~250g;在野燕麦2~4叶时用骠马60~80g/亩防治。

3. 2中期管理:从小麦拔节到抽穗前,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旺盛阶段,是小麦对肥水反应敏感的时期,因此必须充足供应水肥,以实现植株杆壮、穗齐、穗大。

水肥管理:小麦的拔节孕穗期是需水临界期,田间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供应,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适时灌水。

根据作物长势及天气情况,分次随水追施尿素18kg/亩,滴灌肥12kg/亩,钾肥4kg/亩。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00g/亩)+尿素(200g/亩)或有机微肥2次。

虫害防治:根据天气情况,在小麦抽穗期注意防治皮蓟马的危害,可结合叶面施肥用乐果或敌百虫80—100g/亩防除。

3. 3后期管理:从抽穗扬花到灌浆成熟的阶段。管理要点是防早衰、增粒重。

水肥管理:浇好灌浆水,严格控制滴水时间,避免在气温较高的正午进水。同时,防止干热风,防倒伏,以增加粒重。

病虫害防治:及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重点防治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有效杜绝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

4. 适时收获。

作物生育期进入完熟初期,植株枯死变脆,籽粒变硬时及时进行机械收获,减少浪费。

滴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 主要技术指标

1. 产量指标:1000公斤/亩。

2. 产量结构:亩保苗7000株以上,收获穗数6800-7000穗,单穗籽重150—180克。

3. 滴水量:灌溉次数10-12次,600-800立方/亩。

4. 施肥指标:总施肥量88公斤/亩 ,其中:磷酸二铵20公斤/亩,钾肥8公斤/亩,尿素40公斤/亩,滴灌肥20公斤/亩。  

二、 栽培技术措施

1. 选地。

前茬豆类,小麦,向日葵,瓜类等都可种植玉米,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不渍水的地块。在苜蓿翻耕地、绿肥地及常年施用有机肥的肥沃土壤上,易于获得高产。

2. 全层施肥。

犁地前撒施磷酸二铵12-15kg/亩,尿素5-8 kg/亩,钾肥,3公斤/亩。

3. 品种选择。

可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早、中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如石玉901、KX9384、新玉56号、KX2030、KXA5383、KX3376、康地5066等。

4. 播种。

4. 1土壤处理:播种前用50%乙草胺200ml/ 亩或96%异丙甲草胺100ml/ 亩喷洒后整地。

4. 2播期选择:玉米对播种温度要求高,幼苗抗低温能力较差,-2℃时就会出现冻害,一般5厘米地温达到10-12℃时才能发芽出苗。结合播种期地温测报掌握适宜的播种期,播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 3播种质量要求:播深3—5㎝,要求播行端直,接行准确,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严实,铺膜平展,压膜严实而不透风,滴灌带铺设一膜一管,一管二行,滴灌带铺设必须达到不紧不松。

4. 4播种量: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情况合理调整播量。播量2—2.5kg/667m2,留苗密度7000株左右。

4. 5带种肥:播种时要带种肥,钾肥5kg/亩、磷酸二铵5—8 kg/亩,适当加入锌肥。

4. 6播种模式:用气吸式膜上点播机进行铺膜种植,40+60厘米的宽窄行距,株距17.5cm,或根据品种的亩保苗株数,调节株距。

5. 田间管理。

5. 1干播湿出:出苗水是田间管理关键措施,滴水量70m3/亩或膜边5厘米渗出水为佳。

5. 2中耕松土:根据春季天气情况及时中耕松土,以促进出苗或促苗早发。一般中耕3-4次,深度16-18cm。

5. 3间苗和定苗:玉米2叶期间苗,3-4叶期定苗,每穴只留1株。

5. 4防治地下害虫:若田间出现地老虎为害,可用不同的菊酯类农药连喷两次;或用敌百虫拌青草、油渣等制成毒土隔行撒于行间。

5. 5除多余分蘖:由于气候等原因,大多数玉米品种,会有分蘖现象,及早去除分蘖是高产措施之一,注意不要松动植株根系。

5. 6化控:植株进入大喇叭口期,正值雌穗小花分化末期,是喷施玉米健壮素的最佳时期(喷药早了玉米不长,晚了则起不到化控作用)。一般每亩用药25毫升,兑水15~20公斤。喷药时注意均匀喷施在上部叶片,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5. 7滴水:根据天气、土壤情况确定滴水时间,次数和滴水量,全生育期滴水10-12次。

5. 8滴肥:苗期:尿素5kg/亩,滴灌肥3kg/亩。

拔节前:尿素10kg/亩,滴灌肥8kg/亩。

孕穗期:尿素10-15kg/亩,滴灌肥5kg/亩。

灌浆期:尿素5-10kg/亩,滴灌肥4kg/亩。

6. 病虫草害防治。

6. 1玉米草害 在玉米2-4叶期用45%磺草•莠去津悬浮剂亩用量300-320g,用背负式喷雾机喷雾。

6. 2玉米虫害防治。

6. 2.1设隔离带。

清除玉米田周围界埂及田间的杂草,并对条田界埂及周围树木喷施农药进行条田隔离。

6. 2.2红蜘蛛防治。

玉米红蜘蛛防治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拔节以前),用阿维菌素15g/亩+三氯杀螨醇80g/亩进行防治,间隔5d进行第2次防治,用乐果80g/亩+尼索朗50g/亩进行防治,兑水45kg/亩;第二阶段(抽雄前),用乐果80g/亩+阿维菌素15g/亩进行防治,兑水45kg/亩,喷施要做到喷匀、喷透,植株上下、叶片两面要喷施均匀。

7. 适时晚收。

玉米完熟期籽粒达到生理成熟,体积最大,干重最高。此时适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

成熟时苞叶变黄、籽粒变硬。一些玉米新品种成熟时茎叶还是鲜绿,只要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就可收获。收获后,使其自然干燥或烘干,以便贮藏。一般籽粒含水量在16%以下,即可安全贮藏。

滴灌南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 主要技术指标

1. 产量指标:150公斤/亩(无壳),200公斤/亩(有壳)。

2. 产量结构:亩保苗2700-3000株,收获瓜数2200-2300个,单瓜籽重70—100克。

3. 滴水量:灌溉次数10-11次,400-500立方/亩。

4. 施肥指标:总施肥量68公斤/亩 ,其中:磷酸二铵15公斤/亩,钾肥8公斤/亩,尿素25公斤/亩,滴灌肥20公斤/亩。  

二、 栽培技术措施

1. 播种质量要求:播行笔直、接行准确、下籽均匀、深浅一致、到头到边、无断条、膜面平展、松紧适度、膜边垂紧、覆土严密、膜面干净、采光面大,达到早苗、全苗、匀苗、壮苗、齐苗。

1. 1土地准备。

选择土层厚而疏松,有灌溉条件的沙质土壤,前茬作物最好是玉米、小麦、棉花、番茄、甜菜等为佳,盐碱大的不易种植无壳南瓜。

1. 2品种选用。

品种选用在本地种植三年以上,抗病、优质、高产、稳产的南瓜品种。如金苹果系列、瑞丰系列、白雪公主系列。

1. 3土壤封闭。

在整地播种前,使用金都尔亩用量90-110克或仲丁灵120-150克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1. 4播前整地。

整地标准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1. 5播种方式、方法。

适期播种: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3℃时即可覆膜播种,一般最佳播期4月20日-5月10日。

播种方式:用70cm地膜,每膜播种2行,行距40+70cm,株距35-40cm,穴播每穴1-2粒。

播种方法:播种深度1.5-2厘米,地膜采光面确保达到35厘米以上,种子行覆土细碎均匀,镇压确实。播种后,视墒情滴水10~15方补充表墒确保一播全苗。

2. 田间管理。

2. 1查苗补种:出苗后发现缺行断垄要及时进行人工催芽补种,出苗前遇雨板结时,要及时轻耙疏松表土,力争全苗。

2. 2合理施肥和灌水:要根据南瓜生长情况、天气、土壤状况来决定灌第一水的时间,一般灌第一水的时间在6月上旬,当幼果70%以上有鸡蛋大小时,每株选留1—2个瓜,摘除畸形瓜及其它雌花后,及时滴肥、灌水。要掌握弱苗可早灌水施肥,旺苗可推迟灌水施肥、旺苗少施,弱苗多施的原则,确保南瓜全生育期不旺长,中后期不早衰,以保证籽用南瓜开花结果期增加其座果结实率。

瓜座稳前,视生长情况少灌水;瓜座稳后,第一次亩滴施尿素10公斤和滴灌肥5公斤;第二次亩滴施尿素8公斤和滴灌肥5公斤;瓜成形后,视田间实际情况,合理水肥。

2. 3授粉:南瓜是雌雄异花植物,主要靠蜜蜂等昆虫来授粉。开花前期应将蜂群引入授粉地块(约10亩一箱蜂),否则,不但座瓜困难,而且即使是坐住的瓜,其畸形率也较高,导致产量的大幅度降低。

3. 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叶柄、茎蔓均会发病。该病发生时传播迅速,危害严重,从初发病到高发引起枯死一般只需10~15天,严重影响产量,应高度重视。高温高湿是发病诱因,在干旱少雨时,发病轻,连阴雨天、闷热天气条件下发展速度极快。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12%的腈菌唑2000倍液或戊唑醇等三唑类药剂叶面喷雾,可有效预防,喷雾时一定要做到整个叶的正面、反面、茎叶全部喷洒均匀。

4. 采收和后熟:

瓜籽一般在八月中旬便开始枯秧,此时,不应立即采收挖籽,而是应该在地里面放置后熟15~20天。否则,在瓜秧枯干后立即挖籽,不但籽粒色泽不好、无光泽,而且饱满度将大打折扣,产量也会明显降低。经后熟的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不但商品性状好,而且产量也高。

滴灌花芸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 主要技术指标

1. 产量指标:300公斤/亩。

2. 产量结构:每亩保苗>12800株,收获株数>12000株,平均每株荚数12~20个,单株粒数38~45粒,百粒重55~71克。

3. 施肥指标:总施肥量40公斤/亩,其中:尿素10公斤/亩、磷酸二铵15公斤/亩、钾肥5公斤/亩、滴灌肥10公斤/亩,同时叶面喷施含钼的叶面肥或微肥。

二、 栽培技术措施

1. 播前准备。

1. 1土壤条件:选土层深厚疏松、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壤土、沙壤土为宜。前作以小麦、玉米为佳,忌重茬,不迎茬。

1. 2播前土地准备:待播土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1. 3播前深施:每亩施尿素3公斤/亩、磷酸二铵15公斤/亩、钾肥5公斤/亩,深度10—12cm。

2. 种子准备。

2. 1种子精选:花芸豆属常规品种,应选留粒大、饱满、有光泽、无病虫危害、无破碎的籽粒作种子,以提高发芽势,提高品种的大粒遗传性。一般要求百粒重>57g,即百克粒数<175粒。

2. 2种子处理:每100公斤种子用立克秀有效成分2~3克(如有2%立克秀拌种剂,用100~150克),100公斤种子用水3公斤,倒入喷雾器内,在放入拌种剂(拌种剂中不能含有高毒、高残留农药),搅匀后喷拌种子,堆闷3~4小时后,摊开阴干即可播种。

3. 播种。

3. 1播期:我区一般在5月上中旬。

3. 2播种方式:用70cm地膜, 地膜采光面确保达到35厘米以上,种子行覆土细碎均匀,镇压确实。播种后,视墒情滴水10~15方补充表墒确保一播全苗。

用气吸式播种机播种,一膜一管,一膜两行,行距50厘米或30+60宽窄行,株距10~12厘米,每穴1~2粒,播深4~6厘米,播种机后带镇压器。

3. 3播种量:5~7公斤。

4. 田间管理。

4. 1查苗补种、轻蹲苗。

田间种子开始顶土时及时查苗,如有缺苗20厘米以上应立即补种,补种前3~4天用温水泡种,种子露白后及时点种并补水。

花芸豆苗期一般不浇水,而是实行轻蹲苗,以促进植物根系深扎,直到叶子中午表现缺水时再进行浇水。

4. 2中耕除草追肥。

花芸豆出苗显行后,应及时进行宽行中耕,疏松表土,提高地温,头遍中耕深度8~10厘米,间隔15天左右,进行第二遍中耕,深度14~16厘米,并及时定苗。定苗密度:每米7~8株;定苗原则:去弱留壮,去病留健。

4. 3追肥:在盛花期结合滴水,分次追施尿素7公斤/亩,滴灌肥10公斤/亩;同时,花芸豆鼓粒,灌浆中后期各进行一次叶面追肥,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钼酸铵。

4. 4灌水。

灌水原则是不旱不滴,特别是第一水,幼苗有轻微旱象时及时滴水,应滴足滴透,以后保持田间水分供应,后期应适当控水。

4. 5病虫草害防治。

4. 5.1红蜘蛛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用专用杀螨剂(如阿维菌素、克螨特等)进行防治,一般用不同的杀螨剂防治2~3遍。

4. 5.2细菌疫病是危害我区花芸豆生产的主要病害,应在加强田间管理的基础上,从苗期就积极进行预防,可用农用链霉素或代森铵或1:1:200的波尔多液进行喷雾防治。

4. 5.3菌核病中后期适当控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少发病,发病初期喷施40%的菌核净100~150克/亩或12.5%的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6~48克/亩均有较好疗效。

5. 及时收获。

5. 1成熟标志。

田间叶片大部分转黄,茎、荚基本变成黄色或黄褐色,豆粒变硬并呈现奶白色和咖啡色相间的固有色泽,这时即可开始收获。如果田间成熟度差,应该等到初霜后再收获,以便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5. 2收获方法。

采用人工拔起堆成小堆,用机械拉到晒场上,充分晒干或晾干后摊成10厘米厚度,用机械脱粒或小四轮等机械带上拖斗或碾子碾轧,人工清场、扬场。

相关知识

十师滴灌作物栽培技术规程
滴灌施肥技术这篇讲全了
花卉滴灌
中国花卉协会发布团体标准立项计划
苗圃滴灌技术攻略
“栽花”“养花”也有规范 成都出台地栽花卉栽植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
关于征求《菊花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安徽省地方标准意见的通知
滴灌是节水灌溉省时增产的有效方式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推广服务 井冈蜜柚生产技术规程
膜下滴灌棉花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网址: 十师滴灌作物栽培技术规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40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卉盆栽浇水是一门学问,越简单越
下一篇: 花卉这样修剪,才能生长旺盛、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