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范文8篇(全文)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范文8篇(全文)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篇1

关键词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推广;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 S436.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165-02

苹果现已成为宜川县乃至延安市的主导产业之一,规模及果品品质首屈一指。2006年以来,连续7年进行苹果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绿色植保行动,大力推广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2],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了果品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苹果绿色防控示范现状

2006以来,共建示范区8个,累计示范面积329.33 hm2。引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525台,太阳能杀虫灯487台;黄色粘虫板14万块;金纹细蛾性诱剂1.2万个;捕食螨20.5万袋;果园种草366.67 hm2;新农药试验示范1 533.33 hm2;诱虫带20万个。示范面积逐年加大,示范质量逐年提高,示范措施逐年规范。

2 绿色防控主推技术示范成效

2.1 频振式杀虫灯示范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苹果害虫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特性,选用对害虫有极强诱杀作用的光源与波长,引诱害虫扑灯,并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落入接虫袋,并将其消灭,从而达到防虫目的。每50 m设置1盏灯,距离地面1.8 m。连续2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杀虫谱广、诱杀量大,种类多。共诱杀害虫7目18科40多种,5 514头,平均每台灯日诱杀量为177.9头,少则26.0头,多则322.5头。诱杀天敌366头,益害比1.0∶15.1,占诱虫总量的6.63%。诱到的害虫鳞翅目占总量的57.4%,鞘翅目占42.2%,其他5个目(脉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占0.4%。据田间调查,灯控区食心虫蛀果率下降46.8%,金纹细蛾百叶危害率下降38.4%。灯控区减少用药次数2~3次。

2.2 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示范

黄色粘虫板是利用蚜虫的趋黄性杀死有翅蚜而减少蚜虫的数量,达到防虫目的。挂黄色粘虫板300个/hm2。通过5 d、10 d、20 d观察记载,每块粘虫板两面诱杀有翅蚜分别达到1 043、2 227、2 976头。

2.3 金纹细蛾性诱剂示范

示范推广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技术,设置诱芯为30个/hm2,每1个月换诱芯1次,每5 d调查1次,观察诱集到的成虫数量。经过6月至8月底的调查,每天每盆诱杀数量0.80~27.96头;同时掌握了金纹细蛾成虫在宜川县的发生规律,即每年发生4~5代,第1代6月上旬,第2代7月下旬,第3代8月中旬,第4代9月中旬,其中2代、3代危害严重。田间示范调查,投放金纹细蛾诱芯的田块百叶危害率为3.6%,未投放田块百叶危害率为8.3%,诱杀效果极为明显。

2.4 胡瓜钝绥螨防治苹果红蜘蛛示范

示范推广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在释放前定点调查5株,设对照2株,进行细致调查,记录各虫态数量。由于气温高影响捕食螨活动、挂前基数大、降雨天气多等因素,影响示范效果。

2.5 果园种草示范

为配合胡瓜钝绥螨防治苹果红蜘蛛示范工作,积极引导果农在果园内种植三叶草,以改善果园内生态环境。

2.6 药剂试验示范

示范区设置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和3%啶虫脒防治蚜虫药剂对比试验、施纳宁防治苹果腐烂病试验、必得利防治苹果早期落叶病大田对比试验等。用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 000倍液和3%啶虫脒3 000倍液试验,施药后1 d、3 d、7 d活虫数,天然除虫菊素比啶虫脒呈明显递减趋势。施用必得利果园早期落叶病发病率2.69%,未施用的果园发病率为5.13%,效果明显。通过防效试验得出:在花后10 d、套袋前、早期落叶病初发期使用80%必得利600~800倍液可以有效治疗苹果褐斑病、炭疽病、轮纹病、黑红斑点病。施纳宁防效对比试验得出:在果树生产中,使用45%施纳宁水剂应在50~200倍液,以50倍液效果最好,可以推广使用。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示范区主推技术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果品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及虫口密度,减轻了病源量。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降低。喷施了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的田块,3 d后杀虫效果明显;喷施必得利的田块早期落叶病病叶率较未喷田块低2.44%;投放金纹细蛾诱芯的田块百叶危害率比未投放田块低4.7%;灯控区与非灯控区相比,食心虫蛀果率低46.8%;金纹细蛾百叶危害率低38.4%。示范区经济效益可观。灯控区比非灯控区年用药次数减少2~3次,可节约成本696.3~1 116.9元/hm2。

3.2 社会效益

带动辐射周边果区面积6 666.67 hm2以上;示范面积大,主推技术内容充实,防治效应显著[3-4],得到各级领导重视,在全县果区引起广泛关注,前来探讨学习者众多,取得了较好的带动辐射效应。

4 绿色植保示范推广措施

4.1 机构健全

成立了苹果绿色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绿色植保行动”工作的安排部署,监督检查,植保站工作人员负责技术措施的具体实施。

4.2 列入乡(镇)目标责任考核

宜川县政府年初召开乡(镇)长会议,签定目标责任书,将“绿色植保行动”工作列入到乡镇工作的考核内容当中。

4.3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制作“苹果绿色防控技术”专题片,在宜川电视台《农业科技苑》栏目播放。召开“绿色植保行动”现场会,为应对延安市农产品准入制度的实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4.4 日常管理

每个绿色防控示范区确立管护员1名,电管员1名,负责本示范区的杀虫灯及线路等设施维护及检修,保证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持续性实施。

5 苹果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建议

5.1 频振式杀虫灯示范方面

一是频振式杀虫灯安装需要跟电力部门交涉,人力物力耗费大,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是发展方向;二是建立示范区多,安装杀虫灯数量多,需加强管护人员技术培训,特别是厂家培训杀虫灯维修技术;三是杀虫灯对果园草蛉等益虫诱杀能力强[5],直接影响天敌繁殖数量,破坏天敌—害虫食物链,有待改进。

5.2 金纹细蛾诱芯诱杀方面

示范区金纹细蛾诱芯挂盆数量多,夏季蒸发量大,不时出现缺水或者无水现象,需要经常增水,工作量增大,建议用三角架式粘虫板来诱杀金纹细蛾。

5.3 以螨治螨方面

捕食螨悬挂时间在当地选择不理想。一是挂捕食螨时期正值雷雨季节,影响捕食螨的出袋活动效果;二是正值套袋后,一般套袋前果农普遍用杀螨剂,影响捕食螨存活;三是在当地进入6月后,降雨增多,害螨数量自然减退,影响以螨治螨效果。

5.4 示范区管理模式

逐步走植保技术+果业管理+果农户的路子。目前农户单一经营,在示范区管护方面是个缺口,但每个示范区必须配备1名技术人员进行维护,每年的工资及频振式杀虫灯电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待协调解决。

6 参考文献

[1] 任宝珍.果蔬病虫绿色防控措施[N].山东科技报,2009-06-12.

[2] 李佑民.我省规模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N].陕西日报,2009-06-21.

[3] 李小莉.浅谈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N].延安日报,2009-08-24.

[4] 欧高财,郑和斌,任凡,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8):59-62,50.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篇2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1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问题

1.1防治技术落后

由于林场工作人员对病虫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林区的工作只围绕经济利益进行,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意义,使得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依然以传统落后的模式为主,病虫害防治技术停滞不前,从而造成了病虫害现象反复性、经常性发生。

1.2防治难度增加

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强了植树造林工作,人工造林面积不断扩大,但造林对象主要以纯种林为主,混交林数量相对较少,这导致了病虫害的放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难度。此外,由于农药的不科学使用,造成害虫的天敌减少,也是增加防治难度的一大因素。

1.3灾害监测不力

灾害监测制度、监测预报网点的不完善使防治工作无法与林业生产工作有机结合,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局面,最终造成林场生态防御系统的破坏,一旦爆发病虫害,林场管理人员便无法有效遏制快速的蔓延,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

2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具体措施

2.1完善林区管理制度

建立林区病虫害防治的奖惩制度,对消极态度的治理人员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对防治工作有重大贡献的治理人员加以奖励,以此规范和激励治理人员。加强治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要求在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的过程中,采用科学和适当的监测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力度。对治理人员实行防治理念再教育措施,从意识形态入手,使其首先意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再让意识指导实践,让治理人员积极投入到平常的治理防护工作中。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对病虫害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林区带来的损失。林区管理制度是防治病虫害活动的有力督导,完善林区管理制度能有效改善林区病虫害现象,对林区工作人员工作开展具有一定指导和约束作用。

2.2革新防治技术

对强危害性的病虫害制定针对性的应对计划,优化防治技术,禁止外来生物和害虫的人为传播行为,可以有效避免害虫对林区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科学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产品,降低有毒物质对土壤和森林的危害程度;采用生物科学技术,对病虫害的天敌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让天敌对病虫害的繁衍起抑制作用,实现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

2.3强化防治意识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秉承能预防不治理的原则,将预防工作贯穿在整个防治活动中。在林业部门内部进行改革,加大防治工作管理力度,使部门人员对防治工作引起重视,从而逐渐建立病虫害防范机制,以此保证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4加大资金投入

林场的管理经费决定了病虫害治理的投入力度。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大约每年有6.67万hm2森林病虫害现象严重,且无法得到有效治理。政府部门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投入,在财政投入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地方补助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原则。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林场防治的方方面面进行资金投入,因此资金投入的具体实现方式是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地方政府筹资投资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收入,从而才能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加大扶持力度。融入政府职能原则。各级政府要将林场的病虫害防治归入到当地的综合防灾减灾计划中,市县2级财政要加大防治、预测和监管等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这样双管齐下的方式,才能使林场的病虫害的治理手段更加有力有效,治理工具的选择也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

2.5加强林木检疫

在高速公路路口增加防疫检测站,加强产地检疫工作,对病虫害频发地区和城镇植物产品集贸市场、单位加强检疫管理,从源头上切断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对引进的树木新品种及其森林产品实行2次检查,做到林木检疫的万无一失。

3结束语

树木具有存活时间长,生长周期久等特点,短则几十年,长则达百年之久。树木在漫长的生长发育期中,由于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界有害生物会随时对树木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林场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即使病虫害现象发生,也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危害在可控制范围内。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我国森林资源才能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良性的提供森林自然资源。

参考文献

[1]丁筱慧,谢业霞.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2]高刚.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篇3

关键词:林业;防虫害能力;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S7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63

1 林业病虫害现象大量发生的起因

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人们在大量砍伐天然林的同时种植了大量的人工林,导致目前天然林的数量大大减少,而人工林的数量激增。人工林防病虫害的能力较弱,较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这是当前林业大面积受病虫害困扰的原因;人们在大面积种植人工林的同时却没有加强对林业的管理,是林业病虫害现象大量发生另一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人工林的培植过程中大量使用不符合规格的化学和农药,使林业周边植物中大量的有益生物被杀死,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繁殖速度快、生命力顽强,导致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当前林业防虫害措施中的不足之处

2.1 人工林的面积未加以控制

人工林的大量种植使得病虫害现象的面积不断扩大,严格控制人工林的数量和管理是减少林业病虫害现象的关键[3]。然而,我国只注意到加强对已发生病虫害现象的林业及地区的管理,使得人工林面积也在不断增长。这无疑加大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难度,使得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更难以有效开展。

2.2 监测工作仍然有待提高

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赶在病虫害现象发生之前预报是目前减少林业病虫害现象的有效措施。然而事实上,各地区在林业监测技术上的资金投入力度严重不足,林业监测设备落后、技术更新慢,缺乏优越的监测环境,导致林业病虫害的预报质量差,甚至部分监测仪器只有在病虫害发生之后才能被监测出来。

2.3 防治措施单一

在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技术和手段方面,我国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我国林业发展地区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经费不足,难以引进或研发更加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设备,只能依靠单纯的喷洒农药技术进行防治。农药防治不仅会对种植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还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不佳。

3 提升林业防虫害能力的策略分析

3.1 做好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工作

病虫害具有较强的繁殖力,病虫灾害一旦在某林地爆发即会在短时间内扩散开,加上病虫害生命力顽强,难以被根除,使得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成为做好防止工作的重要手段。根据我国目前各林业产地的基本情况,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各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更新各地的林业病虫害监测设备,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增强当地的监测能力和质量,确保能够做到及时预报病虫害,及时阻止病虫害现象的发生。

3.2 因地制宜,创新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

各地的林业病虫害状况不同,有些地区病虫害现象较为严重,有些还在可控制范围内。各地发生病虫害现象的原因也可不相同,部分地区是由于经济条件差,也有可能是由于该地环境条件适宜病虫害生长。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林业培植管理、自然环境等的不同,对各地实行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是提高林业防治能力的重要手段。各地应该尽可能的发展生态农业,大力保护当地的天然林。在保护天然林的前提下做好林业建设工作,时刻不放松对病虫害的警惕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的损害[5];政府通过加强资金投入或吸引外资等形式,改善林业发展地的基础设施,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基础;增加对林业病虫害技术的技术投入,并及时推广最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质量。

4 结 语

当前林业防虫害措施中的不足之处有:人工林的面积未加以控制、监测工作仍然有待提高、防治措施单一。为了提升林业防虫害能力,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并因地制宜,创新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具体措施包括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当地的天然林;政府加强资金投入或以吸引外资等形式,改善林业发展地的基础设施;增加对林业病虫害技术的技术投入,并及时推广最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义成.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园艺,2013(13):106-107.

[2] 刘品华.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4(11):297.

[3] 李小会,李宣进.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5(21):124-125.

[4] 方传锦.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J].绿色科技,2015(09):200-201.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篇4

全县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62.9万亩次其中: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11.2万亩,平均病田率31.8%病点率22.7%病叶率1.82%严重度6-11-61%最大的发病中心面积2㎡,中心内有病叶216片,病叶率11.2%严重度6-21-81%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达21.6万亩,平均病株率23.18%病叶率11.62%麦蚜发生面积4.6万亩,平均蚜株率1.79%百株蚜量16.17头,麦红蜘蛛发生面积16.6万亩,平均螨株率24.99%百株螨量91.12头。果园病虫发生面积6.6万亩,其中万泉、阳川、朱店三乡镇四年以上的老果园发病面积约1万亩,园内苹果腐烂病、蚜虫发生率61%以上,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如控制不力,极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暴发流行,造成严重后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从粮食、果品生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小麦、果树病虫害防控工作,要把防控工作提到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病虫害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确保粮食增产、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小麦、果园病虫害防控工作到位

一要强化宣传培训,提高防治水平。县农牧、林业等单位要通过病虫情报、广播电视、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及时将病虫害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措施传递到千家万户,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以麦田、果树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农民适时、科学防治。各乡镇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提高群众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技术措施的位率,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二要加强病虫监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农牧局要按区域重点,合理设置监测网点,确定专人,开展定点、定时观察,切实加强小麦病虫、果园病虫的监测,扎实搞好以小麦条锈病、果树蚜虫、苹果蠹蛾为主的定点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小麦、果园病虫害发生动态,坚持“五日一查,一周一报”制度,做好“两查两定”查发病田块,定防治面积;查发生程度,定防治时间严密监视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长、中、短期预报,为指导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时有效地指导防控工作。果业局要对苹果、梨生产面积大的乡镇开展果树蚜虫的普查工作,对已发生的果园,要组织群众进行统防统治,做到发生一块防治一块,彻底扑灭果园害虫。

三要合理用药,及早防治。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要突出早抓、早防、早治,防治指标上要掌握在病田率61%病点率61%平均普遍率6%时,应立即组织群众进行统防统治。防治方法上应提倡科学用药,杀虫防病农药混配,达到一次施药,兼治其它病虫害的目的防治农药主要有21%三唑酮乳油每亩61-81毫升。果园虫害发生严重的乡镇要抓住疏果后的防治关键时间,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3421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421倍液,或21%蚍虫啉可湿性粉剂1421-1642倍液,每隔11天连喷三次。

四要组建机防队,开展统防统治。农牧局、林业局要成立小麦、果园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搞好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农牧局、林业局要各自组织一支灵活机动的县级机防队,以应对突发性病虫防控工作,应及早维护和完善防治设施,备足农药器械,切实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防控水平,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各乡镇也要组建乡镇机防队,提早做好应急防治所需药剂、药械等物资的购置和储备工作,增强防控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五要整顿农药市场,做好器械供应。县农药市场经营中,存在着农药标识“三证”不全、以次充好、广告误导、以肥代药、过期销售等问题,目前是农户使用农药的旺季,工商、质监、公安、农牧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管工作,清理整顿农药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农药经营网点,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供销、生资部门要保障农药和器械供应。

三、加强领导,强化督查,确保各项防控任务落到实处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篇5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2.040

据统计,威胁马铃薯的病虫害有300 多种,其中病害种类偏多,而引起病害的原因一般分为三种,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以及细菌性病害。比较有代表性的由真菌引起的病害,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典型病害之一。而细菌性病害的代表是马铃薯青枯病。一般引起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多为病毒性的病害。而马铃薯害虫一般分为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两种。本文主要介绍马铃薯真菌性病害、马铃薯细菌性病害、马铃薯病毒性病害以及虫害表现,并总结其防治措施。

1 真菌性病害

1.1 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就是靠真菌传播,很多时候由于田间有残留的病害植株,传播源很可能就是薯田周边的杂草以及其他田地等。预防该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的马铃薯品种。其次要注意种薯的选择,排除病种,及时清理田间病株。药剂防治建议选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克,适当对水,喷施于叶片表面。

1.2 粉痂病

该病害主要为害马铃薯块茎,表现为在块茎的表皮上出现褐色的小斑点。预防该病建议最好实行5 年以上的轮作,保证地块排水条件好,同时建议选用无病的种薯。注意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

1.3 早疫病

该病害主要发生于马铃薯的叶片,也可侵染块茎。主要表现为在叶片上出现圆形或者是近似于圆形的黑褐色病斑,在空气湿度较大时,病斑上还会产生黑色的霉层。预防该病可以适当选择早熟品种,适当提前收获。地块以肥沃土壤地为主,并注意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建议每亩施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80 克,对水后叶片喷雾使用。如果一次防治效果不佳,可以追加使用一次,注意两次用药要间隔十天。

2 细菌性病害

2.1 青枯病

该病害的表现是马铃薯叶片萎蔫、下垂,植株矮小,叶片颜色浅绿,严重时植株死亡。预防该病最好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为主,注意田间管理,避免大水漫灌,尽量采取配方施肥,也可以撒石灰调整土壤pH 值。药剂防治建议使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 倍液。

2.2 软腐病

马铃薯软腐病一般发生在马铃薯生长的后期,侵害马铃薯的块茎,在块茎上产生棕色病斑,且在干燥条件下病斑还会逐渐变硬,变干。预防该病要注意种植马铃薯的地块不要过于湿润,注意田间湿度。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避免大水漫灌。喷洒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 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3 病毒性病害

3.1 卷叶病

马铃薯卷叶病是典型的病毒性病害,在很多马铃薯的种植区域都有发生,一旦染病,如果防治不及时、不得当,甚至会造成绝收,后果十分严重。该病发病初期会出现叶片卷曲,尤其是基部较小的叶片卷曲明显。随着病情的蔓延,叶片变硬,叶片背面颜色变紫。预防该病建议选择脱毒马铃薯种,并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生命力旺盛的品种为主。药剂防治该病建议使用叶面肥翠杰制剂。

3.2 花叶病

该病害主要侵害马铃薯叶片,染病叶片发亮,叶片边缘皱缩,受害的马铃薯植株茎秆还会向外歪曲,该病害一旦发生最高可以造成马铃薯减产50%左右。预防该病要选择抗病耐病品种,防止块茎感染。

4 主要害虫

4.1 蚜虫

马铃薯蚜虫食性杂,寄主相对来说也比较多,所以很容易导致马铃薯感染该害虫。预防该害虫可以利用天敌的有效生物防治手段。药剂防治应注意尽量避免杀伤天敌。例如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 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 倍液、40%乐果乳油1000 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4.2 蓟马

蓟马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食性比较杂,是为害马铃薯的主要害虫之一。预防蓟马要避免干旱,保证合理灌水。药剂可用40%辛硫磷乳油和40%乐果乳油1500倍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4.3 地老虎

马铃薯也叫切根虫,为害多种农作物。建议要减少虫源,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寄主。化学防治可以使用毒土,也可利用天敌进行诱杀。药剂施用杀虫剂,如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和5%来福灵乳油2000 倍液喷施,对防治1~3 龄幼虫非常有效。3 龄以上的幼虫或成虫可在黄昏时,将含有糠、糖、水和杀虫剂的毒饵放在植株的基部进行诱杀。

4.4 潜叶蝇

潜叶蝇有较多的自然天敌,应保护天敌。成虫可以用黏性的黄色诱捕物诱捕。必须防止植株开花前受到近1/3 的危害。如果需要,应当使用对成虫或幼虫特别有效的药剂。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斑潜净是一种很有效的药剂,药剂稀释倍数1000~2000 倍,每亩用量25~60 克。施药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忌在晴天中午施药。施药间隔5~7 天,连续用药3~5 次,即可消除潜叶蝇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昌杰,尤爱琴,吴健国,叶传利,葛礼义,储芬芳.马铃薯全程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1,(03).

[2]邹雪玉.马铃薯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初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18).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篇6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我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能力和整体防控水平,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安全、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意见》(政办发〔〕224号),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就加快推进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技能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施统一预防与治理的全程承包服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抓手。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发展多种形式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全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遵循“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托公共植保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围绕重点作物、重大病虫害,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安全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到年全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100个(区15个,县20个,县15个,县5个,县5个,县20个,县20个),使全市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经济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2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平均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积极扶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一)探索合适的组织模式。目前我市已有的组织类型有公益服务型、产业协会型、村级合作社型、公司型和农户互助型等,各县(区)要认真总结,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组织模式。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通过加大投入、示范带动、典型宣传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要积极鼓励、扶持果品、蔬菜等龙头企业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形成一批从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企业。

(二)加强组织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下发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1571号),制订适合本区域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细则,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效果保障等进行制度化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运行机制。要探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制订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和损失赔偿办法,探索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药害鉴定以及纠纷仲裁机制,及时解决专业化统防统治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创新专业化服务模式。要在公益、阶段性承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创新专业化服务模式。根据农业部“整建制、全承包、签合同、补组织”的要求,逐步向作物生长全程承包服务的模式过渡,建立整村、整乡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实现整乡联防联控。在统防统治服务区域内,逐步实现病虫害统一防治,统一管理,通过服务创新,实现农民、机手和服务组织共赢。

(四)强化人员培训。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人员尤其是专业防治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切实抓好防治技术、施药操作、器械维修、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成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反应快、成效好的专业化防治队伍。

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将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摆上服务“三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要制订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规划,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纳入粮食生产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支持环节上,突出扶持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在防治模式上,突出发展全程承包服务;在区域布局上,突出重点作物、关键区域和重大病害;在推进方式上,突出整乡整村整建制示范带动。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支持力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安排农机购置补贴、新型农民培训、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等涉农项目资金时,支持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特别要支持专业化龙头企业购置先进的药械设备以及专业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规模,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

(三)强化服务指导。做好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服务工作。要积极引导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使用除化学防治以外的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技术;及时向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提供准确的病虫预报和防治信息,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应急防治;工商、民政、金融等部门要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在注册、登记、小额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的健康保险,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篇7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建议;危害

一、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

森林可能受到多种方式的危害,如乱砍滥伐、火灾、冰雹、风灾、霜冻、干旱、环境污染等.但最严重的危害可能是森林病虫害。每年我国遭受森林病虫危害的林地面积超过上亿亩,造成蓄积量损失约1500万m2。l975年全国值保工作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森林病虫综合防治,就是充分利用病虫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以预防为主,以营林技术为基础,发展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虫而有利于林水健康生长的因素,闲地制宜地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防止环境污染,把病虫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二、林业(园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

1、清理虫害木材,降低虫口密度

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好比人类的传染病防治,当病害现象已经出现,传染病已经发生时,虽然我们没办法对已经患病的人员及时进行完全康复治疗,使其在最短时间内回复正常状态,但是我们可以做好没有患病人群的预防工作,而其中最为有效和常见的方法便是对患病人群进行隔离。引用这一方法,林业管理者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控制时,为了预防和减小虫害范围,可以将森林中已经患上虫害的木材彻底清理掉,在虫害的扩散源头上加以控制,防止虫害进一步扩散,危及整片森林。另外,在清除虫害木之后,为了进一步降低虫口的密度,还可在森林中选种一些对其虫害有着一定抗性的树种,进行更新造林,使得其虫害不会再危害新种下的林木。

2、采用伐根嫁接技术快速恢复林分

对于我国常常采用的杨树造林来说,当林区的杨树遭受病虫害之后,施工人员对其进行的工作一般是先砍伐掉遭受虫害的杨树,然后再采用伐根嫁接技术对杨树进行再次培育,使其能够重新存活。

3、设置隔离带阻隔害虫

一般来说,森林中对林木资源有害的害虫都是飞虫类,它们具有一定的迁飞和扩散能力。根据其所具有的迁飞特征,相关管理人员在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范工作,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控制时,就一定要对此类害虫的特征有所了解,尽量在其幼虫时期,还不具备飞行和扩散能力的时候,设置隔离带,阻止害虫幼虫的转移,控制其扩散危害。在设置隔离带的时候,其间隔距离应选取合适,在一些常常发生害虫迁飞、扩散的园林中,其栽植的非寄主隔离带的距离一般保持在50m左右,以防止森林有害生物的迁飞和扩散。

4、选用抗虫树种提高免疫力

不同树种对不同害虫抗性表现相差甚大,如,青杨派树种易遗青杨天牛为害,而白杨派树种则不易感染受害。因此,为了更全面的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范工作,森林系统中抗虫树种的选用和栽植便极为关键。

5、合理轮伐减少危害

由于地质条件差、降水充沛,林木生长缓慢,绝大部分林分不能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如果能适当缩短采伐周期,在林木尚未遭受害虫大规模危害前进行采伐利用.可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箍和调动广大群众从事林业工作的积极性。

三、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水平的建议

1、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受暖冬等明显的天气降温变化影响,今年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呈上升趋势。根据林业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和预测预报结果分析,林业有害生物越冬虫卵、蛹等保存较多,害虫发生危害比往年推迟约一周。对此,各县(市)、地区各相关部门(单位),驻地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严防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情和疫情发生,确保地区林业健康发展。

2、建立监测体系

充分发挥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骨干作用,配套完善市、区县(自治县、市)两级监测网点,建成国家、市、区县(自治县、市)“三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员、护林员等兼职测报员的作用,建立举报有奖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探索利用化学信息、航空和遥感信息等先进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核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3、实行科学防控

林业、园林、文化、旅游、煤炭、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切实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要针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制定防治预案,建立疫情报告、技术合作、联防联治的协作机制。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重点生态区域的重大生物灾害,要实行工程性治理,逐步推行工程承包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严格防治措施的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

4、严格检疫执法

要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办法》和《检疫要求书》规定,加强产地检疫工作,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各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要严把检疫关,切实加强对辖区内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复检,经常开展检疫执法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各木材检查站要依法查验过往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植物检疫证书》,继续配合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开展检疫工作。铁路、民航、交通、邮政等部门要加强本系统的管理,要求承运单位在承运、收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时,必须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对货物集散地、市场进行检疫检查。车站、机场、货场、林产品市场、花木市场及种苗繁育基地、木材加工厂、木材集散地、使用木材的厂矿、建筑工地等重点单位要积极配合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实施现场检疫。

5、加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做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刺桐姬小蜂等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从疫区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各级林业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厂矿、社会团体、社区和公众参与疫情查防和举报。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新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乡镇,要立即报告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并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尤其是已经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把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未经林业局批准,不得从松材线虫病疫区调入松木、松木制品及松材包装材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坚持群防群治与专业防治相结合,重点防治与普遍预防相结合,联防联治,避免出现监控防治死角。同时,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和防控政策,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新局面。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到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来,加强测报、检疫、生物防治等预防性工作,实现森林健康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锦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2]高立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5)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篇8

6月9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暨蝗虫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总结夏收粮油作物病虫防控工作,分析当前病虫害发生特点和下阶段防控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农业部副部长、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暨治蝗指挥部指挥长危朝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再接再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大力度,切實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防治攻坚战,绝不能因为监测预警不到位而错失防治时机,绝不能因为防控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病虫暴发成灾,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牧业丰收作出贡献。

会议认为,今年极端异常气候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经过多方不懈努力,夏粮有望再获好收成。病虫害防控工作扎實主动,为保障夏粮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南方早稻正在拔节孕穗,中稻栽插接近尾声,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正处于出苗管理的关键时期,病虫害防控进入新的重要阶段,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和蝗虫陆续进入发生危害高峰,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会议要求,各地要着力抓好夏秋季病虫防控各项工作。一是全面落實防控责任。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充分发挥防控指挥部作用,全面落實属地防控职责,层层落實防控责任,切實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一方平安。二是全力做好监测与防控。水稻产区,6-7月要重点抓好华南、西南、江南外来虫源迁入区的防控,通过治虫防病措施,尽量把虫源、毒源、病源控制在本地;7-8月重点抓好长江流域、西南和江南的防控;8-9月重点做好东北稻瘟病的防控。蝗虫重点发生区,要加强信息沟通和部门间协作配合,實行区域联防联控,确保蝗虫不起飞为害。三是扎實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在水稻“两迁”害虫和蝗虫等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中的土导作用,着力扶持、培育和组建一批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专业防治队伍,力争关键区域和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全覆盖。四是确保防控物资落實到位。蝗虫发生区要备足药剂、药械,提前衔接飞机防治工作,开展必要的应急防控演练,保持高水平的应急处置能力。对水稻“两迁”害虫和病毒病等重大病虫,各地农业部门要积极推荐一批高效、安全的对路农药,及时组织定购一批应急防控药剂,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努力完成重大病虫防控任务。同时,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药。

会议由农业部总经济师、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暨治蝗指挥部副指挥长陈萌山主持。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分会场,各省(区、市)农业(农牧、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农垦总局负责人,有关省(区、市)农作物重大病虫暨蝗灾防治指挥部成员,重点市、县蝗虫防治领导机构成员等,共1600余人参加会议。

相关知识

环境污染治理措施范文8篇(全文)
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例6篇
薄荷可治理棉花病虫害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春夏花生病虫害的治理办法
棉田有害生物治理的生态调控研究——组建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兰花病虫害于要怎样治理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植物保护 苹果病虫害谢花后至套袋前主要病虫发生及治理建议
我国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新进展
节日花卉保障措施方案范文.docx

网址: 病虫害治理的措施及建议范文8篇(全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875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绿植生虫怎么处理,具体可用什么防
下一篇: 洛阳“牡丹真花”:可以带走的洛阳