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话车间 · 山东手造
一柳一编,岁岁年年
作者 | 202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赵辉
我是山东手造推荐官,我推荐诸城的柳编。
解说: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由原始人采用有韧性的植物,制作各种容器和包装物,后人又借助当时初步掌握的编制手法,制作柳编产品。在古代人们只作为普通日常实用品,经过手艺人们的研究创造,渐渐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国际出口创汇的项目,这门柳编手艺也得到越来越多手艺人的传承。
姥爷今年87岁高龄,他告诉我说自己从五六岁时就跟着父辈做柳编了,到今天已有八十多年了,从小在他们那个地方就比较出名,长大后到部队也引起不小的轰动,结婚后这门手艺更是在十里八乡间传开,那时是为了生计,做了之后拿到集市上卖,向来都是一抢而空。
姥爷说,他并不是一位真正的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只是做着从小就开始做的事情,渐渐才产生一种独特的情怀。但在我看来,姥爷已将自己与柳编融为一体,姥爷就是柳编,柳编就是姥爷,柳编已成为姥爷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他生命中的一个精神支点。
(一)以柳结情 制编为庭
“姥姥,你快点告诉我嘛,好不好?”姥姥在喂着笼子里的小兔兔,而我则是一直黏在姥姥身后问她和姥爷相识的故事。
姥姥看着我缠在她身后的模样不禁笑出了声,便拿了一把小板凳放在地上,拍拍说:“坐下吧,我来给你讲讲。”
那是1975年的春天,姥姥到村后的田地里干活,却被一位坐在柳树底下拨弄柳枝的青年吸引了,她就站在青年的身后也不出声,只是静静的看着,青年对自己在做的事情也非常专注,根本没注意到后面人探寻般的眼神。也就半个钟头的时间,汗水已经打湿了青年的衣衫,拍拍身上的残枝败叶,站起身来时,手里的纸条已经变成了一个十分精美的小篮子。姥姥也是被惊艳到了,直到面前人咳嗽几声后才缓过神来。
姥姥支支吾吾道:“这个......这个小篮子你是用柳枝编的吗?”青年不做声,紧抿的嘴唇看得出他的严肃,点了点头,便往前走去。姥姥急急的追了过去,指着青年手中的东西说,“你可以把它送给我吗?我曾未见过这样的小篮子。”青年人似乎没觉得手中的东西有多好,塞到姥姥的怀中就走了。
这个柳编的小篮子一直到现在还放在姥姥的炕头盛着一些小玩意儿,47年来,除了颜色深了点,柳枝更结实了点,其他没什么不一样的。
那年树下柳成篮,一见君来误此生。这个小篮子可以说是姥爷和姥姥的定情信物了,后来他们是经过媒人介绍相亲再认识的,姥爷从小跟着他的爸爸学习柳编,后来去当兵时也没有忘记这门传下来的手艺。他们在相识一年后就结了婚,结婚时,姥爷说家里穷得很,没什么可以送给姥姥的,但姥姥只是摇摇头说,那个柳编的小篮子就是你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就这样,四五十年,他们也走下来了,在这期间,姥爷出去当了二十几年的兵,那时的兵不比以前也不比现在这般正式,只是挣点钱养家糊口罢了。后来,姥爷回来再也没有放下过柳编这门手艺,他说,“柳枝有情意绵绵和挽留之意,是柳编将你姥姥留在了我身边,才有了我们这个家,希望我们家就像那圆圆的小篮子一样,幸福圆满,岁岁年年。”
姥姥说完,脸上的痕迹承载着多年的幸福,一点一点的溢出来。
(二)梨花雨凉 柳编绵长
“你还我的小筐,这是我的东西,不许你碰。”直到现在,妈妈还经常模仿我的言语,小时候在老家玩,出于一种幼时炫耀的心理吧,我总是将姥爷用柳枝编给我玩的小筐挎在小胳膊上,让那些小家伙们心生羡慕。羡慕是肯定有的,但更多引来的是嫉妒。
还记得一开始他们只是表面上的嫌弃,后来也是用力从我胳膊上往下拽,我不给,拽疼了我就坐在门口大哭,这时姥爷就会急匆匆的从家里赶出来,解决这一切。
说是解决,就是把我们几个小孩叫到他做柳编的地方,并没有多高级,只是一个不大的角落,桌子上摆满了柳枝,有青的,有红的,也有被剥掉皮的白色的;旁边的小圆桌上是一些各式各样的刀子,他不让我们碰这些;桌子的一旁整齐摆放着的是一些千姿百态的筐、篮子、篓,又或是一些小型的家具,一应俱全,大多数都是每逢五集拿到集市上去卖的。
“教你们最简单地平编吧,还记得我之前交给你们的诀窍吗?”姥爷教我们时总是暖暖的,伸出一根手指在我们面前轻轻一晃,示意我们。
“我知道,经纬交织,互相穿插,挑一压一,挑一压二,挑二压一,挑二压二!”我率先举起手来答道。姥爷替我缕好额前的刘海,欣慰道:“你这小脑瓜倒是记得清楚!平编柳枝其实并不常用,主要用苇来编我们炕上的那种凉席,当然编出来是非常漂亮的。”
从那时候我就对席染上了兴趣,总是缠着姥爷教我。为了是使编出来的席更加好看,姥爷特地去池塘边采来一些苇杆,剥去皮,趁柔软将他们压平,然后才开始教我平编这门手艺活。
我也是那时候才知道在我妈嫁给我爸时,姥爷心中多有不舍,自己一个人藏在小角落编了好几天的物件,后来作为嫁妆全都送到了我奶奶家,现在还在使用,铺在炕上的长席就是其中之一。
“常见的编制技术一共有六种,分别是穿编、定编、平编、拧编、精编、木编,苇编和柳编其实是一样的道理,要选择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彩高雅的长条,这样编制出来的东西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在我们那个年代,编筐编篓,家家都有。”一说到这些,姥爷的眼里含满了光,是欣慰也是一种情怀的寄托。
几天后在姥爷的指导下,我编了一张适合自己身高的短席,是正方形的,没少被姥爷当着外人的面夸,现在还被妈妈珍藏在家里。
(三)十里春风 送艺归程
“最初柳编是为了传承父辈留下来的手艺,后来慢慢的变成了养家糊口的本领,再后来生活富裕起来了,这些老手艺也没再那么受重视。”以前姥爷总是遗憾的抱怨,希望柳编可以被更多人看到。
不过现在好了,诸城柳编也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到我们那个地方去学习,姥爷也曾被受邀去参加一些活动,姥姥说他年龄大了,不让他再到处折腾,姥爷有自己的倔脾气,说,“柳编现在已经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你知道作为这门手艺的传承者我有多开心吗?我愿意用自己最后的这几年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柳编这门手艺,让柳编后继有人,永远传承下去,让柳编走向世界!”
“柳条呀,一定要尽量选择白柳中的青芽、红芽和白芽,这三者都是很好的材料......短的要选择没有分叉的,光洁度好的,没有斑点的,湿条为青色,干条为洁白色;而长的则是不分叉的通条......正规的家用品多采用上漆、烘干、晾晒三个步骤......”这是一次我去姥爷家时他在和前来学习者讲授的知识,当然还有别的,但那些有点在我知识范围之外了。
超然台下,沧湾水旁,借春看柳,依柳成编。是的,姥爷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当年的诺言,有不少人前来向他学习,编织品的形态也不再单一,紧随时代潮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且一往无前的发展着。
我相信姥爷想要流传下去的不只是柳编这门手艺,更多的是在传承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与身边之人岁岁年年的这份心意,传承的不仅仅是物,更是一种情怀。我想,一柳一编,岁岁年年,大抵就是如此吧。
(该文章已于4月18日在齐鲁壹点山东手造推荐官专题发表)
编辑:秦晓悦
责编:翟欣洁
主编:李强
审核:许浩
文化传播学院·新媒体中心
相关知识
“山东手造”进校园,遍地开花代代传
中秋花饽饽吸睛,贝雕忙定制,苇编出口激增,山东手造凭实力大爆
山东手造:守住传统文化底蕴造出时代文创之“花”
山东手造:守住传统文化底蕴 造出时代文创之“花”
一邦迷你手造花糖
数字营销赋能山东手造,系列培训活动圆满收官!
“山东手造”的青岛实践: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生机
秉承传统工艺 绽放青春之花 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9月15日将盛大启幕
沙柳,本是沙漠植物,在老家就是编筐之柳
【何以中国】山东手造之柳编艺术:从传统实用到现代时尚的蜕变
网址: 山东手造 | 一柳一编,岁岁年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55133.html
上一篇: 非遗:广宗柳编技艺 |
下一篇: 花盆 柳编草编非藤编柳编花篮多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